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uly 28, 2012

園長的話 – 畢業的感動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不覺的一年又過了,還記得去年的畢業典禮,怎的一下子..,猛然驚覺時間的巨輪不斷的往前轉動,未曾停留片刻,在忙碌中一百學年第二學期即將成為過去了。 我們又再一次見證孩子的成長與蛻變,以喜樂的心來歡送他們,雖然心中有很多的不捨,但人生沒有不散的筵席,只有祝福他們,飛向更寬廣的天空,就像彩虹的約定~小寶貝,我用彩虹和你約定,一起走過童年的記憶,快樂的長大,迎接燦爛的未來,就像紅橙黃綠藍靛紫。 大班的寶貝雖然在仁和都是大哥哥大姐姐,但一到小學,全然不同的環境,他們可得再度成為弟弟妹妹,這其中的心理調適和轉換是很不容易的,爸爸媽媽可得多關心、了解他們的學習 和心理狀況,陪著孩子渡過起初的適應期,不可全丟給安親班或認為他們上過幼稚園了,應該沒問題才是。 七月六日邀請上屆畢業校友子寧姊姊回來仁和,分享她的小學生活經驗,看似簡單的分享,不僅讓大班的寶貝提前了解小學生活,做好心理準備,相對的,子寧姊姊也從分享中重新回憶、整理小學生活,看到寶貝們能體會所謂的教學相長,真是令人開心。 7月21日是大班寶貝人生的第一個畢業禮,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以認真的態度,努力的營造一個屬於他們的典禮。光以畢業生進場的橋段來說,改了好幾次,是家長牽手進場?或是孩子一個個?從後台或是從台前?流程的安排等等?一再的著磨,現場彩排,視實況最後決定兩班孩子同時進場,並在台上獻唱英文畢業歌-A Beautiful Day後再入座,每個環節都考慮再三,連服裝的穿著也都經過孩子的表決,又擔心時間拖太長,會影響到成果發表會。 我們的用心相信爸爸媽媽一定感受得到,特別是謝父母恩時,家長感動到不行,從寶貝手中接到的茶水,眼淚不爭氣的流了下來,也不知喝的是淚水還是茶水,總之是感動、高興的淚水。 典禮後的成果發表會~小豬歷險記,是活動的高潮,全體寶貝在班級老師的帶領下,變身成為劇情中的人物,在仁和的舞台上盡情的揮灑,賣力的合演一齣結合音樂、英文、舞蹈的舞台劇,對寶貝而言,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經驗,連小小孩都很認真。 仁和因著有個寬敞、開放的活動空間,還有舞台的設計,所以提供孩子很多在表演藝術領域的學習機會。雖然場地不夠舒適,但對孩子而言,是最真實最棒的。只是在觀眾席上的家長,秩序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學期到今天結束,小朋友及家長不畏烈日堅持到最後,保持有始有終、有頭有尾、持之以恆的態度,這種堅持的精神,是成功的首要條件。就像仁和至今仍堅持創辦人的理念,「運動感覺智能」,38年來一本初衷,為奠定孩子健康的基礎-「好體能」、「好智能」,不僅環境設備上的落實,教學上亦確實執行,每學期末均為孩子進行體適能的過關檢測。 本學期也不例外,有~棒上單足立(平衡感)、立定跳遠(爆發力)、十公尺來回曲折跑(敏捷性)、坐姿體前彎(柔軟度)、屈膝仰臥起坐(腹部肌耐力)~,讓家長了解孩子的體能狀況。 下星期三八月一日暑期班開課,作息時間與平常日一樣,暑假期間只開放前門,請家長留意。 最後祝福大家 身體健康 家庭幸福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讓孩子重拾自學力

那天,朋友談到擔心經濟學上的大崩壞、大蕭條,所以主張過即時行樂的生活。但是,想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時崩壞不一定不好;它或許是警訊,提醒我們當經濟與消費走太快、走偏了,要回頭重拾人類雙手該有的動力,過簡單一點的生活,而不是多還要再多,得到更多卻還是一樣不滿足、不快樂。 經濟蕭條或許是個轉機,要我們慢下來想想長輩、祖先的生活智慧;就拿教育來說,在那個什麼都匱乏的年代,他們讓大自然這無價的珍寶,給了孩子內心富足而快樂的童年生活。 我很喜歡一群主張「孩子課後不上安親班」理念的父母,他們不是不在乎孩子的學習,只是一點也不畏懼「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這句話所製造出來的迷思。 課後,他們帶著孩子去爬山、爬樹,用雙腳踩爛泥地,用雙手玩泥巴,讓孩子過著自然又健康的生活。這些被大自然哺育的孩子,臉龐有著陽光晒過的自然紅潤,嘴邊漾著爽朗又自信的笑容,就像我們這一代的童年那樣生活,多好! 我們這一代從小就不是被關在安親班裡長大的,竟然要把孩子送進安親班。每當聽到孩子哭著說「不喜歡去安親班」時,雖然了解雙薪父母的難處,但同時也感受到孩子心裡的苦悶!難怪有一群父母,為孩子花一堆錢補習,卻壞了他們的學習胃口,養出一群不愛學習、事事沒興趣的孩子。 一天,聽到一個孩子說:「我們班只有一個人『敢』不補習!」這話使我驚訝不已,因為現在孩子除了不得不上安親班之外,也「不敢」不去補習。這話背後代表孩子的自學力被剝奪,逐漸喪失了學習的自信心;如果所有的學習都要倚賴補習、仰賴別人來教才行,那也代表孩子的好奇心、觀察力以及自學力一併被抹殺了。 想想我們的父執輩,在沒錢為孩子買玩具時,就是用他們的巧手和巧思,廢物利用或從大自然中取材,做出一件件手工玩具給孩子玩;因為對孩子的愛,他們展現了生活的創意。反觀我們下一代,生活在良好、富裕的環境裡,卻被過度保護,失去嘗試摸索、挑戰自我的勇氣,也沒察覺自己其實是有能力在不同環境中自學的。 或許蕭條、崩壞迫使人們重整內在價值,讓我們放慢腳步,檢視生活,這恰好是調整觀念的契機。 摘自國語日報文/芊澐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