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November 27, 2016

園長的話 – 感恩 & 感謝

「我感謝我的姑姑,因為我的姑姑每天都照顧我、唸故事給我聽;我感謝所有的朋友陪我一起玩;我感謝我的爸爸媽媽,他們很辛苦的賺錢;我感謝老師教我很多事;我感謝自然的一切;我感謝園長每天上台講話;我感謝…..」滿滿的感謝在孩子們的心裡,週四感恩節的活動,透過言語的表達,來回應感恩節所要感謝的人事物。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禮拜四是美國人的感恩節,仁和覺得這是個很有意義的節日,透過節日所營造的氛圍,帶領寶貝進入感恩的情境裡,了解感恩的意義,落實在實際生活中,讓小朋友從小就能建立感恩感謝的心,終身受用無窮。 從製作感恩卡開始,請家長和小朋友一起製作、參與,將感恩的事項透過圖像、文字表達出來,帶領孩子對周遭的人事物獻上感恩。 現今因少子化,家中四個大人(長輩、父母)照顧一個孩子的比比皆是,小孩們得到的愛與物質都太多,很多時候已不太懂得表達回應與回饋,視為理所當然。因此,我們重視這個節日背後的意義,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年的感恩節剛好在11月24日,我們舉辦感恩節慶祝會,孩子們聚集在活動室,戴上火雞頭套,每班造型都不一樣,可愛指數破表。首先由中班小朋友以戲劇方式演出感恩節的由來,在Lily媽咪的帶領下,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詮釋感恩節的由來,搭配口白,台上小朋友輕鬆的演,台下開心地欣賞;接著小朋友上台說感謝的話語;緊跟著是各班的火雞之舞,大家開開心心的舞著;火雞吃米是最吸引他們的,小朋友每人手持一支湯匙,原來的設計是只舀3顆玉米球,但有孩子一見盤子裡的玉米球,忘了只能吃三顆,有的舀了一大匙,小小的嘴巴張口吃不進去,只能眼見它掉在地上。 最後大家一起享用感恩的餐點,用餐前提醒小朋友應注意的事項,如取餐時要用夾子或公筷、不可翻攪、不要一次夾很多、要慢慢吃..等;吃在嘴裡、甜在心裡,感謝所有準備餐點的家長,感謝小朋友、老師同心協力,在事前場地的準備,與活動後收拾與恢復;感謝侑棠媽咪協助善後餐桌與場地的整理,滿滿的感謝在我們的心裡,感恩的心、感謝有你。更期待下周四12/1日的感恩之旅…….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教養孩子是藝術

台灣現在生育率越來越低,問年輕人為什麼不生孩子,除了經濟的原因之外,有一個原因居然是不知該怎麼教孩子。其實父母不必擔心,教養孩子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方法,因為每個孩子不一樣,但是它有共同的原則,就是孩子需要愛、需要安全感。父母只要適性的順其自然發展就可以了,生命自己會找出路。 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說,郭橐駝樹種的好並非有什麼絕竅,他只是順其自然,不害其長而已。種樹時,根讓它舒展開來,多用舊土把根填緊,種好了就不要一直去動它。但是假如根未舒展就種下去,而且一直換土,早上來看一遍,晚上來看一遍,搖搖樹,看根的土緊不緊,掐掐葉子,看它長的好不好,這樣反而害了它。郭橐駝說他沒有什麼祕訣,只是不去害它而已。 好個「不去害它」,這正是教養孩子的祕訣。現在孩子生的少,父母愛之太殷,憂之太勤了,反而使孩子不能適性成長。 西諺有一句話:「教養孩子是藝術,不是科學」。科學講究重複性,一個實驗你用這個方法得出這個結果,我用同樣方法也應得出這個結果,但是教養孩子不同,孩子有個別差異。它是藝術,所以沒有一致性。就算是同卵雙胞胎成就都有不同,更何況是不同家庭的孩子,父母切記不可把孩子跟別人比較,只可與孩子自己比較,只要他今天比昨天進步了,就該誇獎他,也不可套別人的方法,別人的孩子打罵中狀元,你的孩子打罵會離家出走。孩子不同,就像橘子和蘋果,怎麼比呢? 從遊戲中觀察孩子天性 那麼,父母怎麼知道孩子的天性和興趣在哪裡,以順其自然發展呢?父母需要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觀察他遊戲的情形。遊戲是孩子天性最流露的時候,一般來說,遊戲時孩子會玩他最拿手的項目:球玩得好的孩子會去玩球,老是接不到球、投不準的孩子會去玩別的東西,因為人都不喜歡挫折,孩子也是。做得好的,正回饋會使他特別喜歡去玩這個東西,久而久之,就變成他的專長了。所以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最拿手,人喜歡做自己拿手的事。 遊戲在孩子小的時候非常重要,應該盡量讓他玩,不必急著塞知識到他大腦中。學習是終身的,他有一生的時間去慢慢學他應該知道的知識,但是他必須在遊戲中學會出社會後所要用到的能力,如毅力、創造力、領袖魅力及人際關係。 瑞典和芬蘭的教育家都認為七歲進學之前,孩子只要盡情的遊戲就好,不必教寫字。他們不論冬夏晴雨都帶到戶外玩耍,他們說「只有不合適的衣著,沒有不合適的天氣」。這句話跟郭橐駝的話不謀而合,只要適其性、順其自然的成長,它就會「壽且孳、早實以蕃」了。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