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16

【親子教養篇】 運動 創造家人珍貴回憶

我們十分鼓勵孩子運動,根據研究發現,持續運動可以讓人體分泌腦內啡(endorphin) ,令人產生快樂的感受,紓解心理壓力。 以運動話題會友 相信大家都接受這種科學的解釋,但對我們家而言,運動不只活動筋骨、戶外休閒而已,其實,還有連結我們全家感情的作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會帶孩子一起去騎單車,享受迎風而來的奔馳樂趣。隨著這些年,一家四口分散在臺北、紐約、倫敦,家庭旅遊相聚時,我們經常一同優閒的去散步。在我的腦海中,擁有許多家人在運動時的美好畫面,以及有趣的小故事。 舉例來說,我經常和太太一起去參加展覽、同學會等活動,多次遇到人對太太豎起大拇指,打招呼或稱讚:「學姐,是你呀!你好棒!」原來我太太曾是北一女的田徑與游泳校隊,我和太太從小在教會認識,我知道她在高中時有許多因為運動而擁護她的學妹粉絲。這麼多年來,每每遇到「小綠綠」們談起我太太,話題一聊開,我立即變身為「北一女校隊的老公」成為花朵旁的「綠葉」。老實說,這個身分比建築師還平易近人,更容易融入社交場合。 以跑步紓解壓力 或許是受了太太的影響,我的兩個女兒也都很喜歡運動,二女兒貝寧對於田徑與游泳十分拿手,跟太太年輕時很像。貝寧就讀英國劍橋大學時,加入了划船與英式曲棍球隊,當我和太太收到那些英姿煥發的照片時,真的好想去現場為她加油。我們將照片掃描後存進電腦裡,常常叫出檔案,欣賞她聚精會神划槳的模樣。 大女兒貝思成長時期常在師大附中打籃球及踢足球,她也喜歡運動。這些年她住在紐約,我知道她常會一個人去跑步,這是她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事。當她為拍片事宜而煩惱時,就會去跑步,這是解除壓力、沉澱思緒的最好的方法。 當我看到她所執導的電影《三十拉緊抱》中,女主角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時,一個人依然梳著馬尾、戴著耳機,獨自在紐約中央公園中跑步的畫面,就會想起真實生活中的她,身為父親的我,很願意與她一起分擔現實的壓力。 運動凝聚向心力 這些運動的畫面帶給我無限的思念,就像有些人會將獎牌與獎杯擺放在顯眼的地方,提醒自己曾經付出汗水後,所得到的榮耀與掌聲。多年來,我始終鼓勵女兒們保有運動習慣,像貝寧參與划船與英式曲棍球隊,從團體運動中體會合作的重要,更為她的好人緣加分;貝思藉由跑步使思緒平穩,得到重新面對現實壓力的力量。 從運動中得到的好處實在太多,最直接的幫助是身心健康,間接的益處是過程中將家人聚集在一起,創造更多珍貴的回憶。因此,多多鼓勵家人一起運動吧! 摘自國語日報文/潘冀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未來

某日,晨光時間,小孩們精神抖擻、興高采烈的享受著做體能的樂趣,我則忙著捕捉孩子們精彩的畫面時,老師帶了兩位同齡,一男一女高矮懸殊很大,正在參與活動的小朋友來,一位嘟著嘴,臉上掛著兩行淚水,另一位則板著不悅的臉,老師因要看護小孩,請求園長支援。園長問:「發生何事?一個推人,一個被推;被推的人跌倒。」帶著兩位小孩到一旁,了解原因。 問推人的小朋友:「為什麼要推人?」「因為她都不動啊!」(不覺得推人是不對的行為) 「你有沒有提醒她要往前?」「我有說,她還是不走啊!」(理直氣壯) 「你提醒幾次?」「一次!」 「所以你說一次,她沒走,你就推她?」 「你覺得動手推人好不好?」低頭不語…. 再問被推的小朋友「妳為什麼停住不往前走?」 「因為前面有小朋友。」「亂講,才沒有,她在看旁邊啦。」 請推人的小朋友先安靜,不要插嘴。 「有沒有告訴小朋友前面有人?」「沒有」 「小朋友說你在看旁邊,才沒有往前走的?」…..低頭不語… 在一問一答間,孩子的情緒也慢慢緩和下來….. 問兩位小孩:「你們覺得自己有沒有不對的地方?」 「有,我不可以推人,害她跌倒。」「是啊!先動手就不對了!」 「我擋到他的路,不對。」 最後,兩位小孩握手言和,互道對不起。孩子的不專心、沒耐心和等待的心,引發不當的行為。 校園裡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不能忽視,需要花時間了解與處理。 如「老師~他插隊;老師~他罵我;老師~他打我;他不給我玩具;老師~他不跟我玩;老師~他推我;…..」 大人的世界,何嘗不存在著這樣的事件?每個人的本位主義都很強,經常為了芝麻綠豆的事互嗆、互打、互告,要求別人,自己卻做不到,什麼都吃,就是不吃虧。孩子們在如此的環境中成長,耳濡目染、有樣學樣的,不論學校多用心在品格教育上下功夫,一回到生活面就破功了。 金車文教基金會在教師節前訪問老師的問卷調查顯示,在教育均衡發展中,老師認為學生最需要加強的是品格教育(90.1%),其次是生命教育(42.8%)、生活技能(36.5%)…. 另一項調查則是,生活中影響孩子最深的排行,第一是父母,第二是朋友,第三是手機,第四才是老師,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未來。「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教養

教養是大家關心的話題。但是好像並沒有解決這個社會「教養」的問題。 這幾年這個問題……..反而更嚴重了。許多父母憂心。 目前的社會風氣及公眾人物的言行,常常給孩子帶來負面示範。 也許是受我父母影響,我一直認為,孩子的教養,是父母責無旁貸的天職。 我的父母在告誡我們時,常說:「這樣別人會認為你沒有家教。」 對他們而言,我們沒家教是他們失職,是奇恥大辱, 因為「上梁不正下梁歪」。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 孩子的第一堂課,尤其是品德、習慣的養成,是在家庭而非學校。 孩子時刻在觀察與模仿父母,父母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價值觀,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沒有教好,不能只怪學校、怪媒體、怪公眾人物或社會風氣。 父母如果懂得尊重、關懷別人、注重禮貌、誠懇自律,孩子耳濡目染,待人接物自然會謹守分寸規矩。 蹣跚學步的幼兒摔倒時,如果父母只會教孩子以打桌子、跺腳罵地來舒緩情緒,絕對是推卸責任的不良示範。品格教育沒有下課時間或假期,該是隨時隨地隨機在進行,孩子有錯,就要立即指正。 父母如果覺得某些公眾人物的言行不當,為免產生不良影響,對小一點的孩子,可以關掉電視;若是孩子已可曉之以理,則應立即對孩子說明那些行為不足以取,也可藉此培養孩子判斷的能力,而非只是被動的接收訊息。 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父母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更要清楚的讓孩子知道:一個人若沒有教養,即使學業成績斐然、日後事業有成,也是枉然。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梅姬颱風好可怕

中颱胖梅姬挾帶狂風豪雨侵襲全台,各地大小災情不斷,最嚴重的是燕巢一間民宅遭土石沖刷掩埋,一夕之間失去親人,那種椎心之痛,真是無語問蒼天。讓我們再次見識到大自然的威力真的不容小覷!今年三個威力超強的颱風相約在九月來台灣,先是秋節前的莫蘭蒂,秋節後的馬勒卡,和教師節前的梅姬,讓大家不僅無法好好的過節賞月,更忙著清理、重建被風雨蹂躪摧殘的家園,特別是穿心颱梅姬,強風驟雨,原本大家爭議的教師節,保勞保的人有放假,教師卻沒放假的議題,卻因著梅姬的到來,都放假了,但不是放教師節,放的是颱風假,真是太諷刺了。 網路上有一則笑話:「看見勞工928教師節放假,但教師卻要上班,我相當不以為然,寫申訴信給天公伯,請他主持公道。我說:教師節老師沒放假,但勞工朋友有放假耶!天公伯回覆我:我無法下令貴政府改變政策,但已派遣梅姬去幫忙。 原本希望能享受多年未放的教師節假,卻成了名符其實的勞動節。 928一早到幼兒園來巡視,還好沒甚麼大礙,但仍有幾處需請人來維修-門口的採光罩、大蝴蝶的一個造型帆布、教室後的擋風布等,其餘則是被風雨吹散在滿地的雜物、落葉,花了二、三小時的時間整理,剛巧林阿姨也來園,她說早上去一趟市場,各類物品已應聲漲價了,趁著風雨小的時候,去買明天午餐要的蔬果,嗯~揪甘心…還幫忙整理活動室、拖地後才回家。 與小孩們討論颱風的議題~「颱風叫梅姬;我媽媽忙著拖地,因為有雨跑進來;雨打在窗戶上,聲音很可怕;我們都不敢出去哦;我們家的花都被吹倒了;颱風好可怕……」 上週五(923)的親師座談會,出席率比預期的高,感謝家長撥空蒞臨參加。園長的開場引言、破冰遊戲,打破班級的界線,彼此間的認識、交流,去除了陌生感;親師近距離的互動,了解幼兒園的辦學理念、特色,班級的經營與策略,親師如何做好夥伴關係,透過座談對話與分享,凝聚了共識。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願家園、親師間的合作更密切,好讓仁和的園地成為一個有愛、充滿歡樂的大家庭。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父母是最重要的情緒老師

老一輩的父母比較壓抑情緒,這跟中國人的文化有點關係。中國人推崇修養,但所謂的修養有時是 「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喜怒不形於色」,就是沒有什麼激烈的情感反應,我們認為這樣叫做「修養好」。但是換個角度來看,這種修養也許只是反映出這個人因為經歷長期的情感壓抑,「不擅表達自己的感情」。 華人的父母花很多時間規範孩子的行為,在我做親子言談的研究中發現,父母對孩子有很多行為上的說明、要求或是教導,但都是針對外在行為,內在的情感跟想法的討論,很明顯少於西方國家。 也就是說我們在長期的壓抑跟忽略下,造成孩子弄不清楚自己真正的情感狀態,怎麼樣叫做合宜的情緒也無法掌握。我們的文化中常常提醒小孩「得意不要忘形」,就是說高興,也不要太高興;難過也不要太難過。長期下來,人對情感的感受力差、表達也差,然後還自認為很有修養。除了對孩子,反映在婚姻上也是這樣,華人的婚姻是所謂的「高穩定、低滿意」。因為我們在情緒表達上太弱了,從小成長歷程中對於情感的忽視和壓力,導致我們在進入真正重要的情感關係時,不管是親子關係還是夫妻關係,我們都在情感關係這一塊處理得很薄弱。因為我們練習與運作的機會少,不知如何自我辨識,也不知如何辨識他人情緒。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我們的幸福感降低了,所以情緒的影響層面很大。 被愛的小孩更獨立 還有,在我們的文化中教養小孩是,常常耳提面命「小孩子不要太寵他」、「小孩子不要太黏媽媽」,整天黏著媽媽長大的男孩被譏笑為「娘娘腔」、「長不大」……我們不喜歡孩子過度黏著父母,認為父母要儘早讓孩子學習不要黏媽媽、要學獨立。但實際的研究卻發現,早年跟父母有很緊密情感連結的孩子,反而能夠及早獨立。而那些情感需求始終得不到滿足的孩子,在將來的人生,反而得不斷的在各種關係中,去尋求那個心中始終沒有被填滿的空缺,所以他的外表和行為雖然獨立了,但心理上卻一直沒有獨立。研究的結果告訴我們,安全依附的孩子獨立和探索的行為,出現的時間早、量也多;反之那些在依附上不安全、愛沒有被滿足的孩子,就整天黏在爸爸媽媽身邊,因為他深怕一放手這個人就不見了、不要我了,因為他在情感上得不到滿足,愛得不到滿足,因此探索行為出現得晚,探索行為也少。 所以你如果希望孩子早一點在身心方面都能夠真正的成熟獨立,其實要給他愛的滿足,而不是及早剝奪他愛的需要。我猜很多父母恐怕對自己的情緒也不太清楚,比如說常常看到父母看到小孩跌倒了,心裡明明是擔心,但父母當場反應卻是生氣,「你為什麼不好好走?」甚至揍他。這種狀況是父母情感表達的不當,他當場應該說,「有沒有受傷?」先表達關心,再表達「走路不好好走,受傷讓媽媽很擔心」,而不是當場以憤怒的情緒去取代焦慮。 《親子天下0-6歲寶的腦關鍵問答》 文│周育如(兒童發展學專家)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感謝,感恩為我們做事、服務的每一個人

號稱史上最強颱風莫蘭蒂果然名不虛傳,在中秋節前夕橫掃南台灣,造成災情無數,倒塌的樹、電線桿更是不計其數;颱風過後,受災家庭忙著清理家園,台電維修人員趕著搶修工程,搶修的速度不及每個停電家庭的期待,抱怨聲連連,真是難為他們了。此次颱風,仁和有二個地方受損。一處是草場搭蓋的圍牆倒了一半,還有泳池上的遮陽網;圍牆處請師傅來處理,他說忙不過來,只能先從有危險性的場優先處理;游泳池上的遮陽網,原就計畫更新,因時間一直無法配合,還好尚未更換。週四,二位師傅來做遮陽網工程,卻因部分長度不對,工程無法完工。 看著工人爬上爬下的實在很辛苦,不但要具備專業技能,還需有足夠的體能,才能勝任。 真的要心存感謝,感恩為我們做事、服務的每一個人。 因著教師節即將到來,週二、四帶孩子參觀孔廟。對他們而言,「全台首學」的台南孔廟只是一個著名的名勝古蹟,至於它背後所蘊藏的歷史意義,及對教育的精神指標,孩子們並沒有辦法理解,儘管如此,我們依然在參觀時嘗試向孩子們說明其中的意義,告訴孩子我們所背誦的論語就是孔子的話,「子曰」,就是孔子,孩子也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到孔子銅像前面行禮,走禮門、義路,參觀大成殿,泮池欣賞鯉魚,對中小幼班小朋友,樹上的松鼠可是最吸引他們的,問他們看到什麼,印象中就是松鼠,下馬碑、全台首學匾額對孩子來說,無法理解也沒興趣。 很多時候,大家也沒有完全理解「教師」的完整意義。教師裡的「師」這個字,不只是名詞,也是動詞,就是學習的意思,真正的教育憑藉的不只是「教師」這個身份頭銜,而是日常生活中對於新事物求知的熱誠,一面努力學習,一面努力教導,才是「教師」的真正工作。 在仁和,我們很努力營造一種互相學習的氣氛,不斷提供新的刺激,不管是對小孩還是老師、甚至家長,我們希望大家能培養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及求知慾;不僅小朋友向老師學習,老師也能從家長,甚至小朋友身上學習,一面教一面學。其實只要大家敞開心胸,都可以從別人身上學到新事物,這也是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意思。 幼兒教育是一生的基礎教育,基礎穩固往上發展才會順利。仁和擁有寬廣的空間、豐富的學習情境,希望能培養孩子「健康的身體」,讓孩子透過體能,動動身體,了解自己,從動態的活動中,開發孩子的「智能」;「建立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讓孩子,從玩樂中觀察、體驗、了解,也就是「動動東西,了解世界」。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玩是孩子生命中一個重要的工作

「玩」是孩子生命中一個重要的工作,若沒有「玩」,孩子的生活會顯的乏味、無趣、呆板。在「玩」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如何正確去「作」及如何解決問題;也可以刺激感官、幫助學習理解;使自己懂的控制身體機能;更可助於創造思考、激發潛能;培養尊重他人,觀察、瞭解週遭事物。  「玩」要有目的、有目標、有計畫,我們要設計、引導,甚至佈置情境,配合孩子身心發展的需求,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及慾望,讓孩子的學習過程更有趣、更容易吸收。 遊戲即學習,在「玩」的過程中要注意不要有「教」的想法;把握機會教育;在嚐試的過程中,多給予鼓勵、讚美的增強作用;切勿有中途打斷的習慣重視過程而不在意結果;參與他、加入他、引導他;並有反覆學習的機會。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計畫真的跟不上大自然的變化

週二晚上八點左右,小組聚會時間,接到牙醫診所的電話,告知週三晚的預約看診,若因颱風天停班停課將會取消,我非常訝異的說:「不可能吧,沒風沒雨的。」「很難說哦!」沒當回事的繼續聚會,待十時左右回到家,手機的Line上老師們已在詢問,週三下午停班課,中午是用餐前回家還是餐後?直覺反應是餐後,因為若是雙薪家庭,父母也得在12時過後才會下班的,小孩平常11時40分就用餐,若等到父母下班後來接,肯定會餓的。又問娃娃車接送的時間?中午路上又會塞車等問題..唉~停課半天,問題還真多多,且沒風沒雨,停的實在心虛。 今天上午預訂舉行的中秋節慶祝會,看來得縮短時間了,因為還要發通知單、棉被等物品,是有點趕啦! 今年第十四號颱風莫蘭蒂來得真不是時候,正巧碰上中秋佳節又是連續假期,政府的美意讓假期能不中斷,有四天的連假,(上週六彈性補課)讓月圓人更圓的中秋團圓日子,旅外的遊子可回鄉團聚。 計畫真的跟不上變化,大自然變化莫測的天氣,不是我們所能掌握的,莫蘭蒂颱風攪了中秋的局,也只能接受去面對,做好準備的工作。颱風的來襲,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做好各項預防措施,確保人身的安全,不可強行外出,不可與大自然爭鬥。 民國88年921集集大地震,震醒了台灣人對地震的重視,此後訂定每年9月21日為國家防災日,各級學校於當日進行地震的演習;105年216的地震,臺南維冠大樓倒塌事件,更提醒民眾地震預防的重要性。 在國家防災日來臨前週二進行防震宣導與演練,除了讓小孩了解地震發生的原因-台灣位處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在板塊與板塊的擠壓下,有地震發生。當地震來臨時會帶來甚麼災害?該如何自救?舊生有先前的經驗,新生透過宣導和演練,有了粗淺的概念。 預防重於治療,不論是防颱準備或地震演練,都攸關生命的問題,疏忽不得,希望孩子能從小建立安全的概念。 孩子們從家裡到幼兒園,一個人獨自面對不同的人事物,對他們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戰,哭泣是小孩發洩與表達的武器,容許與接納則是大人們應有的態度。讓孩子做好心理的準備,時間的長短不是關鍵,父母與師長的了解、包容、合作,是穩定孩子情緒的主因,情緒穩定,學習才會有成效。9月23日週五晚上七點,幼兒園安排了親師座談會,請家長務必撥冗來參加,您的一、二小時,是老師關心孩子動力的來源。 ※※※※別忘了9月23日週五晚上7點與老師有約※※※※ 祝福大家 中秋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爸媽準備好 不再期待又怕受傷害

新的學年開始,不管是新入學,還是升上新學年,換新老師、新教室、新同學、新課本、新的學習階段……,對孩子來說、對「新」的感覺充滿了期待和好奇。親師生互信創三贏 家長的心情就比孩子複雜些,不只是期待,可能還怕孩子受傷害。這段期間聽到家長談的話題,總聚焦在新導師是誰?凶不凶?班級經營風格如何?教學績效如何?編班抽籤會議如抽獎般,經常看到家長表現出「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景象。在教育部教學正常化規定下,學校都採常態編班,不能選班、選老師,家長對教育的期待,莫非只能靠燒香拜佛了嗎? 迎接新班級的老師心情如何呢?其實,老師也在暗自禱告,祈求能「抽到好籤」。最好學生乖巧、家長配合,班級經營就可以順心又順手,教學春風又得意;還有,千萬不要遇上「恐龍家長」、「直升機父母」。 前不久我去參觀高美濕地,看到好多螃蟹、彈塗魚、水鳥……生物多樣而活躍,這是大家共同努力愛護環境才保留下來的生態。同樣的,學校學習環境也像濕地一樣,有甚麼環境就教出什麼樣的學生。 在新班級中,親師生要掌握新契機,共同營造安全、信任、友善的環境,就會培養出健康、快樂、有能力的學生。現代家長有義務,也有權利參與教育,而「參與」和「干預」僅一線之隔,家長要隨孩子的成長調整教養的方式和態度,與老師建立信任關係,一起營造良好環境,創造教育的三贏。互信互諒化解衝突 有位老師曾分享他初任導師得親身經驗—他有次和學生一起打籃球,為了搶球大轉身,和學生撞個正著。學生眉毛裂開、血流如注,老師嚇壞了,緊急叫了計程車送醫。家長很快趕到醫院,一起協助安撫孩子讓醫生處理。家長不但沒有追究責任,還一直安慰、鼓勵老師,說:「老師,我們沒有責怪您,請不要自責。」 就是這短短一句話,老師聽了心頭暖,反而很想哭,一直牢記在心。老師經常回想,如果當時家長說的是:「老師,我把女兒好好交給你,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你要是不能給我一個交代,我一定告死你!」 或許他日後的教學態度就此不同了。 後來,受傷學生的媽媽說:「當時趕到急診室時,心裡其實很緊張,但當下看到老師不顧自己額頭一顆如乒乓球大的腫塊,只顧慮學生的情況。孩子並沒有生命危險,任何人都不應該去責怪一個真心對學生付出的老師,我當然要去安慰老師。」 「選擇原諒」讓親師關係更為信任。沒想到家長的諒解使老師很感謝與感動,並讓他日後對學生的付出,超出所該做的千百倍。當然,這事件中親師的身教,更影響學生未來的處事態度。 文/陳採卿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樂聲雨聲小孩聲

多變的天氣著實令人無所適從,本週一連下了幾天的雨,讓人覺得很厭煩。大雨滂沱,臺南多處低漥地區積水,永康、仁德、大灣..等,造成了生活上很大的不便,上下班、上下學,汽車、機車,到處都塞,險象環生。尤其是週二午休時間大雨不停歇,一時間草場積水,雨水倒灌入活動室,忙著處理,還好十分鐘後水慢慢消退,未造成任何損失。 雨聲、音樂聲、小朋友們的歡笑聲,夾雜著小小孩的哭聲,校園裡熱鬧無比,外頭雖然下著大雨,晨光活動依然照常舉行,寶貝們不受干擾,盡情的享受老師們為他們準備的活動。 桀宇媽媽說:「好熱鬧的校園,孩子開心,卻辛苦老師了!」 沒錯,這就是老師,為了建立小朋友學習的好根基,老師願意為孩子們付出。 裕翰阿公說:「學校真大間,真舒適,莫怪阮後生要使伊讀遮。」 是啊!幼兒園寬廣的空間,滿足了孩子大肌肉活動的刺激。 玹鋐阿媽說:「仁和真用心,是我所看過園長上認真ㄟ學校。」 阿媽是國小退休的老師,孩子是仁和的校友,現在是嬤帶孫來幼兒園。 每一句稱讚、肯定的話語,都是督促與提醒我們,在幼兒教育的基礎工程的建造,疏忽不得,我們願意盡我們所能,以愛為出發點,建立孩子各項發展。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着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問孩子:「喜歡上學的舉手。」哇~大家都舉手呢!再問:「為什麼?」 「因為學校很好玩;因為可以交到新朋友;因為可以學很多東西;因為可以和朋友玩;因為可以游泳;因為學校很大;因為….」 傾聽孩子的因為,拉近與他們的距離,了解孩子,才能讓他們快樂自在的學習,建立能力。 還好週五早上放晴,多日不見的陽光露臉了,大家的心情也跟著開了。「今天有游泳嗎?」昨天與小孩子一起祈求,希望今天能放晴,天父果然垂聽禱告,不再下雨;但怕水溫低會感冒,今日上體能課。不過 答應小孩,若今天一整天都沒下雨,明天就讓他們游泳、玩水。 寶貝們好期待…..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