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une 2, 2014

園長的話 – 慶端午

「加油!加油!」孩子們的加油聲,讓原本就很熱鬧的活動室更加有吸引力。我也快步趨前一探究竟,原來是跳箱進入九層,幾個高手彼此互相加油、打氣,果然加分,一躍而過,接著又是一陣歡呼聲,哇!孩子們好棒哦,與歡喜的人一同歡喜。這真是個美好的早晨。隨後,紙風車劇團年度大戲小小羊兒要回家-三國奇遇的演員來做宣傳,二位演員哥哥身穿古代的軍服,逗趣的動作、對話加上造型,超吸睛的;孩子們的注意力緊盯著台上,不時的哈哈大笑。最後哥哥帶小朋友玩變身遊戲,變成一隻猴子、青蛙和獅子,哥哥說完他們馬上就變身,動作與能力之快超過他們預期的,哥哥直誇孩子們好棒,聰明、領悟力佳、肢體動作棒,最後希望他們能到文化中心去捧場。 咪咪姐姐說:「仁和的小朋友很棒,所以每張票優惠八五折。」小朋友們「ㄨㄚ~了一聲~」Mandy說:「票價最便宜300元,最貴1100元,那1100元坐在哪裡?」生:「最前面。」再問:「九折便宜,還是八五折?」生:「八五折」嗯~孩子們的數概念很好。「看過舞台劇嗎?」舉手的小朋友不到三分之一,「想要有一張DM嗎?」全部都舉手,但咪咪姐姐給的傳單不夠,再去要了二次,讓每位小朋友人手都有一張。 而因著端午佳節的到來,教育局特幼科連著幾年委託協進附幼邱園長在安平國中舉辦的「娃娃慶端午」再次登場。記得第一年舉辦時,因地點太遠,所以一點都不考慮;後來想著承辦單位很辛苦,我們只是去參加、去享受資源,怎能嫌累呢?念頭一轉,事情果然就成了,讓小朋友們都能開闊視野,擴張境界,透過闖關遊戲加深對端午由來的認識。 有~「現場現形記-打卡說我來了」、「立體龍船現形記」、「我的粽子到底包什麼餡料呢!」、「搶救屈原大作戰─把尖嘴利齒的魚、蝦、蟹等釣起來」、「打擊白蛇、青蛇救許仙」、「快樂小鼓手」、「渡河找民俗趣事」。還有表演大會串,原本想單純的參加闖關就好,所以只安排康乃爾家表演舞動童年,不過星期一到現場時,會場協助的工作人員說,既然來了就讓小朋友上台表演,熱鬧熱鬧,快樂就好。 也對,一趟這麼遠,上台就有禮物,何樂而不為?不過,上台對園長而言,是一件很看重的事,是不可隨便的,對台上或台下的人,都是一種態度的學習;想上台,就要有準備。 那要讓孩子表演什麼呢?腦筋一動,就平常大家都會做的健康操,回到園裡,集合達文西、諾貝爾、華盛頓家的小朋友,練習兩次,隔天出發前再練習一次。 沒想到,表演時孩子們的表現出乎意料的好,兩個節目都獲得邱園長的肯定,直誇仁和很專業,認識的工作人員說:「滿足做事,放心啦!」 端午節又稱詩人節,是中國三大節慶之一,流傳著一些盛行的習俗,包粽子、划龍船、午時立蛋、飲菖蒲,喝雄黃、戴香包、掛菖蒲和艾草,若我們不重視,節日對孩子而言,就只剩放假的概念了。 端午到來也告訴我們,天氣漸漸炎熱,因此蚊虫蒼蠅孳生,傳染病很容易發生,陽光最為熾熱,百毒齊出,特別要注意腸病毒的預防,做好環境的打掃與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如此病毒就不會入侵。 端午過後仁和的游泳池也將開放了,六月六日開始,每週二、五是游泳的日子,別忘了準備好游泳衣物。 祝 平安 喜樂 端午佳節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別急,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回事

好幾位媽媽向我抱怨說放暑假反而比開學時更忙,每天忙著接送孩子上腦力開發班、潛能開發班、才藝班,接接送送,孩子還不感激,整天扳個臭臉給他們看。我問她們何苦來哉,她們異口同聲說怕沒有及時找出孩子潛能,誤了他的前途,讓他輸在起跑點上。我聽了很詫異。這裡面有好幾個迷思。 巴特康納(Bart Conner)是一九八四年奧運美國男子體操第一面金牌的得主。 他小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有一次在家裡頑皮,倒立用手走路,他爸爸看見了,覺得很有趣,客人來時,便叫他出來表演,這一點的鼓勵就使得他在家勤練倒立,用手上下樓梯。 在學校裡,男生都希望引起女生注意,他沒有別的特長,便常在教室中耍寶、倒立行走。 有一天被體育老師看到了,覺得他有天份,便帶他去參觀體操訓練中心。他一眼看到平行桿、單桿和木馬就知道這是他將來安身立命的地方,便回家懇求母親讓他去練體操,那天他十歲。 一開始,教練不收他,嫌他彈性不夠、骨頭不夠柔軟,但是他鍥而不捨的苦練,終於替美國拿到第一面男子體操的金牌(他的太太是一九八四年奧運羅馬尼亞女子體操金牌的Nadia Comaneci)。 巴特自己說「一分天才、九分努力」,他是苦練出來的。 任何領域要成名都得下苦功,孩子如果有莫札特的能力,我們給他莫札特的環境,他會成為莫札特。 他如果有莫札特的能力,但是沒有莫札特的環境,「生命自己會找出路」,他的過程會坎坷,但是他還是會成為莫札特。 我們最怕的是孩子不是莫札特,而我們一定要他變成莫札特,這時親子雙方都很痛苦:父母會很失望,覺得孩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孩子會很痛苦,知道自己達不到父母的標準。 巴特的例子讓我們看到適性發展加上一點點的肯定,可以有很大的成就。 文/洪蘭教授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