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March 2016

園長的話 – 天公不作美

週四下了一整天的雨,雨勢雖然沒有週三大,但昏昏暗暗的,感覺很是焦慮;一整天,室內室外,來來回回的走;草場走廊,進進出出的踏查,就是期望雨能停歇,天快放晴,無奈沒能如願;晚上,以為雨下累了,但十時左右,外頭又響起滴滴答答的雨聲,整夜未歇,清晨仍繼續,看樣子天公是不會作美,今天肯定又是雨天了! 為了週六將要舉辦的親子運動會,是否能如期舉行而傷腦筋!越接近、越焦慮,這可是過去從未有過為了辦活動,因為天氣如此煩心的經驗。 親子運動會,這個靠天氣舉辦的活動,主要場地在草場。為此,查閱氣象網站,了解週五與週六的天氣,週五-多雲時陰短暫雨,週六-晴時多雲,好吔!不過,週五還有短暫雨,擔心草場潮濕,有些活動項目無法進行,雖然備有抽水設備,若有陽光照射,潮濕的程度會減少。 天氣變化莫測,忽冷忽熱,忽晴忽雨,難以捉摸,唉~春天後母面,其來有自,氣象局也已有預告,因此,早有心裡準備了。計畫中若是下雨,場地就改在活動室,當然部分項目的內容必須調整和刪減,也做了準備和預演,不管是晴或雨,照常舉行。然而週三,體能老師同園長建議,一年一次的親子運動會,除了透過活動展現孩子的體能外,更要讓親子玩得盡興、開心才是。週五若下雨,最好延期,因為怕草場連日下雨太潮濕無法使用,家長、小朋友全聚集在活動室,難以伸展,因為體能活動需要空間,況且體能是仁和的特色。 是呀!一年才一次的親子運動會,應該要好好展現才是。舉辦了41年,第一次為了能否如期舉辦傷腦筋。 雨~仍未停歇,看來一定得延到四月了。 今早同小朋友討論,外面下雨,運動會該怎麼辦?取消,大家異口同聲說「不行」;有人說在活動室、穿雨衣、拿雨傘、延期;延期可行,於是拿著日曆和小孩們討論,要延到哪個日期?大家一起看著日曆,數字紅色是放假日,下週六四月2日、3日紅字,小朋友看到接下來的4日也是紅字,齊聲歡呼「YA」是兒童節,5日也是紅字,又是歡呼聲,四天連假,應該是老師要歡呼才對呀!大家一起達成共識,就延到4月9日星期六。四月是歡樂兒童月,親子運動會是為了慶祝兒童節而舉辦的,在兒童月舉辦,應該更有意義了。 四月9日老師們有兩場研習要參加,看來也得調整了。 雨仍下個不停,第42屆親子運動會正式宣布延期到4月9日週六舉行,不便之處,尚請見諒。我們也將透過facebook告知歷屆校友,屆時歡迎大家撥冗來參加。 ※※※原訂3/26的親子運動會延期到4月9日舉行※※※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

你好愛孩子,卻只生一個就不生了。 你好愛孩子,也好想辭職回家帶孩子,卻還是把孩子交給別人照顧。 為什麼?別人生不生孩子,關汪培珽何事。別人回不回家帶孩子,更關她何事。想要說服人,什麼威脅、利誘都沒用。除了感動。 感動,就像空氣,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沒有它,就沒有人生。她只是希望自己的幸福感受,其他父母也能擁有。即使它小得微不足道。沒了感動,人生,還剩下什麼。 姊姊和弟弟的下課時間不一樣,小朋友是二點四十,大孩子是三點二十。那天到學校當愛心媽媽完畢,正好趕上姊姊回家的校車,媽媽搭便車之際,在一旁的販售機買了罐可樂。其實,媽媽很少喝這種含糖飲料,只有偶而興起為之。姊姊也不喜歡氣泡的感覺,但那卻是弟弟的最愛。 校車開了,媽媽根本喝不完,但在車子上,只能丟也沒地方、喝也不是地尷尬拿著。校車在山路間蜿蜒,偶而在一個轉彎處丟下個孩子,好似郵差投包裹,將媽媽最心愛的禮物送到家。我們是最後幾站,不經意又拿起可樂喝了一口的媽媽,卻被姊姊好似下一秒鐘就要出手阻止的緊張語調嚇到:「不要──再喝了。」她不是不喜歡可樂嗎?「快到家了,留給弟弟啦。」手足之情,足以感動父母的人生。 【你不生,誰該生呢?】 現代人,無事不以快速為目標。常常一味地追求速度的結果,就是忽略了——人生到底應該怎麼過?上一分鐘追著下一分鐘,今天追著明天,一歲追著兩歲,國產車追著進口車,小房子追著大房子,副總經理追著總經理……最後,一路追進棺材裡躺好。 我們老是忘了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如果你是那種——好愛孩子、好喜歡孩子、也願意養孩子的父母,卻只生了一個孩子就不生了。為什麼? 請不要得過且過,以為時間可以給你解答。 在生不生孩子這件事情上,當時間給你答案的同時,你可能也失去了機會。「我的人生,到底希望有幾個孩子?」訂個時間表,約好另一半,坐下來好好談清楚。或許,先別因為一時的困頓而急著做出決定。想像一下未來,把時間拉長來看,答案可能更清楚——從結婚到往後的五十年,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中,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七十歲⋯⋯當你和另一半想起家裡的孩子,你希望浮出腦海的景象,是幾個孩子呢? 【要生兩個孩子的18個理由 】 因為孩子太小,父母很容易就誤會一件事——以為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就足夠了。你根本不知道,孩子有多需要手足。我,也不知道。 直到姊姊七歲,弟弟五歲時。我是那種糊里糊塗、沒想太多就生了兩個孩子的媽媽。當孩子還小時,我哪能想到「孩子需要手足」這麼不切實際的問題呢?只要孩子有半天不吵嘴、不爭寵,我就該吃齋唸阿彌陀佛了,哪還有閒情逸致去考慮什麼相親相愛、手足之情。 我的兩個孩子年紀差了兩歲半,也就是說,當第一個孩子快兩歲時,我就懷了第二個孩子。可是在當時,我能從生活中察覺到「孩子需要伴」嗎?完全不會。因為孩子太小,父母很容易就誤會一件事——以為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就足夠了。這種以為,就是整件事情最可怕的地方。 【你願意,辭職回家帶孩子嗎?】 一個三歲、一個一歲的孩子,能有媽媽的陪伴,是最幸福的事。 誰最幸福?你以為我說的是孩子嗎?不,是媽媽最幸福。 「為孩子辭去工作,當個家庭主婦,這樣的犧牲你甘願嗎?」 犧牲?甘願?啊哈,老天也沒事先告訴我── 我的人生,是從「回家帶孩子」才真正開始。 做學生時,努力讀書求好成績;當員工時,工作積極求好前途。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我並不清楚,好像是大家都覺得這樣做才對,所以我也這樣做。這些努力為了誰?最初的出發點應該是為自己吧!至少沒聽過 準備考試的莘莘學子會說,用功是為了將來的孩子吧。 為了自己?我從來沒有這樣的感覺,直到我辭職回家帶孩子—— 我才發覺,我的人生,真正活了起來。 生兩個孩子,不是為了誰,是為了自己的幸福。 文/汪培廷老師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健康百分百,人生才精彩。

一早,孩子們的笑聲就響徹這個屬於他們的快樂園地,不論是玩體能、做遊戲、聽故事、搖呼啦圈、溜滑梯、推沙坑、踢球、跳箱..,孩子們自由的選擇所喜歡的區域,自在且快樂的玩著。晨光時間,是孩子們的最愛,一早就能享受老師們所安排、規劃的活動,是何等愉悅、幸福的事。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晨是一天的開始,仁和寶貝們在一天的開始,就先活動筋骨,動動自己的身體,與三五好友一起玩樂、互動,以快樂的心情來迎接美好的一天,。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年的開始,春暖花開、萬象更新的季節,應該有好的計劃。仁和的計畫就是以健康來迎接新的一年,因此,在每年3月29日前後的週六,舉辦親子運動會,今年已邁入第42屆了。透過運動會,展現小朋友的體能與在園所學的運動技能,讓孩子們從小就培養運動的能力與健康的概念。 健康就是財富,擁有健康就是擁有財富,想要獲得這項財富,門檻很低,不需理財規劃師,也不用銀行,不會被偷,不需超時,可攜帶,只要有一顆願意的心,不分貧富貴賤,人人都可獲得。 健康百分百,人生才精彩。 「一生之計在於勤」,讀冊驚勤、運動驚練是創辦人的至理名言。任何一件事不會,只要勤練,就能獲得。 以跳箱為例,每週四活動室安排以跳箱為主軸的體能活動,有高低跳箱,低跳箱族群以幼小中為主,而高跳箱以大中族群為主。每次都有固定的班底來玩,寶貝家的瀚逵年紀雖小,認真的態度可不輸給大哥哥。 雖是每週才一次,可別輕看這練習的時間,一點一滴能力的累積,那些喜歡跳箱的小朋友,可都是很珍惜,也累積了這項能力,特別是大班。 今年跳過八層的小朋友,人數比去年多。 週四,集合這些小選手,其他小朋友當觀眾。中班從六層開始,有三個跳過八層;大班從八層開始,跳最高的是九層加四塊浮板-達文西的沈威穎,好神氣。而每位參與的小朋友,跳箱能力被看見、被肯定,他們心裡好高興,臉都發亮了,也羨煞了一旁的小朋友。園長特別請他們與自己可跳過的跳箱高度拍照,同時也鼓勵其他小朋友,特別是大班,下週六是仁和第42屆親子運動會,家長們可要撥冗來參加這一年一度的運動嘉年華會。當然仁和的校友也列入邀請的對象。 ※※※※別忘了下週六上午八點至十一點與仁和有約※※※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管教啊管教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但我們得把握機會說, 別等父母想說時,孩子已經無心聽了。主張「愛的教育」的汪培珽,也會管教孩子嗎?哈!愛的教育,從來不等於「不管教孩子」。 現代,沒有天上掉下來的好孩子。再好的孩子,只要放到不對的環境裡,一樣會變壞。甚至交給不同管教方式的爸爸、媽媽或祖父母,都可能帶出不同品行的孩子來。因為現代環境的誘惑太多太大,沒有堅強自制力的大人,很難教出通情達禮的孩子。 放眼所及,那些人見人愛的好孩子,統統是父母用心教養的結果。「如果你覺得你沒在管教,一樣養出好孩子。」那是你的錯覺。其實你早已在日常生活的潛移默化中,管理好和教導好你的孩子了。 當孩子兩歲時,你可以輕易忽略他,簡單帶過任何一件事。當孩子十二歲時,他也可以輕易忽略你,簡單帶過應該讓你知道的任何一件事。 「你亂丟書和玩具,它們會離家出走。」這是欺騙。 「你快把飯吃完,等下有糖果可以吃。」這是利誘。 「你再不聽話,我就去把棍子拿來了。」這是威脅。 這些方法,在孩子十二歲之後,將統統失靈。 所有父母都希望,與孩子的濃厚感情,可以長長久久。 於是我們必須先養成一個習慣——好好跟孩子說話。 因為它是一個以「寬厚」為出發點的教養方式。 孩子所要的,永遠是一個,更寬容更平和的家庭。 管教出守紀律的孩子,無任何捷徑,只需父母的耐心和時間而已。 如果要再多加一項,就是正確的教養方式。如何正確地對待孩子呢? 就是多跟他們說說每一件事情的道理。 世界上的道理何其多,面對一雙雙閃亮亮的眼睛—— 其實,你去做了就會知道: 跟孩子說道理,根本是一件不能錯過的人生大樂趣呢! 不是訓話,不是教條,只是說說為人處事最基本的東西。 與其跟孩子說「工作無貴賤」,倒不如在他們嫌收垃圾的工作很髒時, 跟他們聊聊:「如果這個收垃圾的工作沒人要做的話,世界會是個什麼樣子?」 我還記得當我第一次提出這個道理時,當時年紀小小的姊姊,眼睛裡卻是大大的「原來如此」。當你的話語,讓孩子的內心累積越來越多的「原來如此」後,有一天,你就會突然發現:眼前站著的,就是一個通情達理守紀律的好孩子。我,確實可以看見你眼睛裡的——微笑。 文/汪培珽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小心流感

短短不到幾天的功夫,天氣變化真大,3月2日才感受到春天來臨了,氣溫回暖,只享受到幾個好天氣,九號下午冷氣團來了,氣溫驟降,又受到華南雲雨帶影響,全台均是濕冷的天氣,忽冷忽熱的天氣,連大人都無法適應,更何況是小孩。據報導,醫院門診,人滿為患,A型流感還沒完全壓制住,B型流感又悄悄升溫。B型流感,比例在一周內從25%上升到35%,幼童得到B型流感,併發重症風險又高於成人,短時間可能惡化成肺炎、腦炎,有致命危險。 家長們可輕忽不得,除了注意自身的保健,還要提醒、教導小朋友,留意天氣的變化,衣服的增減,洗手的功課,口罩的配戴,水份的補充,身體的運動..等等,才能增強抵抗力,躲過流感的侵襲。 另外,減少帶小孩們外出公共場所的機會,應該也是避免流感的方法之一。因為一般公共場所出入的人員較廣,不像幼兒園,只有學前小朋友、老師。還有校園的環境衛生、定期消毒,預防保健的宣導與落實,每天定時量體溫,寬廣的空間、綠化美化的校園、身體大肌肉的活動等。 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是需要用心,且花時間照顧,才能獲得的。早睡早起身體好,補充營養不可少;常常運動最重要,健健康康活到老。 每年三月是植樹月,三月十二日植樹節,是為了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面對全球暖化效應,導致日夜溫差變小,全年日照時數縮短,降雨強度增強,天然災害與疾病增加,而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大量植樹是現今人們首當面對的重要課題。 植物可以綠化美化環境,淨化空氣。問小朋友:我們呼吸是吸什麼?吐什麼? 「是吸氧,吐二氧化碳。」告訴孩子,樹正好相反,人吐出來的,樹吸進去;樹吐出來的,人吸進去。樹的葉子在陽光照耀下,不斷進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釋出氧氣。 植樹,還有水土保持,調節氣候緩和氣溫變化、降低噪音的功能。 照往例,今年仍贈送每位小朋友花苗或樹苗一株。 一株小小的花苗、樹苗,象徵著一個希望,除了美化綠化環境外,也體會植樹節的意義與負責任的態度,是生命教育的課題,從中瞭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深遠意涵,請家長重視並引導小朋友。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居家綠化要注意 傷害兒童的植物

很多媽媽懷孕的時候會忍痛割愛把寵物送走,害怕對寶寶造成傷害。但是卻無意中忽略了家中的植物可能給寶寶帶來的傷害。和寵物相比,用來美化家居環境的盆栽植物更常見,更需要警惕。家裡那些傷害寶寶的植物,下面一起來關心。一、容易傷害幼童的植物 1、不好聞:濃烈花香引發不適 種類:夜來香、鬱金香、百合花、紫荊花、松柏類花木等理由:一些香味過於濃烈的花草會讓人難受甚至產生不良反應,兒童則對這些氣味更加敏感和不適應。輕則導致食欲下降,嚴重的會誘發孩子患上哮喘。 2、不能摸:輕則瘙癢重則腫脹 種類:菊花、夾竹桃、月季、洋繡球、紫荊花、仙人掌(球)等。 理由:兒童的家庭種植植物也有很多講究,有些植物碰觸後就可能出現紅疹,奇癢難忍,對孩子來說是更難以忍受的。還有植物長有尖刺,容易刺破幼兒稚嫩的皮膚。 3、不能吃:輕則咽痛重可致命 種類:滴水觀音、花燭、黃杜鵑、含羞草、一品紅、狀元紅。 理由:有些植物是不能入口的,否則輕的引發口咽部不適、疼痛,重則導致嘔吐等。但幼兒很愛把東西放入口中,所以這些植物都不能出現在有幼兒的家庭。 二、有益寶寶健康的植物 1、蘆薈、吊蘭、龜背竹:它們是天然的清道夫,可以清除空氣中的有害物質,特別是在對付甲醛上頗有功效。 2、觀葉蘭:在寶寶經常接觸的書桌適合放觀葉蘭。觀葉蘭的葉子會隨著溫度的改變而循環變化,綠色、白色、粉紅、桃紅,最後再變回綠色,能夠頤養性情。 3、藤蔓類:在寶寶經常出入的通道最好掛置一些藤蔓類的水養植物,如綠蘿、綠精靈、常春藤等,這些植物比較容易造型,而且通道一般都很通風,是它們的最佳生長環境。 4、虎尾蘭:有些父母也擔心廁所的氣味為好寶寶的健康,所以可以再衛生間裡放入虎尾蘭。虎尾蘭的葉子可以自己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是衛生間、浴室的理想選擇。 三、環保意識從小教育 1、問答引導教寶寶 爸爸媽媽要先主動給寶寶講植物的名字,特性,盡可能舉童話故事中的例子或是寶寶喜歡的卡通形象的例子,這樣讓寶寶更好的認識植物,並引發他的好奇心。 2、認識植物的兒歌 兒歌朗朗上口,自然寶寶會記得牢,媽媽們可以在看到植物的時候,邊念兒歌邊給寶寶解釋兒歌的內容,這樣寶寶可以記得更扎實更牢。 3、培養寶寶環保意識-愛護環境要從寶寶做起,在植物園內寶寶用過的垃圾不能隨手亂扔,要扔到垃圾箱裡。看到漂亮的花不要去採摘,不要隨意踩踏小草,它們和我們一樣需要被愛護。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流感來襲!

最近大家聞流感色變,因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發燒就診的病患也明顯增多。雖然流感有「一燒」、「二痛」、「三疲倦」等三大病徵,但有些人還是可能與感冒混淆;因此,若有高燒症狀,建議都應該儘速就醫診療,以免引起併發症,可以即早診斷治療,避免悲劇!流感的傳染力強,往往一人染病、全家都中獎,因此大家應提高警覺,加強洗手、戴口罩、避免出入公共場所等預防措施。 預防重於治療。週二發通知,告知家長,因應此波流感,請小朋友配戴口罩來園。週三集合時,檢查配戴的情形,有七位小朋友沒戴;週四再做檢查,有三位未戴;週五仍有六位。與小孩們探討~「為什麼要戴口罩?」「因為怕被傳染」「因為空氣污染」「為什麼會被傳染?」「因為..如果他咳嗽細菌就會跑出來,傳給我,所以戴口罩」「戴口罩才可以預防」 是的,戴口罩可以預防,但也不是萬靈丹,還得配搭勤洗手、正確洗手的好習慣,才能避免搭上流感的列車。提醒小朋友洗手的重要性,洗手的五步驟-濕、搓、沖、捧、擦;五時機-吃東西前、抱小孩前、看病前後、擤鼻涕後、上完廁所後,如此一來才能守護自己與他人的健康。 洗手五步驟,小朋友都能倒背如流,五時機大中班多數都知道,但知易行難,知道不一定做到,即使大人也都會輕忽。為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我們不厭其煩的設計洗手評量單,老師觀察小朋友在園洗手的情形,發回讓家長了解簽名;本學期改版,除了保留老師觀察小朋友的洗手習慣外,也請家長觀察小朋友在家的洗手習慣,請家長務必配合,不輕忽這個可預防保健的最簡單的方法,讓洗手的好習慣成為小孩們帶得走的保健能力,才能享受健康的生活。 流感、登革熱、腸病毒,像趕不走的瘟疫,在我們的生活圈裡,與我們為伍;流感過後,登革熱就將登場,而腸病毒卻是不分季節的在我們身邊,伺機而動;最可怕的,不單是人類在進步,病毒的變種可是愈來愈毒。 想要擁有健康的生活,除了懂得預防外,還有正常規律的作息和運動習慣。 健康相隨,一切最美。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家長適時放手 給孩子學習面對問題

筆者美國友人的小孩在賓州匹茲堡市一所小學就讀一年級,有一天不小心把前一天的回家作業,以及當天需要的繪畫用具放在家裡,忘了帶到學校。 教孩子思考 鼓勵面對問題 小朋友在學校察覺後,趕緊打電給筆者的好友說:「爸爸,我的功課放在家裡忘了帶,能不能請您幫我拿到學校呢?」好友對小孩子的回應則讓筆者回味許久。他對小孩說:「你會使用『請』字,爸爸覺得很棒!不過,該完成的回家功課與該準備的繪畫用具,都是屬於你自己應該擔負的責任。」 友人並對小孩表示,希望他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會自己想想看,如何向教師解釋事件發生的原因與經過;提出可能的處理方式;合理的處罰方式是什麼;如何避免以後再發生類似的問題,以及該如何向同學商借美勞用具等。有人甚至對孩子說:「爸爸很高興你可以這樣的機會,能思考該如何處理類似的問題,恭喜你!」 觀念需調整 引導取代溺愛 筆者不禁想到,如何同樣的情境發生在國內,台灣家長的反應,通常可能會是有兩種,第一種是苦口婆心的勸告孩子,希望他下次別再犯;另一種則可能是大聲斥責:「怎麼又忘了帶?這已經是第幾次?這樣的事情下次絕對不能再犯!」然而,不論是哪一種反應,父母親在勸告或訓斥一番後,通常還是會「乖乖的」回家,幫孩子將前一天的回家功課與當天該準備的美勞用具帶到學校;如果細心一點的家長,可能還會再仔細檢查一下作業內容有沒有寫錯,鉛筆盒中需不需要再放一支削尖的鉛筆。似乎很難看的到家長對孩子大聲說句「恭喜」,並提醒孩子把握難得的學習機會,學習處理忘記應該負責的事情時,需要有的態度與方法。 放手是過程 培養負責態度 有趣的是,這對父子間的對話還有後續,小朋友對父親抱怨說:「還是媽媽比較好,因為媽媽每次都會提醒我要記得戴前一天的回家功課與該準備的物品,爸爸都不會。爸爸,你也沒進到你該盡的任!」筆者的好友聽完,不但不生氣,反而只是輕輕揚起嘴角的回應小孩:「老師所指定的功課或作業,只要是爸爸該完成的部分,爸爸都或在期限前完成。不過,這一次的回家功課與美勞課該準備的用具,應該是你的責任,而不是我的。」友人對小孩提出建議,思考一下,是要選擇繼續爸爸,或是選擇自己解決自己問題,爸爸相信他一定能做出最好的判斷與選擇。 忍住不幫忙 鍛鍊獨立能力 華人社會中的家長,在管教方式上多半偏向於「直升機父母」,也就是想「協助」孩子,在學校能表現得很好。因此,父母常會忍不住幫小孩寫功課,以及完成寒暑假作業與美勞作品等,卻忘了在這那個時候,正是培養孩子「負責」、「主動」與「獨立」的大好時機。所以,筆者常提醒自己與其他家長朋友,「父母要懂得放手,孩子才可能學會成熟!」您說是嗎?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