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12

園長的話 – 開學了!

開學了!經過一個月的暑假,新的學期又開始了!每當新學期一開始,就是我們最值得高興、也是最忙碌的時候了。新的學期,幼兒園有新進的小朋友、有新進的老師、教室有新的佈置、新的簿本、新的書包,到處充滿了希望,從小朋友的眼中,我們也看到他們對未來的憧憬與夢想,從家裡到幼兒園,似乎看見未來~空間大了、玩伴多了、習慣變好、能力變強、知識增多…。 既然又是新學期,那麼不能不談談新目標。以仁和而言,新的學期除了延續過去好的優良傳統,我們也希望新學期能朝向「愛與健康」前進。 比起考試或分數,「愛與健康」或許比較難以察覺,不過仔細想一想,其實這些不就都在我們的身邊嗎?例如你的孩子會不會關心父母?平常的生活作息?會不會挑食?等等,如果家長稍微用點心,就可以發現孩子生活的點滴,透過幼兒園的洗禮,是在改變的。 和督促孩子的課業一樣,其實愛也需要培養。因此我們希望家長們在新的學期開始,能與幼兒園更密切的合作。透過不同的工具與管道~每日聯絡本、每週學習資料、電話聯繫、座談、活動的參與和互動等,了解寶貝在家與在園的點滴、情緒、身心與認知的發展等,和老師媽咪保持聯繫,攜手合作,互相加油打氣,共同為寶貝營造一個愛的園地。 這幾天,活動室有幾個心理尚未準備好要融入團體生活的小寶貝,往常在家可以隨心所欲要睡、要吃、要玩、要看電視都不受限制,如今到了幼兒園,生活作息開始有了變化,心理尚未準備好,不進教室,哭著找媽媽,比馬龍效應,一個哭、二個哭、大家一起合奏,有夠熱鬧。寶貝調適的速度雖然慢一點,但我們眼中的一小步,卻是他們心裡的一大步。他們正在考驗著老師的耐心,家長說你們好辛苦哦! 相信不只幼兒園老師很辛苦,家長們一樣辛苦。但,不管工作、家務如何繁忙,每天都需撥空,關心寶貝,和他說說話,問問孩子幼兒園的生活,不一定只問課業方面的進度,例如寶貝交友狀況、最高興的事、跟老師或朋友聊了些什麼,這些生活的點點滴滴累積起來,對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會有相當大的正面影響。 因此下星期二(9月11日)晚上,仁和特別於開學後舉辦第一場親師座談,期盼家長能撥空來參加,透過座談彼此認識、了解老師的班級經營、幼兒園的理念、家長的期待,孩子的情形等。 凝聚家園共識、提昇教學品質、加強親師合作,建造一個以愛為中心,以生命帶領生命的健康的幼兒園,是我們的目標。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腸病毒 破壞開學氣氛的小壞蛋

開學了!玲玲是小學一年級的新生,第一次和這麼多的同學一起上課,好開心!但是上課沒幾天,坐隔壁的強強就因為發燒請假了,強強感冒了嗎?隔天上課的時候,玲玲舉手跟老師說:「老師!我的頭好痛呵!」她摸著頭難過得哭了起來。沒多久,媽媽來到學校,準備帶玲玲去看醫生。後來,琪琪也發燒了。天哪!教室裡的小朋友就像接力賽一樣,一個一個生病了。老師一一打電話才發現:原來強強得了腸病毒!大家期待的小學生活,竟然被腸病毒破壞了,這是什麼討厭的病毒,對小朋友這麼不友善呢? 感染腸病毒有哪些症狀 原來,腸病毒喜歡在夏天和秋天交替的時候出現,剛好這個時候也是開學期間。很多被腸病毒感染的小朋友,通常只會出現發燒或感冒的症狀,有時候會有嘴破或拉肚子的情形,因此常被誤以為是感冒。也有小朋友會出現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流行性肌肋痛、心肌炎、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皮膚班狀丘疹、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併發症。 腸病毒到底是怎樣傳染的呢?有可能是爸爸媽媽從外面回家,沒有洗手,就抱孩子、親孩子,或打個噴嚏就把病毒傳染給小朋友了;也有可能是小朋友在學校不小心被同學傳染的。所以小朋友要學會保護自己。 怎麼保護才不被傳染 勤洗手是保護自己的第一步。因為雙手很容易到處東摸西摸,將病菌帶到手上,所以要用肥皂好好的把手洗乾淨,手心、手背、手指縫、指尖、手腕都可能是病毒躲藏的地方,玩過玩具或是接觸到公共物品之後,要記得先洗手,才可以摸臉、揉眼睛或拿東西吃。 如果發燒、打噴嚏,一定要戴口罩、看醫生,並且待在家中好好休息,吃東西前和上廁所後,都要徹徹底底的把手洗乾淨啊!因為腸病毒可以活在人的口鼻分泌物和糞便至少三到四個星期,甚至還可能更久的時間才會完全消失。只有隨時洗手,保持乾淨,少到人多的公共空間活動,才能避免被傳染。 文/張馨文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家園合作,親師互動

一日之計在於晨,每早,仁和的校園總是熱鬧滾滾,充滿了活力,八點一到,老師們就開始忙進忙出的為寶貝們佈置閱讀-聽故事,動手動腦-積木遊戲、戲沙遊戲,身體動作的大肌肉活動-體能遊戲,讓孩子們一早來園,就能享受動動身體、動動手、動動頭腦的樂趣,為活力晨光時間。晨光時間是採混齡式的團體活動模式,讓孩子們從玩樂中,互相學習、模仿,特別是小小孩,模仿力超強的,只要他們願意嘗試,沒有難成的事。 體能遊戲,有些關卡需要老師協助,但經過一次次不斷的體驗,他們嘗試著用自己的方法來克服困難,不需要老師的幫助,成功的完成,看著鑽石家的謙恩、以靖、子恩、筠晴,好感動哦,認真的態度不輸給哥哥姐姐,真的要按讚。 不僅晨光時間如此,下午課後四點半至五點半,不是在教室玩學習區,就是在草場或大蝴蝶遊戲場玩;五點半至六點,由值週老師負責,安排戶外團體活動時間~戲沙、玩積木、騎車、閱讀。 四點半下課後尚未回家的孩子,集合看電視是最容易管理的,但考慮到孩子視力保健的問題,若一天看一小時,一星期五小時,一個月二十小時;孩子們在家看電視、電腦的時間已經夠多了,在幼稚園再看,不僅視力成問題,也會變成電視兒童。對於我們的貼心,家長們都很感動,也很感謝。 感動、感謝若能化為具體的行動,是最棒的回應。「每週教學分享」和「仁和物語」是班級老師和園長的功課,希望透過文字的紀錄,讓家長了解幼稚園的動態,寶貝在園的學習與生活點滴。 記錄是需要花時間的,希望家長養成閱讀仁和物語和每週教學的習慣,閱讀後仁和物語要簽名,每週則請回應給老師的話。園長每星期四要過目班級的教學分享,了解親師互動的情形,從中發現很多家長給老師的話都是空白的,連簽名都沒有,看了很難過,相信老師比園長更難過。 記錄和回應都是一種習慣,做的時候會感到辛苦和壓力,但回憶時應該是甜美的。家園合作,親師互動,是學校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 週四的兒福館之遊,未受天秤颱風攪局的影響,如期舉行。兒福館,位於永華路台南市旁兒童社會福利中心簡稱兒福館的三樓、四樓的兒童館,館內的各項設備都是能玩、能操作的~有黑暗迷宮、生活扮演區、布袋戲台、擔仔麵攤、體能探險樂園、球池、南洋文化迷宮、甲蟲生態谷、泡泡區、小記者播報台、閱讀區、積木建構區..等,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一區區的參觀、學習、操作與體驗,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時間到了還意猶未竟! 快樂的時光總是容易過,下星期三(8/29)暑期班即將畫下句點。四個星期的暑期活動,除了參觀外,課程的安排還有游泳上體能,玩音樂,學英文,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增長智慧、增加知識,過著規律化的假期生活,豐富了生活的經驗,身量更加茁壯。 大班小朋友下星期即將成為小一新鮮人,而中班小朋友升上大班,小班升中班,幼幼升小班,孩子們經過時間的洗禮都長大了,也更懂事、更獨立、更有自信了。在新的學年又將展開不同的學習歷程,從學習中累積知識、智慧與經驗,建立良好的品格與態度。在此恭喜孩子們,特別是大班小朋友,希望他們往後的小學生活是愉快的,更歡迎時常回幼稚園來,分享學習生活的點滴,仁和永遠愛你們的。 九月三日下下星期一新學期的開學日,我們將利用8/30.31兩天沒上課的日子,做校園的消毒、設備的維修、教室的整理、備課等,開學的準備工作,似乎很多,也許時間不夠用,說不定連六、日都得出來加班呢!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新時代的爸爸是這一代孩子們的福氣

「又榕的爸爸終於等到了父親節了,看到了又榕準備的卡片和黑麥汁很感動,又榕還準備給爸爸按摩,難得對爸爸這麼好呢!」每週教學聯絡本上,又榕媽媽的留言。 原來爸爸是這麼容易受感動的,奢求不多,只要我們所愛的人,一句愛的言語,一張愛的卡片,一個愛的擁抱,就可以讓疲累的身心復原,甚至更有Power;原來平日威嚴,強壯如山的爸爸們,也有柔軟的一面,這應該是人的本性,被肯定、被鼓勵、被需要,就可以得到滿足,得到安慰。 問小朋友:「喜歡爸爸的請蹲下。」多數孩子們都蹲下,但就是有幾個小朋友是站著的,再問「不喜歡爸爸嗎?」孩子沒有回答,但還是不肯蹲下。趁機和孩子分享,家和家裡的爸爸、媽媽對他們的重要性,爸媽為了生活而忙碌,提醒小朋友要有體貼的心、關懷的心、要做一個善解人意的孩子。&nbsp 過去照顧兒女和做家事,多半是媽媽的責任,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家庭結構的改變,如今這些工作不再是媽媽的專利了,特別是外出由爸爸抱小孩已然成為一個現象,爸爸們正在形塑一個在兒女心目中的好形象,藉由一些貼心與親近的動作,慢慢在建立了,是這一代孩子們的福氣。 改變,是要愈變愈好,去腐存菁再注入新的元素,是需要勇氣和時間的累積,不能立即見效。 我們希望有一個好的父母,父母期盼有好的孩子;學生期望考到好的學校,好的老師,得到好成績;學校希望擁有好素質的學生、好的家長;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好的」,但我們是否是別人心目中所期盼的那個「好的」? 2012倫敦奧運,台灣推選出很多好的選手代表參賽,各國好手齊聚一堂互相較量,比輸贏。就算得到鑽石級照顧,無法贏得比賽,拿到獎牌,為國爭光的選手不是好選手嗎? 什麼是好的?人人標準不一,也都在尋找,努力的想要達到所謂好的形象。 本星期仁和的校園好熱鬧,除了南台、崑大實習生外,又多了四位光華幼保科的學生。這四位同學,從高一到今年高三,都結伴在暑假,選擇仁和來實習,相信在他們心目中,仁和是好的幼稚園,是值得他們學習的場所。 星期三光華幼保科的孫老師來幼稚園探視學生,孫老師已是舊識,她說好喜歡仁和,園地裡充滿了綠意和巧思,處處都為孩子設想,每次來都感到驚奇。 坐在活動室,涼風徐徐吹來,感到很舒暢、很放鬆,孫老師不禁又佩服起創辦人的智慧與遠見,在三十九年前就有綠建築的概念。 八月十四日全國教育局處會議在台南市舉行,十二年國教成為會議討論的焦點,各縣市也提出課程活化教學構想,將進行一場學習革命,如何讓過去只會教學生考試的教師,可以教出「主動學習」的好孩子。 「主動學習」不就是仁和創辦人辦園的理念之一嗎?讓孩子們在豐富的學習環境裡,從動動身體、動動東西、與自然為伍中,引發主動學習探索的慾求。仁和的好環境,真不是自誇的! 今天一早,孩子們又享受在玩沙、騎車的樂趣中;游泳~是他們的最愛,在鱷魚叔叔的帶領下,如魚得水般的盡興的玩著。 下星期日是祖孫節,我們將於星期五下午三點到四點舉辦「祖孫節活動」,邀請阿公阿媽們踴躍參加。 祝安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體驗與感動-覺察生命真諦

我去醫院探望一位癌症末期的朋友,正巧碰到替她洗完頭的志工要離開。那個志工看到我驚呼:「您不是○○國小的曾媽媽嗎?」原來,她是我兒子的國小同學。她有先天性的失讀症,不能讀寫,每天挨老師的打;我曾經為她求情,跟老師說她是閱讀障礙者,不是不肯寫作業,而是不能寫。老師聽不進去,堅持只要打了孩子,她就會做。她秉性敦厚,每天被打還是繼續上學,令我格外疼惜。 我的實驗室,也因此投入失讀症的研究;每當做得很辛苦時,我常想,全台灣不知道還有多少這種被冤枉、可憐的孩子,被從小打到大。 後來,我到台北教書,就沒有她的消息了。 現在遇見,看到她有一技之長,很有愛心,真是高興。她說,到醫院當志工,是因為看到病人躺在床上不能動,頭養卻無法洗頭,很想當年她被老師罰站不准動,被蚊子咬了,也不能抓癢的感覺;她知道這種痛苦,所以有空就會到醫院替病人洗頭。 看到朋友臉上滿足的笑容,令我想起生命教育為什麼一定要從「體驗」做起;沒有體驗,就不會感動,沒有感動,就不會內化成動機,沒有動機,就根本不會去做。 我孩子在美國念小學時,有一天我去接他,他一看到我,立刻跑過來給我大大的擁抱,許久不放。我好驚訝,心想難道他在學校受了委屈嗎?再看看旁邊其他小朋友,每個人都給接他們回家的媽媽一個大擁抱。走在路上時,孩子沒有像平常一樣東奔西跑,而是乖乖牽著我的手走路。 回家後,我問孩子:「今天發生什麼事了?」原來上課時,老師叫他們閉眼睛想:「如果今天媽媽不在了,生活會是什麼樣子?」然後,要他們輪流說出自己的感覺。一個小朋友說,媽媽不在了,早上沒人會叫他起床了;另一個說,回家沒有晚餐吃了;還有一個說,生病沒人管了……大家越講,心情越沉重,當講到「放學沒人來接」時,有人就開始哭了。 課程結束前,老師叫他們畫一張感恩卡給母親,列出母親節當天想替媽媽做什麼事。兒子畫的卡片,雖然我沒看到〈要等到母親節當天才能帶回家〉,但是我注意到孩子變乖了;他本來就有幫我做家事的習慣,不過現在更勤快,更自動自發了。 我了解老師的用心,畫張母親節卡片,一般都是應景的活動而已,孩子不會真正體會到有媽媽的好,但是老師會先讓他們想像「沒有母親的日子」,孩子就不會take it for granted認為母親為他做任何事都是理所當然的。老師用這個方法,教會了孩子感恩,珍惜眼前的一切。 的確,人不到失去的那一刻,往往不懂得珍惜。當身體健康時,每天站在蓮蓬頭下沖澡,從來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有什麼值得珍惜。但是,一旦病到只能躺在床上,讓人擦澡時,就明瞭原來可以站在蓮蓬頭下沖澡,是多麼快樂的享受。 我們讓孩子去做志工,不是為了一張志工證,而是為了讓他早點體驗到生命的意義,及時學會感恩並珍惜眼前的一切,別等到失去了,才來後悔。 摘自國語日報 文/洪蘭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乖囝仔

「園長,恁ㄟ囝仔教給真乖。」「是后,我ㄟ囝仔確實真乖、真讚!」「你甘有名片,一張給我,我ㄟ囝仔住在東區,離恁沒多遠。」「是你ㄟ孫子嗎?」從身上掏了一張名片,遞給了司機先生。星期四戶外教學-高雄科工館,搭乘興南客運遊覽車,在回程的路上,坐在一旁開車的司機對我說了這麼一句話。司機先生除了專心開車外,從車上的視訊可以看到乘客的動態。對他的讚美,讓身為園長的我感到與有榮焉,代表仁和的好品質不是浪得虛名,即使是外出戶外教學的表現,「讚」字也可以輕鬆入袋,還要幫仁和介紹自己的孫子。 寶貝們要有好的表現,除了老師的教導外,父母的角色可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少子化的世代,許多年輕夫妻不是不生,就是只生一個,造成孩子只被疼愛卻不受管教。家人對孩子的呵護總是無微不至,即使是只看見一隻蚊子,也彷彿如臨大敵,甚怕孩子被叮一下。在這種呵護的心態下,父母或祖父母都選擇順著孩子,當孩子的個性漸漸形成,等到要教導時,孩子已習慣任性,無法受教,而錯失教導良機。 所謂的管教未必是體罰,而是用各種方法告訴孩子,什麼是可行、什麼不可行。身為父母的,應該有智慧用合宜的方法來教導孩子,否則孩子到二歲或三歲或四歲甚至五歲進入幼稚園,才要導正他們一些不當的行為時,所要付出的時間心力是雙倍以上,效果仍不彰,因為他覺得在家可以,為什麼在幼稚園不行呢? 星期三父親節慶祝會中,有個橋段是讓孩子大聲的說出心中最想對爸爸說的一句話,孩子感覺有點不習慣,在鼓勵下大聲的說出「爸爸我愛您、爸爸謝謝您、祝爸爸身體健康、祝爸爸平平安安..」這些祝福的話語,以爸爸我愛您最多孩子說。 上帝給父親最大的責任是什麼?幫助子女走正確的道路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要給兒女做好榜樣,聖經箴言22章6節:「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父親教育兒女,應予以教導和管教,認清子女的個性,以及上帝賜給他們的特質,培養他們的專長:不可固執己見,更要因材施教來影響他們。「當行之道」是照著兒女的個性、特質來教導,但不可放縱,戒慎戒懼,不可輕視。讓兒女有力量做個快樂和有趣的人,在這多元競爭的社會中,站穩腳跟。 一首「爸比」的歌曲,歌詞中描述爸爸在兒女心中的地位~「東西壞的時候叫爸比,走累的時候找爸比,不懂的時候問爸比,害怕的時候喊爸比….」 藉著戶外教學開闊寶貝們的視野,原本計畫前往位於新化的虎頭埤風景遊樂區烤肉,但因蘇拉颱風襲台,上星期六前往探視後決定更換地點-高雄科學工藝館,還好換了地點,否則星期四遇雨,行程就要被迫取消。 高雄科學工藝館,一個很棒的學習館,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連鑽石家的小小孩都玩得很開心,從遊戲中學習,增廣見聞,開闊學習的領域。 假如台南也有科工館、科學館該多好……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仁和物語 – 學期末, 爸爸節快樂

七月二十七日學期結束,當日下午六點,消毒公司進行校園消毒。30日全體工作伙伴來園做消毒後的清潔擦拭與教室整理工作,花了 一天的時間,讓教室與校園變得更乾淨、更清爽、更舒服,空氣中也散發出一股清新的氣息,感覺非常舒暢。星期二媽咪們齊聚一堂,進行期末總檢討,針對本學期的各項教學、活動、保育等工作,做討論、省思與建議;同時做暑期班的準備工作,大夥兒一刻不得閒的,只為了提供孩子更舒適、更好的學習與環境,以快樂的心情做各項準備工作,直到落日餘暉,工作才告一段落。 八月一日星期四暑期生活營開始,暑假期間各班班名以寶石來命名,有水晶、翡翠、黃金、珍珠、珊瑚、鑽石等,象徵著每個孩子有如寶石一般的珍貴,要好好的珍惜、愛護與照顧。除了舊生外,還有幾個新入園的寶貝,照往例,送給他們愛的麥當勞,加一個小小的禮物,還獻花圈,小小孩有些害羞、不好意思,有的哭著要找媽媽,在老師、姐姐耐心的安撫下,很快的孩子的情緒慢慢穩定下來,不再哭泣。 對新生而言,是第一次上學,第一次接觸新的環境,第一次的經驗,在他們小小的心靈裡,是既期待又害怕。第一次對每個人來說,都會很擔心、很害怕,何況是幼小的孩子。 孩子要離開平時黏在一起的爸媽家人,離開熟悉的家,獨自一人面對陌生的環境和人群,感覺很無助而哭,這種狀況很正常,因此除了幼稚園裡的老師要有耐心與愛心之外,家人的幫助更是重要,必須有同理心,站在孩子的立場來安慰他、鼓勵他、擁抱他,給他溫暖,給他力量,袪除心裡的恐懼感,畢竟他們才三歲、四歲、五歲,需要時間的洗禮,需要大人耐心的等待。如果你的孩子對於上幼稚園還很緊張會哭鬧,這表示他還需要家人的支持,只要突破這個挑戰,迎接他們的將會是更寬更廣的視野。 開課第二天八月二日就遇到蘇拉颱風襲台,全台共十九縣市停課。這個由花蓮登陸的怪颱凌晨登陸後,陸續對全台各地造成影響,從電視新聞播出的畫面得知,部分地區因為豪雨淹水、土石流、道路坍方、路樹倒塌、拉斷電桿、房屋被土石流掩埋,甚至有人傷亡等,還好我們所居住的城市~台南市~沒有重大的災害發生,幼稚園也只有風車被吹落,樹葉掉滿地而已~。雖然如此,我們也需要關心受災的地區與百姓,為他們祈禱與祝福。 下星期三八月八日爸爸節,幼稚園將為終日辛苦忙於工作賺錢養家的爸爸們,舉辦慶祝會, 提供寶貝們一個感謝爸爸的機會,藉著慶祝會讓寶貝學會表達對爸爸的敬意、愛意與謝意。在此希望爸爸們能提供您與寶貝的合照~父與子、父與女~以數位相機拍好後將畫素縮小到「640×480」,最慢在星期一前以E-mail傳送到仁和的信箱-jenherkidsmandy@yahoo.com.tw,我們將製成影片上網。當日的慶祝活動,邀請爸爸們自由參加,若可請事先告知老師。 在此祝 爸爸們 佳節快樂 身體健康 事事順心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爸爸你好 我也好

問一個問題:你爸爸是做什麼的? 答案顯然很簡單,而且只有一個,爸爸是公務員、老師、商人或其他各行各業,你應該知道答案。再問一個問題:爸爸曾為你做過什麼?你簡直可以列出一個「爸爸清單」來:考試考壞時,陪著你、給你打氣的爸爸;生日時,跑遍城市為你買蛋糕的爸爸;承諾要「永遠照顧你」,晚上趁你睡覺來看你,給你蓋被的爸爸。 還有一個問題,可能要想一下,也可能你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你為爸爸做過什麼? 每個人都有一個爸爸,而且生下來就註定好的,然而,觀看別人的爸爸的故事,是會有情緒渲染力的,我們常不知不覺聯想起自己的爸爸,以及爸爸和我們之間的故事。像張作驥導演的電影《爸,你好嗎》裡,就有十種形形色色的爸爸,從年輕的到年邁的父親,你必定能從其中一段,或只是一句對話、一個身影或一個眼神,尋找到自己與爸爸的關係。 每個爸爸其實真的都是一部電影,但孩子就像遲到的觀眾,努力想知道爸爸的前半段劇情。心理學家說,我們都會有追尋爸爸故事的心理動力,用爸爸的故事來定義自己的人生和角色,所以爸爸前半生的故事,就像一份送給孩子的看不見的禮物,深深的影響孩子的生命。在張作驥的電影裡,我們其實常看見這份禮物的影子,也看見爸爸的過去如何影響孩子的將來。 童年時,爸爸的身影險的那麼的巨大,我們追求不懈的讀書、考試、追求成就,常常就是為了得到爸爸的讚揚。所以,曾有心理學家調查成年兒女與對爸爸的抱怨;小時候想得到爸爸讚美,爸爸卻保持沉默,是許多人共同的經驗。兒子抱怨爸爸的沉默、木訥和不懂得溝通,但等到這個兒子自己變成爸爸,卻還是照樣沒有學會溝通。 電影裡有一段爸爸帶兒子會去看祖父,卻要透過孫子的問話,祖、父、孫三代才能維持溝通。經過這麼多年後,長大的兒子還是不知道如何和爸爸講話,反而只有孫子會問爺爺「你有沒有女朋友」這樣的問題。 電影裡還有一段,長大後的兒子變成了爸爸,卻還是不知道怎樣當爸爸,因為正如心理家湯瑪斯‧哈利斯說的,我們在三歲時心裡會覺得「爸爸真好,但我不好」,因為我什麼都不會,而爸爸卻什麼都會。如果這個兒子爸爸沒有教他怎樣學習變成大人,長大後,「別人好,我不好」的自卑感還是會繼續存在。電影哩,有個爸爸老實的跟兒子說:「我不知道怎樣照顧你。」反而兒子要安慰他:「你照顧的很好。」 看著自己的爸爸,以後你可能會體會到,父子間最重要的那個東西,其實叫做「關係的品質」。然而,無論跟爸爸的關係是親密,或是講不上幾句話,將來總是可能會留下遺憾和抱怨,這時,請你體諒你爸爸,他其實也在學習,小時候,他也是他爸爸那部電影的遲到的觀眾。何妨輕輕問候一聲: 「爸爸,你好嗎?」爸爸是好爸爸,孩子也是好孩子。 摘自國語日報 文/呂政達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畢業的感動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不覺的一年又過了,還記得去年的畢業典禮,怎的一下子..,猛然驚覺時間的巨輪不斷的往前轉動,未曾停留片刻,在忙碌中一百學年第二學期即將成為過去了。 我們又再一次見證孩子的成長與蛻變,以喜樂的心來歡送他們,雖然心中有很多的不捨,但人生沒有不散的筵席,只有祝福他們,飛向更寬廣的天空,就像彩虹的約定~小寶貝,我用彩虹和你約定,一起走過童年的記憶,快樂的長大,迎接燦爛的未來,就像紅橙黃綠藍靛紫。 大班的寶貝雖然在仁和都是大哥哥大姐姐,但一到小學,全然不同的環境,他們可得再度成為弟弟妹妹,這其中的心理調適和轉換是很不容易的,爸爸媽媽可得多關心、了解他們的學習 和心理狀況,陪著孩子渡過起初的適應期,不可全丟給安親班或認為他們上過幼稚園了,應該沒問題才是。 七月六日邀請上屆畢業校友子寧姊姊回來仁和,分享她的小學生活經驗,看似簡單的分享,不僅讓大班的寶貝提前了解小學生活,做好心理準備,相對的,子寧姊姊也從分享中重新回憶、整理小學生活,看到寶貝們能體會所謂的教學相長,真是令人開心。 7月21日是大班寶貝人生的第一個畢業禮,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以認真的態度,努力的營造一個屬於他們的典禮。光以畢業生進場的橋段來說,改了好幾次,是家長牽手進場?或是孩子一個個?從後台或是從台前?流程的安排等等?一再的著磨,現場彩排,視實況最後決定兩班孩子同時進場,並在台上獻唱英文畢業歌-A Beautiful Day後再入座,每個環節都考慮再三,連服裝的穿著也都經過孩子的表決,又擔心時間拖太長,會影響到成果發表會。 我們的用心相信爸爸媽媽一定感受得到,特別是謝父母恩時,家長感動到不行,從寶貝手中接到的茶水,眼淚不爭氣的流了下來,也不知喝的是淚水還是茶水,總之是感動、高興的淚水。 典禮後的成果發表會~小豬歷險記,是活動的高潮,全體寶貝在班級老師的帶領下,變身成為劇情中的人物,在仁和的舞台上盡情的揮灑,賣力的合演一齣結合音樂、英文、舞蹈的舞台劇,對寶貝而言,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經驗,連小小孩都很認真。 仁和因著有個寬敞、開放的活動空間,還有舞台的設計,所以提供孩子很多在表演藝術領域的學習機會。雖然場地不夠舒適,但對孩子而言,是最真實最棒的。只是在觀眾席上的家長,秩序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學期到今天結束,小朋友及家長不畏烈日堅持到最後,保持有始有終、有頭有尾、持之以恆的態度,這種堅持的精神,是成功的首要條件。就像仁和至今仍堅持創辦人的理念,「運動感覺智能」,38年來一本初衷,為奠定孩子健康的基礎-「好體能」、「好智能」,不僅環境設備上的落實,教學上亦確實執行,每學期末均為孩子進行體適能的過關檢測。 本學期也不例外,有~棒上單足立(平衡感)、立定跳遠(爆發力)、十公尺來回曲折跑(敏捷性)、坐姿體前彎(柔軟度)、屈膝仰臥起坐(腹部肌耐力)~,讓家長了解孩子的體能狀況。 下星期三八月一日暑期班開課,作息時間與平常日一樣,暑假期間只開放前門,請家長留意。 最後祝福大家 身體健康 家庭幸福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讓孩子重拾自學力

那天,朋友談到擔心經濟學上的大崩壞、大蕭條,所以主張過即時行樂的生活。但是,想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時崩壞不一定不好;它或許是警訊,提醒我們當經濟與消費走太快、走偏了,要回頭重拾人類雙手該有的動力,過簡單一點的生活,而不是多還要再多,得到更多卻還是一樣不滿足、不快樂。 經濟蕭條或許是個轉機,要我們慢下來想想長輩、祖先的生活智慧;就拿教育來說,在那個什麼都匱乏的年代,他們讓大自然這無價的珍寶,給了孩子內心富足而快樂的童年生活。 我很喜歡一群主張「孩子課後不上安親班」理念的父母,他們不是不在乎孩子的學習,只是一點也不畏懼「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這句話所製造出來的迷思。 課後,他們帶著孩子去爬山、爬樹,用雙腳踩爛泥地,用雙手玩泥巴,讓孩子過著自然又健康的生活。這些被大自然哺育的孩子,臉龐有著陽光晒過的自然紅潤,嘴邊漾著爽朗又自信的笑容,就像我們這一代的童年那樣生活,多好! 我們這一代從小就不是被關在安親班裡長大的,竟然要把孩子送進安親班。每當聽到孩子哭著說「不喜歡去安親班」時,雖然了解雙薪父母的難處,但同時也感受到孩子心裡的苦悶!難怪有一群父母,為孩子花一堆錢補習,卻壞了他們的學習胃口,養出一群不愛學習、事事沒興趣的孩子。 一天,聽到一個孩子說:「我們班只有一個人『敢』不補習!」這話使我驚訝不已,因為現在孩子除了不得不上安親班之外,也「不敢」不去補習。這話背後代表孩子的自學力被剝奪,逐漸喪失了學習的自信心;如果所有的學習都要倚賴補習、仰賴別人來教才行,那也代表孩子的好奇心、觀察力以及自學力一併被抹殺了。 想想我們的父執輩,在沒錢為孩子買玩具時,就是用他們的巧手和巧思,廢物利用或從大自然中取材,做出一件件手工玩具給孩子玩;因為對孩子的愛,他們展現了生活的創意。反觀我們下一代,生活在良好、富裕的環境裡,卻被過度保護,失去嘗試摸索、挑戰自我的勇氣,也沒察覺自己其實是有能力在不同環境中自學的。 或許蕭條、崩壞迫使人們重整內在價值,讓我們放慢腳步,檢視生活,這恰好是調整觀念的契機。 摘自國語日報文/芊澐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