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April 22, 2014

園長的話 – 安全措施不嫌多

水火無情,本週彰化員林一家烘焙屋和南韓油輪的船難事件,再次提醒我們,水和火的無情,若遇見了,可是要賠上性命的。所以平時的預防就不可以大意、敷衍了事。有時會覺得相關單位的規定,要求太多、太繁瑣、太嚴苛了,被要求者往往會不順從,自以為是,投機取巧的「省東省西」,認為這樣做就可以了,然而一旦發生事情了,付出的代價則是慘痛的。以消防安全設備而言,幼兒園場所需檢查的項目有警報設備、滅火設備、避難逃生設備等,每年檢查一次,聘請消防專業人員做全園性消防設備檢查,需汰舊或更新的,在檢查時就必須處理好,並向主管單位申報,每半年申報自衛編組名單,每學期做一次全園性的防火、防災的演練,並繳交演練成果報告。主管單位的這些要求,目的是希望大家確實去執行,才能確保幼童在校園的安全,仁和都遵守這些規定,平時更是加強宣導,希望讓安全教育落實在每位孩子的身上,成為帶得走的知識和能力。 除了消防安全外,娃娃車的安全亦是另一項安全教育加強的重點,也就是搭車的安全,除了要遵守各項交通規則外,車齡和駕駛都有規定。車齡十年以內,駕駛必須有職業小客車的駕照,年齡不得超過六十五歲。 週四的春季旅遊戶外教學-走馬瀨農場,與安全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除了地點的選擇、車程還有遊覽車的租借等問題,每一項都很重要,都不可輕忽。園長花了很多的心思,從事前的計畫,當日行程的安排、座位的分配、午餐的準備等,特別是遊覽車的租借,更是重視,除了要求車齡外,司機的駕駛經驗、品性都是考慮的條件。因著用心,才能夠讓孩子們有一趟快樂的春季之旅。 安全是很重要的課題,沒了安全,什麼都是多餘的。南韓油輪的船難與人為的疏失有關,導致於發生嚴重的事件,我們更要引以為鑑。 健康則是另項重要的課題,若健康亮了紅燈,人生就是黑白的。 要擁有健康的身體,除了正常的作息、飲食好習慣和運動外,還要有好的衛生習慣。以腸病毒的預防而言,它的防衛機制就是勤洗手,正確的洗手和遵守洗手的五時機,很簡單的事,但卻無法養成。孩子們在幼兒園,老師們不時提醒、宣導、演練、操作,但離開老師的視線、回到家裡,動作就沒了。 今早檢查孩子洗手的方法和帶手帕的情形,洗手的正確性有三分之一需加強,手帕也有三分之一沒帶,手帕沒帶,就表示洗手方法不正確,最後的擦乾動作沒做。Mandy很嚴肅的告訴小朋友,帶手帕不是為了檢查,而是為了自己的健康。 還有抱小孩前要洗手,是洗手五時機之一,大人們(含爸、媽、阿公、阿媽等照顧者)千萬不可輕忽,未洗手前不要抱小朋友,很多時候病菌是大人傳給孩子的(大人們抵抗力強,往往不自知)。 遠離腸病毒,家園、親師要合作,確實執行,才能夠讓寶貝們生活得更快樂。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孩子的自律存摺

同事的兒子考上明星高中,他買了最新的桌上型電腦給兒子獎勵他的辛勞,也宣告兒子「獨立自主」。但,一個學期下來卻證明,給自由的結果是一堆紅字。從此,電腦從同事兒子的房間搬到爸媽的主臥房。現在,同事去上班前還把網路線拔掉,放到公事包裡帶走。我實在很想告訴他,網路線在任何3C賣場都唾手可得,大人的防護網只是求得自己的安心。 過去為培養兒子的自律,在他小學階段立許多規定,像是「我不在家時,只要寫完既定的作業,你可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結果功課寫完了,但字跡潦草,一看就是應付了事,毫不精緻。於是,我對兒子的管教,也是從所謂的自由民主到責罵懲罰。 我後來發現,自己太輕忽環境的誘惑力。當沒有大人的約束,對孩子而言,不僅是心靈的自由,也是身體的解放,所有的「安樂因子」在這時都蠢蠢欲動。 這就好像把孩子放到一個糖果屋,但是不讓他吃任何東西;又像是把電腦擺在他眼前,要他不去碰滑鼠。我們考驗他抗拒誘惑的能耐,但卻沒有考慮到小孩的惰性及能力,對他們而言,當然是得過且過,玩了再說。 如果時光倒流,我不會把課業當作教孩子自律的起點,因為課業是大人看來最重要的選項,卻不是小孩自發覺得該負擔的的首要任務。更何況,它還跟家長的期待綁在一起,壓力大,失敗率自然更高。 那究竟什麼是從小孩眼光看來最該自律的項目呢? 兒子說,當然是日常生活中原本就該做的,而且要讓他們自己說出目標,效果更好;諸如準時,答應九點進家門就一定要出現;答應今天晚上要吃完,就要讓飯碗見底。 如果沒做到,這時父母就要出動,要有耐心盯到孩子完成,請千萬忍住責備或埋怨,但要提醒「為什麼你承諾的做不到呢?下次要不要盛半碗飯?」然後,繼續在生活中提供孩子累積給承諾、負責任的機會;我們要相信孩子會自動調整目標,「因為小孩也不喜歡『說到做不到』的缺陷感,」兒子如是說。 慢慢從小地方累積自律的成就感,學會負責,等進入功課這層問題,自然會轉化為他們自認該做好的事。理論告訴我們,十一歲以前的孩子,都還處於「他律」的階段,需要他人的規範才能成事;隨著年齡漸增,他們才會慢慢的脫離「他律」而發展成「自律」。所以即便在「他律期」,父母也可放手讓孩子開始累積「自律存摺」,日後面對更大的責任也有足夠的自律可用,這才是大人和小孩各自真正自由、獨立的開始。 摘自 商周1373期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