Day: September 16, 2017

園長的話 – 預防生病的守門員

「園長!你看,我會洗手哦!」「園長我也會;我也會….」 洗手台前一群上完廁所的小孩,正在洗著手,看見園長高興的說著。 孩子們認真且用心的洗著自己的手,按著洗手的五步驟「濕-搓-沖-捧-擦」一步步的進行,口裡念著:打開水龍頭,把手淋濕,關起水龍頭抹肥皂,手心 1.2.3.4.5.6.7.8.9.10,手背1.2.3.4.5.6.7.8.9.10,指縫1.2.3.4.5.6.7.8.9.10,指甲1.2.3.4.5.6.7.8.9.10,手腕1.2.3.4.5.6.7.8.9.10,打開水龍頭沖水.5.6.7.8.9.10,捧水沖水龍頭,關起來,拿出手帕把手擦乾」,完成洗手的動作。每一個動作都很仔細、認真的進行,真的好棒哦! 週一,晨間時間,保育組Kady媽咪做腸病毒與登革熱的宣導,並教導小朋友正確的洗手方式,與洗手的五時機。大家跟著Kady媽咪一邊說一邊加上動作,加深印象;園長也跟著做加強,並告訴孩子,手洗乾淨的小朋友,細菌就不會跟著他。 「洗手」兩個字,像鄰家小孩,很普通,不起眼,但卻有著很大的影響作用,是一個衛生習慣,養成,一輩子受益。 手有很多的功用,它很重要,因為重要,所以要好好的珍惜與愛護。 吃東西要它幫忙,上完廁所擦屁股也要它幫忙,抓頭要它,穿衣服要它,玩遊戲要它,拿東西、搬東西要它,做東做西,摸東摸西,假如沒有洗,擦完屁股又拿東西吃,還有喜歡咬手指,吃手的,不就很髒、很噁心嗎?所以保持手部的乾淨很重要,特別是對幼小孩子而言,可是預防生病的守門員。 何時需要洗手?小朋友洗手的五個時機為~吃飯前、上廁所後、玩遊戲後、回家後、擤鼻涕後;而一般大人洗手的五時機為~吃飯前後、上廁所後、使用公共物品前後、看病後及抱小孩前、接觸眼口鼻後,另外處理食物前、摸完寵物後、處理過排泄物後、從外面返回住家或辦公室時、及任何時候手部髒的時侯,都需要用肥皂來洗手。 洗手可預防腹瀉、呼吸道傳染病及腸道寄生蟲等疾病。 九月是腸病毒流行期,若大人、小孩都能養成洗手的個人衛生習慣和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提昇身體的免疫力,保持家裡環境的整潔,玩具定期用漂白水稀釋清洗、曝曬,如此,生病或罹患腸病毒的機會就會降低。 預防腸病毒不能單靠幼兒園,必須家園合作,人人有責,否則一個班有兩個小孩罹患,就必須停課,造成大家的不便與困擾。 洗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小處著眼,讓我們一起把這件不容忽視的小事做好,利己又利己。 祝 假日愉快快樂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

腸病毒感染為幼兒常見的疾病,腸病毒指的是一群病毒,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種類,每一個種類還可分為多種型別,總共有數十種以上。 目前小兒麻痺病毒已經在台灣根除,腸病毒病人都是感染其他腸病毒造成,其中以感染腸病毒71型最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5歲以下的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 台灣氣候溫暖潮濕,適合腸病毒生存,以4到9月為主要流行期,但其實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冬天也有腸病毒病例,只是比較少而已。 感染腸病毒痊癒之後,只會對這次感染的型別產生免疫,所以一生中可能會得好幾次腸病毒。腸病毒感染並不是幼兒的專利,大人也會得腸病毒,只是大多症狀比較輕微,與一般感冒不易區分。 腸病毒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及疫苗,最好的預防方法是大人小孩都要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就可以降低感染的機會。 傳播方式 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患皮膚上的水泡及分泌物而傳染。家中嬰幼兒常因父母或照顧者從戶外環境或公共場所將病毒帶回家中,經由接觸或飛沫而感染,也可能經由接觸無症狀帶病毒家長的口鼻分泌物,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幼兒喜歡咬弄的帶毛玩具,容易殘留或吃進含有腸病毒的口水,也是傳染媒介之一。 潛伏期: 感染腸病毒後,約2到10天(平均約3到5天)會開始出現症狀。腸病毒病人大多數可以在一週左右痊癒,痊癒後,腸病毒還會持續經由糞便排出,所以要持續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 在發病前幾天,喉嚨與糞便中就含有病毒,具有傳染性,一般而言,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在家庭與學校中有很高的傳染率,人群聚集且空氣流通不良的場所容易發生傳染情形。 發病症狀: 腸病毒的臨床表現多樣,許多人感染了腸病毒沒有明顯症狀,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較具特徵的腸病毒感染表現為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有時則會引起一些較特殊的臨床表現,包括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 1.疱疹性咽峽炎: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例多數症狀輕微無併發症,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2.手足口病: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3.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特徵為突發性呼吸困難、蒼白、發紺(皮膚或是粘膜的顏色出現變青、變紫情形)、嘔吐。開始可能誤以為肺炎,接著會有明顯心跳過速,快速演變成心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存活的孩子則復原迅速。4.流行性肌肋痛:特徵為胸部突發陣發性疼痛且持續數分鐘到數小時,合併發燒、頭痛及短暫噁心、嘔吐和腹瀉。5.急性淋巴結性咽炎:特徵為發燒、頭痛、喉嚨痛、咽喉處有明顯白色病灶。6.發燒合併皮疹:特徵為發燒合併皮疹,有些會出現小水泡。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