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November 5, 2016

園長的話 – 上課越久越多真的有用嗎?

活力的早晨,校園裡充滿著孩子的歡笑聲與嘻戲聲,一早就享受在老師為他們預備的活動,三五好友一起,更具樂趣,加上配樂,熱鬧滾滾。不論是玩體能、做運動,玩沙,拼積木,孩子們都樂在其中,享受著幼兒園為他們打造的歡樂時光,以動動身體展開一天的開始。早晨是一天的開始,能夠握住這一刻,就能夠牽動住一天的生活;懂得善用它,也將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最近有網友在政府「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目前台灣高中生普遍睡眠不足,高中生上學時間應延遲」,再度引發一些討論,其實這不是新話題,去年親子天下雜誌就做過一系列關於延後上學利弊的報導。 台灣的高中生在校時間長達9.5小時,早上7:30到校,下午5點才回家,加上有升學壓力的學生,還得補習和自我複習,晚上就寢時間也許已經是十一、二點了,六點就要起床,睡眠時間是真的不足。 比起先進國家,歐美、日本、新加坡7小時,中國大陸8小時,台灣的9至9.5小時,確實是最長的。每天上這麼長的課,學生是否能集中注意力,吸收到老師們這八節課所敎導的內容和所敎的知識?或許並不然。 台灣的教育體制不斷的改革,不斷的改制,有些制度對學生是有益的,而有些卻是沒任何幫助。上課時數這麼長,課這麼多,對學生真的有益嗎?只是把他們的體力及玩樂時間減少了。一個工作者,一天上班八小時,就已經覺得很累了,何況這些學生,上了9小時的課後還得加班去補習和自習。 很多醫學研究也都指出,青少年每天睡眠時間其實應該在8-10小時,在校時間過長是大部分人的認為;事實上,很多縣市多年前就已經推動彈性上下學,可是幾年下來,實際調整上課時間的學校非常少,無法調整的原因,大概就是配合家長上班時間,或者要上的課程太多,課業教不完,調整的空間有限,各級學校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情況。 課程上除了中國、韓國和台灣外,很少國家會用課業填滿學生的生活,大部分的國家在高中階段已經讓孩子找到方向,例如想申請大學的就去選修進階課程、想走技術類的就去社區大學或技術學校等,這樣當然也必須辛苦學習,但學生的學習有目的、有方向,知道如何取捨發揮長處,而不需要用同樣繁重的課程要求所有學生。 學前教育一般來說,不會有所謂課業過多的問題,不過很多望子女成龍鳳的爸媽還是會擔心,現在沒學好注音符號、沒學英文會不會跟不上?當然如果寶貝們可以接觸這些知識很好,但千萬要記得,這些都是知識,不是能力,也並不是幼兒教育的核心。 以仁和而言,我們希望孩子擁有快樂的童年,從運動中打造健康的身體;學會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與好習慣的培養。因為知識是一時的,健康的身體與自理能力、好習慣,卻是跟隨孩子一輩子,也是學習吸收知識的基礎。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流感相關防治措施宣導

為因應流感季節來臨,請加強下列各項防治工作,以防範校園流感疫情:一、向教職員生生及家長實施衛生教育宣導: (一) 落實良好衛生習慣:平時應養成勤洗手及注意手部衛生、良好的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如有呼吸道症狀時應配戴口罩;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或用衣袖代替;與他人交談時,儘可能保持1公尺以上。 (二) 落實「生病不上課、不上班」原則:對感染流感之師生,請其戴口罩,指導其適當休息與適當補充水分,並依醫師指示接受治療,並儘量與家長溝通,讓學生在家休養直至症狀解除後24小時始返校上課,在家自主管理期間亦請不要至安親班或補習班,避免造成其他機構內之群聚感染。 (三) 運用多元管道加強宣導:多加利用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以下簡稱疾管署)流感專區(網址為http://www.cdc.gov.tw)之相關衛教宣導資料,透過相關集會場合、家庭訪視、家庭聯絡簿、宣導單張、佈告欄及跑馬燈等方式,將流感防治正確知識傳達學生及其家人,強化師生及家長對流感防治之了解與重視。 (四) 注意流感危險徵兆,儘速就醫:加強宣導生病之師生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嘴唇發紫或變藍)、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高燒持續72小時等流感危險徵兆應儘速就醫,以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二、學校提供適當環境設施,落實疫情監測及通報機制: (一) 學校應提供充足且適當之洗手環境,保持教室之清潔與通風,並維持室內寬敞空間;如有需要,進行全面環境清掃及消毒工作。 (二) 隨時關心與注意學生之健康與出缺勤情況,如學生出現異常之請假狀況時,應聯繫家長瞭解原因;如有師生感染流感,請依規定至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校安中心)辦理通報,如為疑似群聚感染情形,應進行必要之通報與預防措施。 教育局學輔科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