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uly 2013

園長的話 – 新的開始

7月27日是仁和第39屆畢結業典禮,感謝各位家長與工作夥伴, 39年來的支持與愛護,讓仁和能一路陪伴許多小朋友走過人生最初,最重要的關鍵時刻。39年的歲月並不短,是能夠讓一個五歲的幼兒成為人父、人母。這些年校園裡孩子群中有許多是昔日校友的寶貝,今年也不例外,畢業生中依芯、芹安、峻瑋、昕翰、祈佑、宥蓁的媽媽以及佩昀、祈佑的爸爸是仁和的校友,經過歲月的成長,時間的洗禮,心中依然對仁和的肯定、支持與愛護,我們懷著喜悅與感恩的心,為孩子們服務、奠定根基,讓他們的童年締造如同父母那樣美好的回憶。 畢業典禮的英文是commencement,另外一個意義就是「開始」;畢業只是另一階段的開始,大班小朋友畢業後,要到國小另一個學習旅程,期盼在仁和所奠定的各項基礎,不論是語文、身體動作和健康、美感、社會、情緒、認知等的學習,都能繼續的加深、加廣向上發展。學習是持續不斷的,沒有休止符的,父母的陪伴與關心是非常重要的。當孩子有需要時,必須適時的伸出援手,陪伴他們渡過每一個學習成長的階段,面對所有的挑戰。 27日的畢業典禮,我們以很認真的態度,為孩子營造一個屬於他們的畢業禮,特別是手工製作了一頂畢業帽。從開始的入場、小提琴演奏、自我介紹、園長祝福、家長祝福、薪火相傳…,一項項的依照程序進行,這難得且珍貴的畫面,讓家長們忙著用相機來捕捉,也因此讓會場秩序有點亂;會場秩序亂的問題是每次都會提出來討論的,如何改善?租場地?請人來拍照、錄影?都有人建議,若是這樣做,家長可得多花錢了,問家長:租場地好不好?「租場地的都是因為沒有空間,既然仁和自己有場地又有舞台,何必要開錢,擱加囝仔搬搬搖搖ㄋㄟ?只要家長能自我約束那就沒有問題了,嗯~說的也是。 典禮後接著是成果發表,今年是以少年Pie的奇幻旅遊漂流記展開表演活動,在英文、音樂老師和班級媽咪的合作,以及小朋友的配合下,從序幕-舞蹈班的異國風情到華盛頓家的慶豐收,寶貝們都享受在表演中,其中侯賽雷有兩隻猴子哭著找媽媽,可愛的模樣惹得大家呵呵大笑。在歡樂的氣氛中成功且圓滿的結束第三十九屆畢業典禮暨成果發會。最後幼兒園備有餐點,請大家一起享用。 畢業典禮後也象徵著學期要結束了,今天七月三十日星期二是最後一天,除了頒發早到獎、閱讀獎外,還有中小班上課滿二個月以上,就可獲得獎狀一張,以資鼓勵。 下星期一八月五日暑期班開課,作息時間與平常日一樣,暑假期間只開放前門,請家長留意。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畢業摟!

「可愛的陽光照遍園地,快樂的今天你們就要畢業了,哥哥姐姐我來恭喜恭喜恭喜你,哥哥姐姐我來恭喜恭喜恭喜你;我們一同工作和遊戲,一同去戶外旅遊參觀真快樂,唱歌跳舞我們大家常常在一起,相親相愛歡歡喜喜快樂真快樂;親愛的老師和朋友們,謝謝你們歡送我們就要畢業了,園裡花草秋千滑梯以後再來玩,敬愛老師親愛朋友大家再會吧…….」這首畢業歌,歌詞裡描述孩子們在幼兒園的生活,童稚的聲音唱起來更顯悅耳、好聽。因著星期六的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本星期密集性的做典禮與表演前的排演,幾次練習後,寶貝們從開始的不熟-到有概念-到進入狀況,不過有個棘手的問題是,不熟也亂,熟了也亂,特別是多話,無法靜下心來聆聽或欣賞,耐心與專心度都不夠,集合一起老師就得更費心,孩子們似乎在考驗著老師們的專業能力。 一個活動的呈現,可說是園長、老師、小朋友和家長們的合作,才有產出型的演出。從開始的策劃到執行,時間的安排,活動的內容,小朋友的合作,家長的認同等,每一個點都必須去考量與克服。 就因為想要給孩子有個難忘的畢業典禮和學習成果展,所以園所、老師就得花更多的心思去籌劃。 明天七月二十七日星期六上午八點三十分,「第39屆畢業典禮暨學習成果發表會」,前半段是畢業典禮,後半段是成果發表-音樂劇~少年Pie的奇幻旅程,由英文老師Iris、Ariel、Goffee改編自李安導演的影片少年Pie,敘述著一場充滿挑戰的奇幻旅程,結合平時所學的英文、音樂來呈現,請爸爸媽媽、阿公阿嬤千萬不要錯過寶貝人生的重要成果驗收喔! 明天的活動,需要大家的合作,準時和遵守場地的秩序,當寶貝們的好榜樣,是大人們首要的課題。畢業典禮,中小班雖然不是主角,但可是重要的小貴賓,要來歡送相處二年、一年的哥哥姐姐。當然家長們更重要了,在此邀請您,明天早上八點十分,帶著您的寶貝,一起來參加這個重要的約會。 ※※※※ 別忘了明天星期六7/27上午8:10分與仁和有約※※※※※ 祝 平安喜樂 請務必要準時 ,時間不會等人的^^^^^^^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同理不平 別冤枉孩子

我到一所學校演講後,一個學生陪我去搭高鐵。在路上,他欲言又止,最後鼓起勇氣跟我說:「老師,你知不知道,天下最痛苦的事就是被人冤枉;你沒有做,別人一口咬定是你做的,而且連父母都不相信你,那種感覺好比萬箭穿心!」是什麼樣的冤屈使他有這種感受?正想問他時,車站到了,我只好下車,帶著滿腹疑問回到臺北。回來後,我開始留意孩子對大人指控的反應。結果發現,如果真的做錯事,孩子會甘心受罰,但是如果被冤枉,孩子就會非常不甘願,連兩歲半的小孩被冤枉了,都會哭很久。 看到孩子被冤枉的強烈反應,我很震驚;大人很少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是否冤枉了他,大都認為做錯事,竟然還敢哭,再哭,就責打得更凶。大人從沒想過,孩子一直哭,可能是發泄心中的不平。 當我跟教師們談「如何公平處理問題」時,就發現這正是他們最苦惱的地方,因為沒有人有所羅門王的智慧。老師不在現場,即使在現場,眼見也不一定為真,怎知道如何處理是最公平的?也難怪,很多教師採取雙方各打五大板的政策。這不公平正是冤屈的源頭。 幾米有句話很好,他說:「一顆蘋果被蟲咬了一口,人會說:真可惜!好蘋果變成爛蘋果了。一顆蘋果被人咬了一口,蟲會說:它還是一個好蘋果。」我們不要以四十歲的世故,去看五歲的天真。大人若肯從孩子的角度去看事情,就會知道他為什麼這樣做。 很多時候,是孩子想幫忙,但力不從心,幫了倒忙。若能從孩子的出發點去看,而不從結果評量,就不會冤枉他了。只是我們長大後,常忘了要蹲低,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 人在長大的過程中,受到社會無情的磨鍊,心慢慢變硬,漸漸失去赤子之心(這也是為什麼成人仍保有赤子之心的可貴),會習慣從現實角度去衡量事情。這樣的功利之心,就使曹雪芹說:「女孩子未出嫁前是珍珠,結婚後變成魚眼睛的原因。」其實,誰願意變魚眼睛呢?但現實是無情的,不變、不適應,就活不下去。 在玫瑰花還是進口貨的年代,我的同學用獎學金買了三朵玫瑰送她的媽媽。想不到,她母親一看,竟破口大罵:「房租都付不出來了,你還拿錢去買花!」並把這束花扔出去。從此,我的同學再也不碰玫瑰。現在,我們當然可以理解,沒錢吃飯時,現實比浪漫重要,只是這麼做辜負了孩子的心意。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有被人冤枉的經驗。對這種事,古人的建議是「止謗,無辯也。」把自己的層次拉高,不要計較,心中的氣憤就會平息。 年輕人血氣方剛,受到冤屈,感到萬箭穿心之苦,令人不忍。因此,在我們檢討「勿枉勿縱」時,不要忘記開導學生,鼓勵他們閱讀,打開眼界,擴大心胸,提升人生格局。當他們了解:在這世上,「挫折是本分,順利是福分」時,對不公平就不會耿耿於懷;氣順了,心自然就平靜了。 文/洪蘭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學期末的成果

學期即將於七月三十日結束,老師們一面忙著準備下星期六七月二十七日的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一面忙著各項學習後的紙本評量與觀察記錄。為奠定孩子健康的基礎-「好體能」、「好智能」,每學期都會進行的體適能過關檢測在週二下午進行,有~棒上單足立(平衡感)、立定跳遠(爆發力)、十公尺來回曲折跑(敏捷性)、二十公尺向前衝(速度感)、坐姿體前彎(柔軟度)、屈膝仰臥起坐(腹部肌耐力)~ 每一個關卡事前都經過詳細的說明,再請姊姊和一兩位小朋友示範。孩子們專心的聆聽著,也認真的進行,每個關卡實習姐姐都確實的把關,一點兒都不馬虎,老師們則將完成的結果記錄在過關卡上。大班孩子拿到關卡後,會去比較自己和他人的成果,對數字很有概念的他們,以為數字大的就是厲害,不知道十公尺來回曲折跑、二十公尺向前衝是數字愈小愈厲害;測試柔軟度的坐姿體前彎,有很多孩子骨頭太硬了,彎不下去,分數掛零;屈膝仰臥起坐,好多孩子很厲害,一分鐘可完成30下以上。 而每學期推動親子共讀的活動,於星期四下午進行成果的檢驗。透過記錄本,了解家長對閱讀的關心與否。本學期訂定的目標為三十五本,達到者可獲得一份小禮物作為獎勵。寶貝們一班班依序將閱讀記錄本拿給園長過目,園長也很認真的欣賞每本記錄本,問小朋友~一共看了幾本繪本?和誰一起看的?多數回答是媽媽,少數孩子說是自己;最喜歡哪一本?是誰唸給你聽的?有的本子很乾淨,針對每一個項目逐一填寫;有的連閱讀日期、第幾本都沒記錄,結果有八成以上的孩子達到,也有超過四十本以上的。每一本記錄本代表著孩子的個性、能力和父母教養的態度。 唸故事給孩子聽是分享,更是把內在、私自的「思考」外顯,孩子接受了故事,親子就有共同的知識,成為互動的平台。目標不是要教孩子去讀,而是共享讀書的樂趣,建立閱讀的習慣。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閱讀是很重要的課題,家長千萬別疏忽,以忙為藉口沒有陪伴,讓孩子自己去讀,而不去重視它,特別是學前重要的階段。 因著下星期六七月二十七上午將舉行的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本週起老師帶著寶貝們上台走位作表演前的練習,希望屆時能有好的成果表現。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親子共讀,從零歲開始

一九九二年,英國伯明罕民間機構、大學和圖書館等非營利組織,合作發起「從零歲開始」(bookstart)運動,伯明罕的保健人員在為七到九個月的嬰兒做例行健康檢查時,都會送父母一包禮物袋,其中包含兩本免費童書、閱讀指南,以及圖書館的邀請函。第一批獲得贈書的有三百個家庭。 伯明罕大學持續追蹤這三百名嬰兒的表現,結果發現,幾年後,獲贈童書的家庭無論是全家人對圖書的興趣、親子共讀的頻率、全家一起上圖書館的次數都增加了。這些孩子上小學後,基本學力測驗的成績也優於其他小孩,不但語文程度好,連算術能力都較佳。後來英國便開始全面推廣,其他國家如日本、美國,也開始紛紛採用。從零歲開始親子共讀,可奠定孩子一生的閱讀習慣、興趣與基礎。以下是專家提醒親子共讀時應注意的重點: 1.把閱讀放進孩子一天裡的不同時段。但很重要的是,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抱著孩子閱讀,由三分鐘、五分鐘開始,例如睡前的時間。閱讀時,不要有其他嘈雜聲音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如果父母堅持下去,可以透過這睡前的共讀儀式,建立閱讀習慣。2.隨身攜帶書,有機會、有空檔時就唸給孩子聽。3.讓孩子有個固定放書的地方,便於他自己取得。4.讀你自己或孩子覺得興奮的書。孩子可能會要你重複唸很多次。5.用帶著表情的聲調唸書。透過不同的語詞,可以想像並感受到所描述的現象不同。當書中角色改變時,也試著改變聲調。6.除非情節需要,否則最好用中等速度讀,不要太快。孩子需要時間去消化那些字和故事。7.隨時停下來和孩子討論、回答孩子的問題,或是停下來欣賞圖畫。8.幼兒和學齡前孩童可以一邊動個不停,一邊還是在聽故事。如果他們的確享受這本書,讓他們邊聽邊玩。9.讓孩子有主導權。如果孩子表現出不喜歡這本書、注意力不夠時,不一定要唸完,才能減低負面制約學習的效應。10.出聲讀,形成親子互動平台。 唸故事給孩子聽是分享,更是把內在、私自的「思考」外顯,孩子接受了故事,親子就有共同的知識,成為互動的平台。你的目標不是要教孩子去讀,而是共享讀書的樂趣。如果不習慣大聲唸書給孩子聽,不用擔心,嬰兒和幼兒是你最完美的聽眾,他們急於想聽到你的聲音和看到你的臉。現在,請拋開所有的認知、方法,忘掉所有「目標」,選一本你自己最喜歡的繪本,把孩子抱在懷裡,用你的聲音和愛,帶孩子一起翱翔在書的美麗世界!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颱風、認識多元文化

中颱蘇力來襲,目前中心在宜蘭東南東方海面,繼續向西北西移動,暴風圈逐漸接近台灣東部海面,對全台各地將構成威脅。」今早的各大報紙、新聞台,都以頭條新聞報導颱風的動態,提醒全台民眾注意,提早做好各項防颱準備工作。教育局也如同面臨大敵,幾則簽收公文都與颱風有關,而星期四就已經提醒大家到校安防災通報中心點閱颱風消息,並希望各機關學校於星期六舉辦的活動或研習能取消或延期。根據氣象報導,蘇力颱風的路徑將會直撲台灣,所帶來的災害將是不容輕忽的,所以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以很嚴肅、謹慎的態度面對,提醒民眾提早準備並做好各項安全措施,才能保護生命與財產的安全,降低颱風帶來的傷害;儘管颱風將會從東北部登陸,但全台都會攏罩在暴風圈裡,氣候瞬息萬變,是不容存有僥倖的心理,畢竟大自然的威力是人類所無法抵擋的。 就以週二的天氣而言,變化劇烈,清晨很溫和舒適,接下來很快就陽光普照,到日頭熾熱;上午,孩子們在小黑叔叔的帶領下,在泳池裡優游、消暑,像一隻快樂的小魚兒,誰也沒料到午後的天空發展成一場雷電聲光秀,伴隨著雨勢,非常的驚人,大夥兒被突如其來的雷電聲嚇壞了,還好這種雨勢,來得快去得也快,大約兩個多小時就結束了。雨後由於空氣中的汙染物都被雨洗除掉,空氣相當的乾淨清新,溫度也明顯下降,感覺很舒服。 炎夏的七八月也是颱風季,在避暑時需留意大自然的變化。 值此時刻,也正是幼兒園學期要結束,教學活動也將告一段落,幼兒園忙著準備各項結束和活動的瑣碎事情,老師們更不得閒。 本週是多元文化教學最後一堂課,介紹原住民美食,原本計畫由美芳老師採購食材,再教廚房作菜,當日中午來個原住民美食饗宴,所以時間由週一、二、三延至週四,但計畫永遠跟不上變化,美芳老師事情繁多無法提早作準備,所以只能透過影像檔介紹,只能看,摸不到又吃不到,寶貝們降低了學習的興趣,所以大家的願望是有機會能夠品嚐到原住民的美食。謝謝美芳老師,從四月29日到本週,帶領我們認識阿美族食、衣、住的文化。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颱風形成的原因

在熱帶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容易蒸發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熱帶海洋上的空氣溫度高、濕度大,這種空氣因溫度高而膨脹,致使密度減小質量減輕,而赤道附近風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發生對流作用,同時周圍之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上升,如此不斷循環,終必使整個氣柱皆為溫度較高、重量較輕、密度較小之空氣,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熱帶性低氣壓。然而空氣之流動是自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就好像是水從高處流向低處一樣,四周氣壓較高處的空氣必向氣壓較低處流動,因而形成「風」。在夏季,因為太陽直射區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東南信風越過赤道轉向成西南季風侵入北半球,和原來北半球的東北信風相遇,更迫擠此空氣上升,增加對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方向不同,相遇時常造成波動和旋渦。這種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相遇所造成的輻合作用,和原來的對流作用繼續不斷,使已形成為低氣壓的旋渦繼續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氣加快向旋渦中心流,流入愈快時,其風速就愈大;當近地面最大風速到達或超過每秒17.2公尺時,我們就稱它為「颱風」。 颱風之結構: 颱風範圍很大,普通半徑有二、三百公里,在天氣圖上,我們僅能用密集近似圓形等壓線來表示颱風的位置和暴風範圍。從氣象衛星所攝照片可以看出颱風的頂部是大致圓形呈螺旋狀旋轉著的雲,颱風內的風向在北半球是繞颱風中心作反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繞中心作順時針方向旋轉)。在颱風內部,過去由氣象偵察飛機從各種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方向,飛進颱風內部觀測的結果,得知颱風大致為一半徑甚大的雲柱,自頂端至地面的高度不等,曾觀測到有一萬八千餘公尺之高,這龐大的雲柱中央無雲或雲層很薄,沒有風雨現象,這就是颱風眼。從颱風眼向外,離開颱風眼不遠處,雲層最厚而風雨亦最大,再向外風雨漸弱。 颱風眼: 颱風是誕生在熱帶海洋上的劇烈風暴,從它的上方看去,就像一個大旋渦﹐一圈圈的雲層向中心圍繞,氣流旋轉速度愈近中心愈快,在中心可看到一個中空無雲的空洞,就是颱風眼。颱風眼的形狀多變化,以圓型與橢圓形居多,有時又不成型或有兩個眼的特殊現象,直徑有小到數公里,大到一、二百公里。一般情形是颱風強度愈強,颱風眼愈清晰。颱風強度之定義: 颱風強度之劃分是依據其中心附近最大風速而定 ◎熱帶性低氣壓 → 中心附近最大風速等於或小於每小時 33浬(每秒17.1公尺)即等於或小於7級風。◎輕度颱風 → 中心附近最大風速每小時為34至63浬(或每秒 17.2至32.6公尺),相當於8至11級風。◎中度颱風 → 中心附近最大風速每小時為64至99浬(或每秒32.7至 50.9公尺)相當於12~15級風。◎強烈颱風 → 中心附近最大風速每小時在100浬(或每秒51.0公尺)以上,相當於16級或以上之風。在太平洋海域上,一年到頭均可能有颱風發生,惟通常以七月至九月最多。 文/中央氣象局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安全第一

因著單元主題佩佩歷險記,上星期大班老師帶小朋友到幼兒園附近的巷弄及東門路,上陸橋,實地觀察街道、馬路的情景,回園後除了討論分享外,本週在園內模擬交通路況,讓孩子實際操作,分飾行人、駕駛和交警,並提醒駕駛人不可開快車,注意各種號誌,寶貝們對此活動很感興趣,兩班孩子玩得不亦樂乎,透過觀察與實際操作,讓小朋友更清楚街上的交通規則,唯有遵守和注意才能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確保自己人身的安全。但知道是否能夠做到就很難說了,即所謂知易行難。活動前清楚告知小朋友規則,若違規時,就會取消他們參與的機會。如此,小朋友是否就會遵守?No,他們在測試老師是否真的執行?所以園長會提醒老師要確實執行,讓孩子在玩當中,就要養成各種好習慣,因為這關係到安全的問題。 安全教育是仁和非常重視的一項,校園若沒了安全,那就危險了。首先是設備上的安全「look before、think before」這句話是創辦人洪南海先生的名言,他認為凡事要看在前、想在前,這樣的設備、設計對使用人而言是否安全?不要等事情發生了再追究,於事無補。在四十年前對幼兒園的空間規劃、設備和動線,創辦人都有前瞻性的看見,以孩子為中心,以他們的心為心,以他們的高度、發展、視野,為學前寶貝量身訂做一所屬於他們的安全樂園,在園地裡有寬敞的空間,能夠嬉戲追逐玩樂;與花草自然為舞,享受新鮮的空氣;沒有喧囂吵雜的聲音,有的只是小鳥的叫聲和孩子童稚的笑鬧聲;就連夏天消暑的泳池,池裡有深和淺的設計,淺的是三十公分,深處為五十五公分,在深的地方加了一個轉盤,讓寶貝們能安心且安全的在泳池裡打水仗、玩滑梯,透過玩了解水性、水的浮力、水中如何呼吸等;開放式的活動室有綠能的概念,是炎熱的夏天最佳的戶外場所。 寶貝們在安全的環境裡學習成長,是幼兒園的責任。即使是走路進教室、上下樓梯都要求要靠右邊,甚至在地面上貼線,不可跑以免跌倒,騎三輪車、搖搖車〈腳不可放下快滑〉不可超車、追車和甩尾,時常提醒就會注意,否則都不管,只要他們喜歡,養成了習慣後,就很難改。 問小朋友:「開車可不可以喝酒?」「不可以」這個連小小孩都知道的常識,大人們卻一再造次,酒駕肇事的問題層出不窮,逼得政府修法重罰;紅燈停、綠燈快走、黃燈注意看,大家都知道,但,還是很多人違規,特別是越線的問題或待轉區,違規的人老中少青都有,孩子們身處這樣的環境,當然也就學會了。學好不容易,學壞一下子。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安全教育與急救

在醫藥發展神速的現在,意外事件仍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尤其是自己沒有保護能力的幼兒,很可能因照顧者的疏忽而造成一生的遺憾;因此如何預防兒童意外事件的發生是每個人的必修課!兒童意外事件可分為外傷性和非外傷性意外。外傷性意外事件指的是因外傷而造成身體的創傷,例如跌傷、割傷、頭部撞擊、骨折、燒燙傷、過度搖晃嬰兒而致顱內出血……等等。至於非外傷性意外事件則包括了誤食藥物、家用化學物質、異物等,或吸入有毒氣體、溺水、窒息等。一般而言外傷性意外多於非外傷性意外,大多數屬於皮肉傷,但當較嚴重的外傷或非外傷性意外發生時,結果常常令人扼腕,輕則造成器官功能失常,重則危及生命。因此預防意外事件的發生實在是非常重要,以下是數點防治原則︰ 不可讓小孩獨處 (尤其是6歲以下),或留小孩照顧小孩。 託人照顧小孩時,必須注意對方的居家安全和育兒能力。 注意家中擺設,任何危險物品或藥品不要讓幼兒伸手可及。 注意幼兒的食物,避免果核或含有韌性物質食物給幼兒吞下,以免嗆入或堵塞呼吸道。 避免過度搖晃小嬰兒。 從小施予安全教育,要有良好的身教,並從小教導孩子如何避免危險。 坐車時,孩子應坐後座,並最好有安全椅固定。 注意家中的熱源、電源、瓦斯等開關,應隨時關好,並且避免孩童觸及。 端熱湯或放熱水時應特別注意孩子的動向。 勿用飲料瓶裝其他物質例如清潔劑、農藥等。 平時應多研讀並收集安全照護之相關資料,以充實自己的知識,並可在事件發生時做最妥善的第一線處理。 家中應有緊急醫藥箱,家中的裝潢與設備應以安全為第一考量。 所有的公共設施都應有安全的考量,政府部門應嚴格執行安全把關 。 家人外出時自己也應注意安全設施和逃生通道。 所有的公共設施都應有安全的考量,政府部門應嚴格執行安全把關 。 家人外出時自己也應注意安全設施和逃生通道。 冷靜沈著,先設法脫離危險。 急救第一,追究其次。 一般急救準則︰ A(維持呼吸道通暢),B(維持呼吸,若不能自行呼吸時,要立刻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C(維持血液循環,若沒有脈搏時應立即施行心臟按摩)。此外須及早求救及送醫治療。 若是燒燙傷意外,則謹記「沖、脫、泡、蓋、送」五字訣,並切實執行,切勿胡亂塗抹東西。 若有傷口出血時,應避免污染,儘量以乾淨的紗布或毛巾局部壓迫止血,並立即送醫。 移動病患時,應注意是否有骨折或脊椎受傷的可能,注意固定,以免病況加劇。 不當處置有可能造成二度傷害,因此平日多充實安全與急救知識是相當重要的;當對傷害程度不確定或對處理有任何疑問時,即使暫時穩定,仍應送醫診治。 希望在你我共同努力下,我們的下一代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在一個安全的空間。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