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une 2015

園長的話 – 上台很不容易

「春天來的時候,你一定會知道,因為陽光特別的溫暖,蝴蝶特別的美麗,草特別的綠,花特別的香,鳥特別的多,蝴蝶特別的美麗….」「…哎呀!那兩個人真笨呀!有驢子不騎,卻要辛苦的走路…..」「下課了,動物們紛紛走去河邊喝水,只有河馬波波坐在那裡….」「小山羊、小白兔、小猴子高高興興的趕來學校,遇到長頸鹿老師….」「雖然今天是星期二,早晨醒來天氣…」「…無論你到哪裡,我都要陪伴你、保護你;在哪裡,兔妹妹變成一位大廚師,兔哥哥變成一位美食家….」「從前從前,有一個胖國王,他很胖;因為胖,所以走路快一點就會留了滿身大汗…….」「….再見了我,謝謝你的好意,我的朋友….」「…長靴、短靴、尖頭靴都難不倒他…」「..小兔子看到一棵美麗的大樹,牠就爬呀爬.爬呀爬,兔爸爸很緊張。但小兔子卻站得穩、也坐得穩說我長大了..」 一則則故事,吸引著台下的小聽眾,大家專心且安靜的聆聽著。 週二的上午,舉辦本學年說故事觀摩賽。參賽者個個台風穩健、口齒清晰、從容不迫的,在班級老師的協助下輪流上台,不疾不徐的說著他們所準備的故事。 多數參賽者在服裝儀容與道具上也很用心,亦是吸引小聽眾目光的因素之一,加上故事題材的選擇與事前的準備~熟記內容與一次次自我的演練,讓他們上台不怯場,態度從容,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參賽經驗,特別是大班和中班小朋友。 上台,其實是不容易的,何況還要說故事,就更具挑戰了。為訓練孩子上台的勇氣,幼兒園晨間集合時,隨著音樂的節奏,讓小孩輪流上台帶動作;一次次的練習,連幼幼班也可以。等孩子們喝足了勇氣湯,自我肯定與自信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 舉辦故事觀摩賽,主要是希望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及習慣,引發孩童想像力及口語表達能力,提供彼此觀摩與學習的機會,豐富孩子的成長經驗,鼓勵小朋友勇於發揮自我,藉由說故事與家人分享閱讀的喜悅,並藉由說故事比賽的準備,加強親子間的互動及溝通。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成功的引起動機─如何成為一個說故事高手

說故事,有哪些技巧?一、肢體語言表達方式 (一) 大動作的肢體語言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二) 走下講台,走進孩子的座位,讓孩子的眼神隨著你的移動而移動,注意力也跟著你移動。 二.與聽眾的互動: 1.讓聽眾「參與」故事的發展-說故事的時候不要只是單方面的「說」,應該將故事檢視一下,看看有哪些地方可以讓聽眾「參與」,這樣可以讓聽眾保持對故事的興趣,也因為參與而讓他們對故事印象更深刻。 2.讓聽眾「看」見故事-如何培養感受與想像的能力 三.營造戲劇張力-為了使聽(觀)眾保持興趣、想繼續聽(看)下去,想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或如何解決等。在說故事的時候必須掌握說的節奏,製造一點懸疑性。 四.適當的聲調和語氣 適當的聲調和語氣對故事的發展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如何用適當的語氣去膠帶故事的起、承、轉、合,甚至故事的發展、主角的語氣,情節的交代等,都是一項重要的技巧;另外,將故事分段,每一段安排一個重要的情節,或是段與段銜接的部分用比較不同的語氣,可以維持孩子的注意力在故事本身,而不會覺得乏味,或是產生注意力轉移、疲乏等現象。 文/林瑩淇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露營,成長的回憶

二天一夜的露營活動,在孩子們殷殷期盼下,於上週五上午展開。從始業式的歡唱營歌~「仁和的好寶寶,大家一起歡唱;畢業的露營裡,充滿了歡樂,學習自我成長;你來搭帳棚唷,我們來玩玩水;晨跑、游泳、營火晚會,露營樂淘淘,YA!」接著搭帳棚→午休→遊騎士堡→營火晚會→夜宿幼兒園→晨跑→早安!仁和城→水中精靈→頒發證書等。 在團隊的分工合作、無縫接軌之下,孩子們玩得非常盡興,為2015年的露營畫下成功且圓滿的句點。 活動中,再次展現的是仁和的專業與夥伴們合作無間的精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因為合作是很難學習與呈現的功課,不只小孩,大人更是;園長非常感謝老師們的努力與付出,因著她們的合作,讓小孩們從活動中學習成長、獨立、感恩、合作、珍惜的態度,為童年留下珍貴且美好的回憶。 成功的背後一定有很多的付出,雖然我們已有多年的經驗,但仍不敢大意;事前的計畫,流程的安排,地點的接洽,物品、食物的購買等等,任何一個小細節都不馬虎,尤其是營火的搭建。感謝Grace媽咪在網路尋找替代的營火,Emma媽咪提供營火架子的素材,任叔叔和Ginger媽咪花了一個上午組合營火的架子,才有當晚營火的呈現;以前的營火是燒材;自活動室地面改成木板後的這一兩年,就改變方式。去年,採用體能老師提供的點子,今年自己想辦法。 除了事物的準備很重要以外,最主要的是我們有最棒的小朋友,能和老師一起合作,遵守約定的孩子,他們不脫序的進行各項活動,學習順從的功課。而家長的支持、合作、信任,則是我們熱情付出的動力。 任何一項活動的舉辦,都以安全為前提,露營亦同。多年來老師都很羨慕別的幼兒園能在外面的旅遊點舉辦,但,幾經討論考慮、討論、評估後,還是覺得幼兒園地點最好,孩子熟悉的地方,安全又省錢。別園是因為沒有空間,不得不選擇在外面舉辦。 「謝謝學校讓小朋友參與露營活動,讓小朋友有如此奇特的體驗;一連兩天參與仁和的露營活動,每個小朋友看起來都非常開心,節目很精彩,活動很成功;這次的露營活動辦得非常成功,雖然承翰沒有留在學校過夜,沒有參加晨跑,但是騎士堡、營火晚會、水中精靈就讓他高興的不得了,直說好玩。又是一次令人難忘的回憶,謝謝園長和所有老師的付出。」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學會合作

有人和上帝討論天堂和地獄的問題。上帝對他說:“來吧!我讓你看看什麼是地獄。”他們走進一個房間。一群人圍著一大鍋肉湯,但每個人看上去一臉相,瘦骨伶仃。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鍋裡的湯勺,但湯勺的柄比他們的手臂還長,自己没法把湯送進嘴裡。有肉湯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湯”興嘆,無可奈何。 “來吧!我再讓你看看天堂。”上帝把這個人領到另一個房間。這裡的一切和剛才那個房間没什麼不同,一鍋湯、一群人、一樣的長湯勺,大家都身寬體胖,正在快樂地歌唱著幸福。 “為什麼?”這個人不解地問,“為什麼地獄的人喝不到肉湯,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 上帝微笑著說:“很簡單,在這兒,他们都會餵别人。” 故事不複雜,但却蘊含著深刻的社會哲理和强烈的警示意義。同樣的條件,同樣的設備,為什麼一些人把它變成了天堂變,而另一些人却經營成了地獄?關鍵就在於,你是選擇共同幸福?還是獨霸利益?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教孩子保護自己

「小朋友,跟我來,小禮物,送給你。你是誰?我不認識你,不能拿你的東西。」每每念這首好習慣兒歌時,小孩們就以音量的高低大小,來表達兒歌的內容,似乎在告訴老師,我知道該怎麼應對。有次在吟念此首兒歌時,剛巧有位家長帶著小孩入園,被小朋友們的聲音嚇了一大跳,以為發生什麼事?詢問之下,頻頻點頭,並豎起大拇指比「讚」! 陌生人,在我們的生活圈裡,陌生人很多,而這陌些生人是友善之人亦或是心懷不軌之士,即使在顯微鏡下仍無法辨識,所以只能教導小孩防範與保護自己的方法。 除了熟念更要記住。讓小孩分組演練,大班當陌生人~小朋友,跟我來,小禮物,送給你;中小幼當小朋友~你是誰?我不認識你,不能拿你的東西。再互換角色。之後再兩兩班級演練,最後兩人一組,務必讓小孩建立帶得走的自我保護能力。 校園安全又因近日發生的重大事件再度成為焦點話題。校園是學生的聚集所在,是非常重要的聚點,若校園安全堪慮,家長當然不放心了。這些年台灣很多城市掀起一股校園無圍牆風潮,考慮景觀之美並希望能因此和社區拉近距離,建立友善的環境與關係。但關係不會因為校園圍牆拆除、降低就能改善,必須用心經營和規劃才會有果效的,否則只徒增安全與師長們的困擾而已。 幾年前也曾經被無圍牆的議題所吸引,建議創辦人將前門口兩邊的圍牆拆除,降低高度改成可穿透的設計。但,創辦人則有不同的看法,很務實的說安全比美觀重要,不應只著眼在美而已。他一再提醒,提供小孩在安全沒死角的環境、設備下玩樂,是學校應盡的責任。沒錯!安全是最重要的,沒了安全,在美、在好玩都是空談。 很多觀念和能力必須從小建立,若我們只停留在保護的階段,隨著時間歲月的累積,現在的我們會變老,小孩則會長大,屆時將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父母、師長無法每分、每秒、每時、每刻陪伴孩子身邊,學習可就是孩子成長重要的功課。 小孩們能平安、健康、快樂的長大,是每個父母的希望。這幾天收到一則英國十大兒童宣言,簡單而實用:1.平安比成功更重要2.背心短褲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3.生命第一、財產第二4.小秘密要告訴媽媽5.不喝陌生人的飲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6.不與陌生人講話7.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破壞家具8.遇見危險可以自己先跑9.不保守壞人的祕密10.壞人可以騙。 但願我們的寶貝,都能在安全的家庭、學校與社會環境下,健康快樂的長大。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英國兒童十大宣言

如何教育孩子,使其健康快樂平安成長,是每一個家長都十分關心的問题。最近,有一個名為“英國兒童十大宣言”的帖子在網上非常流行,引起了讀者廣泛的共鳴。“十大宣言”内容非常具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其核心高度關注兒童的生命安全。儘管並不是每一條都完全適合我們中國的實際,但還是可以给我們提供一些新的家庭教育思路,值得所有家長們借鑑和思考! 全文如下: 1、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安全的權力。教育兒童人人有若干權力,如呼吸權。這種權力任何人不能剝奪。告訴兒童,任何人也無權剝奪兒童的安全權。安全重於一切。】 2、背心、褲裙覆蓋的地方不許别人摸: 【保護自己身體的權力。兒童應當知道身體屬於自己,身體某些部分應被衣服所覆蓋,不許别人看,不許觸摸。兒童有拒绝親吻、觸摸的權力。】 3、生命第一,財產第二: 【生命第一的權力。告诉兒童在遇到暴徒時有權獲得朋友的幫助或堅决拒绝暴徒的要求。許多暴徒表面凶狠,内心却很膽怯。所以許多兒童齊心協力,一齊高喊:“滾蛋!”這通常能把壞人嚇跑。萬一遇到真正的身体威脅,兒童身小力薄,一般只能向壞人屈服。有時,孩子們會擔心被壞人搶去財產回家挨打受罵。例如有的小孩會想:如果壞人搶了我的自行車,父母準會打死我。應告诉孩子,他們的身體安全比自行車更重要的多。】 4、小秘密要告訴媽媽: 【向父母講真話的權力。向孩子保証,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只要孩子向父母講明真情,父母都不會怪罪的,而且會盡力幫助孩子。當兒童向大人說實話時,他們應被充分信任。大人應當馬上信任兒童並及時幫助他們。例如,在性騷擾事件中,如果兒童向大人訴說,而未得到信任,這種騷擾會經年累月持續下去。】 5、不喝陌生人的飲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拒绝毒品與危險品的權力。有權不聽陌生人的話,不喝陌生人的飲料,不吃生人的糖果。有權對毒品、菸酒堅决說不。】 6、不與陌生人說話: 【與陌生人不打交道的權利。孩子有權不和陌生人說話。當陌生人與孩子說話時,孩子可以假裝没聽見,馬上跑開。生人敲門可以不回答,不開門。告訴孩子,對陌生人不理踩是對的,小孩没有能力幫助陌生人。大人绝對不會認為這是不禮貌的。】 7、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破壞家具: 【緊急避險的權力。為了保護自己,兒童有權打破所有規章與禁令。告訴孩子,在緊急之中,他們有權大叫、大鬧、踢人、咬人,甚至打破玻璃,破壞家具。司馬光打破缸就是典型事例。】 8、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 【果斷逃生的權力。遇到壞人、地震、大火孩子應當果斷逃生,拔腿就跑。自警、自救、自助。可以不要等大人的指揮。】 9、不保守壞人的秘密: 【面對侵害不遵守諾言的權力。告訴兒童,即使他曾發誓不告訴别人,但遇到壞人欺負一定要告訴家長,這些秘密千萬不要埋藏在心裡。】10.【壞人可以騙】:對壞人可以不講真話的權力,遇到壞人,可以不講真話。機制應對,才是好孩子。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週三下午六點多,見一位年輕女子在門外徘徊,以為是要來參觀的家長,上前一問,她說是仁和的校友,想回園看看,尋找記憶中童年幼稚園生活的回憶。於是,邀請她入園,帶著她參觀校園,一路上聽她述說記憶中的校園生活~草場曾搭過帳棚,游泳池是兩個池、有上舞台表演,還有在沙坑玩沙…,她笑得好開心,也許是兒時的生活畫面浮在現眼前吧! 言談中了解她是二十五年前的畢業生,家住東門路附近,成大外文系畢業,現職當英文家教,也在教琴-津輕三味線,這樂器對我而言非常陌生,可說不曾聽過,她說那是從日本流行過來的,因為聽了三味線的演奏會而喜歡上它,進而學習,現在推廣,教琴、有機會也會發表、曝光。 聽她這麼一說,聯想到農曆年間到水交社參觀百花祭,見一年輕女子拿了樣樂器在演奏,旁邊沒圍觀者,覺得她好孤單,心想街頭藝人給點鼓勵,於是趨前欣賞,也順手投了百元紙鈔在箱子裡。校友說~那就是她,好巧哦!她說,有機會想到仁和來演奏給學弟妹們聽,Good idea,想法真好,可得找個時間請她來園,讓小孩們見識見識三味線。 這位年輕校友因為喜歡上三味線的琴聲,而學琴,進而推廣,以行動來證明,且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介紹的機會。 很多時候我們都只停留在想而已,沒有行為、沒有行動,時間就在這當中溜過,而一事無成。 津輕三味線,謝謝校友的介紹,讓我多認識了一種樂器名稱。想想當天若沒開口打招呼,就關上門,那就會失去這樣的機會了。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以很近,也可以很遠。透過對話交談、分享,進而拉近距離,建立友善的關係。 每週教學分享,是老師們藉以讓家長了解小孩每週在園的生活點滴,以文字和照片來敘述,和家長對話,每週一次,當然希望家長們抽空閱讀並作回應。不過這樣的想法,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因為多數家長只看,在給老師的話欄內空白居多。不知是忙,還是…. 如此,對話的機會少,距離就遠。仁和物語的內容有園長的話,幼兒園的行事曆、文化中心的活動和親職教養篇,園長的話是園長就當週幼兒園的動態,以文字和家長做分享,是園長每週的功課,其目的都一樣。希望家長在忙碌的生活與工作中,讓自己有靜下來的時間,分享,建立家園、親師間難得的緣份,成為最佳的夥伴,陪伴孩子走在學前教育的路上。 「找了好久才找到仁和,讓孩子能夠快快樂樂的玩。」兩位在大學任教的家長爸爸彼此分享著。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學琴的孩子

距離基測只剩十幾天的晚上,將近九點時,客廳傳來悠揚琴音,曲調如此動人,我聽得入神,淚珠悄悄滑落……九點一刻,我聽到鋼琴的琴蓋輕輕蓋上。可憐的九年級生,靜靜回房去了。在這樣考試壓力無所不在的時候,對一個十幾歲的小孩來說,無疑是難熬的時光。彈琴讓她能獲得片刻的抒解,她彈得好極了,不忍心見她如此節制,也好想再多聽一會,所以總希望她能多彈一些。對這台與我們相伴這麼久的鋼琴,心裡有無限感激。 我們這個世代的人,小時候大概都聽過那句流行的廣告詞「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不會變壞其實不是因為學琴,而是能給孩子學琴的豈是普通家庭。到了我們當父母的時代,能給孩子學琴已經不是太困難,學了琴還變壞的也大有人在。每個時代有不同的價值、不同的流行。經濟好轉,家長們忙著給小孩「學才藝」;學歷重要,父母忙著把小孩推進補習班。無法確定時代是不是真的「進步了」,只能說時代確實是「改變了」。 學鋼琴這件事,當初是我們家姐姐自己要求的,原因不明,也許是看到其他小朋友彈琴吧。總之,因為是她先開口,於是我跟她說,如果你學到一半就不學了,前面繳過的學費要全部還我。小孩子其實搞不清楚那是什麼意思,為了想學也就很爽快的答應了,至於什麼叫做學到一半,雙方也沒有約定。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