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April 8, 2017

園長的話 – 連假小感

四天連假,都去哪兒玩?孩子們的分享有海邊、動物園、山上、家樂福、餐廳、住旅館、去露營、湯姆熊、在家裡…等,Lily媽咪說她去台中西屯區的歌劇院,不是看歌劇哦,是參觀歌劇院,不管是看歌劇或參觀歌劇院,聽起來就覺得很美,很藝術。 四天假期,大家的安排都不一樣。成大有個旅展,不曾逛過旅展的我,好奇地去逛了一下,一走進展場,還沒看到商品,就被幾個年輕的推銷員包圍,行銷她們的產品,心裡著實吃了一驚,見識到年輕族群推銷的功力,不過我們很委婉地告知,必須先瀏覽一下,才知道想要買甚麼商品。 旅展主要以國內外旅遊行程和餐飲為主,不論走到哪一個攤位,大家都盡全力介紹自己的商品,有備而來,希望自己的攤位能受青睞,銷售開紅盤;一些港式飲茶攤還備有小點心,讓客人試吃,有的還準備小禮物當贈品;展出的商品都有很大的優惠,希望能吸引顧客的購買慾,最後沒買旅遊券,倒是買了一些餐券,也算有所收穫。 百貨公司卻未因連假而沾光,諾大的空間屈指可算的顧客,櫃姐說:放假大家都去旅遊或到戶外,逛百貨公司的很少,很多專櫃沒業績都收起來了,唉~櫃姐長長的嘆息聲,透露些許的無奈。 不過聽說化妝品的業績可是成長的。 在想要與需要當中,這一代的年輕人正在改變、調整生活的型態,購物的習慣,善用資源,增廣見聞,親近自然,走出戶外,紓解壓力,讓生活的色彩更多元、更豐富。 教育的議題也在改變,不只在國內,全世界都一樣,不再以不變應萬變。 南半球的澳洲正在興起另一股新風潮,五星級健身中心為了對抗年輕世代日益嚴重的情緒問題,16到24歲的年輕人為焦慮所苦,高達四分之一罹患心理疾病需要就醫,愈來愈多私立中學設計身心健康中心,提供學生更多元紓解情緒的管道。 台灣12年國教架構,從國小到高中課程,健康與體育都是學習的領域,即幼教的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可見此領域的重要性。 再一次檢視仁和的環境和作息安排,感念創辦人的前瞻與遠見,以教育為辦學的理念,提供寬廣的空間、豐富的學習環境,滿園的花草樹木,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態度,沈浸在與自然為舞的環境中,以運動感覺智能,營造孩子健康的身心靈。 看著在草場奔跑、踢球、玩沙、盪鞦韆、溜滑梯的孩子們,快樂且自在的玩樂著,舒展他們身體的張力,與情緒的釋放,盡情的享受美好的晨光時間,笑逐顏開,迎接一天的開始。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提 升 心 靈 的 健 康

健康是一種身、心、靈和社會方面的完全良好狀態,不只是身體沒有疾病或者不虛弱而已。不健康的心靈是疾病的泉源,身體的動態平衡是心靈健康的保證,心靈的平衡是身體健康的穩健基礎。提升自己心靈健康的方法如下:1、放下壓力–累與不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 蒙塵的心,會變得灰色和迷茫,心靈的房間,不打掃就會落滿塵埃。我們每天都要經歷很多事情,開心或不開心的,愉快或不愉快的,都在心裡安家落戶。心裡的事情一多,就會變得雜亂無章,心也跟著亂起來;有些痛苦的情緒和不愉快的記憶,如果充斥在心裡,就會使人委靡不振、暮氣沈沈。若緊抓住不快樂的理由,無視快樂的處方,就是讓自己覺得難受、鬱悶的原因。所以,掃地除塵,能夠使黯然的心靈變得光亮;把事情處理清楚,才能告別煩亂;把一些無謂的痛苦扔掉,快樂就有了更寬廣的空間。 2、放下煩惱–練習微笑,快樂其實很簡單練習微笑,不是機械地挪動面部的表情,而是努力地改變自己的心態,調節自己的心情。快樂其實很簡單,盡量不要使自己不快樂即可:學會平靜地接受現實,學會對自己說「順其自然」,學會坦然地面對厄運,學會積極地看待人生,學會凡事都往好處著想。能夠如此,陽光就會流進心裡、照進胸懷,驅走恐懼,趕走黑暗,去除所有的陰霾。 3、放下自卑–把自卑從字典裡刪去 人生在世,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偉人,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內心偉大的人」。內心的偉大,能夠稀釋一切痛苦和哀愁;內心的偉大,能夠有效彌補外在的不足;內心的偉大,能夠讓自己無所畏懼地走在大路上,感覺到自己的思想,高過所有的建築和山峰!只要相信自己,找對自己的位置,同樣可以擁有一個有價值的人生。 4、放下猶豫–立即行動,成功無限 認準了的事情,不要優柔寡斷;選對了一個方向,就只管上路,不要回頭。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一時的猶豫,留下的將是永遠的遺憾!機遇就像閃電,只有快速果斷才能將它捕獲。「立即行動」是所有成功人士共同的特質,如果自己有什麼好的想法,那就立即行動!如果自己遇到了一個好的機遇,那就立即抓住!「立即行動,成功無限」,有些人是必須忘記的,有些事是用來反省的,有些東西是不能不清理的。該放手時就放手,自己才可以騰出手來,抓住原本屬於自己的快樂和幸福! 5、放下狹隘—放寬心胸,天寬地廣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也是給自己的心靈讓路與活路;人只有在寬容的世界裡,才能奏出美妙和諧的生命之歌。要想沒有偏見,就要創造一個寬容的社會;要想根除偏見,就要摒除狹隘的思想。只有遠離偏見,才有人與內心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我們不但要自己快樂,還要把快樂分享給朋友、家人甚至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因為分享快樂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一種更高境界的快樂。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