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August 17, 2012

園長的話 – 新時代的爸爸是這一代孩子們的福氣

「又榕的爸爸終於等到了父親節了,看到了又榕準備的卡片和黑麥汁很感動,又榕還準備給爸爸按摩,難得對爸爸這麼好呢!」每週教學聯絡本上,又榕媽媽的留言。 原來爸爸是這麼容易受感動的,奢求不多,只要我們所愛的人,一句愛的言語,一張愛的卡片,一個愛的擁抱,就可以讓疲累的身心復原,甚至更有Power;原來平日威嚴,強壯如山的爸爸們,也有柔軟的一面,這應該是人的本性,被肯定、被鼓勵、被需要,就可以得到滿足,得到安慰。 問小朋友:「喜歡爸爸的請蹲下。」多數孩子們都蹲下,但就是有幾個小朋友是站著的,再問「不喜歡爸爸嗎?」孩子沒有回答,但還是不肯蹲下。趁機和孩子分享,家和家裡的爸爸、媽媽對他們的重要性,爸媽為了生活而忙碌,提醒小朋友要有體貼的心、關懷的心、要做一個善解人意的孩子。&nbsp 過去照顧兒女和做家事,多半是媽媽的責任,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家庭結構的改變,如今這些工作不再是媽媽的專利了,特別是外出由爸爸抱小孩已然成為一個現象,爸爸們正在形塑一個在兒女心目中的好形象,藉由一些貼心與親近的動作,慢慢在建立了,是這一代孩子們的福氣。 改變,是要愈變愈好,去腐存菁再注入新的元素,是需要勇氣和時間的累積,不能立即見效。 我們希望有一個好的父母,父母期盼有好的孩子;學生期望考到好的學校,好的老師,得到好成績;學校希望擁有好素質的學生、好的家長;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好的」,但我們是否是別人心目中所期盼的那個「好的」? 2012倫敦奧運,台灣推選出很多好的選手代表參賽,各國好手齊聚一堂互相較量,比輸贏。就算得到鑽石級照顧,無法贏得比賽,拿到獎牌,為國爭光的選手不是好選手嗎? 什麼是好的?人人標準不一,也都在尋找,努力的想要達到所謂好的形象。 本星期仁和的校園好熱鬧,除了南台、崑大實習生外,又多了四位光華幼保科的學生。這四位同學,從高一到今年高三,都結伴在暑假,選擇仁和來實習,相信在他們心目中,仁和是好的幼稚園,是值得他們學習的場所。 星期三光華幼保科的孫老師來幼稚園探視學生,孫老師已是舊識,她說好喜歡仁和,園地裡充滿了綠意和巧思,處處都為孩子設想,每次來都感到驚奇。 坐在活動室,涼風徐徐吹來,感到很舒暢、很放鬆,孫老師不禁又佩服起創辦人的智慧與遠見,在三十九年前就有綠建築的概念。 八月十四日全國教育局處會議在台南市舉行,十二年國教成為會議討論的焦點,各縣市也提出課程活化教學構想,將進行一場學習革命,如何讓過去只會教學生考試的教師,可以教出「主動學習」的好孩子。 「主動學習」不就是仁和創辦人辦園的理念之一嗎?讓孩子們在豐富的學習環境裡,從動動身體、動動東西、與自然為伍中,引發主動學習探索的慾求。仁和的好環境,真不是自誇的! 今天一早,孩子們又享受在玩沙、騎車的樂趣中;游泳~是他們的最愛,在鱷魚叔叔的帶領下,如魚得水般的盡興的玩著。 下星期日是祖孫節,我們將於星期五下午三點到四點舉辦「祖孫節活動」,邀請阿公阿媽們踴躍參加。 祝安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體驗與感動-覺察生命真諦

我去醫院探望一位癌症末期的朋友,正巧碰到替她洗完頭的志工要離開。那個志工看到我驚呼:「您不是○○國小的曾媽媽嗎?」原來,她是我兒子的國小同學。她有先天性的失讀症,不能讀寫,每天挨老師的打;我曾經為她求情,跟老師說她是閱讀障礙者,不是不肯寫作業,而是不能寫。老師聽不進去,堅持只要打了孩子,她就會做。她秉性敦厚,每天被打還是繼續上學,令我格外疼惜。 我的實驗室,也因此投入失讀症的研究;每當做得很辛苦時,我常想,全台灣不知道還有多少這種被冤枉、可憐的孩子,被從小打到大。 後來,我到台北教書,就沒有她的消息了。 現在遇見,看到她有一技之長,很有愛心,真是高興。她說,到醫院當志工,是因為看到病人躺在床上不能動,頭養卻無法洗頭,很想當年她被老師罰站不准動,被蚊子咬了,也不能抓癢的感覺;她知道這種痛苦,所以有空就會到醫院替病人洗頭。 看到朋友臉上滿足的笑容,令我想起生命教育為什麼一定要從「體驗」做起;沒有體驗,就不會感動,沒有感動,就不會內化成動機,沒有動機,就根本不會去做。 我孩子在美國念小學時,有一天我去接他,他一看到我,立刻跑過來給我大大的擁抱,許久不放。我好驚訝,心想難道他在學校受了委屈嗎?再看看旁邊其他小朋友,每個人都給接他們回家的媽媽一個大擁抱。走在路上時,孩子沒有像平常一樣東奔西跑,而是乖乖牽著我的手走路。 回家後,我問孩子:「今天發生什麼事了?」原來上課時,老師叫他們閉眼睛想:「如果今天媽媽不在了,生活會是什麼樣子?」然後,要他們輪流說出自己的感覺。一個小朋友說,媽媽不在了,早上沒人會叫他起床了;另一個說,回家沒有晚餐吃了;還有一個說,生病沒人管了……大家越講,心情越沉重,當講到「放學沒人來接」時,有人就開始哭了。 課程結束前,老師叫他們畫一張感恩卡給母親,列出母親節當天想替媽媽做什麼事。兒子畫的卡片,雖然我沒看到〈要等到母親節當天才能帶回家〉,但是我注意到孩子變乖了;他本來就有幫我做家事的習慣,不過現在更勤快,更自動自發了。 我了解老師的用心,畫張母親節卡片,一般都是應景的活動而已,孩子不會真正體會到有媽媽的好,但是老師會先讓他們想像「沒有母親的日子」,孩子就不會take it for granted認為母親為他做任何事都是理所當然的。老師用這個方法,教會了孩子感恩,珍惜眼前的一切。 的確,人不到失去的那一刻,往往不懂得珍惜。當身體健康時,每天站在蓮蓬頭下沖澡,從來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有什麼值得珍惜。但是,一旦病到只能躺在床上,讓人擦澡時,就明瞭原來可以站在蓮蓬頭下沖澡,是多麼快樂的享受。 我們讓孩子去做志工,不是為了一張志工證,而是為了讓他早點體驗到生命的意義,及時學會感恩並珍惜眼前的一切,別等到失去了,才來後悔。 摘自國語日報 文/洪蘭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