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uly 14, 2013

園長的話 – 颱風、認識多元文化

中颱蘇力來襲,目前中心在宜蘭東南東方海面,繼續向西北西移動,暴風圈逐漸接近台灣東部海面,對全台各地將構成威脅。」今早的各大報紙、新聞台,都以頭條新聞報導颱風的動態,提醒全台民眾注意,提早做好各項防颱準備工作。教育局也如同面臨大敵,幾則簽收公文都與颱風有關,而星期四就已經提醒大家到校安防災通報中心點閱颱風消息,並希望各機關學校於星期六舉辦的活動或研習能取消或延期。根據氣象報導,蘇力颱風的路徑將會直撲台灣,所帶來的災害將是不容輕忽的,所以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以很嚴肅、謹慎的態度面對,提醒民眾提早準備並做好各項安全措施,才能保護生命與財產的安全,降低颱風帶來的傷害;儘管颱風將會從東北部登陸,但全台都會攏罩在暴風圈裡,氣候瞬息萬變,是不容存有僥倖的心理,畢竟大自然的威力是人類所無法抵擋的。 就以週二的天氣而言,變化劇烈,清晨很溫和舒適,接下來很快就陽光普照,到日頭熾熱;上午,孩子們在小黑叔叔的帶領下,在泳池裡優游、消暑,像一隻快樂的小魚兒,誰也沒料到午後的天空發展成一場雷電聲光秀,伴隨著雨勢,非常的驚人,大夥兒被突如其來的雷電聲嚇壞了,還好這種雨勢,來得快去得也快,大約兩個多小時就結束了。雨後由於空氣中的汙染物都被雨洗除掉,空氣相當的乾淨清新,溫度也明顯下降,感覺很舒服。 炎夏的七八月也是颱風季,在避暑時需留意大自然的變化。 值此時刻,也正是幼兒園學期要結束,教學活動也將告一段落,幼兒園忙著準備各項結束和活動的瑣碎事情,老師們更不得閒。 本週是多元文化教學最後一堂課,介紹原住民美食,原本計畫由美芳老師採購食材,再教廚房作菜,當日中午來個原住民美食饗宴,所以時間由週一、二、三延至週四,但計畫永遠跟不上變化,美芳老師事情繁多無法提早作準備,所以只能透過影像檔介紹,只能看,摸不到又吃不到,寶貝們降低了學習的興趣,所以大家的願望是有機會能夠品嚐到原住民的美食。謝謝美芳老師,從四月29日到本週,帶領我們認識阿美族食、衣、住的文化。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颱風形成的原因

在熱帶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容易蒸發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熱帶海洋上的空氣溫度高、濕度大,這種空氣因溫度高而膨脹,致使密度減小質量減輕,而赤道附近風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發生對流作用,同時周圍之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上升,如此不斷循環,終必使整個氣柱皆為溫度較高、重量較輕、密度較小之空氣,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熱帶性低氣壓。然而空氣之流動是自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就好像是水從高處流向低處一樣,四周氣壓較高處的空氣必向氣壓較低處流動,因而形成「風」。在夏季,因為太陽直射區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東南信風越過赤道轉向成西南季風侵入北半球,和原來北半球的東北信風相遇,更迫擠此空氣上升,增加對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方向不同,相遇時常造成波動和旋渦。這種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相遇所造成的輻合作用,和原來的對流作用繼續不斷,使已形成為低氣壓的旋渦繼續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氣加快向旋渦中心流,流入愈快時,其風速就愈大;當近地面最大風速到達或超過每秒17.2公尺時,我們就稱它為「颱風」。 颱風之結構: 颱風範圍很大,普通半徑有二、三百公里,在天氣圖上,我們僅能用密集近似圓形等壓線來表示颱風的位置和暴風範圍。從氣象衛星所攝照片可以看出颱風的頂部是大致圓形呈螺旋狀旋轉著的雲,颱風內的風向在北半球是繞颱風中心作反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繞中心作順時針方向旋轉)。在颱風內部,過去由氣象偵察飛機從各種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方向,飛進颱風內部觀測的結果,得知颱風大致為一半徑甚大的雲柱,自頂端至地面的高度不等,曾觀測到有一萬八千餘公尺之高,這龐大的雲柱中央無雲或雲層很薄,沒有風雨現象,這就是颱風眼。從颱風眼向外,離開颱風眼不遠處,雲層最厚而風雨亦最大,再向外風雨漸弱。 颱風眼: 颱風是誕生在熱帶海洋上的劇烈風暴,從它的上方看去,就像一個大旋渦﹐一圈圈的雲層向中心圍繞,氣流旋轉速度愈近中心愈快,在中心可看到一個中空無雲的空洞,就是颱風眼。颱風眼的形狀多變化,以圓型與橢圓形居多,有時又不成型或有兩個眼的特殊現象,直徑有小到數公里,大到一、二百公里。一般情形是颱風強度愈強,颱風眼愈清晰。颱風強度之定義: 颱風強度之劃分是依據其中心附近最大風速而定 ◎熱帶性低氣壓 → 中心附近最大風速等於或小於每小時 33浬(每秒17.1公尺)即等於或小於7級風。◎輕度颱風 → 中心附近最大風速每小時為34至63浬(或每秒 17.2至32.6公尺),相當於8至11級風。◎中度颱風 → 中心附近最大風速每小時為64至99浬(或每秒32.7至 50.9公尺)相當於12~15級風。◎強烈颱風 → 中心附近最大風速每小時在100浬(或每秒51.0公尺)以上,相當於16級或以上之風。在太平洋海域上,一年到頭均可能有颱風發生,惟通常以七月至九月最多。 文/中央氣象局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