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uly 16, 2016

園長的話 – 觀賞也是學習的功課

時間像細沙從指縫間嘩嘩流去,一轉眼已是七月中旬了。七月的來到,代表著炎熱的夏天,也是學期即將結束的時候,是大班小朋友在學前階段的學習將要告一段落,即將要邁向另一個學習的旅程,進入比幼兒園空間更寬廣,年級、小朋友、老師、學業更多的國民小學就讀。孩子們的心裡期待著,充滿了信心,也帶著些許的不安,要去挑戰那不可知的未來;他們在仁和是三年、二年或一年,師長們用盡全心,不論是在身體動作與健康、認知、語文、社會、情緒六大領域,培養孩子們的覺知辨識、表達溝通、關懷合作、推理賞析、想像創造、自主管理等六大能力。期盼孩子們帶著已裝備好的基本能力,開心的迎接更燦爛、更寬闊的學習旅程。 同樣,中班小朋友期待升大班,小班升中班,幼幼班升小班。 大班孩子們說:「我們上小學後,康乃爾、愛迪生、諾貝爾小朋友就要到我們的教室來上課,史丹佛到中班教室,寶貝家到小班教室,那寶貝家的教室就沒人了呀?」 「是啊~空空的。」 「啊!我知道了,還會有小弟弟、小妹妹進來的…」 真聰明! 下週六將要舉辦大班的畢業典禮暨學習成果發表會,邀請全園家長蒞臨參加。 觀賞也是學習的功課,不只是關心肯定自己的小孩,同時也能夠鼓勵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果的展現,可以採過關、學習單、操作、口語表達或表演等方式,視不同的領域,採用的策略也不同。此次所要展現的是音樂遊戲和語文能力,以肢體和口語的表達,將平日所學透過舞台表演來呈現。 上台表演其實不是那麼容易,不論大人、小孩,都會有恐懼的心裡;且不是只有上台,還要說話或表演,何況還得與他人合作,就更難了。不過,萬事起頭難,透過不斷的練習,讓自己的能力精進、熟悉,恐懼害怕的心裡就會削弱。 園長最常勉勵孩子的一句話就是「練習就會」,不練習就不會,不過最重要的是要有學習的動力。 不管孩子上台的表現如何,請家長一定要給予肯定,尤其是寶貝家,即使上台站立不動或哭泣,也都需要勇氣。 家長們的掌聲可是孩子信心的補給。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今天 我們為誰禱告

西方人重視邏輯與規矩,凡事按部就班,我在美國的建築師養成過程中,深深體驗到這一點,對於孩子的教養也循此精神。我的女兒們在年紀很小時離開美國,回到台灣,成長過程中,一直有諸多不適應,現在回想起來,我認為家人之間的溝通與分享十分重要。耐心聆聽不批判 我們家的溝通管道算得上相當暢通,吃晚餐時,女兒們總是搶著說話,我的太太總使很有耐心的聆聽,不加以批判。隨後,女兒們寫功課,我會到書房繼續白天未完成的工作,太太去做她的大學研究報告。直到睡覺前,太太會到女兒們的房間繼續晚餐閒聊的話題。 太太會問她們對於今天學校發生的事有什麼看法。兩個人七嘴八舌的繼續向太太告狀,哪個同學不好、哪個老師太「機車」、誰又做了蠢事….。 「那麼有什麼值得感謝的?」太太溫柔的這樣問,兩個女兒安靜下來深思,開始往正面的方向思考,老師教了什麼新課程很有趣,哪個同學幫了什麼忙… 「睡覺前我們為誰禱告?」太太看著兩個女兒問,兩個女兒陷入長考。「我們為貝思的老師禱告如何?希望她之後不要做讓全班同學難過的事。」太太領著女兒們做睡前的感恩禱告,讓她們懷著平靜心情入睡。 我和太太討論後,決定由太太打電話給大女兒的老師,進一步溝通女兒口中讓人難過的事。太太是我眼中溝通技巧最好的人,口氣不疾不徐,不褒不貶,聰明的老師一點即通。 祝福心善意溝通 世間的事情總是出乎意料之外,幾年後,二女兒新學期的級任老師,竟然是大女兒之前的老師。同樣的房間,睡前的閒聊,二女兒說起她的新老師,說多好就有多好,語氣充滿敬意。 「真的嗎?確定是同一個人?」我懷疑的問著太太,太太點頭。原來不只家人間需要溝通,老師和家長、學生和老師之間也需要,如今面對台灣許多僵化的制度,我發現大家近幾年的幾年的感觸都是負面的-學校逐漸放棄教育的義務與責任、傳統的書本知識被媒體傳播侵蝕、師長失去了教育的威嚴與信任、學生仰賴網路上錯誤百出的懶人包、失去凡事求真的渴望、守護兒女的家庭防線不斷退守….身為父母的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或許我們應該問,與其花那麼多時間埋怨,不如大家靜下心來溝通,然後誠心的為對方祝福。 女兒們離家後,我們家經常開放給公司同事、朋友前來一起聚餐、開讀書會,他們未必都是基督徒。每次活動結束前,我都會看著太太,使一個眼神,與我默契十足的太太就會說:「結束前,我們為所有值得感謝的事,一起感恩…許多不曾禱告的同事,與我們一同閉上眼睛,為這世界祈福。感謝太太彌補了我這個規律建築師不夠體貼的部份,成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溝通橋樑。 摘自國語日報 文/潘冀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