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August 20, 2016

園長的話 – 體力即國力,從奧運看教育

第三十一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里約奧運,8月5日至21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共有206個國家奧委會參與賽事,為歷史新高。比賽項目有:射箭、馬術、鐵人三項、跆拳道、田徑、網球、羽毛球、橄欖球、乒乓球、手球、水球、足球、籃球、排球、高爾夫、曲棍球、帆船、體操、游泳、花式游泳、跳水、自行車、摔跤、柔道、擊劍、拳擊、皮划艇等,每個項目都聚集各國好手代表參賽,透過比賽希望能為國爭光。台灣取得18項參賽資格,是歷屆以來代表資格最多的。 比賽是最公平的方法,不管是大國、小國,不論貧富貴賤,透過比賽,人人都有機會為自己爭取榮譽,翻轉人生。 巴西里約和台灣時間約慢了11個小時,想要看現場直播就得熬夜或半夜起床,不然只能看重播。 難得四年一次的奧運,有機會當然要看現場轉播了。心想但身體卻抵擋不住瞌睡蟲的侵襲,只有三次半夜起床觀看,剛好是游泳賽事,集八強決賽-跳水、四百公尺游泳混和接力賽(蝶式、蛙式、仰式、自由式)、男子1500公尺長泳賽,真是精采萬分,哨音一響,選手們使出全身解數,奮力一搏,希望能有好表現,但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只有前三名才能站在頒獎台上。男子1500公尺長泳,義大利選手一路領先其他選手,與第二名差距有10公尺,原本以為能破奧運紀錄,可惜在後面200公尺體力明顯不足,最終無法破紀錄,不過已經非常厲害了。 1500公尺長泳第一名是義大利、第二名美國、第三名義大利。400公尺混和賽,美國團隊表現出色,贏得金牌獎。勝負在分秒之間,考驗著技能、體力、耐力與合作力。 至今美國得牌數是最多的。台灣靠舉重得一面金牌,射箭銅牌。 「體力即國力」,不只是奧運的精英訓練,更重要的是全民體育的普及。所有的調查都顯示,我國學童的體適能很差,比不上歐美及日本等先進國家,連大陸都不如,必將影響到國家未來的競爭力,是一大隱憂。 教育政策雖然是「五育並重」,但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智育才是主角,體育只是配角,導致學童自小就缺乏運動,長大後也未加以培養,未若先進國家運動風氣的普遍蓬勃。 看著寶貝們在草場上奔跑、踢球,在活動室玩體能,一次又一次的,縱使汗流浹背,依然不間斷;泳池裡如魚得水,在教練的帶領下,遊戲中學習,一步步的往前躍進。 仁和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的園地,在寬廣的空間裡,提供他們大肌肉活動的機會,建立小朋友好體能的基礎。 「園長,我們家小孩最近體力變強了,在泳池裡三、四個小時都不喊累!」「是啊!我們家的帶去爬山,明顯看出體能好太多了!」 從里約奧運再一次的思考,台灣的未來,教育的方向,需要掌權者有智慧、有能力,大家同心合一,在2016年的今天,立足台灣,放眼世界,帶領全民邁向更寬廣、更健康、更有體力、競爭力的國家。 祝福大家 暑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別讓資優成為孩子的魔咒

「你這麼聰明,只要再努力一點,一定可以考上第一志願……」傑雲還沒有聽完媽媽講的話,就回應:「呵!」立刻把耳機戴上打起電玩。 媽媽衝過去將他的耳機拔下,傑雲又一臉不在乎的躺到床上。 媽媽好難過,心想:「以前那個聰明乖巧的兒子到哪裡去了? 玩電玩迴避挫折感 傑雲家自小很注重孩子的智育培養,傑雲三歲能背唐詩,家族的人都稱讚他是小天才,以後一定可以得諾貝爾獎。果然傑雲在小學六年間,學科考試都不必太認真讀就可以得到滿分。習慣贏得掌聲的他,在體育等活動上,只要是無法贏過其他同學的項目,傑雲通常會迴避參與。學校老師跟傑雲父母溝通過這種情形,但父母覺得只要學業顧的好,其餘就順著孩子意思。 到了國中一年級下學期,傑雲學業成績漸漸落後,父母很震驚,開始高壓管教,讓他覺得很挫折,無法忍受居然輸給班上一些「笨蛋」。傑雲開始投入大量時間玩電玩,並安慰自己學業成績沒啥好稀罕,自己只是不想讀書,要拿好成績隨時都可以做到。 過度受捧難忍失敗 許多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在幼兒智力啟發階段投入相當用心。只要是資質不算差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多能有好表現。 望子成龍、成鳳心切的父母,在這段過程中對子女大量讚美,孩子從小被「你最聰明」、「你好棒」、「你真是天才」等語詞環繞,孩子也堅信自己比別人優秀,或無法忍受居然有人比自己優秀。 孩子的優秀被父母視為完美,忽略了其他生活的訓練。還小的時候,他們憑著天賦條件足以應付要求,隨著學習內容的複雜度與困難度增加,學習不再是靠小聰明就能應付,而是要投入時間操練,在挫折中學習調適與因應,學會挑戰與突破自己,這是段努力的歷程。 然而,一個孩子自小活在讚美聲中,不曾擁有失敗後努力克服、終於取得成果的經驗,一旦遇到未曾有過的挫折,就會覺得很痛苦,甚至被放大到難以承受。 學習有連貫性,一個環節落後,就會影響到下一階段的學習成果。聰明的孩子在這裡「卡」住時,雖然也想要展示成就,但無法認真與堅持投入。 這類型孩子的內在,是害怕努力不一定有好結果,怕萬一努力又沒好結果時,會證明自己不夠聰明,如果不努力,至少保住了被認為是「聰明」。日久,形成「不努力就不會有挫折」的消極人生態度,拒絕挑戰困難。心裡雖然認為別人的表現沒甚麼了不起,但對自己的未來也沒有目標和期待,成為空虛的「空心菜小孩」。 摘自國語日報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