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14

【親子教養篇】 幼兒足球與心智發展

兒童心理與教育專家殷紅博教授是著名兒童心理與教育專家,他二十餘年長期研究幼兒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智慧素質發展關鍵期的全素質優勢教育,尤其專注于幼兒智慧足球的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他認為:在嬰幼兒階段,孩子身體健康、強健的體魄是第一位的,在優勢體能素質的基礎之上,才會有孩子優勢的健康心理、健康的個性特徵,孩子的智力素質和綜合學習素質才能得到最佳的發展。他認為:足球運動不僅是培養優勢身體素質的最佳運動,同時也是培養幼兒優勢心理素質和智慧素質的最佳運動。足球運動也是培養幼兒強健體魄、對抗性心理、團隊精神。而且要提高足球運動水準和足球運動的普及性,必須從幼兒期抓起。幼兒期是培養幼兒運動興趣、運動心理和運動習慣的關鍵期。 殷紅博教授的研究表明,足球運動是幼兒最喜歡的體育項目,也是培養幼兒綜合體能素質的最佳體育項目。殷紅博教授在北京博凱智慧全納幼稚園進行了8年多的專項幼兒足球與心智發展的研究。研究發現足球運動不僅能促進幼兒身體健康發展,更主要是能夠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 研究發現:幼兒經過一年左右的訓練,8種基本體能素質得到普遍的大幅提高,平衡素質提高40%左右,力量素質提高45%左右,柔韌素質左右,速度素質提高45%左右,彈跳素質提高30%左右,耐力素質提高55%左右,靈活素質提高40%左右,協調素質提高30%左右,孩子的心肺功能提高45%左右。 另有7種重要的心理素質變化明顯: 心理依賴感很強的孩子建立了獨立意識;自卑心理很強的孩子,自信心增強了;任性的孩子學會了規則;自我中心的孩子建立了團隊意識;膽怯的孩子變得勇敢,學會了對抗;注意力渙散的孩子學會了專注;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了,逃避困難的心理變成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孩子的堅持性、意志品質等方面也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智力水準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許多方面遠遠超過同齡人。 通過一年的教學,幼兒的智慧水準、優勢心理素質水準、體能素質水準,明顯超過同齡人,尤其在思維的靈活性、觀察的敏捷性、自信心、對抗性心理素質、團隊合作意識、身體協調性、爆發力、速度、耐力等對未來全面發展有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方面,更是任何體育項目所無法替代的。 開展幼兒足球運動主要是培養幼兒的運動興趣、運動心理、運動習慣和初級專業運動技能,使幼兒在體能發展的關鍵期儘早建立影響終生的運動習慣和運動品質,把體育鍛煉真正當成成為未來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素質之一。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五顆星!

週休二日連著週一的端午假,天公做美,有三天晴朗的好天氣,是出遊的好時機,也是出門在外的遊子返鄉團聚的好日子,偶而有一個三天的連假,還真是不錯。端午過後,天氣逐漸炎熱,是蚊蟲蒼蠅孳生活躍百毒齊出,傳染病很容易發生的季節,因此大家要特別注意,平時就需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好環境的整潔,屋裡屋外打掃乾淨,預防勝於治療,如此病毒入侵的機會是少之又少的。 週二一早,衛生所登革熱巡視人員來園,做環境衛生的檢查,檢查重點之一為,是否有登革熱孳生源?檢查人員說:趁著剛下過雨,來檢查是最真實的。兩位檢查人員認真且仔細的到校園內各角落巡視檢查,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放過,最後告訴園長,校園很乾淨、衛生、沒積水,各排水孔蓋也都有做好防蚊措施,很好。園長告訴他們:幼兒園非常重視環境衛生,特別是登革熱孳生源,我們會為孩子的健康來把關的,請放心!謝謝兩位辛苦的工作人員。 週三潛能語文老師來園做教學訪視。大班教學主題為佩佩歷險記,這是交通安全的主題,三班做班群合作。當日的活動延伸到現場模擬體驗,老師們把活動室佈置成馬路,有車子、有交通號誌,讓孩子從操作中去體驗,把知識變成行動,做角色的扮演,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現場熱鬧非常,大家非常盡興。幾個來參觀的家長、小朋友也感染到那歡樂的氣氛,原來孩子的幼兒園生活是這麼有趣! 中班的小老鼠下廚記,同樣的也非常有趣,下廚是動詞,從阿土伯的撒種開始到這個主題,老師們的教學活動以工作分享、操作體驗來進行,同樣的孩子們也玩得非常快樂;小班的阿婆煮麵,對麵條的認知,搭配餐具的運用,把課程氣氛、活動內容變熱鬧了;而幼幼班的電器家族,在Lily媽咪的帶領下同樣的也玩得很愉快。 徐老師對各班老師的教學評語是~今天的教學,各班完整呈現動態中的活動表現,以幼兒為主,老師為輔,五顆星,掌聲鼓勵!並交代園長一定要轉達。給仁和團隊,按100個讚!讚!讚!有心、有熱情,加上專業、敬業。 大班才在分享交通安全的重要性,Kady媽咪於週四上班途中卻遭遇車禍,行進中被後面想的摩托車給撞倒,還好沒有骨折,只是外表的皮肉傷,不過也夠嚇人的。平常常提醒小朋友注意安全,但若只有我們注意安全,別人不注意,那我們還是會成為受害者。正如北捷事件一樣…..,也許停、看、聽是每個人必修的功課。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台灣為什麼車禍頻傳?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蔡吉源先生所論「台灣為什麼車禍頻傳?」的文章, 提及四點:匝道管制,速限紊亂,紅燈右轉,載貨規定等問題。國人普遍缺乏安全觀念及良好駕駛習慣,美國有關道路交通安全的觀念不是只有在考駕照時才注意,而是美國政府很早就把交通安全觀念落實在學校教育中,打從學童時代就學開始學習基本的交通安全觀念,考駕照的過程更是落實法律控制駕駛行駛汽車的安全。從小紮根的交通安全教育,嚴謹完善的交通法規及員警落實的執法的精神,才是建立安全觀念及培養良好駕駛的正確作法。 台灣的中山高速公路部分路段是採用曲線設計及重車爬坡道設計,相對地考量設計車速所定義的行車車速會有所不同,但不容置疑地就是內側車道是給予汽車駕駛超車使用的。但是國人駕駛習慣不良,習慣佔用內側車道。國內的高速公路的限速提高到多少,對於這些愛開快車的駕駛而言,還是很大的束縛,而把公路視為飆車競速的場地,根本就沒有交通安全的觀念。 紅燈時可不可以右轉? 一直是深受大家重視的議題,說法見仁見智,並沒有標準答案。國內目前交通環境,以及國人守法態度、交通安全的觀念來看,目前都無法作到行車禮讓及路口淨空的情況下,道路交叉口仍需要「優先」、「保護」等時制設計來作號誌管制。然而面對日益增加的車輛,把道路擁塞一昧歸咎於號誌管制是不對的,為何不好好檢討國內的運輸政策呢?畢竟國內的大都市都已經過度開發成長,哪來土地可新增車道或道路,更別說興建停車場,擴增停車位了! 政府單位應該好好考量大眾運輸政策,建立快捷便利,路線便民的點對點運輸系統才是良策。 車禍是台灣道路交通問題的冰山一角,若沒有完整配套的作法,只求標的作為並無法根本解決問題,除了工程、教育、執法的三E政策,還要融入整體性、協調性、持續性的三C考量,才是改善交通問題的正確思維。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慶端午

「加油!加油!」孩子們的加油聲,讓原本就很熱鬧的活動室更加有吸引力。我也快步趨前一探究竟,原來是跳箱進入九層,幾個高手彼此互相加油、打氣,果然加分,一躍而過,接著又是一陣歡呼聲,哇!孩子們好棒哦,與歡喜的人一同歡喜。這真是個美好的早晨。隨後,紙風車劇團年度大戲小小羊兒要回家-三國奇遇的演員來做宣傳,二位演員哥哥身穿古代的軍服,逗趣的動作、對話加上造型,超吸睛的;孩子們的注意力緊盯著台上,不時的哈哈大笑。最後哥哥帶小朋友玩變身遊戲,變成一隻猴子、青蛙和獅子,哥哥說完他們馬上就變身,動作與能力之快超過他們預期的,哥哥直誇孩子們好棒,聰明、領悟力佳、肢體動作棒,最後希望他們能到文化中心去捧場。 咪咪姐姐說:「仁和的小朋友很棒,所以每張票優惠八五折。」小朋友們「ㄨㄚ~了一聲~」Mandy說:「票價最便宜300元,最貴1100元,那1100元坐在哪裡?」生:「最前面。」再問:「九折便宜,還是八五折?」生:「八五折」嗯~孩子們的數概念很好。「看過舞台劇嗎?」舉手的小朋友不到三分之一,「想要有一張DM嗎?」全部都舉手,但咪咪姐姐給的傳單不夠,再去要了二次,讓每位小朋友人手都有一張。 而因著端午佳節的到來,教育局特幼科連著幾年委託協進附幼邱園長在安平國中舉辦的「娃娃慶端午」再次登場。記得第一年舉辦時,因地點太遠,所以一點都不考慮;後來想著承辦單位很辛苦,我們只是去參加、去享受資源,怎能嫌累呢?念頭一轉,事情果然就成了,讓小朋友們都能開闊視野,擴張境界,透過闖關遊戲加深對端午由來的認識。 有~「現場現形記-打卡說我來了」、「立體龍船現形記」、「我的粽子到底包什麼餡料呢!」、「搶救屈原大作戰─把尖嘴利齒的魚、蝦、蟹等釣起來」、「打擊白蛇、青蛇救許仙」、「快樂小鼓手」、「渡河找民俗趣事」。還有表演大會串,原本想單純的參加闖關就好,所以只安排康乃爾家表演舞動童年,不過星期一到現場時,會場協助的工作人員說,既然來了就讓小朋友上台表演,熱鬧熱鬧,快樂就好。 也對,一趟這麼遠,上台就有禮物,何樂而不為?不過,上台對園長而言,是一件很看重的事,是不可隨便的,對台上或台下的人,都是一種態度的學習;想上台,就要有準備。 那要讓孩子表演什麼呢?腦筋一動,就平常大家都會做的健康操,回到園裡,集合達文西、諾貝爾、華盛頓家的小朋友,練習兩次,隔天出發前再練習一次。 沒想到,表演時孩子們的表現出乎意料的好,兩個節目都獲得邱園長的肯定,直誇仁和很專業,認識的工作人員說:「滿足做事,放心啦!」 端午節又稱詩人節,是中國三大節慶之一,流傳著一些盛行的習俗,包粽子、划龍船、午時立蛋、飲菖蒲,喝雄黃、戴香包、掛菖蒲和艾草,若我們不重視,節日對孩子而言,就只剩放假的概念了。 端午到來也告訴我們,天氣漸漸炎熱,因此蚊虫蒼蠅孳生,傳染病很容易發生,陽光最為熾熱,百毒齊出,特別要注意腸病毒的預防,做好環境的打掃與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如此病毒就不會入侵。 端午過後仁和的游泳池也將開放了,六月六日開始,每週二、五是游泳的日子,別忘了準備好游泳衣物。 祝 平安 喜樂 端午佳節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別急,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回事

好幾位媽媽向我抱怨說放暑假反而比開學時更忙,每天忙著接送孩子上腦力開發班、潛能開發班、才藝班,接接送送,孩子還不感激,整天扳個臭臉給他們看。我問她們何苦來哉,她們異口同聲說怕沒有及時找出孩子潛能,誤了他的前途,讓他輸在起跑點上。我聽了很詫異。這裡面有好幾個迷思。 巴特康納(Bart Conner)是一九八四年奧運美國男子體操第一面金牌的得主。 他小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有一次在家裡頑皮,倒立用手走路,他爸爸看見了,覺得很有趣,客人來時,便叫他出來表演,這一點的鼓勵就使得他在家勤練倒立,用手上下樓梯。 在學校裡,男生都希望引起女生注意,他沒有別的特長,便常在教室中耍寶、倒立行走。 有一天被體育老師看到了,覺得他有天份,便帶他去參觀體操訓練中心。他一眼看到平行桿、單桿和木馬就知道這是他將來安身立命的地方,便回家懇求母親讓他去練體操,那天他十歲。 一開始,教練不收他,嫌他彈性不夠、骨頭不夠柔軟,但是他鍥而不捨的苦練,終於替美國拿到第一面男子體操的金牌(他的太太是一九八四年奧運羅馬尼亞女子體操金牌的Nadia Comaneci)。 巴特自己說「一分天才、九分努力」,他是苦練出來的。 任何領域要成名都得下苦功,孩子如果有莫札特的能力,我們給他莫札特的環境,他會成為莫札特。 他如果有莫札特的能力,但是沒有莫札特的環境,「生命自己會找出路」,他的過程會坎坷,但是他還是會成為莫札特。 我們最怕的是孩子不是莫札特,而我們一定要他變成莫札特,這時親子雙方都很痛苦:父母會很失望,覺得孩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孩子會很痛苦,知道自己達不到父母的標準。 巴特的例子讓我們看到適性發展加上一點點的肯定,可以有很大的成就。 文/洪蘭教授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個個準備而來的說故事比賽

滅龍?到底要滅什麼龍?是恐龍嗎?老虎回答說:不是恐龍,是保麗龍….」「三個我一起去旅行,快樂的我、開心的我和害羞的我一起生活…」「很久很久以前,人們總是忘記自己出生在哪一年…」「小馬登登買了一雙鞋子穿在四隻腳上…」「大野狼去麵包店買麵粉把自己的腳用的白白的…」「一個早晨橄欖樹和無花果樹在聊天…」「有一天,有一隻慢吞吞的烏龜…」「每天天剛亮的時候,蛋蛋王國總是熱鬧滾滾…」「有一天他發現田裡有一隻鱷魚…」「有一群大象,有的小、有的老、有的高、有的大、有的瘦巴巴,雖然每一隻都長得不一樣…」「那個晚上,爺爺講了他最喜歡的書給我們聽…」星期三是大班說故事複賽的日子,小朋友個個都是有備而來,特別是在道具的準備,多數都下了一番功夫;上台臺風穩健,從容不迫;孰背故事內容,能流利的講述;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當時正下著傾盆大雨,孩子們說故事的聲音,快被雨聲給淹沒,春吟老師忙著調整麥克風的音量;而台下小觀眾的專注力,雖沒被雨聲給分散,但,隨著說故事者的表現而有所不同,只要故事題材、道具夠吸引他們,加上說者的魅力,不管雨聲多大,現場就會鴉雀無聲。孩子們的聽覺是敏銳的,敏感的,好不好聽會直接反應在行為上。不過,若過於干擾秩序,老師是會趨前提醒他們的。 有家長問:可不可以看著繪本說?那就變成念繪本讀繪本而不是說故事了。 聽故事很容易,說故事可是需要下功夫練習。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任何一件事想要有所成,是必須付出的,得花時間去做準備的。準備是一件很重要的課題。 學習的順序是聽、說、讀、寫、做〈算〉,聽是第一個步驟。人的聽覺在母胎裡四、五個月就開始發展,六個月就對外界的聲音產生反應,所以說胎教很重要;「聽」接著是「說」,也就是表達能力,是學習的第二個重要步驟。過去長輩們常說「囝仔人有耳無嘴」,店店聽就好,不倘黑白講話,導致於孩子不敢表達,父母也不了解他們。不過,現今的孩子卻是「有嘴無耳」,不會傾聽別人說話,插嘴、專注力不夠、缺乏耐心,有時會因此衍生出衝突事件。所謂的過與不及都不好,拿捏的分寸都是學習的功課。 從聽故事與說故事中,學習讓自己的口能說出好聽與祝福別人的話,建立自身的能力與人際互動,這是需要父母、師長的協助與引導。下週三是中小班說故事複賽的時間,請家長協助小朋友做好準備,加油!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法國教養術 從看戲開始

法國的藝術氣息濃厚,首都巴黎更是重要的藝術殿堂,光在巴黎就有超過兩百家劇場。法國人愛看電影、戲劇,生活中能輕易獲得劇場饗宴。戲劇與文學 豐盈孩子生活 住在法國劇場總監喬,曾創立過自己的劇團,也曾經在法國電影中擔綱演出,喬的太太曾去牛津大學攻讀英國文學,戲劇與文學在他們的生活中佔非常重要的分量。夫妻倆曾一起合作將莎士比亞的作品改編成小品文,戲劇活動室他們家庭生活的核心。 兩個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大女兒從兩歲開始會模仿爸媽的動作,有模有樣的打開書本。小兒子也從兩歲起,開始對閱讀產生了興趣,姐弟倆經常席地而坐一起看書。 雖然,戲劇在他們家,就像大多法國人的家庭一樣,融入日常生活中,但喬和太太從不會刻意主導孩子的興趣。喬以自身經驗為例:「我的父母曾刻意買整套的科學讀物給我,它們印刷精美,內容也編排得很吸引人,但後來我喜歡的並非是他們想要給我的,而是戲劇與詩。」因此,喬和太太帶著孩子去圖書館借書,或在書店買書時,都讓孩子自由選書。 大女兒七八歲時,便開始養成自己讀書的品味與偏好,不但可以自己專注的閱讀,也會常常和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閱讀,因書而結成莫逆之交。 共賞好作品 培養藝術品味 喬也強調,讓孩子從小培養品味格外重要,這樣的能力可以幫助孩子未來詮釋戲劇與文學。就像有些電影或戲劇名氣響亮‧但不見得適合孩子觀賞,孩子會有自己的判斷。像喬的兩個孩子都是宮崎駿動畫迷,但對這位日本大師最後一不動畫〈風起〉並不喜歡,覺得處理方式太過強烈與悲傷。 不過,孩子對人事物的領略力遠超過大人的想像,有時過度為孩子設想,反而會讓他們錯過精采的作品。因此,喬認為「父母觀影前的介紹」,與「觀賞後的共同討論」都很重要,讓孩子能有機會親近各類風格的作品,養成自己的品味。 很多時候,我們會羨慕法國人對戲劇、藝術的熱情與投入,從喬和他太太的教養經驗中,不難發現。原來,把文化融入生活來,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文/摘自國語日報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即時的愛 讓媽媽扭一下

家長的留言字裡行間,對上週六幼兒園舉辦的康乃馨之約-讓媽媽扭一下的活動,充滿了感謝之意,從活動中感受到仁和的誠意與用心,營造出一個充滿溫馨與歡樂的氣氛,讓親子們沉浸其中、親情間的暖流在彼此間流竄;爸媽的笑容在小朋友的表演中更顯燦爛、更加滿足。姵岑媽媽說:「謝謝學校,每次的活動,都辦得非常精彩,讓人忍不住想再多生一個。」活動的目的不是為了取悅於家長,而是希望透過活動,具體的呈現所要表達的意義。過去母親節活動的規劃是一年對外,一年對內;對外、對內的定義是,對外在週末假期舉辦,公開邀請家長;對內在週五舉辦,不邀請家長;當然規模、格局也隨之不同,所需的人力、經費也不一樣。 不過即使是在週五,也會有家長請假來參與,我們感受到家長的那份熱情,評估討論後決定,年年對外舉辦;日期的選定以當週來考量,今年提前在八點三十分舉辦,我們對孩子是有信心的,因為平日上學,多數小朋友已經習慣於八點三十分前來園了。 母親節前夕,大家聚集一起,共渡這偉大的日子,感動與感恩的心湧現在每個人的心中。僑宏媽媽的分享「這次的母親節活動讓我很感動,尤其是愛的抱抱,因為我跟我媽都是不會直接表達出來的人,所以園長善心的鼓勵,而我也鼓起勇氣擁抱了我媽,真的很開心,謝謝園長跟老師們,今年是特別的。 是呀!一個感恩的擁抱,拉近了彼此的心,一句媽媽謝謝您、我愛您,感動彼此的心;愛要即時,愛要表達,雖然我們已經為人父母了,但在爸媽心中永遠都是那個小蘿蔔頭,對那份割捨不掉的骨肉親情的愛,是不會因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 每個媽媽的愛都是一樣,期待孩子可以成為一個好孩子、有用的人、孝順的人;長大後能夠立足於社會,回饋鄉里,這可是需要父母的身教和言教,從小來教導的。上帝透過母親,為我們帶來愛與恩典,成為孩子們生命的祝福,我們要好好珍惜,希望天天都是母親節。 週一、週二舉辦積木創作複賽,參賽的小朋友帶著自己的積木,自由創作,沒有主題的限制,在園長的引導下,個個專心的創作組合自己的作品,有的拆了又組,組了又拆,有的很清楚知道要做的作品,不一會兒,一件件孩子們精心創作的作品呈現在眼前,也為它們命名。 孩子們的創意無限,透過活動,希望此方面有才能、興趣的小朋友,能夠脫穎而出、被看見。果真如此,大班榮獲第一名的育銨,阿媽說孫子在家最喜歡玩積木了,其他什麼都不大想做。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孩子玩玩具 玩出知識力

兒子小學四年級時,跟我們一起住在英國倫敦,當地玩具售價昂貴‧兒子只能每天跑去商店櫥窗前看心愛的玩具。從小喜歡玩玩具的他,當時最大的願望就是,「擁有一床裡面都是玩具的房子」。回台灣以後,我們決定要辦一個二手玩具圖書館,實現在房子裡裝滿玩具的夢想。而圖書館的第一個玩具,就是兒子捐出的心愛火車。透過玩具 驗證物理定理 兒子有很多輛小車子,洗澡前他把車子放進大澡盆,讓每輛車子從U行的澡盆前端滑下,比比看哪輛車在澡盆後端衝的最高;接著放一點水增加阻力,再比比看;一邊洗澡,一邊做汽車滑水的實驗。 兒子有時會將車子分組排列,拿幾部特定的車去撞擊車列的最後一部,看哪一輛車可以撞出去最多輛車,即使許多車都被撞的落漆,但他仍百玩不膩。隨著年齡增長,學校課程越來越抽象,當學到「動量守恆定理」時,孩子很自豪的說,我根本不用背,用彈珠或車子就可以驗證這項定理。 兒子上國中後,生活有很大的轉變。國三接近考基測的某一天,他問我小車子在哪裡?當時我已經將他兒時的所有車子,送到某個玩具圖書館了,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 他很有禮貌的請我幫他找車子,因為考試壓力大,他想玩玩具舒解壓力。他每天回到家都問我找到了沒?為了應付,我去跟朋友要了幾輛回來交差,沒想到他一看就說,那不是我的車子。我很訝異,他居然記得玩過的每一部車子的顏色、式樣和名字。 童年玩具 封存快樂記憶 我們看孩子好像隨意玩玩具,其實,孩子在玩樂的過程中,可能正在創造自己的故事,例如某一輛車子是車王、是最厲害的勇士。 原來,玩具與孩子共享了快樂時刻,當他再次把玩玩具時,快樂惠再度湧現。 我認為,玩玩具不是幼童的專利,也不該成為大人施捨的學習增強物,國小階段的孩子應該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親身體驗好品質的玩具,從過程中獲得第一手的體驗資訊,奠定未來更多抽象學習的背景知識,尤其是樂於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供孩子成功經驗的第一步,就是讓他玩玩具。 摘自國語日報文 蔡延治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保護眼睛從小做起

近日校園裡多了兩個帶眼鏡的小博士,看著他們才四、五歲,就需戴眼鏡做視力矯正,讓園長心裡很是不捨,因為戴眼鏡是很辛苦、很不方便的。視力和口腔,是仁和衛生保健的重點,除了平日的宣導外,每學期固定幫孩子做視力篩檢,透過視力檢查表、NTU立體圖,來守護孩子的眼睛。視力的標準,滿六歲0.8,滿五歲0.7,滿四歲0.6,若低於此或兩眼視力檢測相差兩行以上〈如右眼0.9、左眼0.7〉,就表示眼睛有問題,需轉介就醫。目前園內幾個戴眼睛做矯正的小朋友,都是老師做視力篩檢時發現的。 口腔保健,除了加強用完餐點後的刷牙、漱口外,與新樓醫院牙醫師合作,每半年一次,來園為孩子們塗氟。 利用晨間集合時,和孩子分享,眼睛與牙齒的重要。問小朋友:「身體什麼地方可以換?」「牙齒!」「嗯!牙齒,你們現在是乳牙,七歲後會換牙,長出恆牙,換恆牙後若沒有好好愛護,常吃糖果,睡覺前不刷牙,就會蛀牙,蛀牙時牙齒會很痛的,就要去找牙醫師,順便加入~寶寶牙齒疼,醫生說要拔,寶寶哭了叫媽媽,媽媽沒辦法,誰叫你不刷牙,誰叫你不刷牙~聲音加上動作,可是很有效果的。 眼睛呢?跟牙齒不一樣,牙齒換一次,眼睛沒有這福利,跟著你一輩子,保健的常識他們都會說常識,但就是做不到。尤其是科技的產物,要孩子不碰很難,但要告知且要約束、有規範,因為孩子不知道嚴重性。為了保護孩子的眼睛,仁和除了週五欣賞ABC Baker外,下午課後等候家長的時間,不曾讓孩子聚集一起看電視。而保育組組長Kady媽咪,常定期做宣導活動,觀看眼球構造的模型,讓孩子更清楚眼睛的重要性。 身體是要用一輩子,要好好的使用、愛護和珍惜。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照往例舉辦慶祝會,今年仍以音樂的饗宴和家長們一起分享。偏偏碰到連日來氣候不穩定,今早持續下著雨,著實令人擔心,但~我們有信心,家長們一定會風雨無阻的來欣賞並接受寶貝們的祝福。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