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August 25, 2014

園長的話 – 孩子怎麼了?

朋友問我:「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真不知他們心裡在想些什麼,我兒子交了一位義大利籍的女友,上上星期遠赴義大利為期三週的訪友行程,本星期來電告知,還要延後兩週才回家。我告訴他那工作怎麼辦?兒子竟然回答不做了,身上還有錢夠用,沒錢再賺就好了。」朋友對兒子的行為不知如何是好,希望能聽聽我的意見。我告訴朋友,沒有這樣的經驗和困擾,但也許孩子尚未成家,沒有家庭的負擔,所以才會很隨性;朋友說,所以兒子才不想要結婚,結婚後有了家庭就不自由了。 在人權意識高張的今日,自由是每一個人都想追求的目標。 但自由應該建立在愛中,因為愛只喜歡真理,真理才會使人得到自由。 本週頭條新聞之一,就是藝人柯震東和房祖名吸毒被大陸公安逮補的消息,震驚國內外甚至是登上世界版面的新聞。一個是23歲當紅的藝人,一個是30歲名演員成龍的兒子,父親當反毒代言人,兒子卻吸毒,。相信他們的父母心裡一定非常的難過,無法接受眼前的事實。不敢相信從小捧在手掌心、用心栽培的寶貝兒子,竟然會走偏、吸毒;他們的家境富有,從小過著比別人優渥的生活,到長大成人,是很多人羨慕的對象。理應有個大好前程,但如今…,這是否是追求自由的結果必須付出的代價? 父母難為,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檢視,到底該如何管教孩子,是為人父母非常重要且必修的功課,不只是在乎提供孩子物質生活上的享受而已。 上週六舉辦的親職講座-幼兒的智能開發,講師徐喜傑老師以透過七大智能的學習,讓幼兒達到氣˙定˙神˙閒˙學˙得˙成境界,與家長們分享,徐老師多年研究配合感統教具,開發幼兒前庭智能、聽覺智能、語言智能、用手智能、觸覺智能、視覺智能與運動智能。 與會的家長獲益良多,孩子們也實際體驗感統教具所帶來的喜悅與滿足感,無論是家長或小孩,收獲滿行囊。家長們感受到仁和的用心。問彥之爸爸:「來仁和值得嗎?」爸爸說值得。 三歲定一生,科學與醫學均已證實了,從胎教開始到三歲的這段時間,是人一生中開啟智能與奠定品格的重要關鍵期。有鑑於此,仁和於103學年度第一學期九月開始,幼幼班加入智能開發課程,聘請徐老師來園指導,希望寶貝們從二歲開始就能奠定好的基礎。 孩子是我們的希望,為他們營造好的學習環境,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的責任;為他們選擇優質的學習場所,則是身為父母應盡的義務,所謂的孟母三遷。小小孩就像一塊海綿,看到、聽到的全都錄、全吸收。 很多父母或長輩的觀念是二歲幼兒不用去幼兒園,但他們在家的生活作息是什麼?若家裡無法提供他們好的學習資源(含環境、學習教具、人),到幼兒園是正確的選擇。 好東西與好朋友一起分享,請大家告訴大家,仁和讓您的孩子看見未來。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父母好榜樣 關機陪孩子讀書

朋友的孩子因為段考考不好,被母親以「少一分,扣一元」的方式,扣光了零用錢。孩子不甘願的說:「沒考好是因為媽媽整天看電視,從我回家一直看到上床睡覺。」其實孩子想好好念書,但是電視的聲音吵得他無法專心。孩子想討回零用錢,於是問我:「有沒有證據可以證明:看電視會干擾讀書?」 「不但有證據,而且還不少。」閱讀時,雖然是用眼睛看內容,但是文字在腦海中會轉換成語音來處理;一般閱讀簡單的文章,可能不需要經過語音轉換,但閱讀困難的文章,就要有這個過程。 有個實驗是:在大學生的喉頭貼上小電極,偵測喉頭肌肉震動的情況。實驗結果發現:學生在看報紙時,喉頭肌肉沒有動;在閱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或念莎士比亞的劇本時,喉頭肌肉就震動了,雖然沒有出聲,但在心中默念。 對閱讀還不是那麼熟練的小學生來說,做功課時,他們需要把字的聲音在腦海中念出來,以延長訊息處理的時間,並理解前後文的語意。因此,電視聲音的確會干擾做功課。 為什麼「孩子默念的聲音」和「電視的聲音」會互相干擾呢?我們都有以下類似經驗:在寫信時,若有人跟你說話,往往一不小心,就把別人話裡的字寫到信裡去。這是因為人類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很小,只有7±2個單位;在寫信時,後面的三到五個字,就已經在工作記憶中等待被寫出來,這時如果有人對你說話,就會製造工作記憶的競爭,而導致寫錯字了。 就訊息處理的理論來說,訊息進來後,要先經過工作記憶的處理,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工作記憶有一部分是語音記憶,一部分是視覺記憶。語音記憶比視覺記憶的時間來得久;影像暫留只有四分之一秒,但語音記憶可以到二十秒。 比如,在公共電話亭打一○四詢問某餐廳的電話號碼,接線生回答後,如果手邊沒有紙筆,其實是可以把電話號碼的八個數字,暫時存在工作記憶中,再掏出錢投進電話,撥出號碼來。但是,假如投錢進去,正要撥號時,有人拍打電話亭的玻璃門,說:「對不起,可以跟你換個零錢嗎?」雖然沒有理會對方,但是數字卻忘了,因為對方的話,已把那八個數字的電話號碼給擠出去了。 所以,在孩子做功課時,父母最好不要在一旁說話或看電視,免得干擾他。其實,要孩子好好的做功課,最好的方式是:父母也拿書來看,這樣孩子就有「同甘苦,共患難」的感覺;即使功課很多,他也不會抱怨。 學習效果取決於情緒與動機。假如父母一直看電視,卻叫孩子去念書,他會不甘願的想:「為什麼你可以看,我就不可以看?」心裡不平,書自然讀不進去了。以目前電視節目的水準來說,父母還是看書的好,一方面給孩子作好榜樣,一方面增加知識,淨化心靈。 文/洪蘭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