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uly 2014

園長的話 – 期末謝語

7月26日是仁和第40屆畢業典禮,感謝家長與工作夥伴們, 40年來的支持與愛護,讓仁和能一路陪伴許多小朋友走過人生最初,最重要的關鍵時刻。希望孩子們將在仁和奠定好的基礎繼續延續下去,做一個健康、快樂、會玩、會讀書、有禮貌、守規矩的仁和好寶寶。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一個寶,是我們的希望,是每個家庭最珍貴的產業,比珍珠比金錢還貴重,我們應該好好珍惜並重視。 感謝仁和所有家長的相挺、支持與愛護,讓我們能走過長長的40年歲月,感謝所有工作夥伴的付出,讓仁和能堅守著幼教的本位,走在正確的方向,建立孩子的根基。與其說我們的工作辛苦,不如說因著有這群小天使的陪伴,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有意義,且多姿多采。 我們都當過孩子,應該最了解孩子的心。其實孩子們要的不多,他們不需要吃山珍海味,不需要穿華服,不需要開名車,不需要住豪宅,他們要的不多,只希望父母親能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中,分一些時間給他們,陪伴他們、關心他們、了解他們。 陪伴是個很重要的功課,因為有了實質的陪伴,才能進一步的了解和幫助。科學家愛因斯坦之所以能成為科學家,是因其背後有兩雙關愛的手。 有天,有人訪問愛因斯坦的爸爸,都想知道他的父母是怎麼栽培他的,他的爸爸說:其實我並沒有給我的孩子什麼特別的教育,我所給的就只有「陪伴」兩個字。 「我陪著我的孩子一起經歷他童年的時光,一起參與他在學校的各種活動,就只有如此而已。」 童年是個很重要的階段,就像蓋房子的鷹架原理,基礎如果穩固,往上蓋就不怕會倒塌。就像孩子剛學步一樣,父母在旁看著他學走的過程,給予支持、協助和鼓勵。 大班寶貝九月即將踏上另一個學習的階段,那將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是不容忽視的。除了作息和幼兒園不一樣外,沒有點心、聯絡本要自己抄寫,校園變大了,下課後戶外遊戲沒有老師看護,一星期只有一天是上全天、四天半天,下課後多數必須到安親班,孩子一天換了三個場所-家裡、學校、安親班…等等。 家長的陪伴、關心是很重要的,陪著孩子走在初上小學適應的階段,關心他周遭的環境-人事物,了解他的難處,幫助他、不數落他-「都上幾年的幼稚園,還這樣,別人都沒問題。」之類的話,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都是特別的,都有神的計畫。「我很特別,管人怎樣看著我的臉;我很特別,神愛世人沒有分別;我很特別,自信花朵開滿心裡面,只要相信神造我們,就是很特別。」 今日孩子以仁和為榮,有朝一日仁和將以他們為榮。 下星期一八月四日暑期班開課,作息時間與平常日一樣,暑假期間只開放前門,請家長留意。 ★★★7/31.8/1不上課 ★ ★ ★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計劃與變化

計畫真的跟不上變化!因著學期即將結束加上週六要舉辦的活動,原預定星期三要進行的事,卻因著麥德姆颱風襲台,市政府宣布停班停課而有了不同的安排。雖然電視事先就報導有關颱風的訊息,但心想從花東登陸,台南應該不會波及才對?不過後來卻成穿心颱,各縣市政府不敢大意,以人民的生命財產為最大的考量,全台都停班停課。也因此,週三Hellen媽咪嫁女兒,原本無法出席,卻可以遠赴南投參加男方的喜宴,雖然擔心也折騰了一天,不過卻有了不同的體驗。婚禮中新郎的父親致詞感謝,原本擔心非假日,出席喜宴的人會很少,又遇到颱風天,不知該如何是好?沒想到放颱風假,座無虛席,讓原本的擔心變成了大大的祝福。媒人婆說有雨沒風,是富雨家啦! 不過,當晚澎湖卻發生了飛安事件,讓大家的心又揪在一起了。 安全,真的很重要,不是每件事都能很幸運。So,仁和舉辦的各項活動,首先考量的都是安全。 過去曾有一次運動會,到東寧運動公園舉辦,勞師動眾;成果發表會,幾次到假日廣場,因為場地不熟,老師、孩子都需適應,特別是小朋友,事前排演,要在白天,需避開用餐和午休時間,還有車子接送往返,孩子累老師也辛苦;有兩次活動當天,遇雨,臨時改回幼兒園。 創辦人曾說:「活動應該以孩子為最大的考量,讓他們能夠愉快的享受表演的樂趣,仁和有表演的舞台、空間,教室可以休息,上廁所方便,孩子又孰悉;外面的場地雖然較舒適、寬敞,但不熟安全就會有問題。」被創辦人的一席話點醒了,是的,是該以孩子為考量才對,用他們的眼光看世界。 明天就是仁和第四十屆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週二、週四進行彩排,看著大班小朋友,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和不捨。感動他們的成長,在仁和的三年半、三年、二年、一年,經過歲月的洗禮,不僅身體壯壯,頭也壯壯。如今的他們,個個是聰明、天真、活潑又可愛的仁和好寶寶。希望他們載滿仁和滿滿的祝福,邁向人生的第二個階段,迎向更寬闊的未來。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別忘了〈7/26日〉上午8:30分與仁和有約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成長的喜悅-父母篇

一、家庭教育的重點: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古人云:「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所謂博學,乃是人立身於世間,現實生活能力方方面面的內容。這正是現代家庭教育亟需關注和重視的課題。因而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最為重要的一項。 二、需要悉心觀照的一些具體方面的內容 家長要花時間來陪孩子學習,陪孩子做有益身心的事。在選擇課外班時,儘量不選單純讓孩子求快,易產生急功近利思想的學習內容。最好選擇能讓孩子靜下來,定下來,能深入思考的內容。孩子能定下來,學習就不會差。上課能認真聽講,下課寫作業也快。 還可以增加一些藝術方面的內容,比如鋼琴,二胡,古琴,古箏等,兒童唱詩班,也很不錯。當然,這些要根據家裡的經濟狀況來選擇。有智慧的家長應該教會孩子什麼是健康的飲食,並多陪孩子做戶外運動來消耗體內的多餘能量。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精心陪伴和呵護,孩子看的書一定要家長篩選過,現在外界的不良影響太多。 三、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希望孩子做到的,應首先反省自己能不能做到。孩子的成長過程,會如鏡子一樣,反照出我們父母的很多不足。為了孩子,身為家長真的要不斷努力提升。因為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榜樣力量,能令孩子長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於心,內化為良好的品格而伴隨一生,受益終生。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親子共讀 用心成果都看得見

一早,走在長廊上,遇見迎面而來的小朋友,笑容滿面的道早,一聲聲早安劃破了寂靜的早晨,也展開了一天的開始。打招呼,是仁和的禮貌運動之一,孩子們已漸漸養成習慣了。不過他們很精、會看人,若沒有身教,小朋友也不會互動。為此,園長提醒他們,不管如何,守本分很重要。 在學期即將結束的時候,除了做體適能的檢測外,針對幼兒園推動的親子共讀,於星期三做檢視,檢視推動的成效。透過記錄本,除檢驗成果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學習的態度、家長關心的程度、配合的情形。 本學期設定目標最少四十本,統計成果有六成三達到標準,尚有三成七仍需加油。其中要給諾貝爾家的小朋友拍拍手,不止全班都達到目標還超過,且每一頁每個空白處都有記錄。 記錄最多的是理安的57本,還有惠淳媽媽在圖的旁邊還加上孩子的話語,不只一本,46本都如此。家長的用心、配合與教導,在孩子的身上都看得到。 親子共讀推動已多年,最終目標是培養孩子喜歡閱讀、愛閱讀的習慣,從小養成,慢慢培養、建立,習慣就會成自然。當孩子進入國小,隨著年級增加,從親子共讀到自己閱讀,從圖文到只有文字,一點一滴成長進步,做好銜接是很重要的準備課題。 閱讀可以讓孩子變健康、變快樂、變聰明,增加大腦的活化,產生想像力;從自己開始,帶著孩子一起閱讀吧!讓閱讀成為家庭的習慣。 隨著暑假的來臨,國內外各旅遊景點紛紛推出暑期活動,家長們也趁此機會全家來個旅遊,雖然天氣是如此的炎熱。所以七月請假的孩子特別多,每個星期都有,一請就是一星期,老師們好擔心,因為下星期六就是仁和第四十屆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不論是畢業班或中小班,都有角色的扮演,有的家長事先有告知請假之事,有的在安排角色後才告知,老師們覺得好無奈,也因此提醒我們,下次不管做任何事,事前調查很重要。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別忘了下星期六〈7/26日〉上午8:30分與仁和有約※※※※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閱 讀,寶寶不怕假性過動

暑假是老師充電的時候,許多學校都在學期結束後,立刻辦研習會或工作坊,請老師把這一年教學心得作個總結,從檢討中求進步。在這些教學檢討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班上過動兒增多了」。這是很奇怪的事,以前沒有這麼多注意力缺失的孩子,為什麼現在一班都有一二個呢! 假性過動兒多半是電視兒童 真正的注意力缺失和過動(ADD/ADHD)是大腦裡誰經傳導物質的不足,它有生理上的關係,不會突然增加很多,這表示有一部份疑似ADD/ADHD的孩子,其實是假性的注意力缺失和過動。仔細觀察起來,這些假性過動的孩子都有一項特性-不喜歡閱讀:他們小時很少被父母抱在身上親子共讀,絕大多數是電視兒童,很少安靜坐下來,完成一件事。 閱讀的好處是,她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若不專心,眼睛會跳行,就會讀錯。看電視時,雖然也是坐著,但是電視畫面是不停閃動的,一秒鐘有24~26張圖片,靠著眼睛的視覺暫留使它變成連續的影像,會動的東西會吸住我們的注意力,動態多,2分鐘超過10次的拉近鏡頭、剪接或轉換鏡頭會使大腦工作過量而疲勞。 圖片一次帶給我們很多的訊息,使我們無法去思考細節是否合理,我們隨著影片跳換的速度在吸收資訊,若是一停下來思考後面的訊息就忽略掉了,不像閱讀是隨著自己理解的速度進行,隨時可以停下來想,還可以「倒帶」回朔到前面不懂的地方。 因此閱讀是主動的接受訊息,操之在己:看電視是被動的,操之在人。如果比較看書或原著改編成的電影,那麼看書得到的資訊比較多,而且看書是自己的想像力,看電影是導演的想像力,它會鎖住孩子本身自發的想像力。所有的研究都指出電視保母對孩子的發展不利。 漸進式親子共讀 培養專注力 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方法很簡單,把孩子抱在身上,在他坐的很舒服時,先唸短短幾分鐘的故事書給他聽,用手指著字,一個字一個字的講過去,然後逐漸拉長時間,從5分鐘到10分鐘,到15分鐘,最後到30分鐘。 當孩子可以安靜坐在身上聽故事說30分鐘,不會爬上爬下來吵鬧時,你就可以放心她不是過動或注意力缺失了。 從閱讀學紀律 內化求知慾 透過閱讀,我們教他是非、紀律、禮貌及跟人相處的方法。現在越來越多幼稚園的孩子聲音沙啞,聲帶已經壞了,失去童聲的甜美。原來他們在家中沒有學好規矩跟紀律,進了幼稚園,人多時要說話就用喊的,不喜歡別人時就用推的。 當然我們知道孩子遊戲時跑跳喊叫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喊到聲音沙啞就不自然了。噪音對自己、對別人都是傷害。最主要沒有學會紀律的孩子是無法受教的。這種孩子進入小學後,就變成老師的頭痛人物了,因為課堂需要維持紀律,不可隨意站起來走動或大聲說話。一旦講不聽,被貼上過動或注意力缺失的標籤,對孩子是一輩子的傷害。 不論社會是多麼的民主開放,人們對跟自己不一樣的人仍然是以歧視的眼光來看待的。所以在孩子小時候,盡量自己帶他、養成他閱讀的習慣,不但可以啟發她的智慧,將求知慾內化成他人格的一部分,更是給他安全感(沒有什麼比坐在父母身上,得到父母完全的注意力,更令孩子高興的了),閱讀是種工具,可以打開人類知識的門。教養 從小培養孩子的深度 如果從小培養孩子喜歡有深度的東西,他將來即使不是俊男美女,有內涵不膚淺的談吐也會令人耳目一新,另眼相看。孩子是我們一生最大的投資,透過孩子,我們的基因得以傳下去,完成大自然賦予我們使命。 孩子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就如同我們是他們的禮物一般。暑假盡量陪伴孩子,養成他良好的紀律和專注習慣,這才是真正的贏在起跑點上。 文/洪蘭教授 摘自學前教育月刊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難忘的童年

最近巧遇一位校友的媽媽,她的二個寶貝兒子現已二十六、七歲了,媽媽說,孩子們至今仍念念不忘幼稚園的生活,雖然已出社會工作了,但每每想起兒時生活,仍回味無窮;很感謝仁和給與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聽了心裡既高興又感動,孩子們已經長大了,有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和看法,回顧過往成長的歲月,特別是幼稚園生活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眼前,懷念特別多。 其實,不只這兩位兄弟如此,很多校友也有此心聲,哈~不只畢業的校友~,就連即將成為校友的羽宣,告訴媽媽以後她的孩子也要送到仁和來,仁和最好了,感謝羽宣的支持,已經預約到下一代了,有校友們的支持,仁和真的不用怕沒學生,要有信心才是,YA~ 校友們懷念啟蒙的學校,在寬廣的園地裡,能夠盡情的揮灑、玩樂、自在的生活,玩沙、玩水、踢球,溜滑梯、盪鞦韆、玩體能,在陽光、空氣、水的滋潤下,以運動感覺智能,健康快樂的成長、茁壯,建立身心靈健康的好根基,一生受用無窮。 改天仁和一定要來辦一場校友回娘家的活動才是。 玩是孩子們的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功課,從玩樂中增長智慧、建立知識。學前時期若不能玩得盡興,笑得開懷,上小學後機會就愈來愈少了。 「露營」,是一項特別的玩樂活動,孩子們非常的期待。上週五、六舉辦,他們玩得很盡興,活動結束後,回家睡了五、六個鐘頭。 問小朋友:「什麼活動最好玩?」「騎士堡、麥當勞、營火晚會、科學遊戲、晨跑、晚上睡覺…」「都好玩。」 露營,成長的喜悅,特別是晚上,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和小朋友,在老師們的陪伴下,夜宿幼兒園,對學前孩子而言是不容易的,尤其是中班小朋友,這難得的經驗,也將成為他們童年美麗的回憶。 家長們也趁著孩子們不在家的那晚約會去了,字芫爸爸說:「好幾年沒看電影了,那晚和太太去看電影。」(上一年級的哥哥也參加露營);還有家長說:「孩子不在身邊,又回到新婚時期了。」….感謝仁和~ 露營,近幾年來老師們年年都談論著要到外面找遊樂區舉辦,今年也不例外,園長不便打消老師的興致,但最後還是選擇仁和。原因是~第一安全憂,外面地點不熟悉,過夜在安全上會擔心;第二費用高,交通、地點、旅社等;安全堪慮,費用高,參加的小朋友就少,失去舉辦活動的意義和目的,經過討論,還是在幼兒園舉辦,不用場租又安全,家長也安心。 當然活動的設計很重要,以孩子的心為心,用他們的眼光看活動,設計符合他們的需求,每一項都經過模擬、勘查,以騎士堡而言,這是他們在台南新開幕的點,六月二十日能否完工開幕,是園長擔心的,活動前二個禮拜前往現場勘查工程進度,活動當週又去探勘,確定可以開幕才安排前往;營火的搭建,過去都點真火,今年因為活動室鋪木地板,不能點真火,光是用空氣棒自製營火Grace媽咪和Emma媽咪就花費好多時間構思。 一個活動的成功與否,計畫固然重要,但執行團隊的默契與合作,小朋友和家長的配合與否更為重要,在此感謝仁和團隊的合作與向心力,感謝小朋友和家長的配合,讓露營活動能夠成功且圓滿的結束。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幼兒的學習就是玩

當我在積木角堆砌積木時,請別說我只是在!你知道嗎?我是在當中學習形狀與平衡關係誰知道? 也許哪一天我將成為建築師 當我在裝扮自己,扮家家,擺飾桌子,照顧小嬰兒時,請別說我只是在!你知道嗎?我是在當中學習,因為有一天我將成為父親或母親 當你看到我在塗抹顏料畫畫或揉捏黏土時,請別讓我聽到:他只是在!你知道嗎?我是在當中學習,也許哪天我將成為一位老師 當你看到在學校的我正全神貫注的拼圖或玩一些玩具時,請不要認為我把時間浪費在方面,你知道嗎?我正在當中學習,我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和培養專心的態度,也許有一天我將成為事業家 當你看到我在煮東西或嘗試食物時,請別認為我只是會!我正在學習如何操作管理與分辨不同,也許哪天我將成為一位大廚師 當你看到我正在跳,跑或移動身體時,請別說我只是在!你知道嗎?我是在玩當中學習,學習身體的運動與功能,也許哪天我會是一位醫師,護士或運動家 你問我今天在學校做些什麼?當我回答是:我只是在時,請別誤會我,因為我是在當中學習,學習如何讓自己成功、快樂,我將為明日做最好的準備,今日,我是一個小孩子,我的工作就是 (Anita Wadlay)著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