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rch 13, 2017

園長的話 – 改變,扭轉的勇氣

習慣是解讀一個人的端倪,而改變,是扭轉一條路的勇氣!改變,要在你不得不改變之前去做。 因著一休一例的問題,加上隔鄰的抗議,今年的親子運動會,從長久習慣於週六假日,調整到週五上課日,訊息一發出,引來少數家長的質疑。 「改在週五,我們就不能參加了,因為要上班、要工作、要開店。」 該怎麼辦?總要有取捨,若不改變,執意要在週六舉行,結果是可預期的。 隔鄰為何會抗議?是否與週六假期有關。在休息日一早就被吵醒,感覺被干擾,權益被剝奪,況且夫婦倆都是大學老師。 家長建議買禮物去拜訪,建立友好的關係。這些動作都做了,但抗議的隔鄰就是不接受。 改變別人比較難,改變自己較簡單。改變是需要勇氣與承擔責任的。 政府一休一例的政策,目的是要保障工作者的權益;若一定要在休息日工作,要付更高的加班費;也可調整補休時間,像國中小一樣,週六舉辦活動,週一補休;或輪休,輪休較困擾,人手會不足。幾個選項討論後,大家覺得在週間舉辦是可行的,因為家長若是工作者應該有假可請,自行開業老闆更簡單了。 計畫跟不上政策的變化。唯有改變,才能看見未來的契機! 本週影響新劇場為大中班孩子帶來「Knock Knock誰來敲門」,由三位工作人員,帶領小孩打開劇場旋轉門,闖入創意想像任意門,讓孩子變身任意門、旋轉門和鐵捲門,體驗不同門的功用和動作,孩子們在哥哥姊姊的帶領下,遨遊在想像的空間裡。 週四大班參觀氣象局,在解說人員的介紹下,小朋友認識了許多關於自然界變化的知識,對氣象雲圖、彩虹、冰雪的形成,地震的發生等,有了粗淺的概念與認知。 參觀,開闊孩子學習的境界。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不管幾歲都要有改變的勇氣

很多人看到不景氣的新聞,除了同情失業的人,似乎無能為力,而如果是自己或家人朋友遭遇此事,是否真的只能束手無策? 長期輔導學生面對課業、家庭和感情問題,同時協助失業勞工或家人處理情緒困擾的張主任,認為除了提供當事人具體可用的資源,也可以用陪伴、接納、支持和鼓勵等方式,幫助家人朋友度過難關。 用心陪伴 用愛支持 「陪伴一直是最重要的,當朋友遇到困難或是分手了,你覺得他最近怪怪的,鬱鬱寡歡,想幫他又不知道怎麼幫忙,可以做的就是陪伴,讓他知道旁邊有人,需要的時候他可以找誰。」 對當事人來說,情緒的抒發與接納很重要,當他知道有人了解他的辛苦,而且不只是他辛苦,很多人也一樣,就比較容易接納自己的狀況,不會覺得是自己特別倒楣或特別可憐。接下來,就是鼓勵他,只要進步一點就給予獎勵,這樣持續給他支持的力量,就能讓他不被挫折打倒,反而可以藉此重新審慎自己的能力,況且危機也是轉機,當他的自我能量增強時,就更能發揮自己的潛能。 害怕改變 不如面對改變 現今環境的改變已經超過我們所能掌握,所以我們不能只關注失業議題,而是要去思考如何面對「改變」這個議題。 「不單是你現在失業被迫改變,即使現在的環境是很順遂的,我們也是需要改變。」 由於害怕改變是人的本性,因此我們更需要去認識「害怕」。一般而言可從幾個角度來看: 01.缺乏安全感 在陌生的情境裡,人會去尋找熟悉的東西,而改變代表你要放棄現有熟悉的東西,因而心裡會感到不安全,所以會抗拒改變。 02.未知的不確定 改變是未知,人在面對不確定時,心裡會覺得害怕,因為不知道什麼才是好的,就像眼前有十字路口卻不知道該往哪走,而對不確定的未來感到害怕。03.不想負責 當改變可以有所選擇時就代表自己要負責任,擔心怕做錯決定而不想做決定,寧願維持現狀,因為現在雖然不是很好,但至少是自己可確定的。 害怕改變的背後其實是害怕負責,所以很多時候會問別人「告訴我怎麼做比較好」、「選擇什麼科系、念什麼比較好」。究竟該如何改善害怕改變的心態?其實,沒有人有理由或者有能力要求對方做改變,人會陷入困境就是想要變,卻因為害怕而不敢變,所以才會進退兩難。此時,要先澄清問題,了解真正想改變的原因,幫助他看到不清楚或故意隱藏的地方,再來釐清利弊得失,一旦明白改變的動力是什麼,也明白需要承擔的風險,就能確立方向勇往直前。例如,轉系的問題。如果是擔心考不上轉系,我們就要幫他分析「轉系的影響程度」,花時間蒐集轉系資料,即便只了解百分之五十或七十,至少做出來的決定,就有百分之五十或七十的成功機率。雖然有些人因為個性的關係,即使事先清楚利弊得失,事後還是後悔,那時我們能幫他的是認知上的轉換或強調,提醒他事前就知道這些問題,那麼他的接受度就會比較高。 勇敢改變 未來更驚艷 改變需要勇氣,因為你必須去嘗試一個未知的東西,這個未知可能讓你的生活變更好,但也有可能是風險,就看你願不願意承擔一些風險和挑戰,來使自己的生活更豐富,生命更有意義。如果不願承擔風險,那麼就喪失了讓生命更充實、更積極、更多彩多姿的可能與機會。 為了讓學生學習「改變」,靜宜諮商輔導中心對大一新生進行全面心理普測,針對處在不同困擾類型的學生給予自我探索、正向心理、生涯及時間管理等研習活動,目的就是要學生積極學習擁抱更美好的未來,而如果不想永遠陷於不滿足,就要勇敢的踏出去。 改變並不難,重要的是你有多想改變。 文/張學善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