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uly 19, 2013

園長的話 – 學期末的成果

學期即將於七月三十日結束,老師們一面忙著準備下星期六七月二十七日的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一面忙著各項學習後的紙本評量與觀察記錄。為奠定孩子健康的基礎-「好體能」、「好智能」,每學期都會進行的體適能過關檢測在週二下午進行,有~棒上單足立(平衡感)、立定跳遠(爆發力)、十公尺來回曲折跑(敏捷性)、二十公尺向前衝(速度感)、坐姿體前彎(柔軟度)、屈膝仰臥起坐(腹部肌耐力)~ 每一個關卡事前都經過詳細的說明,再請姊姊和一兩位小朋友示範。孩子們專心的聆聽著,也認真的進行,每個關卡實習姐姐都確實的把關,一點兒都不馬虎,老師們則將完成的結果記錄在過關卡上。大班孩子拿到關卡後,會去比較自己和他人的成果,對數字很有概念的他們,以為數字大的就是厲害,不知道十公尺來回曲折跑、二十公尺向前衝是數字愈小愈厲害;測試柔軟度的坐姿體前彎,有很多孩子骨頭太硬了,彎不下去,分數掛零;屈膝仰臥起坐,好多孩子很厲害,一分鐘可完成30下以上。 而每學期推動親子共讀的活動,於星期四下午進行成果的檢驗。透過記錄本,了解家長對閱讀的關心與否。本學期訂定的目標為三十五本,達到者可獲得一份小禮物作為獎勵。寶貝們一班班依序將閱讀記錄本拿給園長過目,園長也很認真的欣賞每本記錄本,問小朋友~一共看了幾本繪本?和誰一起看的?多數回答是媽媽,少數孩子說是自己;最喜歡哪一本?是誰唸給你聽的?有的本子很乾淨,針對每一個項目逐一填寫;有的連閱讀日期、第幾本都沒記錄,結果有八成以上的孩子達到,也有超過四十本以上的。每一本記錄本代表著孩子的個性、能力和父母教養的態度。 唸故事給孩子聽是分享,更是把內在、私自的「思考」外顯,孩子接受了故事,親子就有共同的知識,成為互動的平台。目標不是要教孩子去讀,而是共享讀書的樂趣,建立閱讀的習慣。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閱讀是很重要的課題,家長千萬別疏忽,以忙為藉口沒有陪伴,讓孩子自己去讀,而不去重視它,特別是學前重要的階段。 因著下星期六七月二十七上午將舉行的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本週起老師帶著寶貝們上台走位作表演前的練習,希望屆時能有好的成果表現。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親子共讀,從零歲開始

一九九二年,英國伯明罕民間機構、大學和圖書館等非營利組織,合作發起「從零歲開始」(bookstart)運動,伯明罕的保健人員在為七到九個月的嬰兒做例行健康檢查時,都會送父母一包禮物袋,其中包含兩本免費童書、閱讀指南,以及圖書館的邀請函。第一批獲得贈書的有三百個家庭。 伯明罕大學持續追蹤這三百名嬰兒的表現,結果發現,幾年後,獲贈童書的家庭無論是全家人對圖書的興趣、親子共讀的頻率、全家一起上圖書館的次數都增加了。這些孩子上小學後,基本學力測驗的成績也優於其他小孩,不但語文程度好,連算術能力都較佳。後來英國便開始全面推廣,其他國家如日本、美國,也開始紛紛採用。從零歲開始親子共讀,可奠定孩子一生的閱讀習慣、興趣與基礎。以下是專家提醒親子共讀時應注意的重點: 1.把閱讀放進孩子一天裡的不同時段。但很重要的是,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抱著孩子閱讀,由三分鐘、五分鐘開始,例如睡前的時間。閱讀時,不要有其他嘈雜聲音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如果父母堅持下去,可以透過這睡前的共讀儀式,建立閱讀習慣。2.隨身攜帶書,有機會、有空檔時就唸給孩子聽。3.讓孩子有個固定放書的地方,便於他自己取得。4.讀你自己或孩子覺得興奮的書。孩子可能會要你重複唸很多次。5.用帶著表情的聲調唸書。透過不同的語詞,可以想像並感受到所描述的現象不同。當書中角色改變時,也試著改變聲調。6.除非情節需要,否則最好用中等速度讀,不要太快。孩子需要時間去消化那些字和故事。7.隨時停下來和孩子討論、回答孩子的問題,或是停下來欣賞圖畫。8.幼兒和學齡前孩童可以一邊動個不停,一邊還是在聽故事。如果他們的確享受這本書,讓他們邊聽邊玩。9.讓孩子有主導權。如果孩子表現出不喜歡這本書、注意力不夠時,不一定要唸完,才能減低負面制約學習的效應。10.出聲讀,形成親子互動平台。 唸故事給孩子聽是分享,更是把內在、私自的「思考」外顯,孩子接受了故事,親子就有共同的知識,成為互動的平台。你的目標不是要教孩子去讀,而是共享讀書的樂趣。如果不習慣大聲唸書給孩子聽,不用擔心,嬰兒和幼兒是你最完美的聽眾,他們急於想聽到你的聲音和看到你的臉。現在,請拋開所有的認知、方法,忘掉所有「目標」,選一本你自己最喜歡的繪本,把孩子抱在懷裡,用你的聲音和愛,帶孩子一起翱翔在書的美麗世界!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