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August 19, 2013

園長的話 – 幸福的泉源

近日台北動物園最夯最引人關注的消息非圓圓母女莫屬了,出生才四十天的圓仔,透過新聞畫面,可愛的模樣超吸睛的,而動物園每日一報記錄圓仔成長點滴的話題,更吸引民眾的關心,從圓仔出生沒毛的模樣,到長出黑白毛,趴立展笑顏探索新世界,長出貓熊的貓熊眼,四腳朝天的睡姿,與媽媽會面母女相處互動的情形等話題,也躍上國際媒體,成為國內外爭相關注的母女檔。圓圓升格成為媽媽後,新手媽媽展現為人母愛孩子的本性,剛開始雖然有些生澀,但很快就上手了,叼起圓仔,抱在懷裡,吸奶,一回生二回熟,動作愈來愈熟了。母女倆在保育員細心的照顧與好的禮遇下,相信一定會很幸福的。 幸福的生活相信是每個人都想追求的,而幸福的泉源到底在哪裡呢?幸福的泉源就在家庭。很多人不知道從2012年開始有一個「幸福家庭日」,就訂在8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由高俊明牧師結合社會各界發起成立「國際幸福家庭聯盟」,由立法院通過。 高牧師認為家庭是國家的根本,現在離婚、青少年教育問題、社會問題層出不窮,這些均和家庭脫離不了關係。若是每個人都能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從小享受來自父母的關心與愛護,在成長的路上有父母相伴,長大後才會有能量去付出。 幸福的家庭不只是夫妻要恩愛,兄弟、子女間也要相愛再擴及去愛身旁的人。在幼兒園每當晨間活動結束集合時,會讓寶貝們吟念一首相親相愛的兒歌~相親相愛,互相幫忙,一同遊戲,來玩玩具,大家都是好朋友~,孩子們雖然朗朗上口了解字意,但很多時候還是吵吵鬧鬧、蒂來蒂去,需要時常叮嚀、提醒。 寶貝們相親相愛的對象除了家裡的兄弟姊妹,還需擴及幼兒園的玩伴、同學,因為這些人是每天與他們相處一起的人。每天早晨除了讓孩子說「老師今天又要辛苦你」還要謝謝陪他玩的同學,若沒有玩伴上學就不好玩了。 人不能離群而居,必須與他人過著互動的生活,除了我以外有很多的別人,假如每個人人本的觀念都很強,太過高舉自己,那就無法與人和睦相處了,無法過團體生活,特別是在少子化的時代,父母長輩過分的寵愛孩子,也會阻礙寶貝們的人際發展。 星期四的亞歷山大蝴蝶生態園之行,在園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介紹帶領孩子們玩得很愉快,對蝴蝶的生態、貝殼更進一步的認識,是一趟愉快的知性之旅。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孩子需要規範

最近,收到許多朋友轉寄來的一篇訪問報導,談到王品集團的創辦人戴勝益,不准孩子到他創立的公司上班, 而且百分之八十的財產也都要捐給公益團體。他從小教育孩子要自己想辦法,並且要他們生活在疾苦中,體會什麼是「民間疾苦」。看這篇文章,真是心有戚戚焉。使我想起最近看得股神巴菲特兒子寫的書,他們家的教養方式也是從小要自力更生,為自己的人生努力,父親也不留錢財給他們。但我也看過許多驕縱奢華的小孩,感慨之餘,不免想到:難道他們的父母不知道這樣反而害了他們嗎?甚至有許多孩子到了三十來歲,仍在家當米蟲。 已有許多研究指出,一個要什麼有什麼的孩子,其實非常不快樂。美國有個調查也發現,在富裕家庭長大的孩子,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是平均值的三倍。 孩子若是被過度保護及安排,會養成既被動又不成熟的個性。我們必須容許孩子受苦,甚至受點挫折。 有不少家長誤解「開放教育」,以為要當孩子的朋友,要讓孩子自由自在、毫無約束,才能有豐富的創造力,孩子才可能發展天賦才能。可是德國哲學家雅斯培曾說:「沒有權威,便沒有自由」。我深深以為,生活常規的養成才是教育的核心。 在馬拉松賽似的人生旅程中,面對一道又一道的關卡與挑戰,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也要有堅強的毅力與面對挫折的韌性,這些都必須以紀律和自律做後盾,因此,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常規,比學習任何才藝或考試成績都來得重要。 生活常規,包括生活習慣與生活態度。許多家長都知道常規養成的重要性, 但是每天得囉囉唆唆的跟孩子大小聲,弄得親子關係不好,大人也身心疲累。 父母親必須以身作則,教養的要求要一致,讓孩子知所依循,絕不能同一個行為有時候可以,有時候又不行。當要求的標準會隨大人的情緒而改變時,孩子無法心服口服,那麼這些常規就不可能變成終身的習慣了。 以溫柔而堅定的方式建立孩子的規矩,要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承擔後果,是現代忙碌父母最該學習的。我看到許多在職場上非常能幹的父母,忙得沒有時間陪孩子,偏偏一出現時,不是責罵、批評孩子,就是滿懷愧疚的寵孩子。 其實, 孩子需要被限制,也可望生活中有個可以遵循的底線,這是父母必須知道的秘密。當孩子清清楚楚知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時,反而可以讓他們很有安全感的成長與發展。 國語日報家庭版/李偉文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