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anuary 2014

園長的話 – 親子共讀

為了解幼兒園推動親子共讀的成效,照預定行事計畫,於星期二進行兌換閱讀獎。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拿著閱讀記錄本,依序讓園長過目,園長不厭其煩的一本本詳閱,與孩子對話,了解在家閱讀繪本的情形。「問孩子~喜歡聽故事嗎?喜歡;誰唸給你聽的?有媽媽、阿嬤、阿公、爸爸;圖是誰畫的?多數是自己,有的是哥哥、姐姐、媽媽;最喜歡哪一本?為什麼?是哪間出版社?…」從對話中,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孩子的表現與父母對孩子教養的態度、關心與陪伴的情形有著絕對的關係。有的記錄本照著本子上面的項目,工整的記錄且很詳細,有的不是沒填日期,就是沒寫出版社,或是圖文的作者,甚至連書名都沒寫。這些看似小問題,卻是培養細心態度的因素。 此次獲獎的孩子,未達半數,著實讓園長有點失望;園長不怕小朋友領獎,只擔心沒人受獎而已。在此鼓勵家長,希望大家在忙碌中,不要忘了陪伴家中寶貝,在學前階段,建立各項學習的好習慣與生活規範,一生受益無窮。 而閱讀,只是其中的一項,孩子們隨著年齡增長,學習的項目、難度也會跟著增加,必須一項項,讓寶貝們有學習準備的時間,就像堆疊積木、蓋房子一樣,慢慢的往上加,才能讓學習變得輕鬆、愉快。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打造孩子健康、成功的人生。建立的時間點是愈小愈好。 另外還針對寶貝的體適能做評量,五個項目分兩天進行,有測試平衡感的棒上單足立,爆發力的立定跳遠,敏捷性的十公尺來回曲折跑,柔軟性的坐姿體前彎,腹部肌耐力的屈膝仰臥起坐。過程中發現孩子們的體能進步很多,就連小班的寶貝都有不錯的表現,真為他們高興。 週四Super科學王兩位老師來園介紹科學遊戲,有二氧化碳和火箭的實驗。操作的皮卡丘老師以故事帶領小朋友探索二氧化碳的製成-小蘇打加醋,會產生氣泡,而此氣泡常見在汽水裡,老師提醒小朋友不可常喝汽水,免得肚子裡有太多的二氧化碳;另外火箭的發射亦是利用小蘇打加醋的原理,不過實驗了幾次卻只有兩次成功。 孩子們對科學遊戲很好奇,也很想參與,下學期的課後才藝班會加入做為選項之一。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如何指導孩子閱讀──親子共讀好處多

一. 前言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際;而吾人的生命,則極其有限。身處知識蓬勃發展的今日,縱使發揮一目十行,日讀百卷的超人功力,仍無法將世間所有知識消化完畢,因為知識的發展與衍生、孳變,遠超過我們的想像。縱使聰穎如莊子,在二千多年前即發出如此浩歎:「吾生也有涯,知也無涯。」如讓莊子身處現代,對於如此浩瀚無垠的學海洪波,其感慨恐將更甚於如履薄冰之戒懼。 俗話說:「從三歲看到老。」孩童時期的可塑性最強,尤其是三到五歲時,就像一片大塊海綿,對於外界的各項刺激,不斷的吸收、強烈的吸收,是人生學習最快速、效果最佳的黃金時期。能把握這段學習黃金歲月,您的孩子便已「贏在起跑點」上了!許多的研究資料顯示,兒童學習的習慣和態度的養成是愈早愈好的。就以藝能學習為例,著名的日本音樂教育學家鈴木鎮一教授便主張「才能啟發自零歲起」;而有關一般學習方面,「胎教」的呼聲在本世紀以來,更是此起彼落,不曾停歇,這在在顯示:愈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學習效果會愈好。親子共讀,便是培養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利器。 二.什麼是閱讀人天生便具有好奇心,想對週遭事物更加瞭解,以便滿足自己的求知渴望,進而掌握事物的特性,而加以運用、駕御。當然,探索事物真相的方式有很多種,但增進自己知識、智慧最便捷的途徑,莫過於自己親身去實驗、體會,或者透過學習方式,將他人的經驗結晶直接吸收,化為己有。親身實驗、體會,印象雖然直接深刻,惟頗費時日,成效未必盡如理想;而透過學習方式汲取他人智慧結晶,則顯然輕鬆有效多了。閱讀,便是透過自己的心、眼,將呈現在各種不同媒材上(主要為平面的紙本書)的前人經驗、智慧,予以充分吸收,而成就自己不斷長進的一種過程。當然閱讀的方式不一──可聽、可看、可感,只要是透過視聽方式,讓我們學習成長的過程,便可統稱為閱讀。 三.帶領閱讀的方法幼兒閱讀三階段:實物→圖像→文字1. 讓兒童有幸福的感覺2.讀出有情感的聲音3.表現出韻律感4.聲音與繪圖的結合5.發展幼兒的語彙6.讓孩子學著念、學著說7.鼓勵孩子想一想8.幫孩子選書9.養成閱讀的習慣10.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書11.重複的閱讀12.讓自己也樂在其中親子共讀的好處1.父母最能夠了解子女的潛力和學習興趣,並善加利用。2.父母在指導閱讀灌注的愛心與關切,可以賦予學習積極的感情意義。3.可以根據子女個人的興趣,訂定學習閱讀的計畫。4.父母能夠提供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5.孩子可以將親子共讀的溫馨甜蜜的親情和書本產生聯想。6.孩子可以學到豐富的語彙、大量各方面知識,入學前可以領先同儕7.孩子可以從「聽」的學習中培養專注力、精辨力、記憶力。8.孩子可以透過父母的敘說表演,激發想像、創造思考、推理判斷等能力。 閱讀像挖寶,充滿了未知和機會,如果孩子在大人有效的引導下,慢慢建立了閱讀習慣,好處是數不盡的。高希均:「再忙碌要讀書,再窮要讀書,家中再擠要藏書,朋友再交淺也要送書。」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從小打造健康人生

一聲聲「YA!YA!YA!」的歡呼聲,吸引著大班小朋友加入跳箱的行列,看著幾個跳箱高手,像飛躍的羚羊,輕巧的越過九層,大夥兒為他們喝采、歡呼。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加,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特別是在體能與體力方面,更是不一樣了。他們在仁和的園地,享受寬廣空間裡自由自在的樂趣,呼吸新鮮的空氣;享受情境設備所提供的學習;享受來自師長們對教學的熱情,所累積的知識和技能;享受幼兒園全力推動的體能活動,即今新課綱首要領域,身體動作與健康;仁和,四十年來始終如一,本著教育的本質與熱誠,為孩子在學前階段建立好的根基-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健康就是財富」這句話常被人掛在嘴邊,不過,很多人卻常不當一回事,往往等到身體出現異樣,發現身體出問題,才赫然發現擁有健康的可貴。 健康的身體是一切的基礎。想得到這個財富,不能假手於他人,除了飲食和規律的作息外,運動可是最主要的方法。從小培養,建立運動、健康的習慣,一生受益無窮。 每天最少要有三十分鐘出汗姓的身體活動,是幼兒園幼托整合後新課綱的要求。仁和的寶貝一早來園的晨光時間,就開始進行感覺統合體能活動,活絡小朋友的筋骨,因為我們深知每天早上先適度運動,再進教室學習,讓大腦先覺醒再學習,學習效率是會明顯提昇的。而且運動會使人體耗氧量增加,促進血液循環,讓腦的思考活化,對記憶力和學習力有實質的幫助。 上星期日下午,參加教會青年假復興國中舉辦的慢跑活動,活動結束後正要離開現場,突聞背後傳來聲嘶力竭的加油聲,回頭一看,那群正值國高中的孩子在進行百公尺的賽跑,在加油聲和鼓聲的助陣下,個個卯足全力向前衝,想爭取第一。比賽結果第一、二名差不到一秒,想看看是哪個孩子這麼會跑?欸~仔細一看,剛剛跑前二名的不就是仁和的校友?其中一位的阿姨剛好站在我身旁,說:「滿足姊,我發現仁和的校友,體能、體力都比別人好,真感謝小時候在幼兒園奠定好的體能根基。」「是啊!我也這樣覺得呢!」。 好的體能、好的體力,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健康的人生。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請讓我們多運動吧!

有時候我常想,大人到底準備把我們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我是高中生,卻感覺像每天被關在籠子裡的動物。我們一週有五天在上學,加上輔導課一天有八節課,一週總共上了四十堂課,若沒有意外,其中三十八堂必須坐在教室內,而體育課卻只有兩堂。 我真的不了解,大人為何這樣設計。以一個正處於發育期高中生的角度來看,我覺得這樣做是非常不適當的。 舉一些實例吧。在學校常看見有的同學,一聽見下課鐘聲,就拼命拿了球往球場跑;有時中午,我們捨棄午餐時間去打球。最近北部天天下雨,我們甚至放學後仍然會在雨中打球。 想想,如果大家都認為學校這樣分配上課的時間是合理的話,那怎麼會有人瘋狂想在雨中打球呢? 我並不認為一整天都困坐在教室裡,從早上八點聽課到下午五點是有意義的到;很多時候,我看大家都是精神無法集中的。我們又不是雕像,想在教室裡坐一整天還可以全神貫注,實在是太困難了。 我認為運動不但不是浪費時間,還是對學習有益的。身體若每天能好好動一動,不僅精神會比較好,甚至頭腦會比較清醒,上課不致於死氣沈沈,只能一直聽老師講課。 運動能夠幫助學習,不是我個人隨便說說而已,我上網查了一些研究,支持我的看法。美國芝加哥大學即曾對將近兩萬個中學生進行一項長期實驗,參加計畫的學生每天上第一堂課前,必須先進行劇烈運動,像跑操場或三對三籃球鬥牛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能使心跳加速到最大心跳的七八成。 結果發現學生的成績都有大幅成長,且運動對記憶力、專注力和上課的行為都產生正面的效果。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到不想動,但是現在我們很想動,請讓我們多運動吧! 文/國語日報 鄭健寬〈高一學生〉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新年快樂

新年快樂!又是一年的開始,而一向把農曆過年視為新年開始的台灣人,今年瘋跨年的情形不輸給國外,因為2013年進入2014年,從13到14,一生一世,百年才一次,這難得的時刻,怎能輕言放棄,特別是戀愛中的男女。各縣市紛紛舉辦跨年晚會,邀請知名歌手演唱,臺南市也不缺席,在寒冷的夜晚,高鐵站前廣場擠滿了人潮,市長、議長同台慶賀,倒數計時,在強調低碳綠能城市,以水舞秀代替施放煙火,為活動畫下完美的句點。活動結束前,主持人呼籲大家不要亂丟垃圾,配合垃圾不落地政策,落實低碳城市的美名。果然市民是有水準的,活動結束後環保局立刻動員清理場地,迅速恢復原貌。除了市民的配合,與環保局事先在活動場地備妥足夠的垃圾桶有很大的關係。 為帶給民眾一個幸福永續生存的綠色幸福城市,臺南市從2012開始實施綠能環保,訂定2012為低碳元年,2013年為公共運輸元年,今年2014是創意產業元年,這也代表著台南低碳綠能城市將邁入另一個重要里程碑,因此,在邁入台南市低碳第三年之際,讓我們一起為城市盡一份心力,從「看見台灣」的影片中,我們有很多的省思,但設若只有三分鐘熱度,而沒有起而行,真是太愧對自己了,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看見台灣」到「看見台南」,從小我開始到家庭-學校-城市-國家,讓台灣恢復「福爾摩沙,美麗寶島」的美名,讓我們所居住的地球不再流淚,而是更美麗。「讓地球別再流淚,讓白雲飛向藍天,讓世界恢復春天,讓世界萬物盡都美好;讓地球美麗,我們當珍惜,讓生命生生不息,我們當努力,讓地球美麗,我們當珍惜,讓這片天父世界永遠美麗。」 幼兒園的跨年活動雖沒有市府舉辦的這麼盛大,但卻是為小小孩量身設計的,有表演、有遊戲、有許願,還有倒數計時,但沒有煙火、沒有水舞秀,只有氣球ㄆㄧㄌㄧㄆㄚㄌㄚ的聲音,還有每人享用一個快樂的仙楂餅,孩子們也就心滿意足了。 而上星期六12月28日,幼兒園參加由曾培雅議員服務處承辦的臺南市議長盃兒童才藝比賽,由大班小朋友組成的團體律動-舞動童年,榮獲季軍第三名,這個榮耀與大家一起共享。 才藝比賽與聖誕活動時間只相隔一星期,老師們參加意願低,但礙於服務處主任熱情的邀約,又聖誕活動向曾議員募摸彩品,理應禮尚往來才是。園長指定舞曲和指導老師,原屬意由單一班級參加,但都有困難,只好跨班級。於比賽當週成軍並做練習,在Kady媽咪的指導下,孩子們團結合作,當天穿著幼兒園的表演服,園長還情商造型師朋友來為小朋友化妝、做造型,果然不同凡響,應驗成功是屬於用心準備的人。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祝福大家身體健康,幸福快樂!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美國低碳城市波特蘭的啟示

去過幾次的美國西海岸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一直給我很好的印象。這個城市被美國聯邦環保署評為“清潔能源之都。先說結果:目前波特蘭市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對於1990年的水平,絕對值下降了2%,人均下降了20%。 美國聯邦政府並沒有指定過哪個州或市為“低碳試點地區”。波特蘭市的經驗,恰恰在於它是一個來自於市民階層、自下而上的模式。公民的積極參與(citizen activism)發揮了重要作用。 重視和保護生活環境的品質,是這個城市的優良傳統。幾十年來,與很多其它美國城市不同,波特蘭市的規劃和建設,是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汽車”為中心。 他們很早就拒絕了聯邦政府在城市東部建立跨地區高速公路的計劃,而是用這筆投資興建了城市輕軌公共交通體系。在擴建過程中,該市確立了清晰的法定邊界,著力保護珍貴的農業用地不受開發商侵占。 波特蘭市居民用電有兩種選擇:傳統的火電和可再生能源,但後者的電價相對較貴。目前14%的城市居民自願選擇後者,而且這個比例一直保持著上升趨勢。波特蘭市規劃,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占到總能源消費比例的25%。清潔能源並不總是意味著高價格,但需要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以太陽能為例。許多波市居民願意使用太陽能板來解決家庭供電,但發現預付成本奇高。於是波特蘭市政府通過聯合不同社區實現規模安裝,降低了開發商以及太陽能板的成本。結果該市太陽能板安裝的數量在兩年內增長了四倍。 再舉一例。波市的居民很願意將自己的家庭建築進行改裝,以提高能源銷率。然而這種改裝的前期成本較高。居民可以從銀行貸款買一所新房子、新游艇、新汽車,但是銀行沒有針對上述改裝項目的貸款機制。於是,政府創建了一個清潔能源項目。通過該項目,波市市民可以獲得用於提高建築能源效率的裝修貸款。貸款由本地銀行提供,還款期約十五年,且每月的還款記在電費里。這意味著,居民可能通過省點來彌補前期的貸款投資。房子的業主對這樣的貸款提供擔保。 目前,政府為了支持這個項目已經提供了兩千萬美元,未來還將以每年倍增的速度增長。 波市早在1999年就成為北美第一個擁有現代有軌電車系統的城市。至今該市已擁有300英里長的自行車專用道,未來數年還計劃新增數百條。波市居民駕駛的混合動力汽車的數量在北美城市中高居榜首,全市共安裝了2000個電動汽車充電站。 波特蘭市的經驗告訴我們,交通是可選擇的。在很多情況下,波市居民願意選擇少開車,但前提是有可行的和高效的替代方案。為居民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替代方案不僅可以減少碳排放,而且也可以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由於比其他美國人平均每天少開四英里的車,波特蘭市每年可節約油氣開支大約24億美元。 除了節約燃料,波特蘭市的有軌電車系統也為軌道周邊三個街區內的居民帶來了35億美元的私人投資,從而使這些街區內的地產稅每年增加3000萬美元,而市政府從每英里電軌獲得的收入也達1150萬美元。簡言之,交通的替代選擇可以創造很多新的財富。 在波特蘭,一個有著強烈環保和低碳意識的市民階層強力推動著政府作出回應,為交通、能源和發展提供選擇。他們所取得的成效不僅令人尊敬,也發人深省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