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September 14, 2016

園長的話 – 計畫真的跟不上大自然的變化

週二晚上八點左右,小組聚會時間,接到牙醫診所的電話,告知週三晚的預約看診,若因颱風天停班停課將會取消,我非常訝異的說:「不可能吧,沒風沒雨的。」「很難說哦!」沒當回事的繼續聚會,待十時左右回到家,手機的Line上老師們已在詢問,週三下午停班課,中午是用餐前回家還是餐後?直覺反應是餐後,因為若是雙薪家庭,父母也得在12時過後才會下班的,小孩平常11時40分就用餐,若等到父母下班後來接,肯定會餓的。又問娃娃車接送的時間?中午路上又會塞車等問題..唉~停課半天,問題還真多多,且沒風沒雨,停的實在心虛。 今天上午預訂舉行的中秋節慶祝會,看來得縮短時間了,因為還要發通知單、棉被等物品,是有點趕啦! 今年第十四號颱風莫蘭蒂來得真不是時候,正巧碰上中秋佳節又是連續假期,政府的美意讓假期能不中斷,有四天的連假,(上週六彈性補課)讓月圓人更圓的中秋團圓日子,旅外的遊子可回鄉團聚。 計畫真的跟不上變化,大自然變化莫測的天氣,不是我們所能掌握的,莫蘭蒂颱風攪了中秋的局,也只能接受去面對,做好準備的工作。颱風的來襲,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做好各項預防措施,確保人身的安全,不可強行外出,不可與大自然爭鬥。 民國88年921集集大地震,震醒了台灣人對地震的重視,此後訂定每年9月21日為國家防災日,各級學校於當日進行地震的演習;105年216的地震,臺南維冠大樓倒塌事件,更提醒民眾地震預防的重要性。 在國家防災日來臨前週二進行防震宣導與演練,除了讓小孩了解地震發生的原因-台灣位處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在板塊與板塊的擠壓下,有地震發生。當地震來臨時會帶來甚麼災害?該如何自救?舊生有先前的經驗,新生透過宣導和演練,有了粗淺的概念。 預防重於治療,不論是防颱準備或地震演練,都攸關生命的問題,疏忽不得,希望孩子能從小建立安全的概念。 孩子們從家裡到幼兒園,一個人獨自面對不同的人事物,對他們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戰,哭泣是小孩發洩與表達的武器,容許與接納則是大人們應有的態度。讓孩子做好心理的準備,時間的長短不是關鍵,父母與師長的了解、包容、合作,是穩定孩子情緒的主因,情緒穩定,學習才會有成效。9月23日週五晚上七點,幼兒園安排了親師座談會,請家長務必撥冗來參加,您的一、二小時,是老師關心孩子動力的來源。 ※※※※別忘了9月23日週五晚上7點與老師有約※※※※ 祝福大家 中秋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爸媽準備好 不再期待又怕受傷害

新的學年開始,不管是新入學,還是升上新學年,換新老師、新教室、新同學、新課本、新的學習階段……,對孩子來說、對「新」的感覺充滿了期待和好奇。親師生互信創三贏 家長的心情就比孩子複雜些,不只是期待,可能還怕孩子受傷害。這段期間聽到家長談的話題,總聚焦在新導師是誰?凶不凶?班級經營風格如何?教學績效如何?編班抽籤會議如抽獎般,經常看到家長表現出「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景象。在教育部教學正常化規定下,學校都採常態編班,不能選班、選老師,家長對教育的期待,莫非只能靠燒香拜佛了嗎? 迎接新班級的老師心情如何呢?其實,老師也在暗自禱告,祈求能「抽到好籤」。最好學生乖巧、家長配合,班級經營就可以順心又順手,教學春風又得意;還有,千萬不要遇上「恐龍家長」、「直升機父母」。 前不久我去參觀高美濕地,看到好多螃蟹、彈塗魚、水鳥……生物多樣而活躍,這是大家共同努力愛護環境才保留下來的生態。同樣的,學校學習環境也像濕地一樣,有甚麼環境就教出什麼樣的學生。 在新班級中,親師生要掌握新契機,共同營造安全、信任、友善的環境,就會培養出健康、快樂、有能力的學生。現代家長有義務,也有權利參與教育,而「參與」和「干預」僅一線之隔,家長要隨孩子的成長調整教養的方式和態度,與老師建立信任關係,一起營造良好環境,創造教育的三贏。互信互諒化解衝突 有位老師曾分享他初任導師得親身經驗—他有次和學生一起打籃球,為了搶球大轉身,和學生撞個正著。學生眉毛裂開、血流如注,老師嚇壞了,緊急叫了計程車送醫。家長很快趕到醫院,一起協助安撫孩子讓醫生處理。家長不但沒有追究責任,還一直安慰、鼓勵老師,說:「老師,我們沒有責怪您,請不要自責。」 就是這短短一句話,老師聽了心頭暖,反而很想哭,一直牢記在心。老師經常回想,如果當時家長說的是:「老師,我把女兒好好交給你,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你要是不能給我一個交代,我一定告死你!」 或許他日後的教學態度就此不同了。 後來,受傷學生的媽媽說:「當時趕到急診室時,心裡其實很緊張,但當下看到老師不顧自己額頭一顆如乒乓球大的腫塊,只顧慮學生的情況。孩子並沒有生命危險,任何人都不應該去責怪一個真心對學生付出的老師,我當然要去安慰老師。」 「選擇原諒」讓親師關係更為信任。沒想到家長的諒解使老師很感謝與感動,並讓他日後對學生的付出,超出所該做的千百倍。當然,這事件中親師的身教,更影響學生未來的處事態度。 文/陳採卿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