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November 20, 2012

園長的話 – 態度對事情就對了

認識小提琴 「小星星是夜空的眼睛,數也數不清,它放出如水晶的光芒,像鑽石的眼睛,一顆顆在黑夜裡,給黑夜點綴得更美麗;一粒粒像在低語,它們到底在說些什麼?小星星你能否告訴我,要如何去找你。~~」孩子們隨著音樂,認真的唱和著,天真童顏唱出了無邪歌聲,有如一股清涼微風,舒暢了我們的心,他們的歌聲,迴盪在活動室的空間,好好聽哦,特別是大班小朋友,每個孩子都陶醉在音樂裡,享受在歌詞的意境中,好感動! 今年大班寶貝似乎特別喜愛音樂,也許與本學期增加了一堂小提琴課有關。說來也幸運,剛巧崑山科大姜教授申請到一筆研究經費,希望能到仁和來做實驗,從九月下旬到明年四月中旬,每週一堂小提琴課,由教授親自指導,還帶了二個學生來協助。 小朋友每人一支小提琴,從開始的認識小提琴的外觀、構造-八個耳朵〈四大、四小〉、四條弦、腮托、音柱,收放與用肩膀夾琴;認識弓的構造-弓桿、弓毛,到拉琴時站的姿勢,一步步耐心的指導,在教授的用心下,孩子們已漸入佳境,他們因著有機會接觸小提琴,而有了此方面的認知,雖然未必每個寶貝都有興趣,但提供每個孩子都有學習的機會。 學習是點點滴滴的累積。小朋友在音樂老師專業的帶領、班級老師的協助下,從小班、中班到大班,培養對音樂的興趣與喜好,從認識節奏樂器、敲打節奏樂器到吹奏直笛、打太鼓;園裡一天的作息也以不同的音樂做提示,集合、收拾、中午用餐、刷牙、就寢、放學等,體能課的音樂、排積木時的音樂..,寶貝們生活在音樂的氛圍裡,相信音樂的種子正慢慢的在孩子的心裡萌芽。 不僅是音樂,任何一種學習看重的都是態度。 。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以理性對待孩子

父母建構理性空間 以身作則容許批評 有句話說:「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我認為:這是一句違背事實的道理迷思!我總是告訴孩子,永遠要用同一把尺來衡量自己和別人。所以,我們對自己的批判不會客氣,對他人、整個環境的批判,也從來不會「口軟」。我們家一直有批判的家風。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行為一旦出現偏差,我們會立刻提出批判,開導他們,甚至給予必要的管教。而孩子對我們講話,也是非常直接、坦白的;假如他們發現爸媽言行不一,觀念迂腐,他們強力的辯白,不輕易屈從。 在學校裡,當孩子與師長、同學出現人際衝突時,身為父親的我不管對孩子是提出糾正,還是支持,都是用「理」來衡量。 成為講理好大人 維護理性增長空間 防礙、壓制理性增長的因素,除了有「大人經常性的糢糊焦點」,「大人的言行動不動就嚇阻孩子」,「大人過於威權」也是嚴重的問題。這三者之中,又以威權壓制最可怕。相對於大人而言,孩子是那麼弱小,因此他們不大可能會為了維護自己「理性」的成長空間而提出抗議,大聲疾呼;碰到擅長用威嚴壓制的大人,孩子或許還沒出聲,就已經受到責罰了,所以他們只好退縮,學會壓抑自我、明哲保身。其中被嚴重打壓的就是「理性」和「尊嚴」。 在我家,處理每件事,除了希望彼此信賴、說真話之外,我們和孩子之間還有一種革命性格─我們都非常清楚,不要讓孩子受到強權威脅。 理性角度看世界 孕育獨立人格 假如父母給孩子很大的空間去發展「理性」,幫助他去做實際觀察,陪伴他去整理、歸納事情的因果關係,就能使他明白:理性描述這個世界,與自己的觀察,有相當程度的吻合。如此,孩子也將慢慢發現,這個世界有理可循,並非那麼不可捉摸。 直到有一天,孩子的理性健康茁壯了,他很可能會跟這個社會產生抵觸,因為我們的社會不見得是用理性跟他溝通。在這個節骨眼上,如果父母可用「理」來支持孩子,會產生以下兩個非常好的結果。 孩子對父母產生終生的敬意:這種信賴感,並不是父母愛他,照顧他,帶他去做開心的事,滿足他的心願就能自然形成的;父母基於「理」去支持孩子所得到的敬意,使親子間的親密感更上一層樓。孩子會感受到父母有良善的中心價值,這讓他們對父母產生終生的肯定與尊敬。 孩子從此漸漸形成自己的中心準則:當父母一再以「理」支持孩子,或者糾舉他、批判他,那麼他也會從自己的所做所為中,慢慢理出一個準則;為了維護這個準則,他不退讓,可以堅持到底,也因此產生獨立的人格。 一個人有沒有獨立人格,取決於他內在是否奉行放諸四海皆準、歷久彌新的永恆價值。當一個人找到這樣的內在價值,你會發現他是堅強、挺立在這個世界的。讓孩子成為這樣的人,父母才算是真正協助他用理性打造人生。 摘自國語日報文/張瓊齡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