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uly 2012

園長的話 – 畢業的感動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不覺的一年又過了,還記得去年的畢業典禮,怎的一下子..,猛然驚覺時間的巨輪不斷的往前轉動,未曾停留片刻,在忙碌中一百學年第二學期即將成為過去了。 我們又再一次見證孩子的成長與蛻變,以喜樂的心來歡送他們,雖然心中有很多的不捨,但人生沒有不散的筵席,只有祝福他們,飛向更寬廣的天空,就像彩虹的約定~小寶貝,我用彩虹和你約定,一起走過童年的記憶,快樂的長大,迎接燦爛的未來,就像紅橙黃綠藍靛紫。 大班的寶貝雖然在仁和都是大哥哥大姐姐,但一到小學,全然不同的環境,他們可得再度成為弟弟妹妹,這其中的心理調適和轉換是很不容易的,爸爸媽媽可得多關心、了解他們的學習 和心理狀況,陪著孩子渡過起初的適應期,不可全丟給安親班或認為他們上過幼稚園了,應該沒問題才是。 七月六日邀請上屆畢業校友子寧姊姊回來仁和,分享她的小學生活經驗,看似簡單的分享,不僅讓大班的寶貝提前了解小學生活,做好心理準備,相對的,子寧姊姊也從分享中重新回憶、整理小學生活,看到寶貝們能體會所謂的教學相長,真是令人開心。 7月21日是大班寶貝人生的第一個畢業禮,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以認真的態度,努力的營造一個屬於他們的典禮。光以畢業生進場的橋段來說,改了好幾次,是家長牽手進場?或是孩子一個個?從後台或是從台前?流程的安排等等?一再的著磨,現場彩排,視實況最後決定兩班孩子同時進場,並在台上獻唱英文畢業歌-A Beautiful Day後再入座,每個環節都考慮再三,連服裝的穿著也都經過孩子的表決,又擔心時間拖太長,會影響到成果發表會。 我們的用心相信爸爸媽媽一定感受得到,特別是謝父母恩時,家長感動到不行,從寶貝手中接到的茶水,眼淚不爭氣的流了下來,也不知喝的是淚水還是茶水,總之是感動、高興的淚水。 典禮後的成果發表會~小豬歷險記,是活動的高潮,全體寶貝在班級老師的帶領下,變身成為劇情中的人物,在仁和的舞台上盡情的揮灑,賣力的合演一齣結合音樂、英文、舞蹈的舞台劇,對寶貝而言,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經驗,連小小孩都很認真。 仁和因著有個寬敞、開放的活動空間,還有舞台的設計,所以提供孩子很多在表演藝術領域的學習機會。雖然場地不夠舒適,但對孩子而言,是最真實最棒的。只是在觀眾席上的家長,秩序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學期到今天結束,小朋友及家長不畏烈日堅持到最後,保持有始有終、有頭有尾、持之以恆的態度,這種堅持的精神,是成功的首要條件。就像仁和至今仍堅持創辦人的理念,「運動感覺智能」,38年來一本初衷,為奠定孩子健康的基礎-「好體能」、「好智能」,不僅環境設備上的落實,教學上亦確實執行,每學期末均為孩子進行體適能的過關檢測。 本學期也不例外,有~棒上單足立(平衡感)、立定跳遠(爆發力)、十公尺來回曲折跑(敏捷性)、坐姿體前彎(柔軟度)、屈膝仰臥起坐(腹部肌耐力)~,讓家長了解孩子的體能狀況。 下星期三八月一日暑期班開課,作息時間與平常日一樣,暑假期間只開放前門,請家長留意。 最後祝福大家 身體健康 家庭幸福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讓孩子重拾自學力

那天,朋友談到擔心經濟學上的大崩壞、大蕭條,所以主張過即時行樂的生活。但是,想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時崩壞不一定不好;它或許是警訊,提醒我們當經濟與消費走太快、走偏了,要回頭重拾人類雙手該有的動力,過簡單一點的生活,而不是多還要再多,得到更多卻還是一樣不滿足、不快樂。 經濟蕭條或許是個轉機,要我們慢下來想想長輩、祖先的生活智慧;就拿教育來說,在那個什麼都匱乏的年代,他們讓大自然這無價的珍寶,給了孩子內心富足而快樂的童年生活。 我很喜歡一群主張「孩子課後不上安親班」理念的父母,他們不是不在乎孩子的學習,只是一點也不畏懼「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這句話所製造出來的迷思。 課後,他們帶著孩子去爬山、爬樹,用雙腳踩爛泥地,用雙手玩泥巴,讓孩子過著自然又健康的生活。這些被大自然哺育的孩子,臉龐有著陽光晒過的自然紅潤,嘴邊漾著爽朗又自信的笑容,就像我們這一代的童年那樣生活,多好! 我們這一代從小就不是被關在安親班裡長大的,竟然要把孩子送進安親班。每當聽到孩子哭著說「不喜歡去安親班」時,雖然了解雙薪父母的難處,但同時也感受到孩子心裡的苦悶!難怪有一群父母,為孩子花一堆錢補習,卻壞了他們的學習胃口,養出一群不愛學習、事事沒興趣的孩子。 一天,聽到一個孩子說:「我們班只有一個人『敢』不補習!」這話使我驚訝不已,因為現在孩子除了不得不上安親班之外,也「不敢」不去補習。這話背後代表孩子的自學力被剝奪,逐漸喪失了學習的自信心;如果所有的學習都要倚賴補習、仰賴別人來教才行,那也代表孩子的好奇心、觀察力以及自學力一併被抹殺了。 想想我們的父執輩,在沒錢為孩子買玩具時,就是用他們的巧手和巧思,廢物利用或從大自然中取材,做出一件件手工玩具給孩子玩;因為對孩子的愛,他們展現了生活的創意。反觀我們下一代,生活在良好、富裕的環境裡,卻被過度保護,失去嘗試摸索、挑戰自我的勇氣,也沒察覺自己其實是有能力在不同環境中自學的。 或許蕭條、崩壞迫使人們重整內在價值,讓我們放慢腳步,檢視生活,這恰好是調整觀念的契機。 摘自國語日報文/芊澐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好幸福的仁和寶貝

星期四無意間看到一則電視新聞,報導北部有一家托兒所,因為天熱想讓小朋友玩水消消暑,很有創意的在騎樓用充氣式的游泳池讓小朋友玩水,此舉被新聞記者捕捉到畫面,擔心起小朋友的安危,因為騎樓緊鄰著馬路,往來的車輛呼嘯而過,不僅空氣品質差,安全更堪慮,進而引起教育局的關注。看著看著,突然發現,電視上播出的影像~網路翻拍的游泳池畫面~不正是仁和的游泳池嗎?畫面中寶貝們在小黑叔叔的帶領下,口裡數著1.2.3.4…. 雖然播出的時間很短,但感覺好興奮哦,立刻Google一下,將這則新聞放在仁和的臉書上。 電視新聞報導中雖然引用仁和游泳池的畫面,但說的卻是一般幼兒園因為沒有場地,大都是外借場地游泳。要像仁和一樣,自己擁有幼兒專用游泳池的,屈指可算。相信北部那家園所出發點是好的,會這麼做也是因為沒有空間。只是不禁讓人想起,現在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可能就是設在公寓一樓,或者跟新聞畫面中的那家園所一樣,只是店面而已,沒辦法提供孩子大肌肉活動的空間。 對照之下,仁和的寶貝真的有夠幸福。能夠在寬廣的活動空間,豐富的學習環境裡,快樂的成長。感謝創辦人,本著幼稚教育的精神和辦學的理念,以孩子的心為心,在創園之初,就有很好的設備規劃,特別是游泳池、沙場、草場、遊戲場的設置,這些對學齡前的幼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要擁有這些,一定要有空間才行。就像阿里山神木,之所以可以長得又高又大,先決條件一定是要有足夠伸展的環境,如果植物在一個有限制的環境下成長,那再怎麼努力也長不大。 讓孩子們在環境裡自由的探索、學習,動動身體,了解自己;動動東西,了解世界;與花草為伍,了解自然的生態。學齡前的孩子,正值身心發展的階段,特別是身體動作的需求量很大,每天大肌肉的活動,最少需要三十分鐘。仁和的寶貝,一早來園就可以在安全、空氣新鮮的環境裡,享受運動的樂趣,從小培養健康的觀念,養成運動的好習慣。夏天又能浸泡在安全、無添加氯、空氣流通的泳池裡,冬天可以在綠意盎然的草地裡奔跑,一點一滴強壯健康身體的本錢,累積智慧與知識,奠定好品格的基礎,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眼看著學期即將結束,再一次的要見證仁和大班寶貝邁向他們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不捨之情油然而生。這兩週,園裡的夥伴忙著籌備畢業典禮、成果發表會等事宜,寶貝們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七月二十一日週六上午的「第38屆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前半段是畢業典禮,後半段是成果發表-音樂劇~小豬歷險記,由英文老師Michelle、Lydia改編自孩子們耳熟能詳的三隻小豬,以愛、分享與互助的冒險故事,結合平時所學的英文、音樂來呈現,請爸爸媽媽、阿公阿嬤千萬不要錯過寶貝人生的重要成果驗收喔! 明天的活動,需要大家的合作,準時和遵守場定的秩序,是首要的。畢業典禮,中小班雖然不是主角,但可是重要的小貴賓,要來歡送相處二年、一年的哥哥姐姐。當然家長們更重要了,在此邀請您,明天早上,帶著您的寶貝,一起來參加這個重要的約會。 祝 平安喜樂 請務必要準時 ,時間不會等人的^^^^^^^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父母如何選擇幼兒園

社會不斷的進步,幼稚園、托兒所,也隨著時代的演變,開始了一連串的改革。不論是在有形的硬體建設,或是無形的軟體教學更新,更是千變萬化,讓眾多家長在面臨為兒女選擇幼稚園,或是托兒所時就深感頭痛。較積極的家長,會花時間在住家附近,一家家的參觀幼稚園、或托兒所,再在這中間選擇一所讓孩子去唸,而父母選擇的首要條件,就是學校的外觀,也就是第一眼的印象,接著再選擇常常聽到的教學名詞,聽起來似陌生卻又很炫的教學法,通常父母對教學法是似懂非懂,只要所收的學費是貴的,就以為是好的;一般較忙碌的父母,會讓子女隨著左鄰右舍的同年齡孩子,一起去唸同一所學校,或者就近在住家附近選擇一所幼兒園所來唸。 而究竟要如何選擇幼稚園、托兒所?筆者在文中簡明扼要的介紹幼稚園、托兒所,各式各樣的教學法及其優缺點,以及您在參觀幼稚園、托兒所、應注意的事項,作為選擇幼稚園之參考。 全省有眾多的園所,標榜著各式各樣的教學法,讓家長眼花撩亂,家長們選擇園所時,除了看見到光鮮亮麗的外觀之外,您更要注意的是以下所提到的六大重點。 (一) 何謂幼托整合?幼稚園與托兒所之異同 台灣當前的幼兒教育機構,大致上可分為幼稚園與托兒所,以及公立私立的區分,而這兩者之間相同的部份是,都以收托幼兒保育工作為主,只是托兒所的師資要求只要具保育員資格,而幼稚園教師必須具備師院幼教學系畢業方能任教。一般公立幼稚園托兒所學費較便宜,而私立的幼稚園托兒所收費較貴,因此在教保上也有著或多或少的特色。 台灣在95年開始進行幼托整合,預計98年後將幼稚園與托兒所整合為幼兒園,其整合工程不但專業,更是一個巨大複雜的計劃,然經眾多專家學者努力以赴,讓幼兒教育邁向更完美、更理想,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二) 幼兒教育中最重要的環節 幼兒教育中最重要的課題,是您必須認知到幼兒的教育是「在歡樂中成長,在遊戲中學習,在操作中領悟」,因此觀察學校的好壞,不在孩子學到多少,而在於孩子喜不喜歡學習,學得快不快樂。 (三) 正確的幼兒發展與輔導 幼兒的發展什麼是必要的?什麼是在成長過程中應注意的?這些的重要性更遠勝於其他,因此任何標榜各式各樣教學特色的園所,如果不能讓幼兒快樂的成長,學習完美的人格教育,應有的生活態度您就應深思。 (四)該園所是否立案 經由專業行政單位認可立案之園所,受有關單位的監督,並經常接受專業學者專家的輔導,園所內的教師們定期的接受在職進修及各種成長課程的研習,不論在教學方面、教師成長方面、園所的專業方面都具備著一定的水準。 (五)園所的教學理念是否正確 透過園所長的介紹以及觀察,瞭解該園所的教學理念,對孩子的成長、智能的發展、氣質常規的養成是否有完整的活動規劃,活動的設計是否具備延續性,而非片斷性,教學規劃是否達到德、智、體、群、美、育。 (六)園所長及教師的態度 家長們在參觀園所的同時,可透過旁觀者的角度,觀察教師與其他幼兒之間的互動情形,來探討教師是否具備著愛心、耐心、關心的態度,及解決事務的能力。 以上六點提供您做為選擇園所的參考,讓我們共同來為孩子們編織一個最完美的童年。 文/資深教育專家李慧雲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子寧姊姊的經驗分享

大班寶貝九月即將上小學,面對不同階段的學習,心理的壓力一定不少,對他們而言,是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寶貝們都知道他們要上那個國小,也都去參觀過學校,家中若有哥哥姐姐的,多少了解小學的生活型態。 但,當自己要成為主角時,感受則不一樣了。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兒童心理認知與發展」理論,剛上一年級的小朋友是處於個性較依賴、愛幻想的「前運思期」,和具初步邏輯思維、較獨立的「具體思維運思期」之過渡階段。 孩子的身心發展是逐漸形成的,不會因為孩子九月要上小學,八月份就會大幅成長,剛上國小一年級的小朋友,在心理上並不會一下子就能獨立自主。因此,適當的「幼小銜接」環扣措施,可以縮短寶貝的適應期,讓寶貝儘早適應新環境,並融入學校規律的團體生活中。 上星期五下午邀請去年的畢業生,就讀安平國小一年級的郭子寧〈思圻姐姐〉來園與大班小朋友座談,分享一年級的生活。寶貝們提出很多具體、切身的問題,如:老師會不會很兇、早上幾點到校、課程是什麼、有沒有戶外教學、上一天還是半天、有沒有遊樂場所、有沒有點心、有沒有地震、幾點下課、會不會淹水、有沒有游泳池….好多的問題,子寧姊姊一一的回答,最後Mandy致贈感謝狀一張,謝謝子寧來園受訪。 這經驗對小朋友而言是非常寶貴的,孩子對孩子,平行的分享,很自由的將心中的疑慮提出,對即將上小學的他們幫助很大。而看似簡單的座談分享,子寧媽媽說她好緊張哦!的確是,第一次邀請小朋友,第一次總是有壓力,不過子寧突破了。 計畫中是希望也能邀請崇學、崇明或復興國小的畢業生,但小朋友都因「害怕」而回絕,只有子寧勇敢面對挑戰。這次成功的經驗,給大班寶貝們做了很好的示範,當Mandy問:「明年誰願意來幼稚園做經驗分享?」舉手的佔八成,真是太棒了,口袋裡的名單好多哦! 本星期開始兌換親子共讀本,這是每學期末的例行事項,只要一學期閱讀達40本,即可兌換獎品一份。想像中是一件很容易達成的任務,不過卻不如預期,有的班級比例不到一半。 一一過目孩子的紀錄本,有的記錄完整,有的則不當一回事,日期、第幾本空白,甚至連書名都沒寫,出版社、作者則更不用說了,從記錄本中就可以看出家長的重視與否,是否配合與珍惜幼稚園所擬定的各項學習計畫,若是家長能如此行,長時間下來,孩子從中學習到家長的好態度,養成好習慣、好品性,享受聽故事的樂趣,進而走入閱讀之門。 寶貝們像一塊強力海綿,吸收能力很快,在他們成長的歷程,不是只有檢視外在環境-社會、學校、老師,更要緊的是父母本身。 ※※※※※ 別忘了下星期六上午8:30分與仁和有約※※※※※※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親子共讀好修行

漫長的暑假,是進修充電和發展興趣的好時機。很多家長來信問,不知該如何利用暑假為孩子打基礎,準備迎接十二年國教。其實,父母不必太擔心,孩子出社會所需用到的知識還未發明,現在能準備的是「基本功」,即「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聯合國經濟發展組織(OECD)列出了十個身在二十一世紀必備的競爭能力,其中第一個是「使用母語的能力」,因為二十一世紀講究速度和正確率,孩子必須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圖。 加強語文能力,最好的方式是看小說,高潮迭起的故事情節,可以增加孩子閱讀的動機。如果孩子本來沒有閱讀習慣,那麼父母就要趁暑假功課壓力較小時,帶孩子走入閱讀之門。 一開始,父母要挑孩子喜歡的書一起陪讀。當父母也看孩子的書時,孩子會很高興,驕傲的說:「我爸媽也看這本書耶!」這個「跟爸媽一樣」的認同感,會增加他們閱讀的動機。很多經典如《泰山歷險記》、《海底兩萬哩》、《福爾摩斯》,都是引領孩子入門的好書。 小時候,父親不讓我看《水滸傳》,因為中國有句話:「讀《詩經》會說話,讀《易經》會卜卦,讀《水滸傳》會打架。」但是天下事是「越禁越叫人感興趣」,小學六年級我就把《水滸傳》看完了,雖然似懂非懂,卻沒有影響我看它的樂趣。我沒有因為認同魯傑而去打架,後來反而對京戲〈林沖夜奔〉,林沖「有家難歸,有國難投」的心情非常同情,第一次了解到什麼叫「官逼民反」。所以,父母不必太擔心書的內容太深奧,生字太多;孩子看不懂,就會自己略過,生字看多了就會認得。研究發現,只有透過同一個生字在不同情境中反覆出現,孩子才能真正學會這個字的用法。 我童年最愉快的回憶,是晚飯後到院子裡乘涼時,聽父親跟我們談他對各種書的看法。比如《三國演義》,父親就對我說:「時勢造英雄,太平時,日子好過,英雄出不來,但是社會一動亂,人的高下就分出來了,人須經過考驗才會成為英雄。」他說:「在『天時、地利、人和』中,『人和』最要緊,『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 周武王因為眾望所歸,所以能牧野誓師、以寡敵眾。天下事成敗都在人。」父親一直告訴我們做人比念書重要。其實,我們不太願意父親談三國,因為只要想到三國,他就會念「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我直到現在六十多歲,才體會到這句話背後的無奈,難怪人家說「老不讀三國」。 又如《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恨恨的說,為什麼女孩子婚前是珍珠,婚後就變成魚眼睛了;父親說,人性最美是天真,最醜的是世故,但是人總會長大,脫離父母而自立。這世界不美好,但為了生存,人才會逐漸失去純真,變得世故。父親又說,他會盡量讓我們當「珍珠」久一點,不過希望我們年老時,還記得幼時的純真,莫忘初衷。 有了親子分享閱讀的美好的美好經驗,使我非常鼓勵親子共讀。物質享受過眼就忘了,但有父母陪讀的記憶,卻能長久的陪著我們;即使父母不在了,他們的話還是會迴盪在我們耳際,好像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 常常看到某一本書時,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爸說過……」,如果一個人有這樣溫馨的回憶,那他的人生便能圓滿而豐富了。 摘自國語日報 文洪蘭 中央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在心裡重新審視自己和自己的孩子

寶貝在泳池中的笑容是如此燦爛! 星期四午後的一場雷陣雨,長達三十分。時值下課時間,天空烏雲密布,天氣之悶熱令人感到很煩躁,突然間傾盆大雨,天氣像是發脾氣似的,將不好的心情都倒出來了。悶熱的地面煞時降溫,暑氣全消。幾個來園接小朋友的家長,被這場雨給留住了,之後雨勢趨緩,不一會兒雨停了,瞬間接送的家長好像約好似的,一下子塞爆校門口,而負責的老師也忙得不可開交。每年過了端午節後,就已經真正進入夏天,不易再出現有低溫的天氣,而午後的雷陣雨將是夏季型態的天氣了,攜帶雨具可就成了出門必備的物品。 台灣是海島型的氣候,夏季型態濕熱的環境,對人而言並不是很舒服,而濕熱的環境又是病菌孳生的溫床,腸病毒、登革熱都屬高峰期,除了想辦法消暑外又要避免病菌上身。而遠離病菌唯一的方法,就是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與環境的清潔,假如每個小我都能如此遵行,那麼擴大到公共場所,病菌就不會有機可趁了。人們不可小看肉眼看不到的病菌,一不小心讓他們入侵,可不是那麼好打發的。 夏天最好的消暑活動就是游泳了,而仁和幼兒專用的泳池可是孩子的最愛,讓寶貝們在安全的環境中,享受玩水的樂趣,了解水的特性,水中的浮力。在小黑叔叔的帶領下,學習水中吹氣、悶氣、漂浮、踢水、打水等游泳的入門動作,是游泳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每次一提到游泳,孩子們都雀躍歡呼,問他們最喜歡做什麼?除了游泳,還是游泳。 游泳必備的用具就是泳衣、泳帽、泳鏡、大浴巾缺一不可,備好泳具再來就是身體狀況,咳嗽、流鼻涕或身上有傷口者,不宜入池,避免傳染。少數小朋友一下水就感冒了,身體狀況不佳,就無法享受玩水的樂趣了。所以說擁有健康就是擁有財富。有了健康的身體這個財富,做任何事就會有動力,當然指的是做對的事,利人又利己的事。 本星期最大的社會新聞非林益世貪汙索賄的事件莫屬,這個在官場上得意的人士,不知節制、收斂,而導致今天的下場,在我們的社會中,不知存在多少林益世,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我們所教養的孩子,長大後變了樣,迷失在名利的當中,失去自我,因為貪念而犯下不可原諒的錯誤。 在孩子成長的歷程,受家庭、社會與學校教育的影響,形塑他們將來長大的樣子與價值觀。在這個充滿誘惑與迷失的世代,為人父母師長的更要謹言慎行,在忙碌的當中,不要忘了關心、教導給予孩子良好的示範,特別是金錢的誘惑,連幼稚園小朋友的生日願望都變成希望父母賺大錢了~除了錢還是錢~是值得堪慮的。 父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老師,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愛的結晶,都是心肝寶貝、心頭肉。小時候小心的呵護、教導,希望長大能做個有用的人,光耀門楣,但,有個故事如下: 很久以前,有三對年輕人,他們在同一天結婚,也在同一天向上帝祈禱:萬能的上帝啊,請賜給我們一個孩子,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請賜給他聰明、勇敢、愛心和健康。第二年,正如這三對夫婦所求的,每一個家庭都生下了一個小寶寶。他們從此開始了充滿快樂、忙碌的生活。 二十年後,這三對夫婦又來到了教堂,向萬能的上帝祈禱。第一對說:上帝啊,你為什麼這樣懲罰我們,我們的孩子現在成了一個暴戾的人。第二對說:上帝啊,求你救救我們的孩子吧,他自私、貪婪,又一無所長,我們不知道他以後靠什麼生活。最後一對夫婦說:萬能的上帝啊,感謝你送給我們一個好孩子,他熱情、聰明,又有愛心,簡直是我們快樂的泉源…。 這時候,教堂的穹頂上突然被一道光照亮,一個聲音從光中傳出:我的子民啊,二十年前,我應你們的要求,把三個可愛的孩子交給你們,他們都一樣聰明可愛,這是在他們出生時,你們都看到了的。從那時候開始,你們誰不是沉浸在孩子降生的喜悅中呢,誰不心懷感激地誇獎自己的孩子呢?我送到你們身邊的孩子,都是一樣的聰明可愛,只不過每個孩子的特點不同罷了,他們每個人的潛能,都足以使他們成為社會的驕傲。但是,後來呢,你們之中的人,有的悉心去培養,像照料一粒麥種;有的卻漸漸失去了耐心,不再去尋求教育孩子的方法,反而粗暴、簡單地對待孩子,以致孩子越來越愚鈍,甚至走上歧途。我的子民啊,難道你們還不明白嗎? 我要特別強調的是,在你們中間,那些悉心照料和培育孩子的,並不全是富有、有權有勢的,有的甚至屢遭厄運,但他們的信心和耐心,使他們得到了應有的回報。有的儘管富有,但卻早早地在教育上拋棄了自己的孩子…。教堂裡的三對夫婦,此時早已淚流滿面。他們無不在心裡重新審視自己和自己的孩子。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好態度帶來好機緣

學校有項辛苦的觀測工作,地點在中央山脈的深山中,大家都不願意去。有個學生去了,想不到在那裡,遇見了落難的登山隊女學生, 兩人一見鍾情,現在孩子都三歲了。每次看到他,我都感到人生的機緣妙不可言。有時萍水相逢會改變一生, 所以凡事不可太計較;不但要隨遇而安,且要任勞任怨,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誰在看著你。我有個朋友原是某飯店的會計。有天一位先生進了電梯,她就很禮貌的跟那人打招呼問好,想不到那位先生伸手給了她一張名片,對她說: ﹁你若願意,可以來我公司工作。﹂ 她看名片,那正是她夢寐以求的大公司,但她連想都沒想,就很直覺的回答:﹁現在不行,旺季是最忙的時候, 要走也要等到淡季。﹂那人吃了一驚說:﹁好,我等你。﹂後來她過去那家公司做事,一直做到退休。退休時, 老闆告訴她,服務業最重要的是熱情和忠誠—她主動和客人打招呼,是有服務的熱情;沒有因為高薪而立刻跳槽,等旺季過了再走,這是忠誠。一個熱情而忠誠的人,值得等候。 我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機緣。那時,我在學校報上看到一個徵求工讀生的廣告,就依著地址去應徵。因為留學生沒有車,我一路走過去。在某個超市附近,我看到有位太太一手提著一加侖牛奶、一手抱著剛買的菜,可能蔬菜裡有水,紙袋破了,裡面東西掉出來,就跑回超市去幫她拿紙袋。這位太太問我要去哪裡,她可順便載我一程,沒想到那竟是她先生的公司,我就順利拿到了這份工作。 我寫信回家跟父母說時,父親立刻回信,告訴我這麼順利找到工作是福分,叫我要感恩;做雇員要勤奮, 不要計較勞力;工作時,臉上要有笑容,只要心存感恩,笑容就會真誠。一個月後,我加薪了,雖然只有二十元,但那是我一個月的伙食費。暑假結束,我回學校去上課時,老闆叫我第二年再去;但是第二年我有獎學金不必打工,我寫信跟老闆說時,他還寄了一盒巧克力來,祝我好運。 這件事讓我了解,在職場中最重要的是工作態度與職場倫理;學識固然重要,但是知識可以學,態度卻不易改。在職場,大家最怕的是愛計較的人,因為只要有一個人計較,其他的人都開始計較,團隊就垮了。 現在十二年國教要施行了,每個父母都很緊張,其實父母只要把眼光放遠,就不必擔心。你孩子出社會所要用到的知識現在還未發明,試想, 三年前,有誰知道什麼叫﹁雲端﹂? 人只要有學習的能力,隨時可以學新知;但若是沒有做人的品德和敬業的態度,再好的工作也做不久。念明星學校,說穿了,是父母的面子問題; 看破這一點後,父母就不必這麼焦慮。人生很長,父母要在乎的不是孩子現在念哪所學校,而是他以後能否快樂的過一生,有機會把他想要做的事做出來。 文/洪蘭教授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