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April 2016

園長的話 – 「聚」是為了「散」

「這次戶外教學,昕睡到半夜竟爬起來叫我起床,我說天還沒亮,我會叫他起床,才又繼續睡。」「承翰帶回來的獨角仙彩繪,塗上的顏色多采多姿,非常好看。而且也像真正的獨角仙,大家一致叫好。他說紅橙黃綠藍靛紫,所有顏色都用上了,相當得意,顯然他的戶外教學收穫滿滿。」「獨角仙農場回來,一直說旅遊點點滴滴給我聽。」「春季旅遊真的是小朋友一輩子最美的回憶,威穎雖然是大班了,但仍像小班一樣,充滿興奮期待唷!」「獨角仙農場是個好棒的戶外教學,之之回家好詳細的跟我們介紹農場裡的動物,還很寶貝他的獨角仙撲滿,雖然當晚就摔斷了,但還是趕快用快乾黏好。」…. 好多旅遊後的回應,透過家長的分享,了解孩子們的感受,特別是大班小朋友,那種打從心裡的開心、滿足,洋溢在他們的臉上,享受在老師陪同,少有父母跟隨,與同儕出遊、自然為舞,一起欣賞、分享、討論、成長的自由與快樂時光,是多麼難得、多美的事啊! 週三,是大班小朋友拍畢業團體照的時間,當一個個小孩穿著攝影公司為他們準備的學士服,我知道,離別的時刻就在不久的將來,心裡的不捨與感傷油然而生。面對這群天真、活潑又可愛的孩子,從三歲懵懵懂懂的小小娃,到如今,在仁和的園地裡,強健了身體、結交了好朋友、建立了好習慣、豐富了知識領域、增長了智慧,成就了今日的他們;雖然還是吵吵鬧鬧,頑皮搗蛋,爭來爭去…,但畢竟只是六、七歲的小孩,他們要學習的事還很多,成長有其不同的階段,師長的陪伴是不可少的。 在建造教育工程大樓的過程中,除了家庭教育外,學前教育可說是非常重要,就像房子的地基要穩固,不可偷工又減料,如此往上一層層堆砌,才會牢固。 我們深知這建造人起初的工程之重要性,所以我們盡心盡力,從園所的空間、設備、教學及活動的安排,在在看到仁和的用心。 「小朋友,快要畢業了,會不會捨不得?」「會啊,我們不想離開!」「那繼續留下來?」「好吔!」小孩們雀躍的歡呼著…… 我們「聚」是為了「散」………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朝天賦發展 美國教師鼓勵多

米亞今天在我的課堂上哭了。九歲的米亞,是可愛的混血女孩,她的爸爸來自印度,媽媽是阿根廷人。熱愛學習的米亞不只很熱情,她的活力還很強,笑容就如冬天的一把火,很快就可以燒熱別人的心。可是,在課堂進行到一半時,米亞先是從活潑變成安靜,然後,趴在桌上哭起來了。 我在一所美國的小學教中文,這所小學的學區,是昂貴的新住宅,父母大都是專業人士,人口以印度裔、華裔、和美國白人為主,這可以從孩子的長相、皮膚顏色輕易地看出來,當然來學校接孩子放學的父母是另外族裔的印證。 美國的小學教室內,都有洗手間的設置。哭泣的米亞在課堂中先問我許可,她可以上洗手間嗎?得到我的許可後,米亞進入洗手間就把門鎖住,不出來了。 一群同學就開始吱吱叉叉的猜測,米亞為什麼哭了。 我敲敲洗手間的門,請求米亞讓我進入洗手間和她對談,也安慰她。 原來,米亞哭泣,是因為她在我新教的單字上無法及時記住,在我們玩《賽門說》(就是台灣玩的老師說遊戲,如:老師說,摸摸頭,或摸頭,若摸錯了老師說的就出場。)遊戲時,她提前出場了兩次,而另一個女孩娜台比則是連續幾次的遊戲冠軍者。 娜台比的記憶力非常好,雖然是新單字,她的發音精準,記憶力超強,不但可以立即記住所有我教的單字,而且,整句句子也說得好極了。相對來說,米亞的記憶力弱了些,她學得比娜台比辛苦。這就是米亞感到挫折的地方,也是讓她在課堂上崩淚的原因。 多注意子女強項 每一個人的出生,都有其天賦。這是在我們出生之前,老天爺就在我們的生命上安插了人人都有的獨特天賦。「天賦」,就是人的天生能力,也就是一個人的長項,強勢。例如我的天賦是,在文科上如語言和社會上很強,寫作文很快,又愛寫(不寫就很痛苦),但數學和科學則是我的弱勢(我大學主修數學,這是另一個故事)。又如娜台比的強項是記憶力強,而記憶力強的人學習東西速度快。但記憶力是米亞的弱勢。 拿自己的強項和別人的弱項競爭,當然成功機率大。同樣的,若拿自己的弱項和別人的強項競爭,成功機率不只相對的低,而且挫折感大,自信心也會比較低,壓力大,連帶的就影響到一個人的人格和自尊心,及對待自己和對待別人態度也自然受到影響。 美國父母在教養孩子上和美國的老師在教學上,都很注意每個孩子的強項,例如我的女兒剛到美國上九年級時,初識她的老師就發現我的女兒畫畫很好,把她的作品拿去比賽而得很多獎項。受到鼓勵後,我的女兒的學習慾望和學習力立刻因此直線上昇,一掃她在台灣的國中被她的導師嫌她英文不好,某某科目也不好的挫折感,學習慾望和學習能力立刻直線上升,這就是鼓勵發展天賦對孩子的重大影響! 摘自國語日報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春季旅遊之獨角仙農場

近日前門花園總有一群群小孩聚集,似乎在找尋些甚麼,看他們時而專注、時而雀躍,讓人不禁好奇的趨前探個究竟,問:「花園裡有甚麼好東西?」「小蝸牛呀!」「園長,我找到二隻,一隻是大的;我找到1隻…..」「妳看,這是牠的眼,這是觸角,下面軟軟的一片是牠的腳….;還有..」「蝸牛是動物哦,牠是草食性動物,但也有肉食性的..」小朋友們很認真的介紹著…。大班小朋友本月探討「蟲蟲危機」,老師從春到人間的歌曲-欣賞春天的花園,到探討花園裡常見的生物-昆蟲,蝴蝶、蜜蜂、蜻蜓..,到發現花園裡的蝸牛,孩子們也就愛上了蝸牛,只要在戶外,他們就會駐足在花園裡,尋找蝸牛的蹤跡。 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到前門、後門花園和草場,觀察植物、昆蟲、蝸牛的生態;參觀成大綠色魔法學校,感受到生態環境的重要,孩子們的吸收能力相當強,相信一定會深植在他們心裡的。 為擴展小朋友的學習領域與開闊視野,週四安排了春季旅遊活動,地點是位於嘉義縣中埔鄉獨角仙農場。 獨角仙農場,延伸了教學領域,在解說人員的帶領下,透過近距離的觀察、欣賞,餵食白兔、看山羊、鴕鳥、乳牛、看小牛ㄋㄟㄋㄟ、昆蟲館,孩子們更加認識、了解動物與昆蟲的習性,豐富了他們的知識領域。 「牛媽媽懷孕幾天?鴕鳥的腳指頭有幾隻?兔子散熱的部位是?獨角仙的幼蟲是用哪裡呼吸?牛有幾個胃?牛有幾個乳房?….」導覽人員的有獎徵答,難不倒小朋友,證明孩子們是有用心在聽的。 彩繪獨角仙,透過農場準備的特殊顏料,在解說人員的指導下,用彩筆沾顏料,小朋友們認真的在獨角仙身上加上色彩,一隻隻獨一無二的獨角仙,也就呈現在大家的眼前,小孩們很滿意自己的作品。 到獨角仙農場參觀,帶獨角仙回家做紀念,這是一定要的啦! 行程結束前,園長請小朋友當環保小尖兵,將自己座位前後整理乾淨,並謝謝陪伴的老師、家長、同學,以及為我們服務的人員。 「園長,我們家恩今天好棒哦,都不用爸爸抱,自己走完全程。」爸爸告訴園長,幼兒園帶,就是不一樣,很滿意女兒今天的表現。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從大自然學習 用心享受戶外親子活動

大人需要戶外活動的生活調劑,小朋友當然也不能老讓他在不同的室內空間學習,把握假日,好好享受親子戶外休閒活動,將對家長和小孩都有莫大的幫助喔!親近大自然,是孩子們最嚮往渴盼的事情。人與大自然本來就應該是融爲一體的,如今由於社會的壓力,父母親大多只片面的重視對孩子進行智力方面的教育,除了平日將孩子送到幼稚園接受教育外,還利用週休假日讓孩子參加各類學藝班、培訓班,以致孩子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甚少。即使有機會帶著孩子外出,也只是例行公事般的和孩子到某個公園玩玩就算了。 其實,戶外活動是促進父母親與孩子情感的極佳方式,同時在這過程中也能培養孩子的多種能力。戶外活動的形式繁多,比如散步、親子體育遊戲、郊遊…等。父母親可以在過程中,同時培養孩子以下3種能力: 1.觀察力-年齡越小的孩子對外界事物的一切越是感到好奇,由於什麽都想知道,所以經常會問「爲什麽?」。孩子透過自己的觀察會向父母親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比如最簡單的:「這是什麽呀?」這時,父母親就應該及時給予積極的回應,詳細解答孩子的疑問,以進一步激發孩子觀察的興趣,而不應該草草的應付或只是不耐煩的回答。 而且在帶孩子外出的過程中,父母親可以向孩子提出問題,例如「你猜猜那是什麽呀?」並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孩子進行一些小遊戲,像是讓孩子和父母親進行比賽,看誰先找到紅顔色的花,或是和能夠認字的孩子比賽「認相同字」的遊戲等。經常藉著遊戲引導孩子觀察周圍的世界,孩子的觀察能力就會越來越強,同時求知欲也會更加旺盛。認相同字遊戲 – 如果孩子認識「台北」這兩個字,在外出的路上,父母就可以鼓勵孩子在招牌或公車廣告上找這兩個字;或者當孩子發現一個他感興趣的字或符號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繼續尋找相同的字和符號。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孩子的觀察力,同時,孩子在這過程中也體驗到了成就感,對學習也會産生興趣。 2.交往能力-孩子雖然在幼稚園裏會有許多同伴,但那都是自己所熟悉的人,所以父母親可以利用帶孩子到戶外活動的機會鼓勵他們主動與其他小夥伴交往。對於一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父母應該鼓勵他樂於接受他人的邀請、交往,但不需要過度干預孩子的遊戲活動,因為成年人的加入只會增加孩子的拘謹感,而孩子彼此之間自有他們獨特的交往方式。 3.自我保護能力 從誕生那一刻起,父母親都相當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使孩子在父母的保護下有極大的安全感。但在戶外活動中,孩子難免會發生一些小意外,特別是在體育遊戲中,跌跤、碰撞等常會發生。這個時候,父母親就要注意孩子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孩子遊戲前教導他:摔跤時用雙手撐地、追逐遊戲中如何閃躲、要平衡時可藉助其他物體保持平衡…等。   透過戶外活動,孩子們不僅開闊了眼界,認識外界許多事物,同時還能從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回家後父母親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回顧一天活動中的所見、所聞和所想,並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遵守規則的意識,獲得成就感,從而樹立自信心。不要忽視戶外活動,這是父母親和孩子交流情感的好機會,可幫助他們更加認識多采多姿的世界,也是發展孩子各種能力的大好時機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對兒童如此不友善,台灣如何還有未來?

報紙刊登,近日有網友貼文說,在台中豐原搭公車時,一名媽媽獨自帶嬰兒上車,雖極力安撫嬰兒,仍哭鬧不休,一旁乘客說:「小姐,可以請你下車嗎?」這名媽媽只好無奈下車。當時,不僅同車乘客無人聲援,事後網路還引起正反爭論。有人認為,媽媽帶孩子很辛苦,乘客應有同理心;也有人表示,在公共場所不應影響他人權益,還說:「沒車子就別生孩子。」 有育兒經驗者都知道,不論如何細心照料,嬰幼兒仍有難掌控情形,尤其搭飛機、公車時,常因不適、不耐而哭鬧。網友的反應,顯示對嬰幼兒的不了解與低容忍度,更反映公共空間對兒童的不友善。 兒童年紀小,無法為自己爭取權益,又沒有投票權,往往被忽略了。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有嬰幼兒的階段,都是這樣長大的,無法同理心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沒有兒童,國家就沒有未來,因為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從2000年起,新生兒就開始銳減,各縣市政府為鼓勵生育,紛紛祭出生育金、托育補助,但不友善的公共環境,和經濟壓力,年輕夫婦是不會因此而生育的。 提供友善的公共環境,讓父母無後顧之憂,可是當務之急。 上週六舉辦第42屆親子運動會,活動在賓主盡歡之下,圓滿的結束,大人、小孩都樂在當中,連一旁觀看者也笑呵呵的豎起大拇指說:讚! 不過,美中不足的,就是從八點十分音樂聲響起,就接到環保局的電話,說有人檢舉聲音太吵,So~只能將音樂與麥克風音量降低,但不論如何調小,同一檢舉者就是不肯善罷甘休,頻頻撥電話到環保局、轄區派出所,逼得環保局人員和警察得到現場來勘查,直到活動結束。 家長說:「今年的音樂沒有往年的熱鬧。」是啊!遇到沒有同理心的鄰居,真是無奈!也為他們幼稚的行為感到難過。 前中委會主委黃石城說:「保持生命的新鮮度,要有積德和讀書這兩個冰箱。」積德,從小事著手,一點一滴累積。 「仁和運動會辦得真好,感謝讓爸媽和孩子有個愉快回憶!」「今年運動會還是那麼豐富好玩。」「仁和運動會特別精彩,跳箱和呼啦圈就足以讓大家驚呼連連,爸爸也玩得開心,童心再次被激發。」「週六的運動會很成功、很棒,雖然沒辦法一起參加,但看爸爸拍照回來很有趣。」 這是一場成功的親子運動會,團隊夥伴們各司其職的在工作上的計畫、準備、執行,提供好玩、有趣、多樣性的活動,預備安全的環境,讓親子們能盡情的在仁和的園地裡,享受玩體能、做運動的快感。 我們珍惜每一次舉辦親子活動的時間,盡我們所能的預備,這是我們所喜悅的。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人際關係好 是快樂關鍵因素

很多爸媽都體驗過過一種美妙的感受,就是趴在床邊凝望孩子熟睡的模樣,看那項小天使邊恬靜放鬆的臉蛋彷彿醫生的勞累都獲得美好的報償,那時,我們衷心希望孩子可以永遠如此安詳無憂,當孩子漸漸長大了,你是否仍保有那樣殷切的期望呢?從三月初大學學測公佈後,全台灣的家長都在關注,哪一所學校滿級分的學生最多,媒體聚焦報導的,也都是滿級分的故事,其他分數的孩子,好像都變成隱形人。 這樣重視學業的現象,讓人不僅要問,人生每天忙碌的到底為了什麼?孩子真的能得到我們最初希望給他們的安詳無憂嗎? 人類發展希望長期調查 美國哈佛大學在一九三八年啟動一項長期追蹤研究,研究成人一生的發展。這個研究到目前,已經持續了七十五年,大概是全世界最長、最完整觀察人類發展的追蹤調查。 去年底,擔任這個研究計畫的第四代負責人哈佛大學心理治療臨床教授羅伯特‧瓦爾丁格發表了一場演講,公佈了研究中主要的發現。這項調查,一共研究了七百二十四個男性,後來還包括他們的配偶和子女,超過兩千人。第一批被研究者參加時才19歲,今年都94歲了,其中百分之60的人都還活著。 研究對象分兩個群組,一組是當年哈佛大二學生,一組是波士頓市區的貧窮孩子,他們都先經過仔細訪談與身家背景調查,之後,每兩年追蹤調查一次,後續的追蹤資料,除了研究人員親自拜訪詢問,還有問卷調查,並拿到研究參與者的詳細健康資料、抽血報告。研究得到的最重要結論是:「良好的人際關係,才是讓我們健康又快樂的最關鍵因素。 良好關係影響重大 羅伯特‧瓦爾丁格指出,所謂良好關係,主要是和親人、朋友的親近連結,活在良好人際關係裡的人,健康也是比較好的。,而是最能預測這些人活命的的因素,不是高血壓膽固醇的數值,而是他們對人際關係的滿意度,五十歲時最滿意自己生活的人,但八十歲時還是最健康的,只要有良好的伴侶,就算是經歷老病生理上的疼痛,也相當容易承受。相對來說,缺乏好伴侶的人,當病痛來襲時,往往會因為沒有可靠的關係,而放大的疼痛感。 更有意思的是,好的關係不只保護我們的身體,也保護了我們的腦袋,有可以放心依賴關係的八十歲老人,記憶力明顯比較清晰而長久。反過來說,老人家沒有可信靠的人時,記憶明顯容易衰退。就算伴侶之間會吵架,只要被認為是可靠的,對記憶都很有幫助。 這些受調查的人,一開始在年輕時也都相信,名利是最重要的,但到了老年發現,真正有用的,其實是他們和家庭、朋友及社區的良好關係,簡單說,美好的生命是奠基於美好的關係! 哈佛的研究者還提出,大人可以輕易幫助孩子培養良好關係能力的事情還很多,例如把花在逛網路或看電視的時間,改成和孩子談天,和孩子一起做一切新鮮事;全家到戶外散步或約會吃飯,或去拜訪多年沒見的親戚。 這項研究結果,應該是給孩子,同時也給大人最好的禮物!鬆弛一下對孩子的緊迫盯人,和孩子一起培養真正對人生具重大影響的人際關係吧! 摘自國語日報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歡樂兒童月

「四月初四啥物時,細漢囝仔大日子,參加活動和遊戲,免讀冊也免寫字」。在這個屬於孩子的歡樂月,上週五,四月第一天下午,大夥兒齊聚一堂,在Kitty媽咪、Hellen媽咪的帶領下,玩遊戲-開坦克車、玩小猴子搬家、穿山洞,並享用垂涎已久的磅米香~「一兩三,磅一聲,大家來食磅米芳,食甲嘴齒芳芳芳。」吃一塊不過癮,還吃二塊,動作快的還吃到三塊,就連袋子裡的小米削都不想浪費,個個臉上堆滿了笑容,幸福快樂感全寫在臉上。歡樂兒童月,一開始就送給小孩們四天連假的禮物,四日是兒童節還是婦幼節,搞糊塗了,不管怎樣放假就是了。四天假期,有的家庭早就規劃好行程,全家大小放鬆的玩了四天;有的則是玩一天休一天;有的則礙於工作無法外出,小孩在家搗蛋了四天,家長也頭疼了四天。 小孩們活動量大,一整天窩在家裡,對他們而言很困難,也很辛苦;但整天在外,恐怕先累壞的是大人。因此放假日如何妥善的安排,也考驗了家長們的智慧。 就像在幼兒園,每天作息時間的安排,有動、有靜,室內戶外,參觀旅遊,動靜得宜,才能吸引活潑、好動、聰明的小孩們,快樂的來幼兒園學習成長。 每個月活動的設計,參考教學與節日做學期的規劃。在歡樂兒童月,有親子運動會,積木創作觀摩賽、春季旅遊-獨角仙農場、大班拍寫真照,還有戶外參觀~幼小班-氣象局,大班-綠色魔法屋,孩子們快樂指數破表了。 明天即將舉行的的親子運動會,因雨而延後;這幾天卻因氣溫飆高,擔心太熱,期待有個陰涼的好天氣,傷腦筋哦~ 明天就要舉行第四十二屆親子運動會,提醒小朋友要先準備好衣服-仁和短袖運動上衣、運動長褲、襪子、運動鞋、仁和運動帽,不穿圍兜,手帕記得放在長褲口袋裡、水壺,抹防曬等,晚上九點一定要上床睡覺,明天才能早起床,穿好衣服、吃完早餐,準時在七點五十分到八點間到幼兒園集合,備好體力、精神,迎接美好的一天。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四月四日到底是什麼節日?

四月四日:婦幼節 婦幼節其實是由兩個節日合併的,那就是三月八日的婦女節和四月四日的兒童節。自古以來,在全世界大部份地區,幾乎都存在著男尊女卑的觀念。愈是早期,這種觀念愈深,傳統女性通常處於一種陪襯的、行為受到限制及缺乏自主權的情形,社會地位是低下的。 到了十九世紀,因為受到平等、自由、人權思想的影響,女性才逐漸覺醒,開始爭取自己的權益。 首先是美國婦女在紐約發動一次大會,會中發表宣言,要求婦女應該享有受教育、投票、外出工作的權利。雖然這一次的動員大會,並沒有讓婦女的要求如願以償,但是卻向在當時的社會投下一顆炸彈般,引起不小的震撼;投入婦女運動的人愈來愈多了。 一九零三年三月八日,美國婦女團體在芝加哥舉行了一場大規模的遊行。遊行的目的是為了爭取男女平等。此外他們並組織了婦女運動聯合會。 第二年,國際婦女大會在丹麥召開會議,會議中提出「男女同工同酬」、「保障童工」、「保護女性」的要求。婦女運動的領袖蔡特金女士也在會中提議:以每年的三月八日為國際婦女節。獲得表決通過。此後,三月八日便成為女性同胞專屬的紀念日。 至於兒童節的由來,源自於一九二五年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兒童幸福國際大會」。 當時,參加會議的一共有五十四個國家。在會議中,通過了「日內瓦保障兒童宣言」,呼籲全世界的人,共同來注重兒童問題,包括:兒童的教養、兒童謀生機會的獲得、貧困兒童的救助,以及避免讓兒童從事危險工作等等。 各國政府對於這個宣言給予高度關切,先後制定屬於兒童的節日,表示對兒童的重視。我國的兒童節是在民國二十年,由中華慈幼協會所發起,建議政府定四月四日為兒童節,經過核准後,公佈實施。 近年,因為政府顧及兒童節當天放假,應該有父母陪伴,便將婦女節及兒童節合併,成為婦幼節,日期則採用四月四日。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的本領

討論,取得共識,是很重要的溝通課題,即使是面對小小孩都應如此,不是大人或師長決定就可以了,同時也要讓相關人員知其所以然。因為下雨,親子運動會無法照原訂時間舉行,孩子們知道為什麼,且大家有一起翻閱日曆的過程,了解延後日期與決定的因素,所以沒有人complain,不過卻有著失望的情緒,這是可以被理解的。 情緒,往往會因突發事件而容易被挑起。 本週台灣人的情緒,因著內湖女童的案件,起了憤怒的情緒,不分行業、族群、年齡,大家對這起隨機殺童事件,憤怒的情緒到了頂點,同聲撻伐。面對一個天真、活潑又可愛的小小孩,疼愛都來不及了,怎會這麼狠心,想必下毒手的人已喪失理智了。 在婦幼節的前一週,發生這駭人聽聞事件,且媽媽親眼目睹事件的發生,叫她情何以堪?媽媽哀傷的情緒將如何被撫平,是值得大家關切的。我們的社會安全系統一再失靈,政府無法提供百姓一個安全的生活空間,人民對政府失去了信心,人與人間的距離將因此事更疏遠了,不知在我身旁的人是誰?我安全嗎? 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 不論是交通、居家、上學、旅遊、運動、參觀等等,都需要安全。安全真的很重要。 大班家長已開始為孩子要上哪間小學而煩心,考量的因素很多,是離家近?校風佳?校園安全?好老師..等,是否都能兼具?若不能、校園安全將是優先考慮的條件了。 濬翔媽媽:「有沒有像仁和校園一樣,孩子可玩樂又安全的小學?」沒錯!仁和校園真的很安全,沒有死角,每樣設備規劃之初,創辦人就蹲下來以孩子的高度來規劃,小孩活動量大、好奇心強,創辦人有智慧、有遠見的盡其所能,以安全為考量,營造一個屬於小朋友安全友善的樂園,小到教室窗戶的高低、沙場進出的通道、樓梯每階的寬窄…,大到泳池大小與深淺、草場的空間、遊戲場的各樣設施、活動室的設計,以及整個園區的規劃,讓孩子得以徜徉在陽光、綠地中,享受童年的生活,建造屬於他們美麗的回憶。 小學,課間戶外時間,沒有老師看護,對低年級學童來說,是很大的挑戰,他們必須學會自我保護的本領,才能安全且自在的玩樂。因此,安全教育的教導可是幼小銜接重要的課題之一。 父母真的很擔心。 鈺暉、鈺暄爸爸同濬翔媽媽彼此分享他們的想法,園長也加入討論的行列,透過對話,希望能有更好的對策。 ※※※別忘了下週六4月9日上午八點與仁和有約※※※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打造安全網

通常傷害並非單一因子造成的意外事故,而是集合傷害原、環境、人、時間等多面的失衡所引起。另發生的危險群體有其共同特徵:安全知識的不足、技術不熟練、不當的態度與習慣、不安全的行為、身心狀況不佳與不安全的環境,所以除了提供安全的環境以外,更重要的是身為兒童主要照顧者的您是否具備安全的概念及有良好的習慣。一、檢視您的安全意識: 兒童主要照顧者是否具備安全的概念,若沒有一些基本的常識,通常也不會特別注意安全問題,例如:在同一插座中同時使用高負載量的電器用品、亂服成藥等。 對兒童安全的敏感度:時常注意孩子的安全,警覺性高,例如:不會拿吃的藥騙孩子說是巧克力或糖果、注意將危險物品(清潔劑、藥品、化妝水)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食物的器皿不裝藥物、藥物的器皿不裝食物。 二、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良的生活習慣有時候會成為傷害孩子的來源,例如:吹風機在使用過後沒拔插頭,孩子模仿父母吹頭髮,結果將頭髮捲入甚而差點撕裂頭皮;隨時關上廚房及浴室的門不讓幼兒進入。 三、實施安全教育的能力: 透過遊戲活動,提供孩子反覆學習的機會。 利用故事或新聞事件和孩子討論。 使用布偶或娃娃做角色扮演。 利用錄音帶、錄影帶來做學習媒介。 四、培養好的把關能力: 知道上述有哪些物品對該年齡層的孩子有危險性,應避免讓孩子接觸減少意外的發生,對密閉空間的家用品應有加鎖,或將把手安置在幼兒無法開啟的位置,不提供直徑小於3.17公分的物品或長於30公分的繩索讓孩子玩耍,照顧者應具備此種判斷的能力。 「壞事不曾發生在我身上」是每個人最常有的想法,因此無須做任何的防範措施,當意外傷害發生後,我們才開始警覺到危險性及防範觀念、措施的重要性,因此大家都相當欠缺防範的措施,當大人都欠缺時,遑論我們的兒童,在普遍重視智育的結果,也使得大部份的孩子缺乏對真實環境的認知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且有些家長認為與孩子談危險會嚇壞了他們而不去談論,所以,現代社會每個人孩子生的愈來愈少,保護得愈來愈好的同時,事實上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愈必須,父母監督的工作一刻也不可少。 兒童是未來的希望,但當生命失去時,其他的已無任何的意義,因此兒童的安全應更遠勝兒童的其他事項。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