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December 28, 2013

園長的話 – 體驗付出快樂學習@聖誕嘉年華會

從一欄欄家長的回應中,了解到上星期六仁和舉辦的聖誕嘉年華會,帶給大家歡樂、幸福與溫暖的感覺,不僅小朋友覺得快樂,連大人也樂在其中。從活動中家長感受到幼兒園的用心與誠意,不吝嗇的提筆在每週教學分享中回應,並給予肯定、讚美和感謝。活動,需事先擬定目標後才開始計畫,而計畫包括時間、地點、方式、內容。就此次活動的地點,負責策劃的Emma媽咪希望到文化中心的假日廣場舉行。然而在接洽的過程中,十二月的每個週末都沒空缺,只好打消外出的念頭。不過幸好沒租到,否則最近天氣冷颼颼的又下雨,幸福指數一定會與天氣一樣低。 租借假日廣場,是以往期末成果發表會設定的場地,但有過兩次當天演出時下雨,臨時將場地換回來幼兒園的經驗後,就不曾再想了,因為天氣的變化是我們無法掌握的,再者孩子的安全又是我們所重視的,外出辦活動,什麼都不方便,不僅場地不熟,勞師動眾,安全又堪慮;而仁和比別的幼兒園還讚,自己有場地,有空間,有舞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是寶貝們熟悉的地方,表演就會很自然。 活動的成功與否,除了計畫與前置作業外,最重要的是團隊的合作,而團隊包括小朋友、老師、工作人員和家長,每個角色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就聖誕嘉年華會而言,若沒有小朋友的表演,就不會有娛樂的效果,小朋友沒有團結,表演就會離離落落;老師若沒有合作,活動流程就不順暢;家長若不配合,活動就不熱鬧;感謝仁和團隊,像一個和樂的大家庭,分飾不同角色,大家齊聚一堂,互相扶持、關心,讓愛的暖流在彼此的心中流動著。 在此特別感謝尚品咖啡的總經理-少宏的爸爸,聽聞活動募款所得將為關懷弱勢之需,二話不說的親自參與,搬來煮咖啡的機器,提供咖啡原料,所得全數捐出;熱心的在田媽媽,也提供了一百份的蛋糕,所得也全數捐出;感謝家長們熱情的購買寶貝的繪本,提供跳蚤物品並購買;感謝提供摸彩品的王定宇議員、蔡旺詮議員、曾培雅議員、曾順良議員、葉洋佐里長,讓活動有表演、有禮物、有摸彩、有闖關、有義賣品、有應景的薑餅屋,有咖啡的香味、蛋糕的甜味,歡樂滿園地,至星期四止,義賣所得共計33,150元。 除了讓小朋友享受聖誕歡樂的氣氛外,星期三聖誕節當天,更安排寶貝們穿紅色衣服、紅色帽子,扮演聖誕小天使,到社區送聖誕祝福卡,體驗付出也是一種快樂的學習。未外出前,先行將兩份摸彩品送出,可愛的孩子們個個低頭禱告,希望得獎的是自己;邀請最小的濰寧和最大的佑謙來抽獎,幸運之神落在加恩和映萱的身上。 在歲末年終迎新之際,歡樂的笑聲充滿在仁和的園地。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孩子為何不聽父母的話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視家庭教育與倫理教育,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也是人類最早接受教養的場所,隨著時代的變遷,家庭組織展現新的型態:小家庭制度興起、個人主義抬頭、男女地位平等等,倫理價值體系面臨著千年以來的大變局。然而,不管觀念、制度再怎麼改變,家庭教育仍重於一切,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生命的延續,父母的形象對孩子的影響既深且遠。即使資訊時代來臨,行政可以電腦化,教學可以科技化﹔但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親子之間的情感,卻不是任何東西可以取代的。因此,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如何以最適當的心態,最圓熟的技巧,最誠摯的愛心來改善親子之間的互動關係,實為當前教育的重要課題之一。現代父母角色的困惑與省思 作為一個現代父母最大的困擾就是感受到強烈的認同危機。當自己孩提時,所接受的教育是權威性的﹔到了為人父為人母之後,卻變成民主式的。鑑於自己幼年時不受重視、不被瞭解,會多麼的苦悶,因此常會想到:「我不能讓孩子遭到同樣的痛苦。」為了讓自己成為孩子心中的開明父母,於是對孩子的一切反抗行為加以涵容。由於時代的變遷,對子女採取民主式的溝通,已成為當代父母的共識,但是潛意識裡又受到早期經驗的支配,不知不覺間模仿了當年父母的行為模式,甚至連自己都不自覺﹔經常會聽到的一句話是:「我想不要嘮嘮叨叨的訓誡孩子,可是看到他的老毛病,就忍不住說他幾句。」這正是最佳的寫照。 溝通的心態與技巧 傳統的父母必須具備權威時代的明智,現代父母則必須涵養民主心態與風範。在日趨多元化的今天,如何促使親子之間進行有效而良好的溝通,個人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建立「與時偕行」的學習心態:親子關係是終身的,因此親子之間的互動與調適也是終身學習的歷程。一個人可能為人父母又同時為人子女,一個人所經歷的可能由權威時代過渡到民主時代﹔因此在角色的調適上必須與時偕行,不斷的學習﹔破除身份的執著,與所處時代的意識型態相配合。民主社會裡,專制的溝通方式並不能讓孩子真正的反省,高壓的手段更容易造成彼此的隔閡,只有以平常心,在互相信任的關係下,保持密切的接觸,父母固然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孩子也提供父母許多學習省思的機會,在互相學習、終身學習的過程中,為對方設想,讚許對方的優點,接納對方的缺點。 (二)、瞭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單憑表面的舉止是無法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的,做一位最好的聽眾,有耐心的傾聽孩子們表達意見﹔當他們情緒困擾時,給與適度的支持﹔孩子是獨立的個體,過分的為他們設想,易生反效果。 (三)、紓解孩子們的心理壓力:孩子們感到最痛苦的,莫過於被誤解﹔最快樂的,莫過於被最充分的瞭解。尤其新生的一代,從小在呵護中長大,有主見、敢發表,挫折的忍受力卻顯得偏低﹔一遇到困境,自我的壓力甚大,不知如何自處。因此,培養孩子們積極開朗的情緒,掃除內心的陰霾,建立自信心,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極為重要。孩子努力著手於善後的處理時,最好在一旁默默的關注,等到確實需要幫助時,再即時伸出援手。 (四)、溝通的技巧:民主時代也是注重溝通的時代,親子之間接觸頻繁,尤其講究溝通的技巧。一般來說,語言貧乏,容易造成誤會與隔閡﹔太多的嘮叨,會造成明知故犯﹔過分的指責與讚美,卻造成傷害…等,最適切的方法就是不要耍花招,誠心誠意的,無論是同意或反對,都必須明確的表達,並以平常心安撫其情緒。 (五)、心靈的共鳴:經常與孩子們感情交流,互相體諒對方,透過各種共同參與的活動培養親子連心的感受。以互相關懷代替紛爭,建立和諧的互動關係。當孩子興奮的喊:「我成功了!」眼中散發光芒,這是無價之寶,父母的心靈也跟著震動,孩子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彼此產生心靈的共鳴。 (六)潛移默化的作用:言教不如身教,父母的行為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明智的父母經常會培養出明智的孩子﹔經常對孩子敷衍了事,孩子也可能養成推卸責任的惡習。在潛移默化中,孩子承續了父母的缺點與優點,因此建立明確的父母形象,實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七)結語 親子關係是永恆的聯繫,子女的人生是建立在父母的延長線上﹔溫馨的家庭氣氛有賴於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互相體諒﹔良好的親子關係不是邏輯程序的結合,而是需要不斷的付出關愛。唯有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態,付出無比的愛心與勇氣,並在最關鍵的那一瞬間,彼此共鳴,相互感動,這樣的溝通才是最有效的。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