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September 2016

園長的話 – 感謝,感恩為我們做事、服務的每一個人

號稱史上最強颱風莫蘭蒂果然名不虛傳,在中秋節前夕橫掃南台灣,造成災情無數,倒塌的樹、電線桿更是不計其數;颱風過後,受災家庭忙著清理家園,台電維修人員趕著搶修工程,搶修的速度不及每個停電家庭的期待,抱怨聲連連,真是難為他們了。此次颱風,仁和有二個地方受損。一處是草場搭蓋的圍牆倒了一半,還有泳池上的遮陽網;圍牆處請師傅來處理,他說忙不過來,只能先從有危險性的場優先處理;游泳池上的遮陽網,原就計畫更新,因時間一直無法配合,還好尚未更換。週四,二位師傅來做遮陽網工程,卻因部分長度不對,工程無法完工。 看著工人爬上爬下的實在很辛苦,不但要具備專業技能,還需有足夠的體能,才能勝任。 真的要心存感謝,感恩為我們做事、服務的每一個人。 因著教師節即將到來,週二、四帶孩子參觀孔廟。對他們而言,「全台首學」的台南孔廟只是一個著名的名勝古蹟,至於它背後所蘊藏的歷史意義,及對教育的精神指標,孩子們並沒有辦法理解,儘管如此,我們依然在參觀時嘗試向孩子們說明其中的意義,告訴孩子我們所背誦的論語就是孔子的話,「子曰」,就是孔子,孩子也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到孔子銅像前面行禮,走禮門、義路,參觀大成殿,泮池欣賞鯉魚,對中小幼班小朋友,樹上的松鼠可是最吸引他們的,問他們看到什麼,印象中就是松鼠,下馬碑、全台首學匾額對孩子來說,無法理解也沒興趣。 很多時候,大家也沒有完全理解「教師」的完整意義。教師裡的「師」這個字,不只是名詞,也是動詞,就是學習的意思,真正的教育憑藉的不只是「教師」這個身份頭銜,而是日常生活中對於新事物求知的熱誠,一面努力學習,一面努力教導,才是「教師」的真正工作。 在仁和,我們很努力營造一種互相學習的氣氛,不斷提供新的刺激,不管是對小孩還是老師、甚至家長,我們希望大家能培養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及求知慾;不僅小朋友向老師學習,老師也能從家長,甚至小朋友身上學習,一面教一面學。其實只要大家敞開心胸,都可以從別人身上學到新事物,這也是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意思。 幼兒教育是一生的基礎教育,基礎穩固往上發展才會順利。仁和擁有寬廣的空間、豐富的學習情境,希望能培養孩子「健康的身體」,讓孩子透過體能,動動身體,了解自己,從動態的活動中,開發孩子的「智能」;「建立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讓孩子,從玩樂中觀察、體驗、了解,也就是「動動東西,了解世界」。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玩是孩子生命中一個重要的工作

「玩」是孩子生命中一個重要的工作,若沒有「玩」,孩子的生活會顯的乏味、無趣、呆板。在「玩」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如何正確去「作」及如何解決問題;也可以刺激感官、幫助學習理解;使自己懂的控制身體機能;更可助於創造思考、激發潛能;培養尊重他人,觀察、瞭解週遭事物。  「玩」要有目的、有目標、有計畫,我們要設計、引導,甚至佈置情境,配合孩子身心發展的需求,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及慾望,讓孩子的學習過程更有趣、更容易吸收。 遊戲即學習,在「玩」的過程中要注意不要有「教」的想法;把握機會教育;在嚐試的過程中,多給予鼓勵、讚美的增強作用;切勿有中途打斷的習慣重視過程而不在意結果;參與他、加入他、引導他;並有反覆學習的機會。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計畫真的跟不上大自然的變化

週二晚上八點左右,小組聚會時間,接到牙醫診所的電話,告知週三晚的預約看診,若因颱風天停班停課將會取消,我非常訝異的說:「不可能吧,沒風沒雨的。」「很難說哦!」沒當回事的繼續聚會,待十時左右回到家,手機的Line上老師們已在詢問,週三下午停班課,中午是用餐前回家還是餐後?直覺反應是餐後,因為若是雙薪家庭,父母也得在12時過後才會下班的,小孩平常11時40分就用餐,若等到父母下班後來接,肯定會餓的。又問娃娃車接送的時間?中午路上又會塞車等問題..唉~停課半天,問題還真多多,且沒風沒雨,停的實在心虛。 今天上午預訂舉行的中秋節慶祝會,看來得縮短時間了,因為還要發通知單、棉被等物品,是有點趕啦! 今年第十四號颱風莫蘭蒂來得真不是時候,正巧碰上中秋佳節又是連續假期,政府的美意讓假期能不中斷,有四天的連假,(上週六彈性補課)讓月圓人更圓的中秋團圓日子,旅外的遊子可回鄉團聚。 計畫真的跟不上變化,大自然變化莫測的天氣,不是我們所能掌握的,莫蘭蒂颱風攪了中秋的局,也只能接受去面對,做好準備的工作。颱風的來襲,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做好各項預防措施,確保人身的安全,不可強行外出,不可與大自然爭鬥。 民國88年921集集大地震,震醒了台灣人對地震的重視,此後訂定每年9月21日為國家防災日,各級學校於當日進行地震的演習;105年216的地震,臺南維冠大樓倒塌事件,更提醒民眾地震預防的重要性。 在國家防災日來臨前週二進行防震宣導與演練,除了讓小孩了解地震發生的原因-台灣位處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在板塊與板塊的擠壓下,有地震發生。當地震來臨時會帶來甚麼災害?該如何自救?舊生有先前的經驗,新生透過宣導和演練,有了粗淺的概念。 預防重於治療,不論是防颱準備或地震演練,都攸關生命的問題,疏忽不得,希望孩子能從小建立安全的概念。 孩子們從家裡到幼兒園,一個人獨自面對不同的人事物,對他們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戰,哭泣是小孩發洩與表達的武器,容許與接納則是大人們應有的態度。讓孩子做好心理的準備,時間的長短不是關鍵,父母與師長的了解、包容、合作,是穩定孩子情緒的主因,情緒穩定,學習才會有成效。9月23日週五晚上七點,幼兒園安排了親師座談會,請家長務必撥冗來參加,您的一、二小時,是老師關心孩子動力的來源。 ※※※※別忘了9月23日週五晚上7點與老師有約※※※※ 祝福大家 中秋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爸媽準備好 不再期待又怕受傷害

新的學年開始,不管是新入學,還是升上新學年,換新老師、新教室、新同學、新課本、新的學習階段……,對孩子來說、對「新」的感覺充滿了期待和好奇。親師生互信創三贏 家長的心情就比孩子複雜些,不只是期待,可能還怕孩子受傷害。這段期間聽到家長談的話題,總聚焦在新導師是誰?凶不凶?班級經營風格如何?教學績效如何?編班抽籤會議如抽獎般,經常看到家長表現出「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景象。在教育部教學正常化規定下,學校都採常態編班,不能選班、選老師,家長對教育的期待,莫非只能靠燒香拜佛了嗎? 迎接新班級的老師心情如何呢?其實,老師也在暗自禱告,祈求能「抽到好籤」。最好學生乖巧、家長配合,班級經營就可以順心又順手,教學春風又得意;還有,千萬不要遇上「恐龍家長」、「直升機父母」。 前不久我去參觀高美濕地,看到好多螃蟹、彈塗魚、水鳥……生物多樣而活躍,這是大家共同努力愛護環境才保留下來的生態。同樣的,學校學習環境也像濕地一樣,有甚麼環境就教出什麼樣的學生。 在新班級中,親師生要掌握新契機,共同營造安全、信任、友善的環境,就會培養出健康、快樂、有能力的學生。現代家長有義務,也有權利參與教育,而「參與」和「干預」僅一線之隔,家長要隨孩子的成長調整教養的方式和態度,與老師建立信任關係,一起營造良好環境,創造教育的三贏。互信互諒化解衝突 有位老師曾分享他初任導師得親身經驗—他有次和學生一起打籃球,為了搶球大轉身,和學生撞個正著。學生眉毛裂開、血流如注,老師嚇壞了,緊急叫了計程車送醫。家長很快趕到醫院,一起協助安撫孩子讓醫生處理。家長不但沒有追究責任,還一直安慰、鼓勵老師,說:「老師,我們沒有責怪您,請不要自責。」 就是這短短一句話,老師聽了心頭暖,反而很想哭,一直牢記在心。老師經常回想,如果當時家長說的是:「老師,我把女兒好好交給你,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你要是不能給我一個交代,我一定告死你!」 或許他日後的教學態度就此不同了。 後來,受傷學生的媽媽說:「當時趕到急診室時,心裡其實很緊張,但當下看到老師不顧自己額頭一顆如乒乓球大的腫塊,只顧慮學生的情況。孩子並沒有生命危險,任何人都不應該去責怪一個真心對學生付出的老師,我當然要去安慰老師。」 「選擇原諒」讓親師關係更為信任。沒想到家長的諒解使老師很感謝與感動,並讓他日後對學生的付出,超出所該做的千百倍。當然,這事件中親師的身教,更影響學生未來的處事態度。 文/陳採卿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樂聲雨聲小孩聲

多變的天氣著實令人無所適從,本週一連下了幾天的雨,讓人覺得很厭煩。大雨滂沱,臺南多處低漥地區積水,永康、仁德、大灣..等,造成了生活上很大的不便,上下班、上下學,汽車、機車,到處都塞,險象環生。尤其是週二午休時間大雨不停歇,一時間草場積水,雨水倒灌入活動室,忙著處理,還好十分鐘後水慢慢消退,未造成任何損失。 雨聲、音樂聲、小朋友們的歡笑聲,夾雜著小小孩的哭聲,校園裡熱鬧無比,外頭雖然下著大雨,晨光活動依然照常舉行,寶貝們不受干擾,盡情的享受老師們為他們準備的活動。 桀宇媽媽說:「好熱鬧的校園,孩子開心,卻辛苦老師了!」 沒錯,這就是老師,為了建立小朋友學習的好根基,老師願意為孩子們付出。 裕翰阿公說:「學校真大間,真舒適,莫怪阮後生要使伊讀遮。」 是啊!幼兒園寬廣的空間,滿足了孩子大肌肉活動的刺激。 玹鋐阿媽說:「仁和真用心,是我所看過園長上認真ㄟ學校。」 阿媽是國小退休的老師,孩子是仁和的校友,現在是嬤帶孫來幼兒園。 每一句稱讚、肯定的話語,都是督促與提醒我們,在幼兒教育的基礎工程的建造,疏忽不得,我們願意盡我們所能,以愛為出發點,建立孩子各項發展。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着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問孩子:「喜歡上學的舉手。」哇~大家都舉手呢!再問:「為什麼?」 「因為學校很好玩;因為可以交到新朋友;因為可以學很多東西;因為可以和朋友玩;因為可以游泳;因為學校很大;因為….」 傾聽孩子的因為,拉近與他們的距離,了解孩子,才能讓他們快樂自在的學習,建立能力。 還好週五早上放晴,多日不見的陽光露臉了,大家的心情也跟著開了。「今天有游泳嗎?」昨天與小孩子一起祈求,希望今天能放晴,天父果然垂聽禱告,不再下雨;但怕水溫低會感冒,今日上體能課。不過 答應小孩,若今天一整天都沒下雨,明天就讓他們游泳、玩水。 寶貝們好期待…..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教孩子禮貌 從生活細節做起

在一場研討會中,我聽到負責科學夏令營的老師抱怨學生不懂禮貌,稱呼助教「帥哥」和「美女」。另一位老師也嘆氣說,別說孩子,連他們系中新聘的助理教授都不會稱呼人,竟然叫他「老張」,讓他心裡很不舒服。 我想起《顏氏家訓》中的:「教婦初來,教兒嬰孩。」禮貌應該儘早教孩子才是。我在電台節目中,提醒父母親利用假日,儘量帶孩子出去參加聚會,學習社交禮儀的應對進退。不久,我收到一封聽眾的來信談,談到一個在社會上人際交往常會碰到的問題:「真話可以講多少?」見不平而發聲 暑假中,她帶小學六年級的兒子去國外旅行。為了答謝借住朋友家的情誼,她請朋友去一家很高級的餐廳吃飯。侍者殷勤來問沙拉、麵包夠不夠時,因為的確很好吃,他們每個人又吃了一份。當侍者再來問他們還要不要時,她的朋友對侍者說:「還要,但不必送上桌來,直接替我打包。」她的孩子一聽,馬上說:「不可以,還未上桌的菜不是剩菜,不可以打包帶回家。」她當場窘得不知該說什麼,在桌下踢了孩子好幾腳。她的朋友只笑笑說:「阿姨喜歡就帶回家呀!」 回家後,孩子問:「媽媽為什麼阻止我?你真的認為阿姨打包沒關係嗎?你們要我遵守規則,可是你們自己卻不遵守。」 她跟孩子解釋,自己是東道主,主人不能使客人難堪,所以她沒有說話,但不代表認同這種行為。孩子仍然不高興,認為媽媽太虛偽。 這聽眾說她很高興臺灣的品德教育成功,孩子才六年級,就有明確的是非觀念,但她很苦惱臺灣也有許多檯面上該做榜樣的人物是非不分,貪小便宜的事情更是常發生。她舉例說:「有次風災後,許多志工團去臺東幫忙。結果有人加入志工團搭免費的火車,住進免費的民宿後就不見蹤影,原來跑去玩了。」她非常不齒這種人。 要正直而圓融 過去我們認為絕不可做的事,許多已陷入「灰色地帶」,似乎見怪不怪,例如已婚者對婚姻不忠誠、學生任意毀壞公物而不被起訴……,現今價值太混亂,連大人都說一套、做一套時,她問:「我們該怎麼教孩子?」 教孩子要有智慧,事情發生當下正式教育孩子最佳時機。我建議媽媽不妨誠懇跟孩子解釋:「有時,我們會講些言不由衷的話,以免傷到別人的自尊心或讓人下不了臺,這才是待客之道。在國外用餐要給小費,所以侍者會很殷勤,但是他不應該把店東的麵包無限量送給客人;打包是為了不浪費食物,但不可以打包自助餐檯上的食物,只能打包自己吃剩的。」 人情世故最難教,難怪俗語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只有靠多看、多體會,分寸才會拿捏得剛好。做人是大智慧、千古的學問,這位媽媽已經做得很好了,我為她欣喜,更為臺灣有這樣正直的小學生高興。 文/洪蘭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Are you ready?

九月一日星期四開學日,是一個晴朗的好天氣。一早校門口顯得熱鬧無比,多數舊生由家長送到門口後就能自行入園,少數新生需要家長的陪伴,特別是小小孩,因著要與家人的分離產生焦慮而放聲大哭;第二天哭泣聲減少了一些些,但也會因著放週六、日後,下週來園時仍會有分離焦慮的現象。時間是最好的良藥,不過需加上大人-家長和老師的耐心、愛心、包容、鼓勵與同理,在這段等待的過程,對孩子和家長而言都是一項挑戰。孩子們從家裡到幼兒園,作息時間的調整,餐點的習慣,睡覺的時間和地方,都不一樣了;面對陌生的人、事、物,離開平日疼愛有加的家人,心裡的害怕可想而知,而哭鬧是他們用來表達的利器。因此我們要以同理的心情來幫助孩子,牽他們的手,走過這段成長必經的路程,給予更多的鼓勵、更多的擁抱,勇氣與信心就會在他們的心裡滋長。 感謝家長們的支持與愛護,在邁入四十三年的今天,仁和仍一本初衷,堅持創辦人的理念~「福祿貝爾先生好園丁的精神,蒙特梭利蝸牛的精神,皮亞傑學說的物理遊戲、數概念理論,動作教育,多元的學習」;發揮仁和的特色~「體能教育,自然科學啟蒙」~讓仁和的好寶寶,在童年歲月,為身體奠定好體能的根基,探索生命的興趣,啟發探究科學的興趣~ 更希望家園、親師間合作愉快,透過每日聯絡本、每週教學分享、仁和物語、互動交談、Line與電話連絡等的溝通、對話,了解孩子在家、在園的情形,幫助寶貝們建立各項品格以及學習的基礎。 走過快樂門、健康門、聰明門,爬過山洞、敲鑼,搓搓樂,開開心心的迎接開學的第一天。 Are you ready?ready go!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