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February 2017

園長的話 – 台南公園百周年

學期初規劃行事曆時,搜尋市府網站,沒有往年百花季的訊息,卻查詢到台南公園今年6月百周年的消息,因此決定於學期初安排小朋友參觀台南公園。 於本週二、週四,分批搭車前往參觀百歲公園,這個在台南人的記憶中,已漸漸淡忘的公園。 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踏著輕鬆的腳步,漫步在諾大的公園裡,在地圖的指引下,沿途欣賞不同的樹木與植物;有高聳的大王椰子、110歲的菩提樹、60歲的茄冬樹,還有麵包樹、鐵刀木、金龜樹、榕樹等,和不同的植物,走在念慈橋上看著湖畔,正好有人在釣魚,孩子說:「湖邊有立牌說不能釣魚哦!」是啊,但就是有大人不遵守。 週二,巧遇南二中的大哥哥入公園跑步,孩子們也加入他們的行列,跑起步來可不輸給他們;公園裡稀稀疏疏的人散步其中,以年長者居多,難得有孩子群的出現,引起大家的注意,有遊客要求合影,還有土耳其的朋友,小孩以平常所學的英文與他們對談,中英混和,倒也能溝通。 公園裡有少部分工程在施工,似乎是在為六月的百歲生日做準備。好期待公園能加入新的元素,再現風華。 週二到週四,連三天氣溫上升,尤其是正午時刻,熱到難以忍受,特別是活動力強的小孩,滿身大汗,提醒他們,覺得很熱,可以減少衣服,讓自己舒服點。 「媽媽說不能脫;我只有穿一件;我在感冒….」小孩記住媽媽交代的話,即使已滿身大汗,仍不敢脫衣服。不穩定的天氣,早晚溫差大,忽冷忽熱,讓人無所適從,特別是小朋友,稍一不留意,就受風寒,也難怪家長會再三交代,叮嚀小孩,不可脫衣服;園長介紹小朋友洋蔥式的穿衣法,提供變化多端的天氣做選擇。 教養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費神、費心的事很多,特別是年幼的孩子,很多事他們不知道危險性,需時時叮嚀、交待,更要隨侍在旁,五、六歲的大班生,正值活動力、好奇心強的年歲,大人們更需多費心。 平時各項安全教育的宣導,除了提醒小孩當事故發生時該如何保護自己外,更重要的是需遵守安全措施的規定,才能降低、甚至避免意外的發生。意外不是我們可預期的,而是意想不到的。預防重於治療。 祝福大家 四天連假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居家安全

兒童受傷意外事故時有所聞,而12歲以下兒童受傷時多半有成人在旁,6歲以下兒童受傷時有成人在旁的情況更超過80%,且其中9成以上是家長!有大人在旁,為什麼孩子還會受傷?該學會祕書長白璐指出:成人照顧者的認知與警覺性不足及環境設施的不安全是主要原因。 12歲以下兒童最常受傷的原因是跌墜(39%),其次是撞擊(28%)。由於媒體的報導,一般會以為兒童跌墜事件以墜樓為主,實際上兒童在同一平面上跌倒受傷的情形更為常見(64%);同樣的,最常見的撞擊傷也不是媒體報導較多的被物件砸到,而是兒童自身移動太快撞到物體造成的傷害(67%)。這些傷害事故超過50%發生在家裡,6歲以下兒童更有高達75%是在家裡受傷,顯見居家安全仍有待加強。 另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32條規定不得使6歲以下兒童獨處。資料發現,兒童受傷時為獨處的情況已減少,但若成人照顧者雖陪伴在旁,實際卻在做自己的事,孩子仍舊形同無人照顧。因此,成人照顧者要善盡照顧之責才是重點。要使家成為一ㄧ個「安全的家」,還要把握下面幾個原則: 1.鋪面防滑防跌傷-家中的地板不要用光滑的地磚,採用木質地板,或加鋪地毯或防滑的軟墊,可以預防滑倒,即使跌倒,也不致受重傷。地面應保持整潔清爽,勿把玩具及其他物品等散置地面,電器的電線不要橫置在地面,以防兒童絆倒。 2.護墊護具防夾撞-門窗、抽屜、或有凸角銳邊的傢具、牆柱等應加護墊、護角、護邊,以防兒童夾傷、撞傷。風扇加裝防護網,可以避免兒童的將手指插入風扇內而絞傷。 3.安全鎖住危險物-家中衣櫃、壁櫥、冰箱、烘衣機都應隨時關緊並加鎖,避免幼兒進入後出不來而導致窒息;硬幣、小電池、釦子等小物品,藥品、清潔劑或殺蟲劑等毒性物質,以及剪刀、美工刀、針等利器,都要收納在兒童拿不到的地方或收藏在上鎖的櫥櫃內,避免兒童發生梗塞、中毒、或割刺傷。 4.容器加蓋不亂裝-裝著水或其他液體的桶、盆等大容器及抽水馬桶一定要加蓋,以防幼小兒童跌入嗆溺;食品容器(如飲料瓶、鍋碗等)絕對不能用來盛裝藥物、清潔劑等物品,以免誤食;垃圾桶也要加蓋,以防幼兒接觸丟棄的危險物品。 5.加裝偵測逃生易-家中車庫或是大門若是鐵捲門或電動門,一定要加裝偵測器,只要可以偵測到門口處有物體就立即而停止續關閉,以防有人被夾傷;室內應加一氧化碳偵測器以及裝煙霧偵測器,可以在一氧化碳進入室內或火災發生時爭取更多的逃生時間。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地震滿週年 居安更思危

在熟睡中被地震搖醒,感覺左右搖晃劇烈,開著的壁燈跟著也熄滅,趕快叫醒熟睡中的家人,正要起身躲避時地震停了,往外一看,黑漆漆的一片,趕緊上網查看,也注意外頭的動靜,聽是否有救護與消防車的鳴笛聲?手機裡各群組的叮咚聲響個不停,彼此的關心與問安溫暖在心頭。 地震停歇,趕緊查看屋內外狀況,還好沒有大礙。 距離去年地震屆滿一周年,地牛又再次在台南地區翻身,且強度達六級,比去年還大,還好搖晃的時刻只有十秒左右,若是時間再久一點的,後果就不堪設想。 古有明訓「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提醒我們無論處在什麼樣的環境,都必須居安思危,才能夠有備無患。 是的,處在平安的環境裡,也要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平時就要有所準備,才能保護自己。 與孩子們討論為什麼要做地震演練?為什麼會有地震發生?房子為什麼會倒塌?地震來時怎麼保護自己?地震何時會來?最後一起吟念地震的兒歌「地震地震不可怕,沉著冷靜最重要;搖動時刻不能跑,找個牆壁躲起來;搖動過後跑出去,開闊地方最安全。」 日本位於歐亞板塊、太平洋海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碰撞交會區,為全球地震最頻繁的國家之一,因此每個國民都需具備防震的常識與準備,學校與機關團體常常做防災的演練。 台灣教育單位規定各級學校每學期221和921前後要做防震演練,本學期在三月舉行。 預防重於治療。平時就要有所準備,除了學校,家庭也需擁有防震的常識與準備,當地震來臨時,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 祝福大家 週末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地震的避難方法

被地震搖醒時,先認清地震的強度,以及左右搖晃和上下搖晃的時間差。發生4級的中震時,物品通常不會掉落,只有房屋和窗戶搖晃的聲音,通常不會有人受重傷,更少有人死亡。 5級的強震會讓大多數人感到驚嚇恐慌,部分牆壁產生裂痕,重傢俱可能翻倒,物品掉落,但重傷或死亡的機率很低,台灣地區每年大多會發生。 6級的地震稱為烈震,會劇烈搖晃以致於站立困難,重傢俱會翻倒,門窗破裂扭曲變形(引用自內政部消防署網站)。台灣地區大約每隔幾年就會發生一次,死亡率估計大多在0.01 至0.5%之間。 7 級稱為劇震,搖晃劇烈以致無法依意志行動,幾乎所有傢俱都大幅移位或摔落地面(引用自內政部消防署網站)。台灣地區一般較為堅固耐震的大樓、校舍和核電廠可耐此震度。台灣地區大約每幾十年至一、兩百年會發生一次,死亡率估計大多在0.5 至5%之間。 至於8 級…….會滿地亂滾,無法思考,大部分的房屋會倒塌,死亡率估計約5 至50%以上。 發生地震時,左右搖晃和上下搖晃的時間差越小,則離震央越近,反之越遠,同時震央附近的震度會比所處的地區大,災情會更嚴重。如果感覺大多是上下震動,則離震央不遠,本地區的災情會最嚴重。震央的位置則在左右搖晃的延伸線上。如果位處海邊地低,且左右搖晃和上下搖晃的時間差很小,左右搖晃的方向與海岸線的夾角較大,震度又比較大的時候,應迅速往高處移動,並打開收音機,了解地震的情形及海嘯的警報。 被地震搖醒,辨識出地震的強度之後,如果還可以行動,趕快找出放在旁邊的手電筒(不是緊急救難包裏的中小型手電筒),穿上可完全包覆足部的鞋子,先打開大門以防變形打不開,叫醒其他的人,再拿上班穿的衣褲、皮包、手機等塞到緊急救難包裡,再戴上安全帽迅速避難。 發生強烈地震時,如果地板已經傾斜或屋頂倒下來,就要迅速移動到平時堅固物體的旁邊,如電冰箱附近樑柱的底下、旁邊或衣櫥與床之間的空隙,或堅固的沙發、矮櫃等家具旁邊,或房屋中央的牆邊,並找遮蔽物或以救難包、枕頭、椅墊保護頭部,且避開玻璃窗和櫥櫃的正面,坐下或屈膝側躺。強烈地震後如果室內失火,應先設法先滅火,以免災情擴大。地震過後應往室外較安全之處移動避難,在樓上者應由樓梯小心下樓,不要推擠慌張,以免受傷(尤其是碎玻璃)。到了戶外以後,應注意避開大樓和窄巷, 以免被掉落的碎玻璃擊中或倒塌時被壓到。就算是4 級的中震,甚至是只有3 級的小地震,也要往比較安全的地方移動,就算沒有發生更大的主震,也可以當作是演練。抵達較安全的地點之後,應打開收音機或以手機上網或以其他方法瞭解地震的狀況後,再採取適當的行動。 地震的防災: 家裡有幾個人就要準備幾個緊急救難包(幼兒除外),必要配備是一定要的,次要配備也儘量多裝。睡覺時要放在床邊或床下,發現情形不對,第一件事就是快拿緊急救難包背在身上。緊急救難包更要在發生大地震後再次準備好,因為後面可能還有更大的主震或餘震。 大地震或重大災變之後,若住屋已傾倒,應往災民緊急避難場所移動,途中可在安全無虞的狀況下以手機或簡訊連絡重要的親友報平安,但若沒有受傷或只是輕傷,則通話宜簡短,避免佔線造成線路阻塞,影響到重傷者或受困者的救災工作。到達災民緊急避難場所後,應先留下基本資料(含通訊資料),以利親友尋找。 平時家裡和工作場所中高處的物品、櫥櫃等應仿照桌上型的薄型電視,背後以五爪釘、鋼釘、螺絲、鐵絲或繩索固定在牆壁上。櫥櫃中的重物應擺在下層,易碎物品應固定住或將門閂拴住,或用橡皮筋、繩索綁住門紐。 文/陳育賢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把愛心分享出去

「很開心來到兒福館,把滿滿的愛心分享出去,讓所有小孩都能在愛中成長、茁壯。」 週二和Emma媽咪,帶著愛迪生家小朋友搭乘娃娃車,到位於市政府旁的台南兒福中心,不是去玩、而是去捐款。他們因著教學主題「撿到一塊錢」的探討,發展延伸到製作撲滿,儲蓄-存錢,到如何使用這些錢;過程中精采萬分,每個孩子的想法都不一樣,但是,當有小孩提出將撲滿裡的錢捐出去時,卻引起大家的共鳴,覺得很有意義而達成共識。 至於捐款的對象?老師和園長商量,討論以兒童有關的單位為目標。剛好園長年初參加了由台南市YMCA社福基金會兒福中心助學計畫為弱勢兒童舉辦的活動,詳細了解單位的性質,提供老師做為選項,最後決定捐給這個單位。 當日整個捐款活動均以孩子為中心,唯一要求是,不論撲滿裡的錢有多少,希望每個寶貝都能擁有一張感謝狀,得到中心的允諾。在他們用心的規劃,主任代表中心接受捐款,孩子們依序將手中的撲滿捐出,開心的接受了寫著他名字的感謝狀;還有達人說故事、享受三四樓的遊戲設備。 愛心不落人後,每一張感謝狀代表著孩子滿滿的愛,希望能拋磚引玉讓更多的小朋友、大朋友也能夠一起來參與。 仁和從民國八十年開始,每年聖誕節前為瑞復益智中心、殘障兒童福利中心、創世基金會、獨居老人等單位發起捐款活動,舉辦跳蚤市場、園遊會或募款活動;92年後,為讓大家的愛心能夠持續,不被消滅,認養世界展望會兩位兒童,一個國內、一個國外,成為資助人,由小朋友和老師共同來參與,每人每月只要20元,就可以做愛心,讓小小的愛集結成大大的感動,培養小朋友從小就有助人的行為,讓人間有情、仁和有愛!(捐款時間每月15日到25日間) 愛在你我心中滋長,在元宵的時刻,學期的開始,一起立下愛的志願。 祝福大家 周末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世界母語日

世界母語日的誕生與孟加拉捍衛語言權力的運動密不可分。1947年巴基斯坦成為獨立的國家,當時的巴基斯坦包括兩部分,東巴基斯坦為孟加拉,西巴基斯坦則是今日的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在東巴基斯坦人們使用孟加拉語,而在西巴基斯坦主要使用以烏爾都語為主的4種語言。 因為巴基斯坦將烏爾都語作為唯一的官方語言,此舉引起東巴基斯坦強烈的不滿,也因此孟加拉民眾發起捍衛語言權力的運動。而1952年2月21日許多參與此次運動的民眾在達卡(今孟加拉國首都)被捕,且有數名示威者在這次的衝突事件中犧牲;故國際社會稱這些犧牲者為「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為語言犧牲的語文烈士」。  在孟加拉獨立後,即為這幾位語文烈士建立紀念碑,而他們的壯烈犧牲也喚醒了大眾對孟加拉語言文化的重視。於是1956年,巴基斯坦憲法規定孟加拉語和烏爾都語同時列為官方語言。另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在1999年第30屆大會上決定將每年2月21日定為「世界母語日」,旨在促進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及多語種化。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