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15

【親子教養篇】 吃與動均衡 控制健康天平

接觸健康科學領域之初,聽過一句希臘古諺,大意是,人要健康,基本營養要足夠,但是,光有營養還不夠,還必須要運動,身體才能保持平衡的健康狀態。其實,維持身體健康的兩大要素:「吃」與「動」。套用學術用詞,就是「營養攝取」和「能量消耗」;基本上,只要兩者間能保持平衡,我們就較能「控制」健康。 留意營養攝取比例 這種平衡的概念,就像是我們小時候上自然課所用到的實驗器材–天平。用天平形容,我們比較能夠具體的想像「平衡」這個概念。我嘗試將這個概念用下圖呈現,讓讀者能有更深刻的體認。 圖片中,天平的左端,是營養攝取,也就是熱量的來源;右端則是能量消耗,是我們為了維生、產生動作,所消耗的熱量。左端的托盤上,擺了三個大小不一的砝碼,分別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質等;有沒有留意到,砝碼有大有小,這大小也暗示著我們在這些食物種類上所攝取的比例:一般是澱粉類食物多一些、適量攝取肉類食物.而油脂的攝取一定要控制。以活動量控制熱量 天平另一端的這個砝碼,分別是基礎代謝能量消耗、消化食物所需的能量、結構性運動和日常身體活動量。四個砝碼中的其中兩個:基礎代謝、消化食物所需的熱量,基本上短時間內很難觀察到其中的變化,可以算是一種穩定的砝碼;而其他兩個砝碼:結構性運動和日常身體活動量,比較是我們可以操控的部分。 結構性運動,就是有目的的去從事運動行為,像是穿上運動衣、套上跑步鞋,到學校操場跑個幾圈,就是一種有目的的運動行為。 反觀日常身體活動,指的是一般性的身體活動,像是走路、搭公車或捷運,走路的行為是屬於日常身體活動。總之,不論是多一些結構性運動,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動一些,只要「動」,就會增加砝碼的重量,對控制體重有幫助。 牢記控制體重秘訣 了解「營養攝取」和「能量消耗」的平衡方法,就已經學到了體重控制的核心概念,只要能在天平兩端取得平衡,體重控制就可以如所願。當你動起想減掉一些贅肉的念頭時,還不簡單,就是「少吃一點、多動一些」呀! 年關將近,過年期間和家人、朋友聚會,吃吃喝喝在所難免,年後體重多半會多個幾公斤吧!如果牢記這個健康天平,應該可以深刻體認到「多吃、一定要多動」的槓桿原理。 摘自國語日報 文/徐錦興(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保健系教授)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晨光

新舊學期雖然只間隔一個週休假期,但園務的推動因著事前的充分準備,無縫接軌的一切均如往常。儘管寒風刺骨,早到的瑋翎,依然是第一個來園。乖巧的坐在老位子上,慢慢的喝著她的羊奶;可愛的拿拿,學著小姐姐,緊靠在她身旁,一口接一口的喝著手裡的羊奶;接著背起書包進教室,將書包裡的聯絡本、水壺等物品,放到指定位置後,到室外參與晨光活動,展開一天學習活動的開始。 兩個未滿三歲的小孩,動作雖然慢,但都到位,特別是瑋翎,不含糊、不耍賴。我靜靜的在一旁看著,享受著難得的片刻,欣賞著神創造人的美好,那份純真,在小小孩的身上看見了,心裡充滿了感謝。每天從孩子身上得到的快樂能量,享受在與孩子們為舞的生活裡,讓自己更有動力與活力。而親師生的道早問好、互相擁抱,更讓愛的暖流在彼此間流竄,也充滿在仁和的大家庭裡。 幼兒園因著有寬廣的空間,不同的設備,作息時間的規劃,具愛心、耐心的專業師資群以及最具吸引力的同儕同伴,寶貝們可以享受一起學習、一起遊戲、一起用餐、一起午休的生活,吸引著他們學習的樂趣,在彼此互動中,學習成長、成長學習,隨著時間累積了許多的本領。 幼兒園的生活豐富了孩子童年的歲月,是孩子啟蒙的學校,像建造房屋打地基一樣,是很重要的工程,疏忽不得。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在家與在園的表現太不一樣了!在家不受控制、不聽話、不乖…,盧起來可不得了,若是放假在家裡,不知該怎麼辦?還是到幼兒園上課,才不會煩人。 其實孩子也很想表現好,但~家裡怎麼說與幼兒園就是大不同~環境、空間、作息、對象等,大家各有各的工作、事情要做,若父母正好在忙,沒空陪小孩,就會覺得煩和吵;孩子小喜歡黏人,像無尾熊一樣,若只有一個孩子,那家長或長輩就得當他的玩伴;但孩子的體力充沛,可是大人所無法應付的,很多時候就只好讓他們看電視或玩三C產品了。 去年來園實習的幼保系學生,實習期間,享受在與小小孩生活的樂趣中,她告訴園長:「以後她的小孩也要兩歲就讓他上幼兒園,因為在幼兒園裡實在太快樂了!不過一定要選擇好的幼兒園」 祝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懶惰父母 會教出勤奮孩子嗎?

「認為會的」- 教他釣魚勝過給魚 (徐慧容 桃園縣) 女兒剛上小學時,好友分享她如何坐在小孩身邊陪讀、協助做功課的經驗,聽完後我不頗不以為然,因為我不想成為他求學生涯中的伴讀書童。 「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這是我教育兒女的原則。大學時期我曾擔任一名國中生的英文家教,月考成績揭曉,她只有英文及格,學生理直氣壯的告訴母親,其他科考不好是因為沒有人陪讀。當時我即下定決心,絕不讓這點成為我小孩的藉口。 女兒小學二年級開始,我們把「釣竿」交到她手上,要求她獨自完成課業;生活上也要求她自己洗便當、收拾書包等。女兒漸漸養成自我負責的習慣,再也毋須我們操心了。「認為會的」 – 使出絕招大力誇獎 (劉璟華 臺南市) 勤快父母凡事包辦,孩子什麼也學不會。勤奮、能力強的孩子絕對是「懶父母」使出絕招教出來的,秘訣就是在於慎重對待每次教孩子的機會,未來孩子自然會做好。 「懶父母」要懂得示弱以杜絕孩子的依賴性。我一向耐心講解步驟,最後不忘告訴孩子,爸媽因為工作太忙,沒時間為你做這件事了。在外人面前更要常誇獎孩子,讓孩子從小就覺得為父母分擔家務、照顧自己是光榮的事。 當孩子遇到麻煩事問我,我都會認真聽她說完,和她一起分析,然後鼓勵她自己解決。久而久之,孩子能力越來越強,打擾我的次數就很少了。我願意當聰明的「懶父母」,教出既勤奮能力又強的孩子! 「認為不會」 – 父母懶孩子也不做 (翁璽晴 新北市) 孩子很聰明,他們總是在觀察父母。我看過懶散的父母責罵孩子不做事,孩子卻回答: 「你都不做,為什麼我要做?」常看到有些父母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卻直嚷著小孩去寫功課,小孩必然拖拖拉拉的,直到挨了罵,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回房間,卻也未必真的會讀書。 聰明的父母總是率先挽起袖子整理家務,然後才請孩子參與。看到父母勤奮的工作,孩子通常很樂意跟在大人旁邊當幫手呢! 父母是孩子最早學習的對象,透過大人的言教與身教,孩子一步步學習成長。懶散怠惰的父母,覺不可能教出勤奮做事的孩子啊! 「認為不會」 – 孩子必然有樣學樣 (曹春蘭 新北市)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父母的言行舉止常在無形中影響子女。所以懶惰的父母,絕不可能帶出勤奮的孩子。同事曾經和我分享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誰能教出好孩子?〉,文章提到一位事業成功人士,過著優渥的生活,他太太常叫孩子以父親為楷模,無奈兒子無所事事,毫無奮鬥的動力。於是,他把家門口價值千萬的跑車賣掉,抽時間投身公益做志工,孩子跟隨左右,漸漸找到人生方向。 父母為孩子做得太多,孩子責任感變得薄弱,父母做好勤奮表率,孩子看著勤奮父母的身影,才會學習變得勤奮哪!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煥然一新

「園長媽咪~外面的牆壁變漂亮了吔!」是啊,真的好漂亮,感覺煥然一新,連路過的行人也都忍不住多看一眼。外牆彩繪快四年沒更新了,今年特別商請美術謝老師來協助,從壁面的圖案設計→顏料購買→彩繪,均由謝老師一手包辦,加上兩個助手和十多個小朋友的參與,前後只花三個小時就完成,不得不讓人豎起大拇指叫好,效果佳、效率高,展現的就是專業。 謝老師本身是幼教科系畢業,當幼教師時,對美術教育的熱愛與突出的表現,在幼教職場工作五年後轉換跑道,跟著專業幼兒美術教育的前輩學習,更堅持幼兒美術教育的教學理念,一步一腳印,建立了教學的信譽,三個女兒也跟著媽媽的腳步,修雙學位-幼教、美術,就連在仁和指導的婉貞老師,碩士畢業,大學主修幼教,碩士修的是幼兒美術教育。因著有幼教的專業背景,在班群秩序的帶領上,能展現出幼教師的本領,專業的指導更不在話下,這也是Mandy園長的堅持,老師一定要本科系、要專業。 寶貝們興奮的與彩繪後的外牆合照,相互輝映,成為歷史的鏡頭。 彩繪後的外牆,為新的一年增添新的氣息、新的風貌。 學期就在今天結束,感謝家長們的愛護、支持與合作,將您心愛的寶貝送到仁和幼兒園來,信任我們、相信我們的專業,我們也因著您的相信而不斷鞭策自己學習與成長,不斷的思索改進,期許能提供寶貝們最優質的學習環境與教學方法,成就一個聰明、活潑、天真又可愛的仁和好寶寶。 在仁和的一百多個日子裡,相信他們每天是快樂的、是幸福的,因為有愛他們的家人、園長媽咪、老師媽咪;在此更希望未來的日子,家園的互動更好、更密切,讓寶貝們能更幸福的過著快樂的學習日子,爲他們童年建立好的根基與美好的回憶。 2月2日是第2學期的開學日,一開學就有好多可期待的日子-慶生 會、本土語言分享〈221世界母語日〉、消防人員到園做消防宣導、歡喜過新春〈贈送春節禮物〉、防災演練、參觀台南百花祭等,不一樣的活動,除了增廣見聞、增加知識,更能增添寶貝學習的動力。 還有大家期待的放春節年假,今年的假期四天比往年還少,連同週六日共計六天,228又放假,227是彈性放假,二月只有28天,有家長認為二月上學日很少,覺得讓寶貝上學不划算,所以二月不來,三月才要上學,真不知該如何回應才好?這些假期是政府給予工作者的福利,因為彼此的立場不一樣,想法看法就不同,當然工作者也不因為放假而少領了薪水,況且過年前還要加發獎金,大家若能以同理的心來看待,這些就都不是問題了。 在此希望家長能配合幼兒園的作息,讓孩子養成上學的好習慣,不輕易請假,有句話說「命好,運好,不如習慣好」,但願我們都能做個有好習慣的人。 祝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親子越常共餐 孩子身心越健康

「一張大圓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晚飯,孩子邊吃邊笑開懷,媽媽忙著替家人夾菜。」這幅美好的畫面在小學課本,或者童書繪本中時常出現。然而,生活在現代忙碌家庭中的孩子,對於這樣的情境,不知是否感到陌生?孩子心理健康亮紅燈 隨著網路社會複雜化,校園事件也逐漸增加,很多透過網路媒介,或發生在校園裡令人匪夷所思的霸凌與傷害,在媒體上也時有所聞。現代關心孩子的家長,或許不見得在乎孩子的成績好壞,反而比較擔心兩件事情:第一、希望孩子在學校不會被同學霸凌;第二、希望孩子在叛逆期不要闖禍。然而,家長在這兩件事情上似乎使不上力,沒辦法有效的幫助孩子,常常到出了事,家長才發現事情的嚴重性。 陪孩子吃晚餐魔力大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學者,經過長期的追蹤研究,結果似乎能帶給家長一線曙光。過去幾年,他們發表了很多篇論文,發現隨著「家長陪伴孩子吃晚餐」的頻率越高,這些孩子發生霸凌事件的頻率就越低,甚至各種心理疾病的發生率,包括憂鬱症、焦慮症、暴力傾向等問題,也隨之減少了。 當然,家長絕對不要把陪孩子吃晚餐,當成「訓話時間」,而是要把握機會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以察覺是否有潛在危機。 很多爸爸媽媽說,我很想跟孩子一起吃飯,但他都關在房間打電腦不肯出來。這時候不見得是孩子的問題,家長反而要自我省思,是否過去親子關係中自己太囉嗦,常常搬出長篇大道理,卻沒讓孩子說話? 在飯桌前和樂融融的秘訣,就是打開耳朵傾聽,用力的點頭,張開嘴巴吃東西就好。 家長的支持勝過同儕 有些「過來人」會跟你分享經驗,說孩子到了青春期才不理你呢!他們都找同儕認同就夠了,根本不需要爸爸媽媽的支持。 說這句話的家長,恐怕自己在親職上曾經受挫過,不表示他們的經驗是正確的。 事實上,對兒童與青少年來說,家長的心理支持還是最重要的,除非他們已經對父母徹底的失望,才會尋求同儕慰藉。因此,千萬別小看每天的晚餐聚會,如果我們能觸摸到孩子的內心需求,當他們遇到人際關係的困難時,第一個想到的人,絕對是親愛的父母。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健康的身體,是一切學習的動力。

歡樂的時間總是容易過,一轉眼已是2015年1月23日,而再過一星期,103學年第1學期也即將結束了。學期結束,對幼兒園的小孩而言,似乎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他們依然是過著早晚由父母接送上學,快樂的在園裡和小朋友一起學習、一起玩遊戲的生活;不過,對園所及老師而言,可就不一樣了,必須將五個月來孩子在園的學習,做個段落的結束,檢視學習的成果,以文字、影像等來記錄小孩成長的點滴,是比平時還忙碌些。 上週做體適能檢測,測試小孩們的平衡性、爆發力、敏捷性、柔軟性、腹部肌耐力、速度感,以棒上單足立、立定跳遠、十公尺來回曲折跑、坐姿體前彎、屈膝仰臥起坐、二十公尺向前衝等方式來進行。雖然大中班已有先前的經驗,但仍必須做講解,並請老師和小朋友做示範-正確版與錯誤版,讓小朋友了解,之後各班依照關卡,進行過關遊戲,每個孩子都專心且用心的進行各項關卡,表現的成果也就亮眼了;這最主要的用意是提供家長做參考,現階段小孩的體適能能力的表現。 仁和的小孩是幸福快樂的,因為每天一早來園就可以活動筋骨,享受園裡寬廣的空間,呼吸新鮮的空氣,以及老師們為小朋友準備安排的體適能活動,讓他們的身體得以舒展,迎接一天的開始。 教育部為鼓勵全國中小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提升體適能而提出體適能333計劃~ 第一個三:每週至少運動三天(次),每次約三十分鐘,每次心跳率約每分鐘130次。 第二個三:養成運動保健或體適能的良好態度、認知及行為。 第三個三:學生、家長和教師一起參與和支持。希望藉此計劃能養成學生規律運動習慣,增加學習效率,促進發育成長,提升身心健康。 健康,不論任何年齡、貧富貴賤,人人都想擁有,因為它比財富更重要。而從小就讓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一輩子將會受益無窮。 一般幼兒園因為沒有寬廣的空間,因此無法提供小孩大肌肉的活動,且幼兒園都是女老師,較不喜歡動態的體能活動,而是以小肌肉與認知的學習居多,對學齡前身心正快速成長的幼兒而言,實在很可惜。仁和創園已邁入第41年,至今仍堅持當初的理念-運動感覺智能,在現今功利主義掛率的時代,堪稱異類,實屬難能可貴。 健康的身體,是一切學習的動力。 昨天檢視親子共讀本的成果,三分之二的孩子達到預期的本數,獲得一份小禮物。 親子共讀是為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做準備,是不可輕忽的。透過記錄才能檢視是否有重視、是否有進行? 祝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親子共讀小技巧

閱讀成為日常活動:晚安故事時間、塞車搭車、出外辦事等候的時間都可以講故事。★保持好玩的心態:讓孩子「愛」聽故事和愛看書的秘訣,就是大人要保持「好玩」的心態,唸故事書給愛玩的孩子聽。 ★只唸幾分鐘也可以:好奇寶寶坐不住是正常的,剛開始聽故事時,只有5分鐘的注意力也無妨,但是只要爸媽每天持續進行唸故事書活動,有一天您會發現「圖畫書」才是讓寶寶注意力集中的最佳工具。 ★看圖說故事:不一定要照書唸,順著圖畫講故事就可以。 ★讓孩子自己決定什麼時候要翻下一頁:故事進行的速度,要看孩子的反應,孩子急著翻頁或一頁要看很久都沒關係。 ★指著字一個字一個字唸: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這種方式引起孩子的注意。 ★讓故事書生活化:可以用誇張的方式唸故事書,也可以用孩子的小名當故事主角,也可將故事應用在孩子日常發生過的事。 ★和孩子互動:可以問孩子下一頁會發生什麼事,或讓孩子說說看,猜猜看為什麼故事會這樣說。 ★讓孩子自己說故事:可以讓3歲的孩子自己看圖說話,但如果孩子不願意也不勉強。 ★★★只要您願意讓孩子聽見您的愛,您會發現 ~~~從小聽爸爸或聽媽媽講故事~~~ 將是您送給孩子一生最珍貴的禮物和回憶★★★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養成洗手的好習慣

「Mandy 園長~我的手手有細菌,我要用肥皂洗手,把它趕走!」 走到廁所前,小睿擎看到園長,露出超級可愛的笑容說著。看著他將袖子往上拉,按著洗手的五步驟,正確的洗著他的小手,我知道孩子剛剛有認真的聽老師的分享。週一晨光故事後,Kady媽咪進行每月必宣導的衛生與保健工作~登革熱與腸病毒,環境整潔與洗手的重要性,孩子們專心的聽著與自己身體健康有關的議題,特別是洗手的部分。 而最近又爆發禽流感的疫情,更突顯洗手的重要性。 於是選了一本與洗手有關的繪本-我會洗手和孩子們分享,故事內容敘述一個小公主不喜歡洗手,她覺得她的手看起來又不髒,為什麼要洗?不管是玩遊戲、畫畫、種花或玩過小狗之後…,她都不洗,還用手去拿東西吃,就算媽媽再三叮嚀、提醒,她都聽不進去,甚至把手藏起來不讓人看到;直到有一天,肚子痛到一直打滾去看醫生,醫生用「放大鏡」觀察她的肚子,發現有好多細菌,密密麻麻的細菌全擠在她的肚子裡,很恐怖。 醫生問這些細菌:「你們是誰?為什麼躲在小公主的肚子裡?細菌說:「我是住在土壤裡的細菌;我是住在蠟筆上的細菌;我是住在狗狗身上的細菌;我是住在門把上的細菌;我是住在書桌上、窗戶上的細菌….」小公主的肚子痛得實在受不了了啦,一塊小餅乾說:「都是因為我,大家才會到小公主的肚子裡。」醫生伯伯說:「是不是吃東西前沒有洗手?」小公主不好意思的點點頭。 看著細菌在自己的肚子裡跑來跑去,小公主覺得好害怕,「醫生伯伯,可以把我肚子裡的細菌趕走嗎?」「沒問題,不過妳要答應我….」這以後,小公主就變成很愛洗手了。小朋友安靜且專心的聽著,特別是「醫生用放大鏡觀察她的肚子,密密麻麻的細菌全擠在她的肚子裡,很恐怖…」,問小孩何謂密密麻麻?翊愷:「就是很多。」最後請小朋友一起吟念洗手的兒歌~小水滴笑嘻嘻…….,做個健康好寶寶,結束衛教宣導的課題。 晨光時間,豐富孩子學習的領域,落實生活教育,養成衛生好習慣;小睿擎可以,相信仁和還有更多的小睿擎。 好習慣的養成,必須持續不斷21次才能建立,是不容易的。看似簡單的動作,但似乎很多人都跟小公主一樣,不喜歡、不會、不在乎洗手,洗手時只用水沖一下而已,不只孩子如此,很多大人亦同。 不論是腸病毒、禽流感或流感,任何一種病痛,相信都與衛生和飲食習慣有關,即所謂病從口入。 為了養成洗手的好習慣,校園裡設置了很多的洗手臺,除了廁所前,一樓教室前後、活動室、餐廳前、遊戲場前、二樓走廊、空中走廊等,小孩所到之處,方便他們洗手,加總共有85個水龍頭。 洗手最後一個動作是擦,很重要;請小朋友每天必須攜帶手帕,若帶手帕但是放在書包備而不用,手帕的功效就沒了。穿圍兜,是讓手帕可以放在圍兜的口袋裡,跟著人的移動而能隨手擦拭,如此才能落實洗手的最後一個重要的動作-濕、搓、沖、捧、擦。當然,也不忘提醒他們勤洗手也要注意節約用水。 魔鬼藏在細節裡,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養成勤洗手、正確洗手的好習慣,小兵就能立大功,為健康的身體來把關。 祝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自來水」其實是「難來水」

經濟部水利署水情燈號連續數月亮黃燈,意指乾旱持續、水情不佳,上月起已有若干地區實施第一階段限水;情況如未改善,農曆春節後還可能擴大進入第二階段限水。目前缺水主要因為近來各地雨量偏少,各水庫平均蓄水率均僅達五成多,亮出警燈;而民眾未能珍惜水資源的使用,也是重要因素。民眾生活用水平均每月達三百公升,遠超出國際均值。 民眾省水意識不足,可能與水的「命名」有關,我們把生活用水叫「自來水」,好像水龍頭一開,水就自然而來。其實,水廠將取自河流、湖泊、水井或水庫的淡水,經過混凝、沉澱、過濾、消毒等淨水工序,最後由機泵通過配水管供應用戶,過程複雜,是名副其實的「難來水」。 水既然如此得來困難,節約用水,勢在必行,只有節約用水才能減少對水庫的依賴,以保護環境;生活中清洗衣物的清潔劑,庭園灌溉的肥料都會滲入地下水,供水耗用電力所產生的汙染,都對環境造成衝擊。 學生年紀雖小,如能透過家庭生活教育及學校水資源教育,及早建立正確用水觀念及節約用水習慣,仍然可充當省水的尖兵。所要做的不過是養成隨手關水習慣,或幫父母在家中多擦拭、少沖洗等生活小事。何不從現在開始身體力行。 文/摘自國語日報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孩子們的新年分享

104年,好特別的一年,一開始就放了四天假,上課第一天已是1月5日了。孩子們一早來園有的精神抖擻、有的懶洋洋、有的睡眼惺忪、有的哭哭啼啼,不過,很快的小孩們又像往常一樣,與朋友牽手到活動室聽Emma媽咪說故事,分享假日的趣事。台南夢時代,似乎成了這次假日大家必到的點,全新登場,更衝著人們想嘗鮮的心理與連假的優勢,大量人潮的湧進,想一窺進駐台南東區這座新賣場的風貌,人擠人的現象想當然耳了。 孩子們的新年分享篇,去夢時代的超過一半以上。「去夢時代,覺得哪裡好玩、特別的?」孩子們的分享以玩樂的場所居多,有~玩具反斗城、小騎士、湯姆熊。子恩:「就是在地下室停車場旁邊的那個地方,好好玩哦!」從他臉上得意的笑容,看得出一定玩得很愉快。而大人的就不一樣了,逛美食街、購買優惠餐券、服飾..等。而我不想在假日去湊熱鬧,與三五好友再次造訪位於玉井的白色教堂,放慢腳步,過了一個很休閒的假期。 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來過新年假期,迎接全新的一年,也憧憬著新的一年能夠比去年更好。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看見。在此期待賴市長能帶領台南,看見未來,讓台南多一點文化氣息,多一些人情,陽光普照,讓居住在這城市的人能以台南為傲;期待台灣能夠更好,在上位有權勢者能打破藩籬,推倒隔閡的高牆,重建人我的關係,讓視野更開闊、寬廣,恢復神起初創造台灣的美好,在人民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建設台灣成為美麗的福爾摩沙,沒有權貴富豪貧富差距,沒有我尊你卑的差別待遇,讓居住在島上的百姓,人人能夠過著安和樂利、幸福快樂、有盼望的生活。 新的一年,更期許仁和的每一天能夠更好,讓園裡的每個小孩,都能夠快樂的學習成長,成長學習,家園互動密切,親師合作無間,彼此了解支持,朋友相親相愛,家長互動分享,打造一個屬於孩子的快樂園地。 祝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