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February 2015

園長的話 – 走春

歡樂的時光總是容易過,很快的,五天的春節假期已經過去了,仁和的園地又充滿了小朋友的嘻笑聲;回到園裡,孩子們迫不及待的想要和人分享假期的生活,有的是和爸爸媽媽去走春遊玩,有的是和表兄弟姊妹們相聚。 問小朋友:「過年沒有出去玩的?」還真有孩子舉手呢!是威穎和凱耀,問:「為什麼?」兩人異口同聲說;「因為生病了。」真會挑時間,孩子生病,父母最辛苦了,負責清潔工作的素美阿姨說,她的小孩生病住院,春節假期都在醫院渡過;Kady媽咪則是身體不舒服,哪裡都沒去。嗯!擁有健康的身體真的很重要,要不然春節就不能去「走春」了,這應該列為新年第一個願望才是-擁有健康的身體。什麼是「走春」?走春是農業社會農曆新年的傳統習俗,「春」臺語有剩餘之意。當時的人尤其重視在大年初一這一天,選個吉時良辰與吉利的方位出去走走,不僅討個吉利更能迎接財神進門,讓自己在新的一年大吉大利。 走春大都是到寺廟拜拜或到親友家中拜年,新年期間到親友家拜年,主人都會以甜點招待,客人拿起甜點必須「講好話」祝福對方,比如「吃甜甜給恁賺錢」、「吃紅棗給恁年年好」、「吃煙予恁年年偆」等。 我也不免俗的在大年初一到教會去領受神的祝福,到朋友的山莊去走春。 台南市政府年年都會在春節期間舉辦行春活動-台南真有春,今年有藝術春、花迎春、遊賞春、祈福春、資訊春等,讓民眾享受年節氣氛。仁和響應市政府的活動,年年帶小朋友參觀花迎春-台南百花祭。往年原台南市地區是在台南公園,今年移師到水交社公園(原水交社眷區)和水萍溫公園。 本週帶孩子們前往位於南門路的水交社公園參觀。行前考了考小朋友,講得出幾種仁和校園裡的花名?諾貝爾家的小朋友真不是蓋的,每個小朋友至少都能說出一種,連五彩千年木都說得出來,可見對校園環境的認識與關心,是值得嘉許的。 水交社眷村園區除了展示百花祭的花卉,市政府也設立了許多說明告示講解水交社的歷史。水交社中央有座桂子山,是台南市中心平原少有的高地,很早就被標示在台南的古地圖中,以前桂子山只是三座山丘的其中之一,但隨著都市發展,其他山丘已經被鏟平,政府遷臺後,在該地在該地成立眷村,隨著眷村擴大,逐漸包圍桂子山。 水交社原本是屬於空軍的眷村,因此在百花祭的展示中也放置許多小朋友都相當喜歡的飛機模型,包括過去國慶都會表演空中特技的雷虎小組所使用的飛機,我們要稱讚台南市政府的用心,能透過這種方式,讓更多小朋友參觀,並認識台南的歷史文化。 雖然年假剛結束,但本週又有228和平紀念日的連假,和眷村歷史一樣,228也是台灣的歷史,隨著台灣民主化,過去的陰影逐漸消除,政府也因此將228定為國定假日,除了享受連假的休閒外,別忘了讓孩子們了解歷史由來的機會教育。 華人過春節的習俗,春節至正月十五元宵前都是過年,也因此元宵節有小過年的之稱,下星期四3月5日就是元宵節了,特別向議員索取羊年燈籠,今日讓小朋友帶回家,請家長利用三天連假與寶貝們一起製作,於下星期帶來園,週四可一起提燈籠、猜燈謎、過元宵。 元宵過後,大家可要收心回歸正常的生活了。幼兒園於3月6日星期五晚上6:30-8:30,特別為家中有幼幼班與小班的家長,舉辦本學期第一場親職講座-現代父母養兒育女的煩惱,我家孩子動不停、注意力短暫、專注力不佳、自理能力不良、記憶力差、語音分辨不清…該如何是好?請家長務必撥空到幼兒園聽專家的分享。 在此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二二八和平紀念日(國曆2月28日)

小朋友,明天就是二二八和平紀念日,對於許多人來說明天是一個放假天,但卻是許多人心中的一道傷痕。而「今天的故事」單元要來告訴大家,二二八事件的由來,讓生活在這片土地的我們更了解他的歷史。◎二二八事件的由來 民國三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台灣省專賣局專員與警察在台北市太平町查緝私煙時,打傷女煙販林江邁和擊斃一名路人陳文溪。在場的民眾十分憤怒,聚集在警察局與憲兵總部要求一個公道。二月二十八日當天,台北市民為緝煙事件舉行遊行,卻遭到長官公署毫無理由的槍擊,死傷慘重。自此,開始引發一連串的群眾的示威抗議與排斥外省人的事件。 雖然,政府在鎮壓同時亦進行宣撫工作,但始終得不到圓滿的解決。加上政府單位處理不當,不滿的民眾從追究民事責任轉為政治改革的要求,對於當時政府來說,這種行徑都是一種叛亂,導致民眾與長官公署、軍警關係的緊張,於是不斷採取戒嚴和軍隊鎮壓。尤其以發動國軍武裝鎮壓,造成數千人甚至於數萬人的傷亡。 二二八事件始於民國三十六年的二月二十七日的緝煙事件,一直到當年的五月十五日魏道明先生就任台灣省主席才取消戒嚴令、交通管制,結束清鄉工作,事件歷時共二個多月。但是,這次的事件對台灣民心和社會影響深遠,而且使當時台灣不少的精英因此喪生,和無辜民眾白受牢獄之冤。 這個不幸事件,在尚未解嚴之前,一直是受害人心中的最痛,他們不能說,不能做,只能把委屈強忍在心中。直到解嚴後,有心人士才慢慢將這件事公諸於世,為這群犧牲者平反。近年來,政府為了給予這群受害家屬一個事實交代,在民國七十九年十一月成立「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專案小組」,對於歷史真相和家屬撫為進行研究,並且成立二二八紀念公園。 雖然,這個事件已成為歷史,但是我們要學習如何從歷史事件記取教訓,防止日後再重蹈覆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改變社會 從養成孩子好習慣做起

接二連三駭人的社會新聞,一件接著一件,一波尚未平息,另一波又起,件件都是大條的,誠如大家所言,是電影情節才有的畫面,怎麼會出現在真實的生活裡?讓人好擔心,台灣社會到底怎麼了?又怎樣才能恢復過往平靜安穩的生活,建立一個友善的生活環境,讓人民的生命、財產有所保障,讓我們的子孫能生活在充滿希望、愛與和平的社會。相信這是每個人應負的責任。單就一個交通問題而言,每次開車或騎車在路上,就會發現交通很亂,摩托車橫衝直撞的,紅綠燈沒有兩段式等待,或越線,好危險,難怪事故頻傳。馬路小、車多,巔峰時刻特別塞,綠燈左轉動作要快狠準,否則可要再等一次綠燈才能過;每個人都很急,趕時間,反映在開車騎車上,騎慢、開慢還會被按喇叭叫你快一點,真所謂馬路如虎口,只能自求多福、多小心。 停車又是另一個交通問題,只有路邊停車格,沒有設置公共停車場,又缺少大眾運輸交通工具,自用客車沒有量的管制,所以就形成目前的現象。 多年前到日本參訪,發現幼兒園的家長接或送小孩上學,車子是不能停在幼兒園門口,必須停在社區的停車場,再走路到幼兒園,每個家長都能遵守這樣的規定,幼兒園門口沒有摩托車、小客車,有的是家長有秩序的在門口等候孩子。這讓前往參觀的我們都好羨慕,日本能,為何台灣不能? 我們無力改變台灣現有的社會現象,但至少必須教導孩子有正確的行的安全觀念。幼兒園教室前的走廊貼有黃色、藍色的線,目的是讓小孩走路靠右邊走,走在線上、不奔跑,有順序的一個接一個,且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突然停下來,就會撞在一起,出現連環事故。上下樓梯也一樣,不論上或下均要靠右邊。希望這樣的學習,能養成孩子的好習慣好行為 跑跳是孩子的本能,但必須教導在對的地方。除了草場是可以奔跑外,其他地方都須用走的,希望孩子有保護自己、愛護別人的觀念,所以就必須有設置學習的環境。 問孩子:「為什麼只能在草場跑?」多數孩子都會說,因為那是草地,比較大;走廊的地硬硬的,跌倒了會流血。」 是啊!自己的身體自己要會照顧,從小處著手,慢慢建立,才能成就大事。 下周三就是農曆春節了,相信大家都懷著一顆歡喜的心要來迎接。而我們也營造一個歡樂的氣氛,周一舉辦本土語言分享會,周二舉辦歡喜迎新春+圍爐火鍋活動,希望寶貝們都能夠歡歡喜喜快快樂樂的過春節,迎接一年的開始。 在此 祝福大家 新春快樂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吃與動均衡 控制健康天平

接觸健康科學領域之初,聽過一句希臘古諺,大意是,人要健康,基本營養要足夠,但是,光有營養還不夠,還必須要運動,身體才能保持平衡的健康狀態。其實,維持身體健康的兩大要素:「吃」與「動」。套用學術用詞,就是「營養攝取」和「能量消耗」;基本上,只要兩者間能保持平衡,我們就較能「控制」健康。 留意營養攝取比例 這種平衡的概念,就像是我們小時候上自然課所用到的實驗器材–天平。用天平形容,我們比較能夠具體的想像「平衡」這個概念。我嘗試將這個概念用下圖呈現,讓讀者能有更深刻的體認。 圖片中,天平的左端,是營養攝取,也就是熱量的來源;右端則是能量消耗,是我們為了維生、產生動作,所消耗的熱量。左端的托盤上,擺了三個大小不一的砝碼,分別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質等;有沒有留意到,砝碼有大有小,這大小也暗示著我們在這些食物種類上所攝取的比例:一般是澱粉類食物多一些、適量攝取肉類食物.而油脂的攝取一定要控制。以活動量控制熱量 天平另一端的這個砝碼,分別是基礎代謝能量消耗、消化食物所需的能量、結構性運動和日常身體活動量。四個砝碼中的其中兩個:基礎代謝、消化食物所需的熱量,基本上短時間內很難觀察到其中的變化,可以算是一種穩定的砝碼;而其他兩個砝碼:結構性運動和日常身體活動量,比較是我們可以操控的部分。 結構性運動,就是有目的的去從事運動行為,像是穿上運動衣、套上跑步鞋,到學校操場跑個幾圈,就是一種有目的的運動行為。 反觀日常身體活動,指的是一般性的身體活動,像是走路、搭公車或捷運,走路的行為是屬於日常身體活動。總之,不論是多一些結構性運動,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動一些,只要「動」,就會增加砝碼的重量,對控制體重有幫助。 牢記控制體重秘訣 了解「營養攝取」和「能量消耗」的平衡方法,就已經學到了體重控制的核心概念,只要能在天平兩端取得平衡,體重控制就可以如所願。當你動起想減掉一些贅肉的念頭時,還不簡單,就是「少吃一點、多動一些」呀! 年關將近,過年期間和家人、朋友聚會,吃吃喝喝在所難免,年後體重多半會多個幾公斤吧!如果牢記這個健康天平,應該可以深刻體認到「多吃、一定要多動」的槓桿原理。 摘自國語日報 文/徐錦興(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保健系教授)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晨光

新舊學期雖然只間隔一個週休假期,但園務的推動因著事前的充分準備,無縫接軌的一切均如往常。儘管寒風刺骨,早到的瑋翎,依然是第一個來園。乖巧的坐在老位子上,慢慢的喝著她的羊奶;可愛的拿拿,學著小姐姐,緊靠在她身旁,一口接一口的喝著手裡的羊奶;接著背起書包進教室,將書包裡的聯絡本、水壺等物品,放到指定位置後,到室外參與晨光活動,展開一天學習活動的開始。 兩個未滿三歲的小孩,動作雖然慢,但都到位,特別是瑋翎,不含糊、不耍賴。我靜靜的在一旁看著,享受著難得的片刻,欣賞著神創造人的美好,那份純真,在小小孩的身上看見了,心裡充滿了感謝。每天從孩子身上得到的快樂能量,享受在與孩子們為舞的生活裡,讓自己更有動力與活力。而親師生的道早問好、互相擁抱,更讓愛的暖流在彼此間流竄,也充滿在仁和的大家庭裡。 幼兒園因著有寬廣的空間,不同的設備,作息時間的規劃,具愛心、耐心的專業師資群以及最具吸引力的同儕同伴,寶貝們可以享受一起學習、一起遊戲、一起用餐、一起午休的生活,吸引著他們學習的樂趣,在彼此互動中,學習成長、成長學習,隨著時間累積了許多的本領。 幼兒園的生活豐富了孩子童年的歲月,是孩子啟蒙的學校,像建造房屋打地基一樣,是很重要的工程,疏忽不得。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在家與在園的表現太不一樣了!在家不受控制、不聽話、不乖…,盧起來可不得了,若是放假在家裡,不知該怎麼辦?還是到幼兒園上課,才不會煩人。 其實孩子也很想表現好,但~家裡怎麼說與幼兒園就是大不同~環境、空間、作息、對象等,大家各有各的工作、事情要做,若父母正好在忙,沒空陪小孩,就會覺得煩和吵;孩子小喜歡黏人,像無尾熊一樣,若只有一個孩子,那家長或長輩就得當他的玩伴;但孩子的體力充沛,可是大人所無法應付的,很多時候就只好讓他們看電視或玩三C產品了。 去年來園實習的幼保系學生,實習期間,享受在與小小孩生活的樂趣中,她告訴園長:「以後她的小孩也要兩歲就讓他上幼兒園,因為在幼兒園裡實在太快樂了!不過一定要選擇好的幼兒園」 祝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懶惰父母 會教出勤奮孩子嗎?

「認為會的」- 教他釣魚勝過給魚 (徐慧容 桃園縣) 女兒剛上小學時,好友分享她如何坐在小孩身邊陪讀、協助做功課的經驗,聽完後我不頗不以為然,因為我不想成為他求學生涯中的伴讀書童。 「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這是我教育兒女的原則。大學時期我曾擔任一名國中生的英文家教,月考成績揭曉,她只有英文及格,學生理直氣壯的告訴母親,其他科考不好是因為沒有人陪讀。當時我即下定決心,絕不讓這點成為我小孩的藉口。 女兒小學二年級開始,我們把「釣竿」交到她手上,要求她獨自完成課業;生活上也要求她自己洗便當、收拾書包等。女兒漸漸養成自我負責的習慣,再也毋須我們操心了。「認為會的」 – 使出絕招大力誇獎 (劉璟華 臺南市) 勤快父母凡事包辦,孩子什麼也學不會。勤奮、能力強的孩子絕對是「懶父母」使出絕招教出來的,秘訣就是在於慎重對待每次教孩子的機會,未來孩子自然會做好。 「懶父母」要懂得示弱以杜絕孩子的依賴性。我一向耐心講解步驟,最後不忘告訴孩子,爸媽因為工作太忙,沒時間為你做這件事了。在外人面前更要常誇獎孩子,讓孩子從小就覺得為父母分擔家務、照顧自己是光榮的事。 當孩子遇到麻煩事問我,我都會認真聽她說完,和她一起分析,然後鼓勵她自己解決。久而久之,孩子能力越來越強,打擾我的次數就很少了。我願意當聰明的「懶父母」,教出既勤奮能力又強的孩子! 「認為不會」 – 父母懶孩子也不做 (翁璽晴 新北市) 孩子很聰明,他們總是在觀察父母。我看過懶散的父母責罵孩子不做事,孩子卻回答: 「你都不做,為什麼我要做?」常看到有些父母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卻直嚷著小孩去寫功課,小孩必然拖拖拉拉的,直到挨了罵,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回房間,卻也未必真的會讀書。 聰明的父母總是率先挽起袖子整理家務,然後才請孩子參與。看到父母勤奮的工作,孩子通常很樂意跟在大人旁邊當幫手呢! 父母是孩子最早學習的對象,透過大人的言教與身教,孩子一步步學習成長。懶散怠惰的父母,覺不可能教出勤奮做事的孩子啊! 「認為不會」 – 孩子必然有樣學樣 (曹春蘭 新北市)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父母的言行舉止常在無形中影響子女。所以懶惰的父母,絕不可能帶出勤奮的孩子。同事曾經和我分享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誰能教出好孩子?〉,文章提到一位事業成功人士,過著優渥的生活,他太太常叫孩子以父親為楷模,無奈兒子無所事事,毫無奮鬥的動力。於是,他把家門口價值千萬的跑車賣掉,抽時間投身公益做志工,孩子跟隨左右,漸漸找到人生方向。 父母為孩子做得太多,孩子責任感變得薄弱,父母做好勤奮表率,孩子看著勤奮父母的身影,才會學習變得勤奮哪!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煥然一新

「園長媽咪~外面的牆壁變漂亮了吔!」是啊,真的好漂亮,感覺煥然一新,連路過的行人也都忍不住多看一眼。外牆彩繪快四年沒更新了,今年特別商請美術謝老師來協助,從壁面的圖案設計→顏料購買→彩繪,均由謝老師一手包辦,加上兩個助手和十多個小朋友的參與,前後只花三個小時就完成,不得不讓人豎起大拇指叫好,效果佳、效率高,展現的就是專業。 謝老師本身是幼教科系畢業,當幼教師時,對美術教育的熱愛與突出的表現,在幼教職場工作五年後轉換跑道,跟著專業幼兒美術教育的前輩學習,更堅持幼兒美術教育的教學理念,一步一腳印,建立了教學的信譽,三個女兒也跟著媽媽的腳步,修雙學位-幼教、美術,就連在仁和指導的婉貞老師,碩士畢業,大學主修幼教,碩士修的是幼兒美術教育。因著有幼教的專業背景,在班群秩序的帶領上,能展現出幼教師的本領,專業的指導更不在話下,這也是Mandy園長的堅持,老師一定要本科系、要專業。 寶貝們興奮的與彩繪後的外牆合照,相互輝映,成為歷史的鏡頭。 彩繪後的外牆,為新的一年增添新的氣息、新的風貌。 學期就在今天結束,感謝家長們的愛護、支持與合作,將您心愛的寶貝送到仁和幼兒園來,信任我們、相信我們的專業,我們也因著您的相信而不斷鞭策自己學習與成長,不斷的思索改進,期許能提供寶貝們最優質的學習環境與教學方法,成就一個聰明、活潑、天真又可愛的仁和好寶寶。 在仁和的一百多個日子裡,相信他們每天是快樂的、是幸福的,因為有愛他們的家人、園長媽咪、老師媽咪;在此更希望未來的日子,家園的互動更好、更密切,讓寶貝們能更幸福的過著快樂的學習日子,爲他們童年建立好的根基與美好的回憶。 2月2日是第2學期的開學日,一開學就有好多可期待的日子-慶生 會、本土語言分享〈221世界母語日〉、消防人員到園做消防宣導、歡喜過新春〈贈送春節禮物〉、防災演練、參觀台南百花祭等,不一樣的活動,除了增廣見聞、增加知識,更能增添寶貝學習的動力。 還有大家期待的放春節年假,今年的假期四天比往年還少,連同週六日共計六天,228又放假,227是彈性放假,二月只有28天,有家長認為二月上學日很少,覺得讓寶貝上學不划算,所以二月不來,三月才要上學,真不知該如何回應才好?這些假期是政府給予工作者的福利,因為彼此的立場不一樣,想法看法就不同,當然工作者也不因為放假而少領了薪水,況且過年前還要加發獎金,大家若能以同理的心來看待,這些就都不是問題了。 在此希望家長能配合幼兒園的作息,讓孩子養成上學的好習慣,不輕易請假,有句話說「命好,運好,不如習慣好」,但願我們都能做個有好習慣的人。 祝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親子越常共餐 孩子身心越健康

「一張大圓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晚飯,孩子邊吃邊笑開懷,媽媽忙著替家人夾菜。」這幅美好的畫面在小學課本,或者童書繪本中時常出現。然而,生活在現代忙碌家庭中的孩子,對於這樣的情境,不知是否感到陌生?孩子心理健康亮紅燈 隨著網路社會複雜化,校園事件也逐漸增加,很多透過網路媒介,或發生在校園裡令人匪夷所思的霸凌與傷害,在媒體上也時有所聞。現代關心孩子的家長,或許不見得在乎孩子的成績好壞,反而比較擔心兩件事情:第一、希望孩子在學校不會被同學霸凌;第二、希望孩子在叛逆期不要闖禍。然而,家長在這兩件事情上似乎使不上力,沒辦法有效的幫助孩子,常常到出了事,家長才發現事情的嚴重性。 陪孩子吃晚餐魔力大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學者,經過長期的追蹤研究,結果似乎能帶給家長一線曙光。過去幾年,他們發表了很多篇論文,發現隨著「家長陪伴孩子吃晚餐」的頻率越高,這些孩子發生霸凌事件的頻率就越低,甚至各種心理疾病的發生率,包括憂鬱症、焦慮症、暴力傾向等問題,也隨之減少了。 當然,家長絕對不要把陪孩子吃晚餐,當成「訓話時間」,而是要把握機會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以察覺是否有潛在危機。 很多爸爸媽媽說,我很想跟孩子一起吃飯,但他都關在房間打電腦不肯出來。這時候不見得是孩子的問題,家長反而要自我省思,是否過去親子關係中自己太囉嗦,常常搬出長篇大道理,卻沒讓孩子說話? 在飯桌前和樂融融的秘訣,就是打開耳朵傾聽,用力的點頭,張開嘴巴吃東西就好。 家長的支持勝過同儕 有些「過來人」會跟你分享經驗,說孩子到了青春期才不理你呢!他們都找同儕認同就夠了,根本不需要爸爸媽媽的支持。 說這句話的家長,恐怕自己在親職上曾經受挫過,不表示他們的經驗是正確的。 事實上,對兒童與青少年來說,家長的心理支持還是最重要的,除非他們已經對父母徹底的失望,才會尋求同儕慰藉。因此,千萬別小看每天的晚餐聚會,如果我們能觸摸到孩子的內心需求,當他們遇到人際關係的困難時,第一個想到的人,絕對是親愛的父母。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