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uly 2017

園長的話 – 43屆畢業典禮

七月二十二日舉辦第四十三屆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再一次的展現仁和團隊的默契與合作,滿滿的感動在每位家長的心裡,透過不同的方式表達對仁和及老師的感謝。從畢業典禮的過程中感受到來自園長的用心,老師的付出,看見孩子的成長,在他們人生的第一個畢業禮,營造一個溫馨且感動的畫面,給予每一個孩子相同的機會,上台以簡短的話語介紹自己,不論是以中文表達或英文,都很動聽。 第一個上台的林軒毅-「大家好,我是林軒毅,今年六歲,我喜歡仁和快樂學習的環境,每位媽咪對我的愛護,讓我有愉快的幼兒園生活,今日我以仁和為榮,他日仁和將以我為榮」。 還有出其不意的胡少宇,說故事比賽時就讓大家刮目相看,簡單的龜兔賽跑,唱作俱佳的讓台下全體小朋友都專注的聆聽,且哈哈大笑、回味無窮,最後勇奪大班組第一名;典禮中再次展現實力(與預演時表現不一),讓人刮目相看(有加動作)-「大家好,我是胡少宇,真謝謝仁和,讓我快樂的成長。雖然我不是最聰明的,可是我很享受認真學習的過程;我是Grace媽咪的心肝寶貝,我最親愛的爸爸媽媽是胡少宇永遠的心肝寶貝,我會努力加油的。來舉起你們的手,左拍拍、右拍拍,快樂的出帆啦!」(最後一句是以台語發音) 諾貝爾家的陳禹任也令人印象深刻-「Hello,I am Rod ,I am six years old.My favorite color is red.I like to eat pudding,because it is yummy.I want to be a police officer,when I grow up.請為我鼓掌,請為我加油!」 鼓掌聲,加油聲不絕於耳…….. 自我介紹雖然花了將近二十五分鐘的時間,但大人小孩都用心聆聽,享受在孩子的分享中。沒規定只以英文來介紹,反而讓小孩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是今年的新亮點;還有致歡送詞和致謝詞代表的小朋友,真不簡單,願意付出他們的時間,為上台做準備;在典禮前三天才確定擔任司儀的奕嘉,雖然當日因身體狀況不佳,中途換老師接手,但他的表現更是值得肯定的。 成果發表會-美麗綠世界的展現,孩子們在舞台上,盡情的歡唱,自在的揮灑,隨著音樂或敲、或唱、或跳,都讓人驚艷。感謝小朋友們帶來的歡樂,增添生活的色彩;感謝老師們的用心,事前的準備,當日的執行,與事後的收拾;感謝家長的配合,感謝所有為活動付出的工作人員,為典禮暨發表會畫下完美的句點。 祝福大家 暑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人生的第一個畢業禮

時間過得真快,一下子學期就要結束了。明天7月22日是仁和第43屆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的日子,我們用心且以最熱忱的心來籌辦,蹲下來站在孩子的高度,提供同等的機會,讓孩子們都能自我展現,讓大班小朋友人生的第一個畢業禮,是裝滿了快樂、自信且神氣的,邁向他們未來學習的道路。 今年大班畢業生是政府實施幼托整合,從幼稚園改制為幼兒園後,仁和第一次招收二歲幼幼班的孩子,今年要畢業了,看著寶貝們成長茁壯,從一個二歲兒,走起路來搖搖晃晃的,害羞怕生,口裡哭喊著媽媽媽媽的,如今,在仁和的園地裏,經過四年的洗禮,身量各方面都健康的長成,體能增強了,社交、認知、語文、美感等的能力表現,與情緒的控制都更棒了,口語表達更不在話下;自理能力,從包尿布到拿掉尿布的不安全感,到如今的他們,可以登台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如,這其中的轉變,大概只有看著孩子點滴長大的家人和師長才能夠體會。時間,讓一個小小孩成長。 在仁和即將邁入44歲的今天,常常有許多校友前來看看兒時的校園,懷念當初在園裡的時光。目前有些家長就是當年的小孩,現已為人父母,事業有成,成為社會的中堅分子,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或許對當年的細節記憶不一定清楚,但一入園,那種熟悉和懷念的感覺就回來了。 幼兒園是孩子離開家人,進入社會化生活的第一個階段,在這之前,孩子的世界只有家人,在少子化的現在,更是家中的獨生子女,比較少與他人相處生活的經驗,這也是他們初入園時會有的分離焦慮、不適應的原因之一;在幼兒園階段培養社交人際互動能力是很重要的,從剛開始學習和他人相處、做朋友、分享、尊重不同意見等,到如今要畢業了,已有足夠的語言、社交能力,並具備上台表演、說話等面對群眾的能力。 看似簡單的上台表演或介紹,其實並不容易,孩子除了要喝足夠的勇氣湯外,更要有一顆自信和願意付出的心,與團隊合作的能力,才能在上台的幾分鐘內展現出來,這種能力比起認知還更重要,足以讓孩子受用一生。 典禮中,每個畢業生都是主角,站在舞台上,介紹自己,分享自己,讓孩子記得這種感覺,在迎接小學的新生活時,更有自信,更能面對許多的挑戰,請家長千萬不要錯過,和孩子一起來參與這個重要的時刻。 成果發表會是眾人所期待的,今年的主題是美麗綠世界,以環境保護的議題為主,透過肢體與樂器的表演,中英語的表達,讓寶貝們樂在表演中,再次展現仁和好寶寶會玩又會讀書的特質,唱歌、跳舞、玩遊戲,樣樣行、樣樣通。 祝福大家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不斷練習培養好習慣

週三統計親子共讀推動的成效,本學期目標為42本。今年的成果比去年好,大班達標的佔90%,更有兩成多的小孩超過設定的本數;中班達標率56%,小班40%,幼幼班50%。顯示愈來愈多的家長重視閱讀,也願意配合幼兒園做共讀的紀錄,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園長也樂得準備小禮物,於隔天做立即的獎勵。禮物的贈送是象徵一種加油的動力,特別是對幼小的孩子,是一種代表經過努力而得到肯定的具體象徵。 閱讀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是人類從書寫文字中獲取語言訊息,不只是為了獲得知識,它也提供休閒、思考與內省的興趣。愈早開始閱讀,愈能體會閱讀帶來的各種樂趣。它不是先天的能力,是需要有「人」的引導,是需要慢慢學習而成,愈早接觸閱讀以及愈有機會接觸閱讀,能力就會愈早形成。 一個從來不閱讀,或者缺乏閱讀經驗的大人,是難以協助孩子進入閱讀的環境裡。 閱讀習慣需要培養,愈早形成習慣愈穩固。 好習慣的養成是必須經過不斷的練習,據專家統計,是要持續不斷的經過二十一次才能養成,習慣後就會成自然了。 近日因著好朋友兒子騎機車發生車禍,雖沒甚麼外傷,但就是下顎骨折,牙齒掉落,必須進行牙床固定手術,醫生說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完全復原到恢復正常進食要一年,這期間只能喝液體食物,哇!實在是太慘了,要像小嬰兒一樣,只能喝流質的,對一個已身為爸爸的人而言,真是情何以堪。 以此話題和孩子一起討論,為何會發生車禍? 「車速快、不守規則、突然剎車、轉彎、並排..,很多不同的因素; 有時是我們遵守,但別人不遵守,很難預防,不過若是我們遵守交通規則,發生事故的機率就會降低。 仁和活動室有紅綠燈的設計,地上有分線道和斑馬線(因三年前重新鋪PU被覆蓋);走廊上貼有黃藍線,樓梯貼腳印,目的是要讓小朋友養成走路靠右邊走,保持距離,避免前面的人突然停下腳步而撞上;每個身體都像一部機車或汽車;從小習慣養成交通安全的好習慣,在任何一個場所必能遵守交通規則,就可減少事故的發生,平常運動希望身體健康,一旦因著不小心-車禍,讓身體受傷,真是得不償失。 任何一項好習慣的養成,都不能只靠學校的教導,是需要家園一起合作、堅持,才能有成效的。 祝福大家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機車安全宣導

機車騎乘是很簡單,優良的騎乘是好好守交通規則,且有慈愛心的行動。優良騎乘之順序是看、想、實行之三部分而成。 *看-騎乘是從看前後左右之交通情形開始,由看而收集騎乘上必要的情報而實行之。 *想-第二是所得來情報必判斷如何行動,如看了前方有自行車或小孩子時,隨之想出”他們會如何行動”,這樣下去機車該作什麼行動呢?(降低速度或必要時停止之) *實行-最後想出來的結論隨時實際行動。該停止的判斷時,馬上停止動作,以上所述事項要比電腦更快計算出來,不然就跟不上交通流動。事故之發生大部分是對看的初步事項不認真,或怠慢而引起判斷之錯誤而引發生的。 騎機車時應該注意事項: 一.騎機車基本配備與出發前必要檢查-行車前的檢查是事故防止的基本條件與要素,早期發現車輛不良、及早修護並瞭解車況、隨時保持在最佳機動狀態。檢查項目有: 1.汽油 2.引擎3.燈類4.電瓶5.機油6.煞車7.輪胎8.保安螺絲9.另外需確認行照、駕照、機車強制險是否過期。 二.機車安全駕駛方式與如何避免事故: 騎乘機車就如「肉包鐵」,一旦發生事故,對騎乘者所造成的傷害相當嚴重,所以對事故之預防不可不知。 1.騎乘機車請戴安全帽2.定線行駛3.靠邊行4.轉彎時,打方向燈、勤擺頭5.控穩方向把手:正確姿勢別忘記、省力安全好愜意。6.保持安全距離:反應時間有長短,安全距離是保障。7.勿超速:十次車禍九次快,超速行駛大禍害。8.請開燈駕駛,並著鮮明服裝:讓周圍的車輛知悉自己所在的位置。9.注意路況:路況安全要素多,標示天候影響多。10.採二段式左轉:機車左轉非小事,切記採用兩段式。11.勿酒後駕駛:酒後駕駛最要命,易出車禍成傷害。12.注意大型車輛動向:大車動向須注意,輪差死角要當心。13.隨時有準備停車的心:若遇狀況別心驚,隨時停止最安心。14.閃黃燈減速慢行,閃紅燈停車再開。15.支線讓幹道,直線車先行。 三.盡量避免騎乘危險路段: 通常機車是行駛於馬路車道邊,所以會有很多高低不平的路面或障礙物。 1砂、泥、落葉2.積水地方3.砂礫道路或不良馬路 四.機車必須做定期保養 機車保養不僅可增加機車使用壽命,也可對於自己的安全有了更堅固的保障。 五.車輛肇事之處理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學習是點滴的累積

我可以進來嗎?May I come in?是的,你可以。Yes, you may. 今天星期幾?What day is today?今天是星期五Today is Firday. 我說中文,小朋友說英文;週三下午生活美語闖關活動,園長當關主,過關門檻大班12句、中班10句、小班8句,從中班小朋友開始,一個個有順序的排隊等候;每過一關,園長就會在小冊子上面蓋章;從前面開始,小朋友自信且大聲的答覆,愈往後聲音就愈小,甚至搖頭說「我不會」。園長的章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那是能否闖關成功的記號。 孩子們努力的想表現,閉眼抬頭,左思右想,當能說出時感到很快樂;想不出來則感到沮喪。 仔細過目孩子手上的小冊子,多數只有老師的簽章,看不到家長的,也難怪孩子在他的記憶庫裡找不到資料。 學習的成果是點點滴滴累積而成,絕不是一蹴可幾。 成功的背後是需要經過努力與付出,絕不會不勞而獲。 生活美語,就是生活上的對話,希望能提供家長在生活上也能用美語和孩子對話,練習就會,常說就能生巧。 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 所謂能者,就是會掌握時間、分配時間且運用時間的人。 家長的陪伴對學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是建立各項根基的重要階段。 七月進入學期的尾聲,大班小朋友就要畢業,結束學前的階段,邁向另一個學習的旅程;中班升大班,小班升中班,幼班升小班;看起來是理所當然、很正常,沒甚麼特別的;殊不知對孩子而言,也許是個說不出口的挑戰,家長應該多一些站在他們的位置同理和理解,多和他們對話,在他們不足的地方、擔心與害怕之處,多給予鼓勵,提供學習機會,建立他們的信心;特別是大班的孩子,即將離開熟悉的幼兒園,對六、七歲幼兒來說,真是不容易,既期待又擔心受傷害。 我長大了,除了外表長高、體重增加外,長大要會做甚麼?孩子說:要學會專心、有禮貌、學習很多東西、要愈來愈棒、更懂事…,沒錯!不是只有長高、增胖而已,頭腦的記憶庫也要存放愈來愈多的東西。 孩子成長的路上,有父母、有師長、有朋友、有你、有我的陪伴,不孤單不寂寞,真好… 祝福大家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與其說教 不如多說故事

最近四個妹妹回台省親,閒聊起來才發現,我們共同的童年回憶竟然都是睡在榻榻米上聽母親講西遊記的故事。 媽媽講古 滿足心靈生活-民國40年左右的台灣沒有電視,連收音機都很少,我們最大的娛樂就是聽老人家講古,夏天晚上去院子裡乘涼,冬天則窩在溫暖的被窩裡聽故事,聽完故事後,心滿意足,各自在心中繼續自己版本的續集。 那時雖然物質生活很差,但是心靈生活充實,現在回想起來,母親在忙完一天家事後還肯講故事給我們聽,真是不容易。 一舉一動 流露愛與期望 -以前的父母從不把愛掛在嘴上,但是一舉一動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而這個愛與期望正是激勵我們上進,在我們跌倒時,使我們有勇氣再爬起來的動力。看到現在的孩子與父母相處的情形常覺很難過,不知為何,他們把親子最美好的那一塊丟棄了,父母跟孩子講話都是催促、責罵、抱怨,「功課作完了沒有?、為什麼考的那麼差?」、「趕快去洗澡」、「趕快去睡覺」。 當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講不聽、叫不動時,或許應該停下來檢討一下跟孩子的互動是不是出了問題,不要繼續用原來的模式讓問題加深。 與其說教 不如多說故事 父母講故事不一定要照書講,自己可以編很多生活的經驗進去,孩子都喜歡知道父母在他們那個年齡時的行為,這種說故事法可以增加孩子的共鳴。 親子相伴 共譜生命樂章-生命是個圓,大人以前講故事給小孩聽,小孩大了,大人老了,現在小孩講故事給大人聽。假如我們沒有跟孩子有共同的經驗,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回憶時,我們怎麼期待孩子在我們年老時來陪伴我們呢? 現在的父母太忙了,忙著賺錢給孩子享用他們當年沒有的東西,他們忘了應該先給孩子他們曾經有過的東西。父母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他的愛,愈感受到父母愛的孩子愈受教,因為他不願讓父母傷心。 心靈困境 從閱讀找力量-前幾天報上有個小學二年級的男孩拖著一個跟他一樣大的行李箱離家出走,因為他覺得別人的媽媽都在家陪他們,而他媽媽要上班,不能陪他,他覺得媽媽不愛他,所以離家出走。 我們除了感嘆現在的小孩早熟,小學二年級就懂得收皮箱離家出走之外,心中也覺很不忍,因為這孩子渴望母愛,他太小,不了解單親的母親不上班衣食會無著落,對這種孩子,母親應該唸很多跟他一樣情況的故事給他聽,讓他了解很多人其實跟他一樣,看看別人又如何度過沒有母親在家的一天,最重要的是母親應該養成他閱讀的習慣,讓他從書中去找慰藉。 親子關係需要經營,講故事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透過故事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透過故事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最主要透過故事,親子共同做一件事,這個感覺會在故事內容已經淡忘掉後,化成一股支持孩子上進的力量,因為他長長久久都感受父母陪伴的溫馨。 文/洪蘭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健康 + 運動 = 美好的人生

「園長~我早上在草場跑很快哦,老師說我像飛毛腿!我也是哦!」「我跳很遠餒~….園長,我仰臥起坐可以做25下…….」 孩子們爭相來告訴園長,早上做體適能學習單的成果,看見他們臉上發出亮光且洋洋得意的說著。 每個學期末,仁和會針對身體組成、心肺功能、肌肉適能、柔軟度這四方向為孩子進行體適能的檢測,目的是為了了解小朋友體適能的現況,分為六個項目來進行: 1.棒上單足立-平衡感。 2.立定跳遠-爆發力。 3.十公尺來回曲折跑-敏捷性。 4.坐姿體前彎-柔軟性 5.屈膝仰臥起坐-腹部肌耐力 6.快樂向前衝-二十公尺向前衝-速度感 評量的結果,提供家長、老師做為參考的依據。 有些人為了健康而動,有些人為了優美的體態而動,有些人則為了快樂而動;而仁和則是為了建立孩子從小對身體健康的重視,培養運動的好習慣,了解健康的身體,除了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充足的睡眠外,運動可是健康非常重要的因素。 擁有良好的健康體適能,是建立良好生活品質的最基本條件,健康體適能較佳的,較有活力完成每天的工作、感覺活力充沛、有精神來享受各項活動,也可以輕鬆的應付偶而發生的身體活動。 游泳,是另一項對身體健康發展的好運動,更是夏天消暑最佳的活動。仁和的園地裡,擁有專為幼兒設計的游泳池,安全又好玩;每週二、五的游泳課,是孩子們最愛,如魚得水,自由自在的在泳池裡戲水、親近水,與水為舞,從中了解水性、水的浮力,學習自救的能力,如果沒有時間上的限制,他們一整天都可泡在水裡的。 不得不佩服創辦人前瞻的眼光,在四十年前就有幼教人寬廣的心胸、眼光與視野,提供學前孩子一個快樂成長的園地,以孩子的心為心,讓他們身心得以舒展的寬廣空間,在地球暖化、重視環保的今天,更足以彰顯創辦人的智慧。 游泳是發展呼吸系統機能最好的運動項目之一。 健康就是財富;健康加上運動等於擁有美好的人生。 祝福大家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幼兒游泳的好處

一.有利骨骼關節發展:在水中可以自由的舞動四肢和脊柱、伸展關節,不會受到反作用力的衝擊,因此有利骨骼關節的發展。 二.可增加肌肉的協調性與平衡感:因為水是流動的,所以具有不穩定性,能藉此訓練肌肉的協調性與平衡感,甚至長大後的肢體動作及各項運動都能有較好的表現喔! 三.有利生長發育:因為游泳能鍛鍊幼兒的肌肉組織、促進血液迴圈,就能促進肌肉的發育和生長。此外,幼兒們游完泳之後,消耗體力、精神輕鬆,會吃得更多、睡得更香,當然就能長得更好喔! 四.能刺激神經系統與智力發育:在水中,水波及水壓會自然地按摩幼兒的全身皮膚,因此可以刺激幼兒神經系統的發育,甚至有利小腦袋的智力發育喔! 五.能強化心肺功能、改善呼吸道問題:水的流動與壓力能對周邊血管產生按摩作用,進而能讓孩子的心臟得到更好的鍛鍊。而且在幼兒進進出出水面之際,變動的水壓可以促進孩子的肺活量,因此可提高心肺功能,並能改善呼吸道及氣喘等問題。 六.能提升免疫力:讓幼兒從小就碰水,不斷適應水溫與室溫差異的變化,對免疫力的提升很有幫助。 七.學習自救:趁早從小就學習水中自救能力,終生受用無窮!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