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從生活瑣事做起..教出負責任的小孩
最近去了香港兩所中學演講,講完話的茶敘時間,老師們很熱情的跟我談教學上的問題。比較特別的是有一位老師提出:「如何教孩子責任感?」他說自己在教學上最大的挫折不在課程,而在孩子沒有責任感。東西用完不放回原位還是小事,看到廁所馬桶漏水、水龍頭沒有關緊,只要不是他做的,他都視若無睹。這位老史認為這個嚴重的品
最近去了香港兩所中學演講,講完話的茶敘時間,老師們很熱情的跟我談教學上的問題。比較特別的是有一位老師提出:「如何教孩子責任感?」他說自己在教學上最大的挫折不在課程,而在孩子沒有責任感。東西用完不放回原位還是小事,看到廁所馬桶漏水、水龍頭沒有關緊,只要不是他做的,他都視若無睹。這位老史認為這個嚴重的品
一本本家長的留言,分享著他們家寶貝在家勤練運動會表演的單槓,有的還驕傲的說著他要做七個動作,是最厲害的,想像得出孩子那時說這話的表情,應該是充滿自信與被肯定的感覺。單槓活動是今年運動會大中班的焦點節目-「體操英雄」,共有七個招式,依小朋友目前的能力分為七組,還有一組三個人的特別組,從槓上前翻→後翻→
當很多人在鼓吹今天兒童的學習不應再側重學術,而應從《多元智能》的概念作為培養兒童藍本之際,不難發現多元智能的八大範疇當中,『運動智能』是有被部份家長所忽視的現。一般家長以為,孩子會行會跳便不需把注意力放在運動智能的發展,其實不要以為有運動智能的人只是四肢發達,也別以為這種智慧只屬於運動員。如果不想子
幾天來媒體報導學生佔領立法院以抗議服貿黑箱通過的新聞,佔了很大的篇幅,多數人都看到了,也引起全世界的關注。當然我們不能只是在看一個社會事件而已,而是要去思考事件背後的動機,這群原本應該在校園裡上課的大孩子,為什麼要用如此激烈的抗爭行動?他們難道不怕父母擔心?不怕被學校記過或更嚴重的處罰?甚或會被當暴
0~6歲是腦部神經系統發展最快速的時期,這個階段幼兒身體上的經驗和動作上的刺激,往往會成為孩子們的長期記憶,影響他的一生,現在就讓我們更具體了解運動對於孩子身心發展的實質好處。好處1:運動促進大腦整合透過運動,我們大腦的動作、情緒和認知區塊會產生迴路,讓大腦運作更活絡,還可改善孩子的情緒、增強孩子的
植樹節當天晨會後走到活動室,月初剛加入仁和團隊的吉老師立刻趨前告知園長,她的爺爺昨晚跌倒住院,所以她必須到醫院照顧爺爺,原以為她只是要請假,但她說可能無法繼續工作,因為家裡還有長輩需要爸媽照顧,又不知爺爺的狀況何時才會好轉,常請假怕造成學校的困擾,所以無法繼續工作,對此她深感抱歉。很多事都不在預料中
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1954,1970)在其「人類需要層次」的理論中,將人類基本的需要分為若干層次(最早是五個層次,近年馬斯洛及其協同研究人員又修改為七個層次及八個層次),而在這些需要層次中,除了最初的「生理需要」外,就是「安全需要」。學者(陳質采,1997)認為,「安全需要」與環境有關,
星期四晨光時間,台北飛人集社劇團三位團員來幼兒園為劇團即將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原生劇場演出的偶戲-「消失神木下的夢」做宣傳。早在一月初劇團就已和幼兒園敲好宣傳時間是三月六日上午八點三十分,三月三日再次來電確定,並希望幼兒園提供-桌子、椅子、音響、白色牆面、耳麥等器材,場地要可遮光的,確定都沒問題後,告
不只是「說」故事——如何延伸說故事的趣味性 通常,您是說完一本故事書,就把書合起來呢,還是繼續和孩子沉浸在故事的感動或經歷當中?許多爸媽,都會想要讓一本故事書或說故事時間,能夠產生「最大的效益」,那麼,如何才能將故事說得「很有意義」呢? 話故事,畫故事 即使是看著圖畫書,聽故事的時候,小朋友都會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