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November 3, 2014

園長的話 – 人與人的接觸

週六召開園務會議,討論幾個議案,其中之一是親職講座的主題,什麼樣的題目才能吸引家長願意撥時間來聽講?才不會每次都要三催四請的,難為老師,也難為家長。大家絞盡腦汁,用力的給它想,以平時與家長互動的情形,提出四個主題。「如何與孩子做溝通、孩子吃什麼最健康、3C產品對孩子的影響、孩子在家和在校為什麼表現不一樣」;再進行投票表決,結果3C產品對孩子的影響得票數最多,但,老師還是有意見-現在資訊很發達,這個題目只要上網就能找到答案,不太能吸引家長,因為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那~哈哈,怎麼辦?只能涼拌了!再經過一番討論,決議是這次就不舉辦。 每所幼兒園好像都遇到相同的問題。時代的進步,在網路世界日益發達的今天,很多事情都在改變。有幼兒園說他們已經不辦親職講座了,因為需動員所有的老師,但家長的出席率卻很低,對講師而言也很失禮,改成學期初召開親師座談會,不過,座談會可是要求每個家長都需參加的。 不論座談或講座,都是家園、親師溝通互動的平台,而這平台與網路世界不一樣,它是人與人間的接觸,是有溫度的,是那股熱熱的暖流在彼此間流竄而產生的感動,讓家園、親師的關係更緊密;這可是網路所不能取代的。 孩子是我們的希望,是未來的主流、主人翁,輕忽不得,不論是父母或為人師者,都必須用心看待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有責任提供他們好的學習成長環境,好的示範,建立孩子好體格、好品格與好行為。 學習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適時帶領孩子到戶外或特定地點參觀是有必要的,透過體驗,才能豐富與開闊他們的視野。 幼兒園每學期固定安排一次全園性的旅遊,地點的選擇是最費心的。必須考慮車程、地點、具教育意義與教學主題的配合,還有考慮大班小朋友不要有重覆性。 此次地點的選擇,是配合大班「我們都是好朋友」,選擇了位於高雄市美濃區的美濃客家庄。這是一處充滿客家農村文化氣息,保存客家風貌的休閒農莊,想藉此讓孩子們瞭解美濃客家文化的風土民情。 昱潔告訴老師~上個禮拜全家一起去了!哦~是嗎?照說,客家庄需預約,且不收散客,會不會是指民俗村? 戶外旅遊對孩子們而言充滿了期待,每每老師說要搭娃娃車去參觀,是孩子最感高興的事,何況是搭乘遊覽車大夥兒一起出遊呢! 今天舉辦萬聖節活動-就是愛搞怪,孩子們一早來園,就裝扮成不同的造型,個個都很開心!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家長如何成為親師好夥伴 (一)

為了兒女的管教、為了成績,愛子心切的父母常殺到學校找老師,一不小心就成了孩子眼中的大恐龍,與老師也陷入對立的交戰,家長最要做的原來不是辯論和抗議,成功祕訣反而在於「情」這個字。許多研究都顯示,親師關係對孩子不論在學業表現、行為品格上都有巨大的影響。擁有正向的親師關係,孩子在各方面都會有更佳表現,反之則否。家長希望和老師建立好的親師關係,牽涉到許多微妙的心理感受與互動、溝通的技巧,但最重要的是同理心,擁有一顆柔軟的心,是親師正向互動的基石。相反的,缺乏同理心,就算有再好的溝通技巧、表達能力,都是枉然。 在親師關係中,父母首先要思考自己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倫芬認為,老師主要的工作是在幫助孩子學習,啟發孩子對於知識的好奇;家長的工作,則是要幫助老師了解孩子的特性,協助老師因材施教。 也因此,每當孩子來到一個新的班級,父母應該做的,是幫助老師了解你的孩子。 建議家長在一開學,就能尋找適合的時機(例如班親會),去認識孩子的老師。你可以及早告訴老師關於你孩子的特質,或是他可能有什麼特殊的狀況,需要哪些幫助。例如,你的孩子在上小學前,從來沒有去補習過英文或注音符號,也許在一開始,他需要老師更多的協助與耐心。 你也可以問問老師,有什麼事情,是老師希望父母在家裡可以協助孩子的。對老師打開你的心胸,表現出你對孩子學習的關心,是很重要的。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