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August 2015

園長的話 – 理解孩子的緊張與壓力

週一午餐時間,門外的電鈴聲響起,往外一看,是理安的阿媽,連忙開門請她進來,阿媽客氣的說:「不用進去啦,我是拿理安看過的書,來問問看幼兒園需不需要?接著阿媽又說:「園長,怎麼辦?這一兩天小孩在家,每天都會趴在桌上哭,問她何事哭泣?小孩說因為以後看不到園長,看不到老師,也看不到小朋友….」阿媽說:無要畢業,要擱讀幼稚園,哪有這種囝仔啦……是啊!父母、師長通常會認為,小孩已經幼兒園畢業,長大了,有過上學的經驗了,上小學應該沒問題才對,較不以為意,殊不知孩子的壓力大過我們的想像。他們的擔心、害怕與緊張,其實應該是父母師長可以理解與同理的,因為我們都是這樣長大,也曾經歷過,也許我們也曾經不被理解,但又不敢表達。雖然長大了,也才六、七歲而已,再次獨自面對陌生的人、事、物,特別是要接觸的人-老師和同儕,而這些同儕不再是幼兒園時期六歲以下的小小孩,校園變大了,師長、學生變多了,短短的一、兩個月就要調適、接受即將面對的小學生活,是不容小覷的,家長的支持、同理、鼓勵、安慰與陪伴,將是小孩往前的動力。 如同小小孩進入幼兒園一樣,他們的分離焦慮與不安更是明顯,藉由哭泣來釋放害怕的情緒,紓緩心裡的壓力;離開熟悉的家人與照顧者,對小小孩而言,害怕、緊張可想而知,哭泣是可以被理解與接受的,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老師和家長可是他們重要的支持者。 觀察小孩臉上的表情,就可讀出他們的心理。週二有個孩子來試讀,老師請他先坐在辦公室前的椅子,看他緊張與不安的樣子,問他說:你很害怕齁?孩子點頭回應,於是給他一個擁抱,牽著他逛校園,觀察他緊張的情緒似乎緩和些了,問他:要不要和小朋友一起玩體能?點頭,請小朋友帶你一起玩好嗎?再點頭,很快的就和孩子玩熟了。看起來這位小孩的適應力很好,但,這是因為他先被了解,而去除了緊張害怕的心理。 人生的路上,有很多挑戰必須去面對。隨著年齡的增長,角色就會有所不同、有所變動。當我們扮演的角色不同時,也會有不安與緊張的心理出現。以幼兒園和老師而言,面對新的小孩,也會擔心,不知小孩的狀況、家長的管教、態度與要求,會不會時常找老師的麻煩,怪東怪西的,對幼兒園和老師可都是壓力、挑戰。 現今的社會,每個人壓力都很大,當我們揹著重重的殼在工作或生活時,就會變得不快樂、不自在,沒有快樂的父母,就沒有快樂的小孩;沒有快樂的老師,就沒有快樂的學生。 週三教育局舉辦幼兒園行政會議,科長說,台南很多國中小找不到主任,哇!就要開學了,怎麼辦呢?以前這些角色可是大家爭著想要的。如今因著過多的行政工作、壓力與責任,大家都不願意承擔。 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懷著一顆體貼與感恩的心,感謝為我們服務的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營造一個健全和諧的社會。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好教養,看父母就知道

一個畢業已經出來開業的學生,教師節來看我,他很不快樂,因為每天門診太沒有挑戰性,一半是過胖兒童,一半是過動兒童。 他說:「我跟父母說飲食要規律,不要給他們吃零食,但是父母都不能堅持,孩子一吵,馬上就投降。我告訴他們,小時後的口味會影響他長大後的選擇,小時後天天吃炸雞、漢堡的人,長大後,當然優先選擇炸雞和漢堡。天天吃,怎麼不胖?小時後不曾加以管教的孩子,長大後當然不聽從老師的話,隨心所欲,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在別人眼裡就變成過動。父母都以為順著孩子的意就是好父母,其實是害了孩子的壞父母。」他愈說愈激動,也難怪他,這個迷思的確很嚴重。 艾力厄斯(Norbert Elias)是位社會學家,他觀察1939年到1989年,這50年間,社會最大的變化是權力移轉,權力從父母手中移轉到孩子。50年前,父母跟孩子說話很少是問句(這樣好不好?)現在父母不再是告訴孩子怎麼做,而是徵求同意(時間不早了,電視關掉去睡覺,好不好?)既然是問句,孩子就認為可以不同意,所以他就會說:「不要,我還要看,再讓我看五分鐘。」如果說:「電視關掉,去睡。」這是個命令句,孩子就不會討價還價。 他認為口氣可以溫和,但態度要堅決。 他同時認為父母不是孩子的朋友,朋友是平輩,互惠平等的,親子關係不應該是互惠平等的朋友關係。你可以告訴你的孩子不要看電視,他不能叫你不要看電視。艾力厄斯認為,今日很多的過動兒其實是從小缺乏家教,養成習慣後,不服管教。 至於小時後的口味會影響長大後的選擇,我們在實驗室的動物身上看到。如果把一個新奇的食物和一個熟悉的食物放在一起,老鼠會毫不猶豫的去吃牠幼年時熟悉的食物,老鼠對從來沒有吃過的東西會非常小心,先吃一小口,24小時沒事後,再回去吃一小口。 父母如果在孩子小時後給他吃各種青菜,他長大後比較不會排斥青菜,如果小時後都是吃炸雞、漢堡,那麼他三不五時會非常想念這種食物,就跟我們留學時,會很想念家鄉的牛肉麵、大餅、蚵仔煎一樣,這種童年的喜愛烙印在我們大腦中,因此,父母的確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就很快投降。 最近有一個研究發現,養成孩子良好行為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管教得嚴不嚴,反而是父母參與孩子生活的程度,不參與孩子生活的父母最會體罰,孩子將來的問題也最多。這個報告說,父母是監護人,監督和保護孩子使他安全成長,教育他,打開他的視野。父母要先做到監護人才去做朋友,一個功能良好的家庭不是民主的家庭,而是父母子女各司其職的家庭,在重要的事情上,孩子沒有投票權因為他們尚未成年,需要指導。父母應該是孩子的楷模,你每天回家吃飯,孩子自然飲食均衡;當你以身作則,孩子自然服從你的管教。 文/洪蘭教授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預防登革熱

週四一早,可愛的秉謙眼中泛著淚光來找園長,說:「園長~請你噴藥把蚊子全部殺死。」「是哦~被蚊子咬齁?」「是!」秉謙要園長變成殺蚊的勇士,嗯~我變、我變、我變變變…..近一、二個月,蚊子猖獗,到處可見牠們的身影,困擾著大家,不知該用什麼方法才能杜絕?整理環境、噴滅蚊液、消毒、夜晚點蚊香、捕蚊燈、抹防蚊液..等等,但,效果好像不彰,蚊子好像有特異功能。 杜絕想必是不可能,減少和預防則是對策。特別是在蘇迪勒颱風過後,大量的雨水造成環境的汙染,更容易滋生蚊蟲。我們努力且用心的恢復校園的環境,各區域與教室的整理、清除積水容器,檢查水溝、除草等,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放過,自己可以處理的如期進行與完成,但需假手於專業人員的,就得等待。 下週五下午六點,已排定時間請消毒公司來做校園的消毒,請家長務必配合,最慢於5:50分前帶小孩回家,希望我們平日體貼家長,接送時間延長到6:30分的同時,家長也務必配合學校。消毒過後,隔天,所有的工作人員尚需到學校來做消毒後的整理工作。蚊子這個不受歡迎的昆蟲,真是不好惹。特別是白線斑紋和埃及斑蚊, 牠們可是登革熱的病媒蚊。台南登革熱疫情飆升,市政府全面動員,加強防疫工作,希望短時間內疫情能夠降溫。 在防疫的同時,閃電與天鵝颱風又將入侵,明後天是颱風最接近台灣的時候,大家都不可掉以輕心,防颱加防疫,做好準備,才能確保自身的安全。 準備,才能讓事情做好、順利與預防事故的發生。 週四參觀奇美博物館,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團體參觀,採預約制,八月參觀七月要預約,怕預約不到,等到凌晨12時過一分,登入預約的網站。 拿著預約的編號,入館到櫃檯報到,領取0元票券,大人小孩各一張。進入展館時,需持立案證書,臺南市的幼兒園,小孩不必造冊,才能免費入內,老師則需準備身分證,否則需買票。 不是假日,但參觀的人數眾多,這個台南新興的觀光景點,吸引各縣市的人來參觀,增添臺南市的光彩。 感謝奇美許文龍董事長,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回饋鄉里的意念與心胸,是值得大家學習的。 奇美博物館,一趟知性之旅,藝術之旅,孩子年紀雖小,但透過視覺、聽覺,身入其中,烙印在他們心裡的,是無限寬廣…..。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登革熱

臺灣位於亞熱帶地區,像這樣有點熱、又有點溼的環境,正是蚊子最喜歡的生長環境,所以如果稍微不注意,很容易就會成為登革熱流行的地區。登革熱( Dengue fever),是一種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這種病毒會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並且依據不同的血清型病毒,分為Ⅰ、Ⅱ、Ⅲ、Ⅳ四種型別,而每一型都具有能感染致病的能力。 傳播方式: 登革病毒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而是人在受到帶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經過約3至8天的潛伏期(最長可達14天)後,開始發病。患者在發病時期,血液中已存在登革病毒,此時如又被病媒蚊叮咬,此登革病毒在病媒蚊體內增殖8至12天後,不僅讓這隻病媒蚊終身帶有傳播登革病毒的能力,而當牠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另一個健康的人也會受到登革熱的感染。 台灣主要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這些蚊子的特徵都是身體是黑色的,腳上有白斑。其中埃及斑蚊的胸部兩側具有一對似七弦琴的縱線及中間一對黃色的縱線,喜歡棲息於室內的人工容器,或是人為所造成積水的地方;白線斑蚊則是中胸楯板部位中間,有一條白色且明顯的縱紋,並比較喜歡棲息於室外。一天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2小時及日落前的2-3小時,此時外出時可要特別留意! 預防方法: 登革熱是一種「社區病」、「環境病」,且病媒蚊對於叮咬對象並無選擇性,一旦有登革病毒進入社區,且生活周圍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環境,就有登革熱流行的可能性,所以民眾平時應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此外,民眾平時也應提高警覺,了解登革熱的症狀,除了發病時可及早就醫、早期診斷且適當治療,亦應同時避免再被病媒蚊叮咬,以減少登革病毒再傳播的可能。 (一)一般民眾的居家預防:家中應該裝設紗窗、紗門;睡覺時最好掛蚊帳,避免蚊蟲叮咬清除不需要的容器,把不用的花瓶、容器等倒放。家中的陰暗處或是地下室,可噴灑合格之衛生用藥,或使用捕蚊燈。家中的花瓶和盛水的容器必須每週清洗一次,清洗時要記得刷洗內壁。放在戶外的廢棄輪胎、積水容器等物品馬上清除,沒辦法處理的請清潔隊運走。平日至市場或公園等戶外環境,宜著淡色長袖衣物,並在皮膚裸露處塗抹防蚊液(膏)。 (二)清除孳生源四大訣竅-澈底落實「巡、倒、清、刷」:1.「巡」─經常並且仔細巡檢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2.「倒」─將積水倒掉,不要的器物予以分類或倒放。3.「清」─減少容器,留下的器具也都應該澈底清潔。4.「刷」─去除斑蚊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 (三)感染登革熱民眾,應配合的事項:(對病人、接觸者及周圍環境之管制)如果發現疑似感染登革熱之患者,通報地方衛生主管機關。患者應於發病後5日內預防被病媒蚊叮咬,且病房應加裝紗窗、紗門、 或噴灑殺成蚊藥,病人應睡在蚊帳內。防疫單位應進行強制附近的孳生源清除工作,並依相關資料綜合 研判後,經過評估,如有必要,實施成蟲化學防治措施。登革熱患者周遭可能已有具傳染力病媒蚊存在,所以應調查患者發病前2週以及發病後1週的旅遊史(或出入場所),確認是否具有疑似病例。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由於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治療登革熱,所以感染登革熱的患者,一定要聽從醫師的囑咐,多休息、多喝水、適時服用退燒藥,通常在感染後兩週左右就可自行痊癒。此外,對於較嚴重的患者,一般會採「支持性療法」,就是提供患者抗生素,或是注入營養液等藥物治療,藉這種方式來協助感染登革熱的患者恢復體力或增強抵抗力。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父親是兒女榮耀

「小明爸爸~星期五下午可不可以來參加幼兒園爸爸節慶祝會?」「不是颱風要來嗎?再看看~」….老師連問幾位爸爸,回答都一樣。老師說:「Mandy園長,那要不要舉辦?」心想~「蘇迪勒颱風路徑是從東北部進入台灣,台南應該不會有事才對,且沒風沒雨的,颱風假很難,邀請看看,若爸爸不能來,就小朋友自己慶祝。」知道平常日,爸爸都在上班,又遇到颱風,已有最壞打算,沒想到老師們的努力,回報人數比預估的還要多有二十四位,參加又比報名的多,人多就熱鬧。 慶祝會在上週五舉辦,因上午有游泳課,是小孩的最愛,所以活動安排在下午三點至四點,短短一個小時,有爸爸的感言、孩子的擁抱,還有玩遊戲,主持老師營造溫馨與歡樂的氣氛,讓把拔們個個笑開懷,最後孩子將他們的畫作-我的爸爸送給他們最親愛的把拔,園長也贈送象徵平安的蘋果,祝福爸爸們健康快樂,並合照留念。 把拔們帶著感謝與感動的心,謝謝仁和為他們舉辦慶祝會,滿足的回家。 把拔們第一次站在這麼多小孩和大人的面前,感覺有點不自在、有點靦腆;第一次被好幾個小孩擁抱的感覺很特別;第一次在小孩面前搖呼啦圈、比力氣,也是特別的,第一次的經驗是非常珍貴的,可得好好珍藏在心裡。 記得幼兒園第一次舉辦爸爸節慶祝會是在十年前,當時只有一位爸爸參加,李爸爸成為全場的焦點和孩子的偶像,雖然只有他一個,爸爸一點都不怯場,幼兒園也很用心的安排,這畫面至今仍是鮮明的。 有心,事就會成。八月剛好是暑假期間,暑假期間各級學校都放假且忙著招生和準備新學期的事務,往往沒有多餘的心力、人力再做其他的活動,因此「爸爸節」都被忽略了;節日的意義其實是提醒我們,重視節日角色背後的意義,當然不是只在節日的當天。也許爸爸們不計較慶祝與否,但內心深處一定希望被看見,不要被忽略。 每一個爸爸都是從小男生,經過歲月的累積,成長、成熟到成為父親的角色。以二歲到六歲幼兒園的小孩而言,不論個性、能力,都希望被平等對待,不論年歲多少,想法也不會變太多。 爸爸是小孩心目中的巨人、是偶像、也是保護者,不管時代如何變化,爸爸在家庭中的角色是無人可取代的。園長常常問小孩~男女生長大要當什麼?孩子的回答是~爸爸和媽媽,這可是單純的願望。 「父親是兒女榮耀。」 爸爸節除了因為是在暑假期間,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常遇到颱風,六年前的莫拉克颱風在爸爸節,為南部帶來莫大的損傷;今年蘇迪勒颱風也在八月八日,造成新北烏來區嚴重災情,校舍毀、道路斷;各地也都傳來災情,台南路樹倒了幾千棵,風災過後,環保局人員忙著清除樹障;仁和硬體設備沒有損傷,但花草樹木可不堪狂風大雨的侵襲,一棵栽種十年以上的九重葛,攔腰折斷;後門原本在二個月前就要修剪的小葉欖仁樹,因缺工而未能在颱風前完成,被大風吹得枝葉散開還有斷枝,也因此成就了本週三修剪的工程。 一個颱風就讓我們忙翻也累壞了,更引發很多的口水戰,互相究責。受教育的歷程,老師常告訴孩子要互相合作、看見別人的長處、要原諒別人、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但事實可不是如此。大人們常常作不良的示範,這讓身為幼兒教育基層工作者的我們憂心忡忡。 八月,在這屬於爸爸的月份,但願每位爸爸都能成為家人的依靠,是有價值、被重視、被肯定,是樂於陪伴家人、能承當責任的好爸爸。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新時代爸爸 需要更多讚美

在百貨公司裡看見一個小男孩坐在地上哭鬧,吵著要吃冰淇淋,哭聲吸引路人的目光,大家都在看爸媽要如何處理這種窘境。當下出面解決問題的是父親。爸爸走向小男孩,蹲下來摸摸他的頭,輕聲跟他說話,小男孩慢慢停止哭泣。這種景象有別於過去由母親擔負管教的情形,如今許多父親除了賺錢養家外,也相當重視與孩子的親密互動。 男女特質天生不同 這個世代的爸爸,在家庭中大都會分擔做家事、照顧孩子的責任,但未必做得很上手。我常聽見許多媽媽抱怨爸爸帶孩子帶得手忙腳亂。其實,別忽略了爸爸有著天生的男性特質,像是一次只能專注做一件事,不像媽媽可以同時做很多家事,這時爸爸可能會被嫌動作慢。又如:爸爸善於分析事情、理性多於感性的思考模式,卻容易被感性的媽媽說缺乏感情。 不管時代如何變化,爸爸在家庭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可提供孩子較為動態的遊戲、戶外運動;反之,媽媽則擅長教導家事操作、培養閱讀等靜態學習居多。因此,孩子在發展過程中,能習得爸爸的理性分析、拆裝組合物件、跟爸爸一起體驗戶外活動,相對的,在情感表達上可能較為壓抑,這部分就可從媽媽善於表達情感的女性特質來互補。 互相讚美彼此激勵 只要爸爸願意付出、陪伴孩子,媽媽就應多加鼓勵,尤其應注意,爸爸們受到先天的男性特質和上一代的教育養成影響,即使成為父親,最在意的仍是自尊心和面子的問題。 自尊是人類的基本需求,而自尊可藉由他人的肯定、鼓勵,與自己的表現成就中獲得,例如:被上司認同、被稱讚很會做菜等,都能提升自我價值感。 由於男性較擅長動手組裝、修繕物品,因而在家中多以行動來表達愛意,例如:修理馬桶、換燈泡、保養汽車等。但這些小動作容易被視為理所當然,一旦沒做好或動作慢就會被嫌棄。萬一太太脫口而出:「你怎麼連這種小事都不會,真沒用!」「請你幫忙帶個小孩都帶不好,你還會什麼?」這些話語會傷害爸爸的自尊心,使爸爸強烈的感受到被否定、自己是沒能力的人,隨之而來的就是負面情緒,卻又無法說出這種心情,只能悶在心裡。 想讓家庭感情更穩固,要讓爸爸覺得自己是家人的依靠,是有價值、被重視、被肯定的,經常讚美和甜言蜜語,會讓爸爸更有活力,也更樂於陪伴家人。當家人互相讚美肯定對方的努力時,對孩子也是一種「愛的表達示範」。 摘自國語日報 文/王靜媛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感謝有你

滿滿的祝福與感謝,像跳躍的音符似的,從字裡行間透過視覺,觸動著我們的心,雖然只是簡短的一句~謝謝,辛苦了~,卻是溫暖在心頭,家長透過聯絡本,表達對幼兒園及老師的謝意。在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上,又再次的看到仁和的用心與老師們的付出。七月25日的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再一次展現團隊的默契與合作,每位夥伴盡自己所能「Do My best」;不論是典禮的流程,或是音樂劇的表演,節目前後的銜接,樂器、道具的擺放,音樂的選曲與剪接,舞台的佈置,服裝的租借、歸還,禮物的準備,場地的佈置…等,幕前幕後、事前事後的準備與收拾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與經費,還真不少。 進廚房就不要怕熱!家長溫暖的言語,像一陣涼風,掃除了全身的熱氣,令人有愉悅與舒適的感覺。 「園長~典禮好感動內!」「舞蹈班序曲表演很喜氣」「今年的畢業生好好哦!園長一個個戴畢業帽」「家長還陪著上台」..。 是呀!有一些感動在心裡,在預演的過程中有所畫面,而做了調整,希望孩子人生的第一個畢業禮,是充滿回憶與溫馨的,愈來愈好是一定要的。 感謝所有畢業的寶貝們和家長,因著有你們,讓我們得以揮灑與發揮所長;感謝中、小、幼班寶貝和家長們參與歡送的行列,讓典禮更顯熱鬧與隆重;感謝定谷媽媽與鈺暄爸爸的祝福,您們的話語鼓勵了孩子,也感動了我們。 畢業典禮的英文是commencement,另外一個意義就是「開始」;畢業只是另一階段的開始,大班小朋友畢業後,要到國小另一個學習旅程,期盼在仁和所奠定的各項基礎,不論是語文、身體動作和健康、美感、社會、情緒、認知等的學習,都能繼續的加深、加廣向上發展。學習是持續不斷的,沒有休止符,父母的陪伴與關心是非常重要的。當孩子有需要時,必須適時的伸出援手,陪伴他們度過每一個學習成長的階段,面對所有的挑戰。 典禮與發表會後也就是學期要結束了,今天是七月三十日星期四,學期最後一天上課日,除了頒發早到獎外,還有中小班上課滿二個月以上,就可獲得獎狀一張,以資鼓勵。 下星期一八月三日暑期生活營開課,作息時間與平常日一樣,暑假期間上下課只開放前門,請家長留意。 祝福大家 暑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