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anuary 2015

園長的話 – 健康的身體,是一切學習的動力。

歡樂的時間總是容易過,一轉眼已是2015年1月23日,而再過一星期,103學年第1學期也即將結束了。學期結束,對幼兒園的小孩而言,似乎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他們依然是過著早晚由父母接送上學,快樂的在園裡和小朋友一起學習、一起玩遊戲的生活;不過,對園所及老師而言,可就不一樣了,必須將五個月來孩子在園的學習,做個段落的結束,檢視學習的成果,以文字、影像等來記錄小孩成長的點滴,是比平時還忙碌些。 上週做體適能檢測,測試小孩們的平衡性、爆發力、敏捷性、柔軟性、腹部肌耐力、速度感,以棒上單足立、立定跳遠、十公尺來回曲折跑、坐姿體前彎、屈膝仰臥起坐、二十公尺向前衝等方式來進行。雖然大中班已有先前的經驗,但仍必須做講解,並請老師和小朋友做示範-正確版與錯誤版,讓小朋友了解,之後各班依照關卡,進行過關遊戲,每個孩子都專心且用心的進行各項關卡,表現的成果也就亮眼了;這最主要的用意是提供家長做參考,現階段小孩的體適能能力的表現。 仁和的小孩是幸福快樂的,因為每天一早來園就可以活動筋骨,享受園裡寬廣的空間,呼吸新鮮的空氣,以及老師們為小朋友準備安排的體適能活動,讓他們的身體得以舒展,迎接一天的開始。 教育部為鼓勵全國中小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提升體適能而提出體適能333計劃~ 第一個三:每週至少運動三天(次),每次約三十分鐘,每次心跳率約每分鐘130次。 第二個三:養成運動保健或體適能的良好態度、認知及行為。 第三個三:學生、家長和教師一起參與和支持。希望藉此計劃能養成學生規律運動習慣,增加學習效率,促進發育成長,提升身心健康。 健康,不論任何年齡、貧富貴賤,人人都想擁有,因為它比財富更重要。而從小就讓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一輩子將會受益無窮。 一般幼兒園因為沒有寬廣的空間,因此無法提供小孩大肌肉的活動,且幼兒園都是女老師,較不喜歡動態的體能活動,而是以小肌肉與認知的學習居多,對學齡前身心正快速成長的幼兒而言,實在很可惜。仁和創園已邁入第41年,至今仍堅持當初的理念-運動感覺智能,在現今功利主義掛率的時代,堪稱異類,實屬難能可貴。 健康的身體,是一切學習的動力。 昨天檢視親子共讀本的成果,三分之二的孩子達到預期的本數,獲得一份小禮物。 親子共讀是為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做準備,是不可輕忽的。透過記錄才能檢視是否有重視、是否有進行? 祝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親子共讀小技巧

閱讀成為日常活動:晚安故事時間、塞車搭車、出外辦事等候的時間都可以講故事。★保持好玩的心態:讓孩子「愛」聽故事和愛看書的秘訣,就是大人要保持「好玩」的心態,唸故事書給愛玩的孩子聽。 ★只唸幾分鐘也可以:好奇寶寶坐不住是正常的,剛開始聽故事時,只有5分鐘的注意力也無妨,但是只要爸媽每天持續進行唸故事書活動,有一天您會發現「圖畫書」才是讓寶寶注意力集中的最佳工具。 ★看圖說故事:不一定要照書唸,順著圖畫講故事就可以。 ★讓孩子自己決定什麼時候要翻下一頁:故事進行的速度,要看孩子的反應,孩子急著翻頁或一頁要看很久都沒關係。 ★指著字一個字一個字唸: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這種方式引起孩子的注意。 ★讓故事書生活化:可以用誇張的方式唸故事書,也可以用孩子的小名當故事主角,也可將故事應用在孩子日常發生過的事。 ★和孩子互動:可以問孩子下一頁會發生什麼事,或讓孩子說說看,猜猜看為什麼故事會這樣說。 ★讓孩子自己說故事:可以讓3歲的孩子自己看圖說話,但如果孩子不願意也不勉強。 ★★★只要您願意讓孩子聽見您的愛,您會發現 ~~~從小聽爸爸或聽媽媽講故事~~~ 將是您送給孩子一生最珍貴的禮物和回憶★★★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養成洗手的好習慣

「Mandy 園長~我的手手有細菌,我要用肥皂洗手,把它趕走!」 走到廁所前,小睿擎看到園長,露出超級可愛的笑容說著。看著他將袖子往上拉,按著洗手的五步驟,正確的洗著他的小手,我知道孩子剛剛有認真的聽老師的分享。週一晨光故事後,Kady媽咪進行每月必宣導的衛生與保健工作~登革熱與腸病毒,環境整潔與洗手的重要性,孩子們專心的聽著與自己身體健康有關的議題,特別是洗手的部分。 而最近又爆發禽流感的疫情,更突顯洗手的重要性。 於是選了一本與洗手有關的繪本-我會洗手和孩子們分享,故事內容敘述一個小公主不喜歡洗手,她覺得她的手看起來又不髒,為什麼要洗?不管是玩遊戲、畫畫、種花或玩過小狗之後…,她都不洗,還用手去拿東西吃,就算媽媽再三叮嚀、提醒,她都聽不進去,甚至把手藏起來不讓人看到;直到有一天,肚子痛到一直打滾去看醫生,醫生用「放大鏡」觀察她的肚子,發現有好多細菌,密密麻麻的細菌全擠在她的肚子裡,很恐怖。 醫生問這些細菌:「你們是誰?為什麼躲在小公主的肚子裡?細菌說:「我是住在土壤裡的細菌;我是住在蠟筆上的細菌;我是住在狗狗身上的細菌;我是住在門把上的細菌;我是住在書桌上、窗戶上的細菌….」小公主的肚子痛得實在受不了了啦,一塊小餅乾說:「都是因為我,大家才會到小公主的肚子裡。」醫生伯伯說:「是不是吃東西前沒有洗手?」小公主不好意思的點點頭。 看著細菌在自己的肚子裡跑來跑去,小公主覺得好害怕,「醫生伯伯,可以把我肚子裡的細菌趕走嗎?」「沒問題,不過妳要答應我….」這以後,小公主就變成很愛洗手了。小朋友安靜且專心的聽著,特別是「醫生用放大鏡觀察她的肚子,密密麻麻的細菌全擠在她的肚子裡,很恐怖…」,問小孩何謂密密麻麻?翊愷:「就是很多。」最後請小朋友一起吟念洗手的兒歌~小水滴笑嘻嘻…….,做個健康好寶寶,結束衛教宣導的課題。 晨光時間,豐富孩子學習的領域,落實生活教育,養成衛生好習慣;小睿擎可以,相信仁和還有更多的小睿擎。 好習慣的養成,必須持續不斷21次才能建立,是不容易的。看似簡單的動作,但似乎很多人都跟小公主一樣,不喜歡、不會、不在乎洗手,洗手時只用水沖一下而已,不只孩子如此,很多大人亦同。 不論是腸病毒、禽流感或流感,任何一種病痛,相信都與衛生和飲食習慣有關,即所謂病從口入。 為了養成洗手的好習慣,校園裡設置了很多的洗手臺,除了廁所前,一樓教室前後、活動室、餐廳前、遊戲場前、二樓走廊、空中走廊等,小孩所到之處,方便他們洗手,加總共有85個水龍頭。 洗手最後一個動作是擦,很重要;請小朋友每天必須攜帶手帕,若帶手帕但是放在書包備而不用,手帕的功效就沒了。穿圍兜,是讓手帕可以放在圍兜的口袋裡,跟著人的移動而能隨手擦拭,如此才能落實洗手的最後一個重要的動作-濕、搓、沖、捧、擦。當然,也不忘提醒他們勤洗手也要注意節約用水。 魔鬼藏在細節裡,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養成勤洗手、正確洗手的好習慣,小兵就能立大功,為健康的身體來把關。 祝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自來水」其實是「難來水」

經濟部水利署水情燈號連續數月亮黃燈,意指乾旱持續、水情不佳,上月起已有若干地區實施第一階段限水;情況如未改善,農曆春節後還可能擴大進入第二階段限水。目前缺水主要因為近來各地雨量偏少,各水庫平均蓄水率均僅達五成多,亮出警燈;而民眾未能珍惜水資源的使用,也是重要因素。民眾生活用水平均每月達三百公升,遠超出國際均值。 民眾省水意識不足,可能與水的「命名」有關,我們把生活用水叫「自來水」,好像水龍頭一開,水就自然而來。其實,水廠將取自河流、湖泊、水井或水庫的淡水,經過混凝、沉澱、過濾、消毒等淨水工序,最後由機泵通過配水管供應用戶,過程複雜,是名副其實的「難來水」。 水既然如此得來困難,節約用水,勢在必行,只有節約用水才能減少對水庫的依賴,以保護環境;生活中清洗衣物的清潔劑,庭園灌溉的肥料都會滲入地下水,供水耗用電力所產生的汙染,都對環境造成衝擊。 學生年紀雖小,如能透過家庭生活教育及學校水資源教育,及早建立正確用水觀念及節約用水習慣,仍然可充當省水的尖兵。所要做的不過是養成隨手關水習慣,或幫父母在家中多擦拭、少沖洗等生活小事。何不從現在開始身體力行。 文/摘自國語日報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孩子們的新年分享

104年,好特別的一年,一開始就放了四天假,上課第一天已是1月5日了。孩子們一早來園有的精神抖擻、有的懶洋洋、有的睡眼惺忪、有的哭哭啼啼,不過,很快的小孩們又像往常一樣,與朋友牽手到活動室聽Emma媽咪說故事,分享假日的趣事。台南夢時代,似乎成了這次假日大家必到的點,全新登場,更衝著人們想嘗鮮的心理與連假的優勢,大量人潮的湧進,想一窺進駐台南東區這座新賣場的風貌,人擠人的現象想當然耳了。 孩子們的新年分享篇,去夢時代的超過一半以上。「去夢時代,覺得哪裡好玩、特別的?」孩子們的分享以玩樂的場所居多,有~玩具反斗城、小騎士、湯姆熊。子恩:「就是在地下室停車場旁邊的那個地方,好好玩哦!」從他臉上得意的笑容,看得出一定玩得很愉快。而大人的就不一樣了,逛美食街、購買優惠餐券、服飾..等。而我不想在假日去湊熱鬧,與三五好友再次造訪位於玉井的白色教堂,放慢腳步,過了一個很休閒的假期。 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來過新年假期,迎接全新的一年,也憧憬著新的一年能夠比去年更好。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看見。在此期待賴市長能帶領台南,看見未來,讓台南多一點文化氣息,多一些人情,陽光普照,讓居住在這城市的人能以台南為傲;期待台灣能夠更好,在上位有權勢者能打破藩籬,推倒隔閡的高牆,重建人我的關係,讓視野更開闊、寬廣,恢復神起初創造台灣的美好,在人民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建設台灣成為美麗的福爾摩沙,沒有權貴富豪貧富差距,沒有我尊你卑的差別待遇,讓居住在島上的百姓,人人能夠過著安和樂利、幸福快樂、有盼望的生活。 新的一年,更期許仁和的每一天能夠更好,讓園裡的每個小孩,都能夠快樂的學習成長,成長學習,家園互動密切,親師合作無間,彼此了解支持,朋友相親相愛,家長互動分享,打造一個屬於孩子的快樂園地。 祝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顏色偏好受童年經驗影響

我常光顧巷口的一家小文具行,因為它是臺北少數還在賣六百字稿紙的店。一天,我走進店時,看到兩個孩子跟媽媽進來買剪刀。姊姊捷足先登,拿了一把紅色的,妹妹一看也鬧著要紅色的。老闆抱歉的說:「店面小,一種顏色只有進一把。」母親叫大孩子把紅色的讓給妹妹,姐姐不肯,兩人都堅持要紅色。我還要事要辦,買稿紙就走了,心中卻很好奇,人對顏色的喜好怎麼來的?為什麼年紀這麼小就這麼執著? 顏色其實是大腦對光波的解釋,與理性無關,但是它卻深深影響我們的食衣住行,甚至在食安風暴後,我們還是不由自主的挑選顏色鮮艷的果汁,明知顏色這麼鮮豔,裡面一定有加色素。 美國有兩個心理學家做了研究,想知道人類對顏色的偏好是否有演化方面的原因。他們認為人天生會喜歡看起來像「好的」顏色的東西,避免看起來像「不好」(look bad)顏色的東西,所以大部分人喜歡代表晴朗天空的藍,和代表新生命的黃,而避免像糞便或腐爛東西顏色的暗色。 研究者找來四十八名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的學生,請他們就三十二種顏色作判斷。果然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喜歡亮麗的飽和色,不喜歡棕色和橄欖綠等暗色。但是像巧克力牛奶的咖啡色卻不在此限,表示這偏好跟經驗有關係。如果這個顏色曾經跟過去美好的經驗連接在一起,他就會喜歡這個顏色。難怪一個曾經坐計程車出過事的朋友,每次看到明亮的黃色就會心悸,所以是情緒決定顏色偏好,而不是顏色偏好決定情緒。因此,男生沒有理由不可以穿粉紅色,用顏色去判斷人格是錯誤的。 顏色偏好有文化上的差異,美國人喜歡紅色和藍色,而日本人喜歡黑色和白色。日本年輕人尤其喜歡黑色(這可能跟他們中學生的制服是黑色、武士道崇尚黑色有關)。研究發現,我們每個人心目中,對某個東西是什麼顏色都有定見;這定見來自過去的經驗或所讀的書,如果不符合心中設定的顏色,購買的意願就不高。例如過去很多人不喝奇異果汁,因為綠色代表水果未熟,現在因為知道奇異果富含維他命C,才漸漸有愛喝。 神經學家一再強調大腦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連顏色偏好這種小事都會受到童年經驗的影響。過去,我們只在意孩子的聰明才智和學業表現,現在看起來,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經驗,其實比功課更重要呢! 文/摘自國語日報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