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13

【親子教養篇】 啟動孩子語言發展

很多家長詢問孩子語言發展的問題,有些父母為孩子兩、三歲仍未能說出單字而感到憂慮。這確實不能掉以輕心,須及早改變這種現象。很多研究顯示,幼兒最早始於胎兒期便開始學習語言,胎兒在母胎中已能分辨母親的聲音。當嬰兒出生後,啼哭、牙牙的聲音已經是語言的開始。語言是與人溝通及學習的工具,思維的工具。人類的語言可分為「外在語言」及「內在語言」。「外在語言」是指口頭表達的語言、符號語言即文字、手語及圖像等。而「內在語言」是指我們思考時大腦所運用的語言及圖像。所以語言發展與認知發展有很大的關係。語言發展影響 颿臚l的智能、情緒、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發展。孩子遲遲未懂說話,情況嚴重的話,就有可能影響其溝通能力及認知的發展。 一般說話遲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孩子先天的語言功能出現問題,這情況父母必須及早帶孩子進行專業語言評估,以作出跟進及輔導。另一個原因是孩子  乏語言學習的生活環境。由於父母忙於工作,無暇與孩子溝通,孩子少了學習語言的機會。這種情況在香港愈趨嚴重。 及早觀察孩子語言能力語言是一個社會化的學習過程,孩子的語言發展必須經由環境互中模仿及學習而獲得的。當然孩子的語言發展亦受到先天因素所影響。所以,孩子雖然天生已具備語言學習的能力,但如果沒有後天語言環境的刺激,他們的語言發展便會受到影響。反之,縱使孩子已有良好的語言環境,但其先天語言能力有所障礙,也會令孩子語言發展遲緩。因此,父母必須多多留心觀察孩子的語言表達,以判斷他們的語言發展情況,及早給予孩子語言輔導是非常重要的。 零至三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孩子會從生活環境中學習運用語言及與人互  溝通。這時期語言表達亦會影響幼兒的思維發展,因此,父母應讓孩子先學習第一語言 (母語) 以建立語言表達的穩固基礎,才進入第二語言 (外語) 的學習。不然,會令孩子語言學習產生混亂,更甚者會令孩子語言發展遲緩。與小朋友交談時,他們的童真常令你會心一笑:3歲的欣欣得意洋洋地說:「甘校長,我同媽咪做了很多曲奇餅請小朋友吃,很好吃喔!」我笑?問:「真的嗎?可否請我吃一塊?」欣欣神氣地說:「沒有了,小朋友全部吃完了。」我問她可否下次再做曲奇餅請我吃。欣欣猶豫一會說:「如果你乖,我會請你吃。不過,我很忙,沒有時間做。」我好奇地問她:「你忙甚麼?」她數?手指一本正經地說:「我要玩啦,要睡覺啦,要吃飯啦,還要上學啦……所以無時間。」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重要工具,也是反映每個人的思維發展。孩子講出第一個詞語以前,就已經能聽懂簡單的意思了。例如說:「媽媽和你上街啦!」一歲的孩子便馬上去拿他的鞋子。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語言發展與認知發展有很大的關係。幼兒學習語言是聯繫?生活中的情景,透過模仿而學習得來的。因此父母應在生活中善用機會,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 啟動孩子語言發展的層面: (1) 教導正確發音:由出世到2歲的孩子會「牙牙學語」,這是孩子自發性的聲音,隨後他們發出的一連串聲音,是孩子模仿成人說話的開始。以正確的發音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如:「你想吃蛋糕?」同時父母與孩子說話時,應與孩子眼睛成水平,因為嬰幼兒最初學習語言,是模仿成人口形發音的。所以父母與年幼的孩子說話時,速度應稍慢一點,發音要正確,以利孩子從中學習。(2) 增加豐富的詞彙:與孩子說話,父母可以用完整的句語表達,以增加孩子學習詞彙的機會。如:「看!有一隻小花貓。」、「媽媽和俊傑一起去逛街。」、「俊傑現在飲奶。」。(3) 發展連貫性的語言:如「媽媽抱俊傑講故事。」、「我們吃完飯之後,便可以吃雪糕。」讓孩子學習用連貫性及完整的句子表達,有助他們描述生活的情景,及表達自己所想所願。父母應多與孩子說故事、唸兒歌及鼓勵他們學習描述圖畫及生活照片中的情景 0至3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孩子通過語言認識自己,與外界溝通聯繫。孩子的語言學習是融合於生活的經驗中,父母應抓緊與孩子的每一個生活片段,作為孩子的語言模範,並鼓勵他們運用語言表達自己。 作者-甘愛萍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無敵鐵媽媽!

地球繞著太陽轉動的速度實在太快了,怎麼剛在迎接新一年的到來,一眨眼已是五月了,速度快得驚人,讓人來不及思考與回顧,新的一天、新的一月就已悄悄到來。而今時序已來到五月了。五月,是如雪紛飛的油桐花盛放之美麗季節,更是一個充滿溫馨和愛的月份,五月有一個令人期待又有愛的節日-母親節。 因著母親節的到來,幼兒園今年也不例外的將舉辦慶祝會,讓寶貝們藉著表演來表達對媽媽的謝意和愛意。 慶祝會時間就訂在下星期六上午,由香菇、虹伶、美佳三位音樂老師共同編劇、策劃、執行的音樂饗宴,您可不要錯過哦! 節目的名稱是「無敵鐵媽媽」! 無敵鐵媽媽!好好玩哦,孩子們覺得好有趣,Mandy說媽媽是鐵做的,孩子們笑得好大聲,唱起歌來更是鏗鏘有力: 「無敵鐵媽媽!無敵鐵媽媽!每天都在家陪伴我,替我讀書還有寫功課, 保護我,不罵我,一級棒!漢堡,薯條,可樂,冰淇淋都給我!」 剛開始覺得歌詞怪怪的,怎麼會是替我讀書還有寫功課?老師說要改成教我讀書才對,不過作詞者好像要凸顯鐵媽媽的特質,才會如此寫的,所以就沒改了。以字報呈現歌詞,並讓小朋友了解字義。 還有一首「抱抱」的歌曲,同樣也以字報呈現: 「孤單的時候需要一個擁抱,跌倒的時候請你抱抱我;傷心的時候需要一個擁抱,愛我的時候抱抱我。喔!抱抱,喔!抱抱,每個人都需要;喔!抱抱,喔!抱抱,帶給我溫暖;喔!抱抱,喔!抱抱,每個人都需要;喔!抱抱,喔!抱抱,帶給我勇氣。」 好寫實的詞,配上輕柔的旋律,唱起來好有感覺、好感動,孩子們一下子就學會了,特別是會看字的小朋友。再教寶貝記歌詞的方法,主歌裡有四種不同的情境,第一孤單~什麼是孤單,沒有伴一個人;第二是跌倒,大家都知道意思;第三是傷心,是難過哭的時候;第四是愛我,經過引導,就連小班也很快就記起來了! 接著讓小朋友互相擁抱,擁抱老師,頓時在濕冷的空氣裡充滿了一股暖流。 祝 平安喜樂 別忘了下星期六上午8:30與仁和有約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擁抱 對孩子的意義

根據幼兒發展的研究,觸覺是寶寶與生俱來的能力,剛出生的嬰兒很喜歡被觸摸,因為透過觸摸寶寶會感覺被安撫,會有愛與安全的感覺,所以給寶寶的觸摸與擁抱是愈多愈好。擁抱的力量 「擁抱」對寶寶到底有什麼影響呢?先來看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發生在澳洲,一位澳洲婦人懷孕27周早產生下龍鳳胎,男嬰出生20分鐘後醫師宣告他夭折,但不捨的媽媽將男嬰抱在胸口道別,並不斷和他說話,沒想到2小時後,男嬰竟然奇蹟似地恢復呼吸,目前已是個健康的寶寶。 第二個例子發生在台中市,一位媽媽也是早產生下只有500多公克的龍鳳胎,媽咪學習袋鼠媽媽經常將兩個寶寶抱在懷中,讓寶寶感受媽媽的心跳與體溫,兩個嬰兒也順利長大。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心理學家已證實,擁抱具有心理治療的能力,可以促進健康、快樂、安定感。 幼兒階段:持續擁抱建立愛與安全感 如果問家長你抱過孩子嗎?多數人的答案會是:抱過。因為在嬰兒時期多數家長會抱孩子,但隨著孩子年齡漸長,抱孩子的機率就愈少,所以若再問家長孩子上幼稚園或小學之後有持續給予擁抱嗎?給肯定答案的家長人數一定銳減。其實孩子除了嬰兒時期需要抱抱,幼兒時期也一樣不能缺,甚至到長大成人也都需要擁抱。 1歲左右的幼兒正處於人際關係萌芽階段,此時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寶寶的愛與安全感,擁抱是很好的表達方式,當寶寶覺得自己是個被愛的人,如此才能發展出相信人的基礎,接下來才能在相信人的基礎之下開始發展第一步的人際關係。 另外,多擁抱也可以降低幼兒階段孩子的分離焦慮感,黃秀琦老師表示,從2、3歲開始,孩子陸續就要進入托兒所或幼稚園,面對陌生的環境以及需要與親近的人分離,通常分離焦慮感會很嚴重,透過平日多多的擁抱,是可以有效降低分離焦慮感。建議家長每天可在固定的時間,例如孩子早上起床時、出門上學前、放學回家後以及睡前都給孩子一個愛的抱抱,讓孩子一方面感受父母的愛與溫暖,也因有固定的時間,可讓孩子有所期待。 當然,除了這些固定的時間外,家長也可以視情況給予擁抱,重點是每次與孩子擁抱時,家長要帶著愉快的心情與專注力,孩子是很敏感的,他可以透過這種無言的交流感受到你的愛,反之,若家長以敷衍心態或帶著怒氣擁抱孩子,孩子也能敏銳的感受。 每天在固定的時間,例如孩子早上起床時、出門上學前、放學回家後以及睡前都給孩子一個愛的抱抱,讓孩子一方面感受父母的愛與溫暖,也因有固定的時間,可讓孩子有所期待。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童年回憶

幼兒園的生活多姿多采,除了平時固定性的作息活動外,只要稍有一些些變化,孩子們就會很高興、很期待,特別是戶外教學!從知道四月十八日要搭遊覽車去旅遊後,孩子們都在數算日子,還有幾天?想著旅遊的日子快點到,連一天撕一張的日曆,也一次撕到四月十八日。此次旅遊的地點是位於嘉義縣番路鄉,鄰近嘉義市區的童年渡假村。 從事前地點的選擇-車程、費用、設備、教育意義、大班小朋友沒去過的;遊覽車的租借-需要五年內的車子,以及司機服務的品質;一些前置作業的處理,特別是安全,都是考量的重點。事前的準備愈周詳,當天出遊就會很順利。 童年渡假村是幾個考量地點之一,經過分析、比較和投票後脫穎而出。名字好像也有加分,就童年啊,小朋友現在就是童年,讓他們在童年歲月裡留下對「童年」的記憶。 在接洽的過程,童年的工作人員很親切、很負責,不論是事前或當日,都做到最好的服務。寶貝們在童年留下歡樂的足跡~童玩館、生態園、划船、坐火車、疊疊樂、吃棉花糖等,大家都玩得很盡興。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小黑蚊太多,為此童年也準備了防蚊液供參觀者使用,但對某些孩子而言似乎不太管用。 當天一早雖然下著小雨,但一會兒雨就停了,而雨後的空氣特別的清新,更加添旅遊的舒適感,在神的眷顧與保守,大家快快樂樂的出門,平平安安的回家。 第一次參與幼兒園戶外教學的譽寯、薇涵爸媽很興奮,除了和自己的寶貝玩以外,還有一群同齡的孩子陪伴,熱鬧又好玩,媽媽說譽寯在小幼班就到仁和,今年要畢業了,一定要把握這個機會,陪小孩和幼兒園一起出遊,留下童年最珍貴的回憶。 是的,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快樂也最值得回憶的。看著蘇小姐,以她的專業,為一個個準備拍攝美美照片的大班寶貝們,設計頭髮造型,在他們吹彈可破的臉上,只輕抹些許脂粉,穿上造型服,就讓旁人眼睛為之一亮。攝影師則透過鏡頭,為他們留下童年美麗和帥氣的影像。 人的一生只有一個童年,只成長一次,提供寶貝正確的教育和適當的環境,讓他們擁有一個豐富、燦爛、充滿智慧和歡樂的童年,是家庭和學校的責任。心理學家林德說過:「沒有童年則沒有回憶,沒有回憶便沒有人生。」 祝 平安喜樂 假期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回憶是一生的禮物

回憶就是一切!這句寓意深長的話,我深有同感,如果父母可以送孩子一份厚禮,我會推薦回憶一事,我深信回憶勝過成就。人終究會老,一但到了七、八十歲,剩下的便只有長長的歲月積累下來的回憶了,有些是自己的,有些是與子女共識的,如果不去把一些值得的事情典藏在一本記憶的本子裡,以後便尋不著了。 我喜歡日修禪師說過的一句禪語:這一分鐘美好,這一分鐘便不會不美好,因是同一分鐘,意指,同樣的一分鐘,做了不同的事,答案便全數不同了!這一刻看星星,與同一刻看電視的人,截然不同,這一小時看表演,與這一小時與家人爭執的人,結果還是大不同。 誰把時間典藏成為記憶了?希望是你。記憶該有什麼?但願不是考試、分數、成績與挨罵。 朋友家有一面牆像極了時光隧道,滿滿的全是相簿,我隨手抽了一本,發現都有年月份、地點與相片裡的人物誌,大約從他出生迄今,每年整理出一本做為永遠的回憶;我問他留這些幹嘛?他說把美好留下來,再把記憶送給孩子,一代傳一代。 原來他在收藏記憶。離開朋友家我的感觸極深,在一個強調明星學校、第一志願,功成名就的年代,卻有一位父親在為一件卑微的回憶留下戳記,他早早就明白兒女的成就,終究不會是自己的,但記憶才是,他將深深烙印,這些記憶全是親子共同「玩」出來的。 唱盤藏著老回憶兩件事在心裡翻轉,好難下抉擇。他每年至少帶孩子出一次國,每每假日都是全家出動,繞了臺灣一圈,拍了整疊的相片,我戲稱這叫一生受用的心靈財富。 我受到了啟蒙,也想累積孩子的心靈財富。前幾天我們一起賞梧桐花。今夜微涼,我們一起去看螢。明天約好了,將要單騎吹涼風。是的,回憶好重要,他是個寯永的心靈財富,也許說不出口,但卻真實的存在,就如同有一回記者問我如何寫作一樣,我告訴他要有一玩味的童年,這是真話,我的許多作品,彷彿都在提取童年積累的養分,沒有玩樂十足的童年,我便不知道記憶的舖子藏了什麼了。 明朝陸珩所寫的《醉古堂劍掃》一書中有一段話,把人分成了很多種,期中一種較高人,他說高人玩世,意指游戲人間,經過這些年反芻,我果真懂了,玩世的,原來是高人。 事實上,人好平凡,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不可能流芳百世,留名千古,我們有的僅是這一生短短的歲月,把一些值得一提的回憶留到老了慢慢咀嚼。回憶真的重要,玩的愈真愈有味道。 作者-游乾桂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從新聞報導中看著遠在美國波士頓馬拉松比賽時發生的爆炸慘劇,心中感到非常的震驚與難過,尤其其中一位罹難者是八歲的小朋友,只是因為在終點迎接參賽的爸爸,就成為這次爆炸攻擊的對象而導致於喪失生命,原本是一個健康快樂的體育活動,因為少數人的瘋狂與偏激的行為,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痛。以前常覺得這些恐怖攻擊離我們很遠,沒想到台灣竟然也有人學起這種行為,企圖在高鐵放炸彈,還好歹徒沒有成功,不然高鐵一旦發生問題,慘況可能比波士頓馬拉松爆炸事件更嚴重,身為一個幼兒教育工作者,每天面對天真可愛的小朋友,看到這些問題,都不禁在心中祈禱,希望每個寶貝都能擁有健康的身心靈,建立良好的品格及挫折容忍度,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長大,長大以後不論在各行各業,都能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一生都能走在正確的路上,享受幸福美滿的人生。這種攻擊無辜民眾的事件以前非常罕見,但最近卻層出不窮,很多人都會問,人到底怎麼了?這個社會、國家、世界出了什麼問題?做出這種殘害事的人如何變成這樣?為何不能與他人相處,必須採取如此激烈的手段?到底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亦或是社會教育? 每一個生命的誕生都是神的祝福,是神所賜的產業,父母也都以歡喜心來迎接新生命,捧在手掌心細心的照顧與呵護;在幼兒園裡,每個孩子都是天真活潑又可愛,對朋友坦誠以待,偶而有爭執也都很快的又玩在一起,要求也很簡單,只要和好朋友一起踢球、一起玩沙,就能獲得很大的快樂,也就是這樣才會有快樂的童年回憶。而這種單純的心隨著時間與歲月的累積,也學到了社會的複雜,漸漸失去兒時的那種誠摯與單純的心。 長大以後,面對複雜多變的社會,儘管我們得學會去適應,但幼兒時期來自家庭、師長、朋友間的關懷等良好的品格與習慣,都會是孩子成長後行為的基石,即使若干時候有所偏差也會調整過來的。學前教育最重要的是團體生活、人際關係與社會性的發展,此時期的孩子多半都還在自我中心期,常會把自己想法施加於他人身上,例如搶玩具、無法接納別的小朋友、不願意分享等,因此能讓孩子體會到友情、互相幫助、禮貌、了解和尊重別人,比一些學科或物質上的享受都來得重要。 願我們的孩子長大後,都能成為幫助別人的人,成為祝福別人的人,更能成為別人生命中的天使,就像那些在波士頓爆炸案後,幫助並安慰受傷人的那些民眾一樣。 祝 平安喜樂 假期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孩子為什麼要反抗?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親子之間如果沒有發生任何衝突是不可能的。理由很簡單:父母的管教,代表孩子必須結束他正感興趣的事情,例如看電視、吃零食、玩耍、打電動等等,而父母親正是那個「破壞他樂趣的人」。因此孩子會抗議、咒罵或者心情變差,甚至遷怒到「掃興的人」身上。大部分的孩子天生就不是溫馴的小綿羊,他們比較像是整天在打鬥遊戲中,互相較量的小獅子。他們想知道自己有多少權力與影響力,能用在誰身上,能用什麼方式達到他們所想的目的。不過,孩子比小獅子更麻煩的是:他們通常沒有年紀相近的兄弟姊妹一起長大。很多孩子根本沒有兄弟姊妹,因此才會拿父母親作為練習反抗的對象。 這種樂於反抗的天性,是人類與所有哺乳類動物的共通點,孩子藉由反抗,才能察覺出自己的影響力有多遠,能用在誰身上。 例如:小寶寶會反覆地把湯匙從桌子上往地下丟,每當媽媽把湯匙撿起來時,他就一臉開心。除此之外,揍人、咬人、坐在地上耍賴尖叫也都是屬於這一類的行為。 當孩子太過分、妨礙到別人,卻又不是他可以玩樂的時間時,就是他必須要履行義務的時候,而家長的任務就是要設定底線。 但當父母親要設定底線時,卻往往陷入了以下的惡性循環: —﹥凱凱「胡鬧」:五歲的凱凱,為了引人注意,每晚睡覺前都要鬧一個小時。不但要聽很多故事,還要求要吃東西,每隔一天就要媽媽陪他睡,因為他會「害怕」。—> 媽媽注意凱凱:每天晚上媽媽都講至少三個故事給他聽,但凱凱會要求講更多故事,而且還會哭,媽媽只好讓步,繼續講故事給他聽。—> 凱凱學到:我的「胡鬧」會得到獎勵。只要他哭,就可以再多聽幾個故事,而且媽媽會陪他。—> 於是凱凱重複做出這些行為,繼續胡鬧、從床上爬起來、喊叫、大哭、要求。—> 凱凱媽媽很生氣,情緒瀕臨失控。 剛開始媽媽的心情還很平靜,給他吃、給他喝,然後再送他上床睡覺。到最後,媽媽實在忍無可忍,對著凱凱大吼說:「你鬧夠了沒有?每天晚上都這樣鬧,我都已經快被你煩死了!」有好幾次媽媽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凱凱才好,只能氣得猛搖他。 又有一次媽媽實在是太生氣了,狠狠地揍了他一頓。 就算最後媽媽讓步了,躺在凱凱身邊陪他睡覺,但也是一肚子怨氣,一臉不耐地希望凱凱趕快睡著。 —-> 凱凱愈來愈少得到媽媽的陪伴。 凱凱媽媽一想到晚上要哄凱凱睡覺,心情就變得很差,因為她必須要一直講故事,直到凱凱滿意為止。 漸漸地,凱凱媽媽變得不想主動陪兒子睡覺,如果凱凱偶爾有一次只聽一個故事就睡著,凱凱媽媽會非常高興,因為她終於有自己休息的時間,而且她會很小心不讓別人吵醒凱凱。 —-> 凱凱學到:必須用力爭取,才能得到媽媽的注意。 凱凱發現媽媽晚上變得愈來愈不想陪他睡覺,於是他想,如果他開始胡鬧,媽媽就會專心陪他一小時。 —-> 於是,第二天,凱凱又開始他的胡鬧。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上台的勇氣

集合的音樂響了,分散在四處的小朋友依序到活動室集合,並隨著音樂做動作,此時會邀請兩位孩子上台示範,帶領著全部的小朋友,一方面安靜他們的心,二方面又可加強節奏與肢體動作的訓練,每個孩子的機會均等,通常被邀請到的寶貝都會很大方的上台,但也有少數孩子膽子較小。 上台,看似簡單,但其實是不容易的,必須要有勇氣接受挑戰,要大方,要有能力;示範時動作要大且清楚,有變化,才能吸引台下小朋友的目光,這其實是需要時間的訓練。不過藉此可以觀察到小朋友的性向、模仿、表演與專注的能力。以往園長會介紹上台的孩子,但也只是介紹他們的班級和姓名而已;為了更進一步的讓彼此互相認識、了解及訓練口語表達能力,最近改變策略,讓他們自我介紹,從大班表達能力較好、較大方的小朋友開始,孩子示範完動作後,將麥克風交給他們,小朋友就需即興做自我介紹。 「大家好!我是 × × 班的× × ×,我今年七歲,我住在台南,我喜歡畫畫,我喜歡上體能課,我的好朋友是….,我將來要當….,謝謝大家。」 一開始,他們只是簡單的說班級、姓名、幾歲,隨著上台介紹的孩子增加,見識增廣,介紹的內容也加深加長,愈來愈豐富,每個小朋友都能清楚的表達,展現落落大方的態度,雖然有幾個寶貝聲音較小。 自我介紹其實是很重要的課題,除了能訓練表達能力與台風外,透過介紹讓人能更進一步的認識你,在人群中,可因此找到興趣相同的人,進而成為麻吉。從小處著手,累積經驗,成就大事,看見未來。四月三日大班小朋友參加衛生局假慈幼高工舉辦的「健康102.寶貝篩檢樂」活動,平時的訓練就派上用場,對當日副市長的提問,張弼丞小朋友很快舉手,被請上台回答,口齒清晰、口條清楚的表現,贏得熱烈的掌聲。 仁和的小朋友真幸福,有愛他們的爸爸媽媽、老師媽咪、園長媽咪,有訓練膽量的舞台,促進大肌肉發展的場地與器材,有益眼睛並能呼吸新鮮空氣的草地與植物,有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還能促進體內產生維他命D的陽光,有玩樂學習的同伴,以及建立各樣認知與技能的學習。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而學前是建立根基的重要階段。不論是在家、在園,父母或師長都疏忽不得。家長和老師要成為夥伴關係,彼此互動、切磋,不能將小朋友所有的事都交給老師,因為父母才是孩子重要的陪伴者。 祝 平安喜樂 假期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如何提昇表達能力

教育體制無法提供良好的語文訓練,然而企業對於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卻愈來愈高。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指出,由於全球化與專業分工的因素影響,未來的工作需要更複雜、更密集的人際互動,因此具備互動能力的人將是企業最重要的人力資產。人際互動依靠的就是語言的表達與溝通。勤業眾信人才資本協理黃中人表示,目前多數企業徵才時,都會將語言表達與溝通列入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原因就在於許多工作都是跨部門的合作,需要頻繁的溝通,再加上一切講求速度,如何在短時間內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將會直接影響工作表現。 那麼該如何提升語言能力?事實上,重點不在於語言本身,而是如何活用語言,達到有效的溝通。語言能力的好壞可以從以下3大層面來分析:閱讀、思考、與表達 中文力要素1:閱讀 現代人普遍的現象是不喜歡閱讀文字、只愛看圖片;不太會寫文字,只會敲鍵盤。 這背後最根本的原因是傳播科技的發展。以前的傳播是以文字為主,兒童的娛樂就是看故事書,要聯絡朋友只能靠寫信。但是現在,網路、電視、手機相當普遍,人際之間的溝通雖然更方便,但是對於文字的應用能力也大幅降低。今年4月,台北市針對國小學生進行國語文能力抽驗考試,結果發現,愈常上網、看電視時間愈長的學生,國語文能力的通過率愈低。 因此,現在的年輕人不習慣閱讀長篇而複雜的文章。然而,閱讀是吸收知識的最重要管道,閱讀能力差,就無法有效的學習與累積知識。許多人以為,閱讀是天生就會的能力。事實上閱讀是一個複雜的認知過程,需要練習。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公布的國際學生評量計劃(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閱讀能力的好壞可以從3個面向來看: ※擷取資訊:能否從閱讀的文字資料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資訊。※解讀資訊:能否正確解讀資訊所代表的意義。※判斷力:能否將閱讀的資訊和既有的知識與經驗連結、判斷,最後提出自己的觀點。 養成閱讀的習慣,便能提升自己對於複雜文字的理解能力,加快知識吸收的速度。 中文力要素2:思考 除了閱讀文字的能力降低之外,年輕人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在退步。「說話沒條理、沒重點,是因為思考沒有邏輯,」周中天認為,要訓練一個人的思考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寫作。口語溝通和文字書寫是不同層次的語言活動,必須透過嚴謹的思考過程,才能寫出一篇通順的文章。 因此,平時要給自己寫作的機會。周中天就鼓勵學生參加報紙或雜誌讀者投書,訓練自己用簡短的幾百字說出自己的想法。此外寫日記也是很好的方式。 中文力要素3:表達 表達能力差的另一個原因是字彙太少。「現代年輕人用語太過簡單,沒有層次,」政治評論家、曾出版多本關於語言研究書籍的南方朔表示。「生氣時,只知道用『生氣』這兩個字。」但是,表達生氣的字彙其實有很多,恨、怨、怒、咆哮等等都是。這又與閱讀有關,文章看得少,知道的字彙就不多。因此,常常無法清楚表達,造成溝通上的困難,對未來在職場上的發展其實相當不利。當然,我們不是文學作家,不需要對文字精雕細琢。但是如何說得精準與明確,卻很重要。假設你是電玩遊戲企劃人員,當你設計好一款遊戲,你必須和美編溝通,你希望角色人物的設計呈現什麼感覺或特質,背景畫面有哪些元素等等。 「描述得愈具體、愈詳細愈好,美編才有辦法做出你要的東西,」遊戲橘子研發處專案主任王文瑋說,「遊戲企劃人員不僅要會設計遊戲,還要會表達。」 專業能力的提升固然重要,然而,具備良好的中文能力,更可以為你在職場上的表現加分。 尤其,中國的經濟體已經超越德國、法國,僅次美國、日本,這也是為什麼全球瘋中文的原因,如果要深深打動13億的消費人口,外加遍及全世界的華裔人口,中文能力無異是21世紀最重要的工作能力。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親子運動會

慶祝兒童節,舉辦第三十九屆親子運動會,三月三十日星期六上午八時三十分熱鬧的展開,圓滿且成功的結束,賓主盡歡,不僅孩子們玩得盡興,家長們熱情的參與,增添活動的熱鬧與趣味性,大人小孩都樂在當中,連一旁觀看的人也都笑呵呵,真是太棒了!這是一場成功的親子運動會,事前各項工作的計畫與準備,老師們的用心,小朋友的努力,家長們的配合,加上主持人的功力,形成了堅強的團隊,連天氣都眷顧我們,大家盡情的在仁和的草場上玩遊戲、做運動,雖然音響出了問題。但無礙於活動的進行,時間對了、地點對了、人也對了,即所謂天時、地利與人和,不成功也難。 從開幕的鳴炮,接著龍飛蛇舞大會舞的表演,寶貝們熟練的動作,加上紅黃藍綠紫色彩繽紛的啦啦球,與綠色的草地和藍天相輝映,更顯孩子們的熱情與活力,呼啦圈的表演更是了得,每個孩子因著要表演而學會搖呼啦圈,從表演中也學習團隊合作的精神;體能表演活動,連著幾年都從操場延伸到活動室和前門廣場,今年在操場。小班的神氣活現從翻、滾、走、跑、跳、爬中訓練身體協調、前庭刺激、四肢靈活運用與大腿肌力的成長;大中班的步步高昇,結合水谷器材與墊子的擺設,從低到高,從左到右,跳躍翻滾,除了提昇孩子的心肺功能外,加強孩子的方向感,肌力的訓練與更進階的協調功能,而每一個體能動作的訓練都需要時間的累積;勤練,才能使之靈活、敏捷與增強體力;跳箱,今年進入決賽的孩子較少,探究原因是練習的時間不夠;奪標,每個孩子都使盡全力往前跑,還好通通有獎,不然可會有寶貝淚灑草場了。 親子趣味賽-2人3腳、火車過山洞、神射手,趣味又好玩,力拔山河比爸爸們的力氣,莫札特家的爸爸們不負眾望贏得冠軍。四個活動下來大家玩出興緻了,覺得不過癮,還可再多一點,明年可以考慮。難得今年運動會時間拿捏得最準,只比預定時間慢五分鐘。 頒獎皆大歡喜,會後場地的整理,除了工作人員外,感謝柏閎、羽宣、千芠、富韋爸媽的協助,很快將所有的佈置、物品放回原處。更謝謝愛迪生家秀玲家長贈送好吃的麵包。 心裡的感動並未隨著活動的結束而停止,小朋友們真是我們的寶貝,我們的希望,有他們在的地方,就有歡樂。四月四日是兒童節,在這個屬於孩子的節日,仁和的親子運動會是送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感謝諾貝爾家潘芊妤媽媽,贈送每位小朋友兒童節禮物) 祝 平安喜樂 假期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