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y 10, 2014

園長的話 – 保護眼睛從小做起

近日校園裡多了兩個帶眼鏡的小博士,看著他們才四、五歲,就需戴眼鏡做視力矯正,讓園長心裡很是不捨,因為戴眼鏡是很辛苦、很不方便的。視力和口腔,是仁和衛生保健的重點,除了平日的宣導外,每學期固定幫孩子做視力篩檢,透過視力檢查表、NTU立體圖,來守護孩子的眼睛。視力的標準,滿六歲0.8,滿五歲0.7,滿四歲0.6,若低於此或兩眼視力檢測相差兩行以上〈如右眼0.9、左眼0.7〉,就表示眼睛有問題,需轉介就醫。目前園內幾個戴眼睛做矯正的小朋友,都是老師做視力篩檢時發現的。 口腔保健,除了加強用完餐點後的刷牙、漱口外,與新樓醫院牙醫師合作,每半年一次,來園為孩子們塗氟。 利用晨間集合時,和孩子分享,眼睛與牙齒的重要。問小朋友:「身體什麼地方可以換?」「牙齒!」「嗯!牙齒,你們現在是乳牙,七歲後會換牙,長出恆牙,換恆牙後若沒有好好愛護,常吃糖果,睡覺前不刷牙,就會蛀牙,蛀牙時牙齒會很痛的,就要去找牙醫師,順便加入~寶寶牙齒疼,醫生說要拔,寶寶哭了叫媽媽,媽媽沒辦法,誰叫你不刷牙,誰叫你不刷牙~聲音加上動作,可是很有效果的。 眼睛呢?跟牙齒不一樣,牙齒換一次,眼睛沒有這福利,跟著你一輩子,保健的常識他們都會說常識,但就是做不到。尤其是科技的產物,要孩子不碰很難,但要告知且要約束、有規範,因為孩子不知道嚴重性。為了保護孩子的眼睛,仁和除了週五欣賞ABC Baker外,下午課後等候家長的時間,不曾讓孩子聚集一起看電視。而保育組組長Kady媽咪,常定期做宣導活動,觀看眼球構造的模型,讓孩子更清楚眼睛的重要性。 身體是要用一輩子,要好好的使用、愛護和珍惜。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照往例舉辦慶祝會,今年仍以音樂的饗宴和家長們一起分享。偏偏碰到連日來氣候不穩定,今早持續下著雨,著實令人擔心,但~我們有信心,家長們一定會風雨無阻的來欣賞並接受寶貝們的祝福。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 眼睛小常識

當胎兒還在母親的懷裡時,身體中最先發展出來的器官,既不是手,也不是腳,而是腦與眼睛。因此,專家們常戲稱『眼睛』是腦的分公司。 眼睛雖然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是如此早,但嬰兒在出生後直到孩童期間,眼睛的生理發育仍然不斷地持續在進行,而視力發展也隨著年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視覺狀況。通常寶寶的視力一直要到四歲才能達到正常的標準,一直要到12歲左右視力發展才會完全穩定,達到最佳狀態。 幼兒和世界的第一次接觸,就從眼睛開始! 80%以上的外界資訊都從視覺中獲取,沒有好的視力,人是無法獲得良好的學習。由於許多視力問題在兒童發育初期就可發現,並可得到良好的治療或矯正效果。 而未被善待或忽視的視力問題,不但剝奪兒童看清世界的權利,也會影響他們學習認知的能力及人格發展和社會文化的適應性,身為父母者,對於兒童視力發展的知識,擁有基本正確的認知,是非常重要的!人類的角膜,在二歲左右時完成發育,水晶體則於五到六歲左右時完成, 但整個眼球則在十二、三歲之際,才能長成和成人一樣大的size。 *因此,當你在孩童二到五歲階段時的視力並非正常的1.2或1.5,甚至有輕微遠視時(0.7–0.8左右),大可不必驚慌地急著為他配載眼鏡。 *如果硬為原來可以自然恢復的遠視配載眼鏡,反而弄巧成拙,於是遠視就被定型了。定期接受視力檢查乃是必要的。 *除了多接觸戶外運動,有益眼睛外,此學齡前兒童通常對『畫畫和看圖片』興趣很高,因此,帶有插圖的故事書(圖片和文字不要太小,以避免罹患近視)是很好的促進視力之工具。 進入學齡的兒童,已開始有閱讀和功課壓力,加上電視與電腦的侵襲,罹患近視和假性近視的機會大大增加,父母特別需要小心注意,除了培 養正確生活習性外,定期(至少每半年一次)及持續的視力檢查非常重要。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