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y 10, 2013

園長的話

星期三上午的小提琴成果發表會,吸引了好多大班小朋友的家長到場觀賞,大家聚集在活動室,期待著孩子們拉小提琴的模樣。而大班寶貝也果然不負眾望,上台表演奏小星星,有模有樣的像個小小演奏家,中小班們好羨慕,尤其是麗娟老師,問園長新學年還有沒有這樣的機會?嗯~那就要看姜老師是否還有研究經費了!因著崑山科大姜老師申請國科會的研究經費,邀請三所幼兒園做小提琴教學研究,今年大班小朋友除了原有的音樂教學外,多增加一堂小提琴的學習。從上學期十月開始每週五下午至今,從不認識小提琴到如今能夠上台演奏,這其中有很多辛苦面;除了要感謝姜老師的指導及三位助理學生,最該感謝的是Hellen媽咪、Kady媽咪,上課中一面要協助指導,一面要做課室的管理,在團體教學中還要鼓勵不感興趣的孩子,若不是有顆願意的心,是無法成就的。不過,辛苦總是有代價,老師說看著孩子在台上的演出,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星期四下午原民委員會召開一場多元文化教育推廣會議,由主委主持,邀請參與的幼兒園出席參加,希望透過推廣,讓幼兒對多元文化的認識、了解並產生興趣,落實語言平等的政策。 何謂多元文化?世界上有著許多不同的國家,隨著交通建設的發達,縮短了國與國之間的距離,透過彼此往來交流,使我們生活中充斥了許多外國的文物;另外,不同國家的人會因某些因素而遷移到另一個國家,隨著時代不斷的演進,一個國家內漸漸的住進了許多不同國籍的人,也因各國文化風俗習慣的差異,而有了許多不同風貌的文化。 近年來移居至臺灣的外籍人士日益增多,其中有許多是因結婚因素而定居。而這些外籍配偶大部分是來自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地區的國家。 隨著外籍新娘子女的出生,外籍新娘與他們的下一代成為繼閩南、客家、原住民後的新興族群,這種「新移民」不斷增加的情形,似乎已揭露出台灣將發展成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我們要學習尊重及包容不同的文化,進而欣賞自己和其他人的文化。若大家都能瞭解彼此文化的差異,各自的文化又得到尊重,那就易於消除許多歧見,而能創造出一個和諧融洽的社會。 原民會主辦的是針對原住民族群的文化推廣。仁和今年因著有二名原住民身分的幼童,而被邀請參與多元文化原住民族語的推廣教學活動。四月29日起至七月底,每週一上午10:40-11:40,由阿美族的Afas-吳美芳老師,穿戴阿美族服飾,以她豐富的教學經驗,帶領全園小朋友,透過音樂、舞蹈,認識阿美族的文化及日常用語-原住民的歡呼、掌聲,打招呼的用語,跳舞時的單牽手、雙牽手,女孩揹的情人袋..等,孩子們語言的學習力、記憶力很強,二堂課下來,很快的就學會了。 祝 平安喜樂 別忘了明天星期六上午8:30與仁和有約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啟動孩子語言發展

很多家長詢問孩子語言發展的問題,有些父母為孩子兩、三歲仍未能說出單字而感到憂慮。這確實不能掉以輕心,須及早改變這種現象。很多研究顯示,幼兒最早始於胎兒期便開始學習語言,胎兒在母胎中已能分辨母親的聲音。當嬰兒出生後,啼哭、牙牙的聲音已經是語言的開始。語言是與人溝通及學習的工具,思維的工具。人類的語言可分為「外在語言」及「內在語言」。「外在語言」是指口頭表達的語言、符號語言即文字、手語及圖像等。而「內在語言」是指我們思考時大腦所運用的語言及圖像。所以語言發展與認知發展有很大的關係。語言發展影響 颿臚l的智能、情緒、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發展。孩子遲遲未懂說話,情況嚴重的話,就有可能影響其溝通能力及認知的發展。 一般說話遲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孩子先天的語言功能出現問題,這情況父母必須及早帶孩子進行專業語言評估,以作出跟進及輔導。另一個原因是孩子  乏語言學習的生活環境。由於父母忙於工作,無暇與孩子溝通,孩子少了學習語言的機會。這種情況在香港愈趨嚴重。 及早觀察孩子語言能力語言是一個社會化的學習過程,孩子的語言發展必須經由環境互中模仿及學習而獲得的。當然孩子的語言發展亦受到先天因素所影響。所以,孩子雖然天生已具備語言學習的能力,但如果沒有後天語言環境的刺激,他們的語言發展便會受到影響。反之,縱使孩子已有良好的語言環境,但其先天語言能力有所障礙,也會令孩子語言發展遲緩。因此,父母必須多多留心觀察孩子的語言表達,以判斷他們的語言發展情況,及早給予孩子語言輔導是非常重要的。 零至三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孩子會從生活環境中學習運用語言及與人互  溝通。這時期語言表達亦會影響幼兒的思維發展,因此,父母應讓孩子先學習第一語言 (母語) 以建立語言表達的穩固基礎,才進入第二語言 (外語) 的學習。不然,會令孩子語言學習產生混亂,更甚者會令孩子語言發展遲緩。與小朋友交談時,他們的童真常令你會心一笑:3歲的欣欣得意洋洋地說:「甘校長,我同媽咪做了很多曲奇餅請小朋友吃,很好吃喔!」我笑?問:「真的嗎?可否請我吃一塊?」欣欣神氣地說:「沒有了,小朋友全部吃完了。」我問她可否下次再做曲奇餅請我吃。欣欣猶豫一會說:「如果你乖,我會請你吃。不過,我很忙,沒有時間做。」我好奇地問她:「你忙甚麼?」她數?手指一本正經地說:「我要玩啦,要睡覺啦,要吃飯啦,還要上學啦……所以無時間。」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重要工具,也是反映每個人的思維發展。孩子講出第一個詞語以前,就已經能聽懂簡單的意思了。例如說:「媽媽和你上街啦!」一歲的孩子便馬上去拿他的鞋子。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語言發展與認知發展有很大的關係。幼兒學習語言是聯繫?生活中的情景,透過模仿而學習得來的。因此父母應在生活中善用機會,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 啟動孩子語言發展的層面: (1) 教導正確發音:由出世到2歲的孩子會「牙牙學語」,這是孩子自發性的聲音,隨後他們發出的一連串聲音,是孩子模仿成人說話的開始。以正確的發音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如:「你想吃蛋糕?」同時父母與孩子說話時,應與孩子眼睛成水平,因為嬰幼兒最初學習語言,是模仿成人口形發音的。所以父母與年幼的孩子說話時,速度應稍慢一點,發音要正確,以利孩子從中學習。(2) 增加豐富的詞彙:與孩子說話,父母可以用完整的句語表達,以增加孩子學習詞彙的機會。如:「看!有一隻小花貓。」、「媽媽和俊傑一起去逛街。」、「俊傑現在飲奶。」。(3) 發展連貫性的語言:如「媽媽抱俊傑講故事。」、「我們吃完飯之後,便可以吃雪糕。」讓孩子學習用連貫性及完整的句子表達,有助他們描述生活的情景,及表達自己所想所願。父母應多與孩子說故事、唸兒歌及鼓勵他們學習描述圖畫及生活照片中的情景 0至3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孩子通過語言認識自己,與外界溝通聯繫。孩子的語言學習是融合於生活的經驗中,父母應抓緊與孩子的每一個生活片段,作為孩子的語言模範,並鼓勵他們運用語言表達自己。 作者-甘愛萍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