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September 23, 2014

園長的話 – 已讀不回

一旁的手機「噹」了一聲,提醒我有新的訊息進來,打開一看,是女兒從美國傳Line過來,上面寫著,看了訊息沒回應,很不禮貌…,連忙按個貼圖寫了回應傳過去。女兒說:看了訊息後不回應的人,是最不受歡迎的。哦~可得注意,不要不小心成了不受歡迎的人,而成為拒絕往來戶。就好像家長看了通知單沒有反應一樣,最令老師頭痛了。 幼兒園或班級有事需要家長配合,會透過每日聯絡本,每週教學內容,仁和物語等書面資料來分享告知,但很多時候卻得不到家長的回應,不是空白就是需再三提醒,有時連簽名都沒有,再問時會說~不知道、沒看到、不清楚,原因之一也許是家長連看都沒看。 每日聯絡本,老師需利用午休空檔時間來記錄;每週教學分享,希望能適時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學習情形;仁和物語除了幼兒園的行事曆、親子教養篇外,還有園長與家長的對話;這是仁和的用心,期盼家園有密切的互動、了解,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養成閱讀寶貝們從幼兒園帶回家的書面資料是家長很重要的功課,這也是一種閱讀習慣,習慣後就會成自然。資料若有不清楚之處可詢問,或有需建議的,也請不吝指教。若都沒看、沒回應,久了,老師也會很失望而產生無力感。 以家庭防災卡的填寫,老師說都寫在聯絡本,字也放大了,家長還是不填,問園長:「該怎麼處理?」一旁有老師說~涼拌 「園長,明天晚上親師座談會,可否針對下星期二要分發的五歲免學費和幼保券的申請書,提醒家長一定要在期限內繳交,每次都要拖好久才能收齊,很沒效率。」 五歲免學費和幼保券,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對家長的補助款,請幼兒園幫忙處理,應該是增加幼兒園的工作量。從申請到發放補助款需要專人處理,若家長連與自己權益有關的事都能拖三拖四的,那真不知該說什麼才好!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養成良好的習慣,利己又利人。不管是每日聯絡本、每週教學內容分享、仁和物語或其他單位需要配合的事物,若大家都能合作無間,自主性的管理、督促自己,同理別人,相信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會更融洽,不論是家庭、學校、社會,會比現在更祥和,大家工作、生活的心情會是愉悅的。也就能像小寶貝們那麼快樂!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以色列教育-培養孩子自主發展

以色列的教育很著重小孩的自主性,從孩子年紀很小就允許她表達自己的意見。還記得我家老三雅麗兩歲多的時候,有一天從幼稚園接她回家,進門後我提醒她:「雅麗,鞋子拖了以後先去廁所尿尿!」正彎腰脫鞋的她,聽見我這麼說,停下動作,抬頭望著我說:「媽媽,你不能幫我做決定,只有我能幫自己做決定!」「你說什麼?」我以為聽錯了,畢竟她才兩歲多,哪來這麼強的自我意識?她望著我,又說了一次,:「媽媽,只有我能幫自己做決定!」小小孩的眼神透出堅毅,讓我這個坐母親的覺得既好氣又好笑! 讓孩子自動自發用餐 雅麗,是我來到以色列七年後出生的,從十七州大開始送去托嬰中心,是個典型的以色列小孩。以色列雖然戰亂不停,國際情勢艱困,但國內教育風氣十分自由,讓孩子從小就能了解自己,老師鼓勵小孩自主,發展自我,這從寶寶在托嬰中心的「吃飯教育」就可以看得出端倪。依據以色列「托嬰中心」的教學方案,寶寶從四個月大開始「嘗試」副食品,量個月大後正式吃三餐。寶寶在八、九個月大左右就可以自己用手拿食物吃飯。 吃飯的教養原則是:「父母決定什麼時候吃:而小孩決定吃不吃,吃多少。」在這樣的原則下,以色列小孩最晚在一歲左右就不再被大人餵食。而有趣的是,小孩也都非常主動,通常坐上餐桌就吃飯,吃完飯就離開餐桌,很少需要被耳提面命的督促,或在上演「你追我跑」的餵食劇。我在以色列的幼教界待了八、九年,沒見過哪個孩子有「含飯不吞」的拖拖拉拉習慣。 從小教育孩子做自己 我曾經請教過以色列的幼教專家,為什麼讓寶寶自己吃飯這麼重要,她告訴我,除了訓練身體的協調度、口腔肌肉與味覺發展外,「早早讓孩子自己吃,小孩會知道自己有主控權,自己的決定(吃不吃或吃多少)是被大人尊重的,而且會較早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同樣的教育邏輯跟哲學,也可以從以色列人對小孩其他發展的議題上看到,以色列有不少本土的兒童繪本跟兒歌,主題都是「做自己」。從一歲開始,用繪本以及兒歌教唱的方式告訴小孩:接受自己原來的面貌是最棒的事情! 在這樣教育氛圍下養大的孩子,自信開朗,自主性強,意見多,也常會挑戰父母的命令跟要求,正因為這樣,小孩不到三歲,就會跟大人說出,「媽媽,你不能幫我做決定,只有我能幫自己做決定!」這樣不知天高地厚的話來。 你也許想知道,後來我就放任我家老三自己決定嗎?並沒有。我當時回答她:「當然你自己做決定,你要自己走去上廁所,還是媽媽抱你上廁所呢?」 要養出自信、有創意的小孩,做父母的也要跟著學習靈活、有創意的應付小孩的各種古怪要求,贏回教養的主控權! 文/摘自國語日報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