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rch 10, 2014

園長的話 – 說故事

星期四晨光時間,台北飛人集社劇團三位團員來幼兒園為劇團即將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原生劇場演出的偶戲-「消失神木下的夢」做宣傳。早在一月初劇團就已和幼兒園敲好宣傳時間是三月六日上午八點三十分,三月三日再次來電確定,並希望幼兒園提供-桌子、椅子、音響、白色牆面、耳麥等器材,場地要可遮光的,確定都沒問題後,告知會提早在十五分鐘到。而我們也以期待的心要來迎接,並事先將當日晨光活動內容做了調動。 三位團員果真在八點十五分抵達幼兒園,開始做各項準備,而我們也準時在八點三十分就把時間交給劇團。 簡單的道具-人物姊、弟、樹、龍、投射燈、小手電筒,負責演出的小美姐姐就能以她一流的說故事功力,優質的音色,透過音調的高低起伏與故事的張力,一人分飾好幾個角色,手上又能操弄戲偶,並控制燈光,讓戲偶投射在白色布幕上,加上背景音樂,讓劇情更顯生動,深深的吸引著孩子們全神貫注的聽著,看著布幕上的影像,全都聽得入神,連幾個送孩子入園的家長也被吸引而駐足聆聽,老師們當然也不例外,Mandy更是佩服。就在故事的高潮時,小美姐姐突然喊卡的賣了關子,告知想了解劇情的發展,請於四月五日到文化中心原生劇場去欣賞。 好的劇團是需要大家的支持,才能夠成長、生存。 小美姐姐說故事的功力羨煞了大家,除了先天擁有好的音色外,又字正腔圓,另外在專業領域上應該也下了一番功夫。羅馬不是一天造成。 原來會說故事也能造就成為職業。幼兒園每年都會舉辦說故事比賽,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參與,而且要全力以赴。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媒介,也是獲得知識、學習其他智能的基礎。一般人都認為,學習說話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說話,但是,所有為人父母都曾經體驗過那種興奮的感覺,及那種不可言喻的成就感─就在孩子開始跟我們說話的那一剎那。 說話與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各項智能發展的基礎。所謂語言,指的是我們溝通時所使用各種不同的方式,還包括聆聽、表情、動作、閱讀與寫作,透過『潛能幼兒語文』教材的使用,幫助學齡前孩子學習語文,且提早學會表達、說話技巧及閱讀能力。 藉著『說故事』的方式,讓小朋友了解週遭的人事物與動作,這是語言發展中重要的一環,因為裡面蘊藏著說話能力、聲調變化、肢體動作及表達能力,甚至關係孩子將來的寫作能力,我們期許透過『說故事』比賽,能激發他們的天賦,相信它會是每位真正關心孩子,並想幫助、啟發孩子的家長不可或缺的教育指南。 今年故事比賽將分為初選-複選-決選三階段,其中相隔一個半月;初選時不必製作道具,複選就必須準備道具了。預定時間~初選-4月9日-每位小朋友都要參加,由班級選出一半人數參加複選;複選-5月21日,由各班群參賽者中選出一半小朋友;決選-7月10日,班群各選出前三名。請家長協助寶貝們做準備。 從現在開始給孩子機會,栽培、訓練,也許他們就是未來的說故事達人。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話故事,畫故事

不只是「說」故事——如何延伸說故事的趣味性 通常,您是說完一本故事書,就把書合起來呢,還是繼續和孩子沉浸在故事的感動或經歷當中?許多爸媽,都會想要讓一本故事書或說故事時間,能夠產生「最大的效益」,那麼,如何才能將故事說得「很有意義」呢? 話故事,畫故事 即使是看著圖畫書,聽故事的時候,小朋友都會在他的心裡,勾勒出另一個不同顏色世界。故事裡的人長什麼樣、住什麼屋、如何哭如何笑…,孩子都有他自己的詮釋。那就畫出來吧。塗鴉,是學齡前孩子表達心思想法的重要方式,爸媽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心裡另一個場景,畫出來,邊畫邊說,邊說邊畫。 記得,爸媽千萬不要在一旁「出主意」唷,「你這樣畫不對啦」、「這怎麼會是這樣」;就慢慢地等孩子畫完、說完吧。故事的精采,早已在孩子的心中有著屬於他的炫麗,他自己知道故事該怎麼進行下去。 一起表演 帶領孩子熟悉情節、體會角色,表演,是很容易引導他進入故事的途徑。說完故事之後,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不同角色的扮演,彼此輪流分配,將故事中不同人物活生生地演出來。若想增加表演趣味,你可以根據情節需要製作簡單的道具、利用玩偶一起扮演;甚至在流程中,「故意」說錯台詞、表錯情,孩子會很正直地指導你,「故事書不是這樣說的啦」;如此,你還可以知道究竟孩子理解這個故事有多少呢。 和孩子延伸討論想像 「你喜不喜歡這個故事啊?」「你知道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嗎?」「為什麼故事最後會…?」問這類關於故事情節的問題,可能是許多爸爸媽媽經常在說完故事後,會和孩子一起討論的。這確實是延伸故事的趣味和情意的一種好方式。當小朋友完完全全進入故事的境界當中時,這樣的延伸、體會書中的情感對話,其實並不困難。現在也有許多故事,留下開放結局的空間,供大小讀者們進一步揣想、發揮。 只是提醒爸媽,此時,教訓道理心得,並非小小孩聽故事聽得入迷的主要誘因。問問題時,別給孩子預設任何的正確答案,尤其當你問的是一些與孩子自身情緒、經驗或角色相關的問題,例如:「你最喜歡故事裡的哪一個人?」或是「你覺得自己最像哪一個主角?」「你想不想和王子一樣…」…誰說三隻小豬中的大野狼一定是邪惡的?誰說沒有小朋友會喜歡白雪公主中的巫婆皇后?這些屬於孩子本身的好惡和感覺,需要爸媽細細的聆聽,需要爸媽真誠的肯定同理,即使是小小孩,也會給很多令你意想不到的觀察和理由的。 和孩子的生活連結 就算是神話、幻想故事,也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發生作用—這就要看爸媽說故事之後,能否將故事導入孩子生活的功力了。許多故事,其實傳達的是一種心情、一種困境的解決、一種轉換想法的方式。爸媽可以用不同的故事,為孩子說明—什麼是分享、什麼是同情、憤怒、什麼是忌妒和羨慕的感覺;也可以用故事引導孩子聯想自己身邊人事物的點點滴滴,聯想生活中曾經遇見的困難或衝突。 「這和…像不像」、「對了,上次你不是就像故事裡的…」、「如果你有這些困難,你會…」、「媽媽有一次就是這樣啊…」,這樣的發想和連結,會讓孩子有更多的發現,發現故事的精神、也發現原來自己身邊所發生的事情,也可以像故事一樣! 故事,可以說、可以問、可以玩、可以演、可以畫,可以增添許許多多親子之間的話題和了解。這樣,就是「最大的效益」、「很有意義」了吧。你覺得呢?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