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August 2013

園長的話 – 活動室換新裝

「哇!活動室不一樣了!」星期一一早來園的弼丞,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叫著,頓時大家都圍過來,並好奇的問著:「為什麼要釘地板?那以後活動室就不能溜直排輪,不能做體能了?」孩子們的觀察力很敏銳,稍有不一樣,就會被發現,更何況是一大片地板。活動室地面更新的工程,早在去年就計畫了,遲遲未動工是卡在該用什麼材質才好?因為活動室用途多功能,既是表演、聚會、集合的場所又是溜直排輪、玩體能、做遊戲的地方,所以必須慎重,又得考量安全、美觀、耐用,哈哈!就是愛耐操擱耐用啦! 問廠商什麼材質最適合?大家都不敢保證,最後考慮再三,與廠商和施工單位再進行意見交換後,決定用超耐磨地板為更新的材質,於是趁著開學前的星期假日進行施工。 施工的師傅提醒,超耐磨地板可以溜直排輪、騎車、玩體能、做遊戲等,但最怕的就是水和尖銳的東西,只要浸泡四個小時,地板就會損壞,或是用尖銳的東西去搓、刮,只要好好使用愛護,壽命會很長。因著師傅的提醒,想到潭美颱風就快來了,怕剛完成的地板會噴到雨水,於是又製作了擋風雨的帆布。 因著活動室情境的改變,或坐或躺或走,穿鞋、脫鞋都可以,感覺更舒適、更舒服,寶貝們好興奮。將地板要注意的事項告訴小朋友,提醒他們務必要合作,要愛惜公物,不可以破壞。 本星期日是祖孫節,幼兒園提前在星期三舉辦,邀請阿公阿媽來園,由實習姐姐們策劃活動內容,有律動、遊戲、猜猜看、畫阿公阿媽,最後祝福阿公阿媽身體健康、平安喜樂,並贈送代表平安的蘋果。司機石先生說不是剛剛才舉辦過祖孫節活動嗎?怎麼這麼快一年又過了!是呀!時間稍縱既逝,得好好的把握才是。 星期四的湯姆龍親子堡是孩子們所期待的,因為地點是在室內,不因潭美颱風而受阻,照預定的計畫前往,不過還是因雨在來回搭車上費了不少功夫,由娃娃車負責接駁小朋友乘坐遊覽車和回園。本星期雖然有風有雨,但在風雨中都能平安快樂的度過~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父母好榜樣 關機陪孩子讀書

朋友的孩子因為段考考不好,被母親以「少一分,扣一元」的方式,扣光了零用錢。孩子不甘願的說:「沒考好是因為媽媽整天看電視,從我回家一直看到上床睡覺。」其實孩子想好好念書,但是電視的聲音吵得他無法專心。孩子想討回零用錢,於是問我:「有沒有證據可以證明:看電視會干擾讀書?」 「不但有證據,而且還不少。」閱讀時,雖然是用眼睛看內容,但是文字在腦海中會轉換成語音來處理;一般閱讀簡單的文章,可能不需要經過語音轉換,但閱讀困難的文章,就要有這個過程。 有個實驗是:在大學生的喉頭貼上小電極,偵測喉頭肌肉震動的情況。實驗結果發現:學生在看報紙時,喉頭肌肉沒有動;在閱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或念莎士比亞的劇本時,喉頭肌肉就震動了,雖然沒有出聲,但在心中默念。 對閱讀還不是那麼熟練的小學生來說,做功課時,他們需要把字的聲音在腦海中念出來,以延長訊息處理的時間,並理解前後文的語意。因此,電視聲音的確會干擾做功課。 為什麼「孩子默念的聲音」和「電視的聲音」會互相干擾呢?我們都有以下類似經驗:在寫信時,若有人跟你說話,往往一不小心,就把別人話裡的字寫到信裡去。這是因為人類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很小,只有7±2個單位;在寫信時,後面的三到五個字,就已經在工作記憶中等待被寫出來,這時如果有人對你說話,就會製造工作記憶的競爭,而導致寫錯字了。 就訊息處理的理論來說,訊息進來後,要先經過工作記憶的處理,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工作記憶有一部分是語音記憶,一部分是視覺記憶。語音記憶比視覺記憶的時間來得久;影像暫留只有四分之一秒,但語音記憶可以到二十秒。 比如,在公共電話亭打一○四詢問某餐廳的電話號碼,接線生回答後,如果手邊沒有紙筆,其實是可以把電話號碼的八個數字,暫時存在工作記憶中,再掏出錢投進電話,撥出號碼來。但是,假如投錢進去,正要撥號時,有人拍打電話亭的玻璃門,說:「對不起,可以跟你換個零錢嗎?」雖然沒有理會對方,但是數字卻忘了,因為對方的話,已把那八個數字的電話號碼給擠出去了。 所以,在孩子做功課時,父母最好不要在一旁說話或看電視,免得干擾他。其實,要孩子好好的做功課,最好的方式是:父母也拿書來看,這樣孩子就有「同甘苦,共患難」的感覺;即使功課很多,他也不會抱怨。 學習效果取決於情緒與動機。假如父母一直看電視,卻叫孩子去念書,他會不甘願的想:「為什麼你可以看,我就不可以看?」心裡不平,書自然讀不進去了。 以目前電視節目的水準來說,父母還是看書的好,一方面給孩子作好榜樣,一方面增加知識,淨化心靈。 文/洪蘭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幸福的泉源

近日台北動物園最夯最引人關注的消息非圓圓母女莫屬了,出生才四十天的圓仔,透過新聞畫面,可愛的模樣超吸睛的,而動物園每日一報記錄圓仔成長點滴的話題,更吸引民眾的關心,從圓仔出生沒毛的模樣,到長出黑白毛,趴立展笑顏探索新世界,長出貓熊的貓熊眼,四腳朝天的睡姿,與媽媽會面母女相處互動的情形等話題,也躍上國際媒體,成為國內外爭相關注的母女檔。圓圓升格成為媽媽後,新手媽媽展現為人母愛孩子的本性,剛開始雖然有些生澀,但很快就上手了,叼起圓仔,抱在懷裡,吸奶,一回生二回熟,動作愈來愈熟了。母女倆在保育員細心的照顧與好的禮遇下,相信一定會很幸福的。 幸福的生活相信是每個人都想追求的,而幸福的泉源到底在哪裡呢?幸福的泉源就在家庭。很多人不知道從2012年開始有一個「幸福家庭日」,就訂在8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由高俊明牧師結合社會各界發起成立「國際幸福家庭聯盟」,由立法院通過。 高牧師認為家庭是國家的根本,現在離婚、青少年教育問題、社會問題層出不窮,這些均和家庭脫離不了關係。若是每個人都能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從小享受來自父母的關心與愛護,在成長的路上有父母相伴,長大後才會有能量去付出。 幸福的家庭不只是夫妻要恩愛,兄弟、子女間也要相愛再擴及去愛身旁的人。在幼兒園每當晨間活動結束集合時,會讓寶貝們吟念一首相親相愛的兒歌~相親相愛,互相幫忙,一同遊戲,來玩玩具,大家都是好朋友~,孩子們雖然朗朗上口了解字意,但很多時候還是吵吵鬧鬧、蒂來蒂去,需要時常叮嚀、提醒。 寶貝們相親相愛的對象除了家裡的兄弟姊妹,還需擴及幼兒園的玩伴、同學,因為這些人是每天與他們相處一起的人。每天早晨除了讓孩子說「老師今天又要辛苦你」還要謝謝陪他玩的同學,若沒有玩伴上學就不好玩了。 人不能離群而居,必須與他人過著互動的生活,除了我以外有很多的別人,假如每個人人本的觀念都很強,太過高舉自己,那就無法與人和睦相處了,無法過團體生活,特別是在少子化的時代,父母長輩過分的寵愛孩子,也會阻礙寶貝們的人際發展。 星期四的亞歷山大蝴蝶生態園之行,在園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介紹帶領孩子們玩得很愉快,對蝴蝶的生態、貝殼更進一步的認識,是一趟愉快的知性之旅。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孩子需要規範

最近,收到許多朋友轉寄來的一篇訪問報導,談到王品集團的創辦人戴勝益,不准孩子到他創立的公司上班, 而且百分之八十的財產也都要捐給公益團體。他從小教育孩子要自己想辦法,並且要他們生活在疾苦中,體會什麼是「民間疾苦」。看這篇文章,真是心有戚戚焉。使我想起最近看得股神巴菲特兒子寫的書,他們家的教養方式也是從小要自力更生,為自己的人生努力,父親也不留錢財給他們。但我也看過許多驕縱奢華的小孩,感慨之餘,不免想到:難道他們的父母不知道這樣反而害了他們嗎?甚至有許多孩子到了三十來歲,仍在家當米蟲。 已有許多研究指出,一個要什麼有什麼的孩子,其實非常不快樂。美國有個調查也發現,在富裕家庭長大的孩子,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是平均值的三倍。 孩子若是被過度保護及安排,會養成既被動又不成熟的個性。我們必須容許孩子受苦,甚至受點挫折。 有不少家長誤解「開放教育」,以為要當孩子的朋友,要讓孩子自由自在、毫無約束,才能有豐富的創造力,孩子才可能發展天賦才能。可是德國哲學家雅斯培曾說:「沒有權威,便沒有自由」。我深深以為,生活常規的養成才是教育的核心。 在馬拉松賽似的人生旅程中,面對一道又一道的關卡與挑戰,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也要有堅強的毅力與面對挫折的韌性,這些都必須以紀律和自律做後盾,因此,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常規,比學習任何才藝或考試成績都來得重要。 生活常規,包括生活習慣與生活態度。許多家長都知道常規養成的重要性, 但是每天得囉囉唆唆的跟孩子大小聲,弄得親子關係不好,大人也身心疲累。 父母親必須以身作則,教養的要求要一致,讓孩子知所依循,絕不能同一個行為有時候可以,有時候又不行。當要求的標準會隨大人的情緒而改變時,孩子無法心服口服,那麼這些常規就不可能變成終身的習慣了。 以溫柔而堅定的方式建立孩子的規矩,要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承擔後果,是現代忙碌父母最該學習的。我看到許多在職場上非常能幹的父母,忙得沒有時間陪孩子,偏偏一出現時,不是責罵、批評孩子,就是滿懷愧疚的寵孩子。 其實, 孩子需要被限制,也可望生活中有個可以遵循的底線,這是父母必須知道的秘密。當孩子清清楚楚知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時,反而可以讓他們很有安全感的成長與發展。 國語日報家庭版/李偉文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七月三十日學期結束後,一刻不得閒的於三十一日召開期末工作檢討會,針對教學、教材、評量本、活動、作息等的安排,以及各項保育宣導工作,逐項做討論,雖然花了一些時間,但檢討、省思是必要的,透過老師們實際教學的帶領,學習的成效做回饋,好的繼續保留,需加強、改善或修正的,則作調整。除了做期末檢討會,同時也召開暑期班籌備會議,利用八月一日、二日兩天的時間做教室的整理與各項事務的準備工作。暑期生活營因為讓家長們自己決定孩子上課的天數,所以得花一些時間做統整,事前的行政工作也較費時。 有新生家長問:有的幼兒園八月已經開學了,仁和為什麼如此安排?其實思考的點是站在家長、孩子和老師的立場;若是以幼兒園的立場,當然不放假最好,因為放假了收入就會減少,但各項支出費用是不會減少的,其中最大的開銷是人事費,員工的薪水不會因為放假學生減少就能打折。 另一個思考的點是若能在炎熱的八月,有個較輕鬆的工作日子,應該是很好的;還有,家長也常為了要帶孩子出遊,請假一個星期或二個星期在繳費上有所計較,對於教育局規定的退餐點費不滿,認為應該要扣掉一個星期的費用才是…;(台灣還規定退餐點,美國可是一毛錢都不退的)很多的原因讓園長決定在八月讓家長選擇上課的天數,避免有繳費上的不愉快,但就只有八月了,其他的月份若是請假達一個星期以上,就只能退餐點費,不滿一星期的不退費。 暑期班開課第一週適逢爸爸節,幼兒園特別舉辦慶祝會,邀請爸爸來園參加。有八位爸爸,一位爸爸的爸爸,共九位。在麗娟老師和文璐老師的帶領下,搖呼啦圈、玩遊戲和裝扮,小朋友發揮創意,爸爸們也非常配合,難得有這個機會,承翰阿公說好玩就好,裝扮後爸爸們來個團體照,留下了珍貴的畫面。 最後還安排下廚煎荷包蛋,不過可難不倒大家,各個使出看家本領,而爸爸的爸爸-阿公,煎的蛋就是不一樣,在歡樂中結束了慶祝活動。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