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May 2012

園長的話 – 環境

近日陸續有畢業的小朋友來園,找尋記憶深處的童年歲月,大蝴蝶、沙場、活動室、操場,或是在仁和園裡的某個角落,看著這些仁和校友們有時驚訝的說,這裡不一樣了,比以前更漂亮,或者說以前我最喜歡玩這個,Mandy的心中非常開心。甚至還有以前就讀仁和的小朋友,現在都已經成為爸爸或媽媽,並在社會上貢獻一己之力,更令人開心的是他們還記得仁和帶給他們無比歡笑的童年,也替他們的寶貝再次選擇仁和,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沒有比看著教過的小朋友成長茁壯而且還有下一代,更有成就感了。 幼兒時期孩子們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有著天使般的天真活潑可愛,但隨著時間流逝,天真可愛的寶貝進入社會這個大染缸,日後的變化往往是很難想像,近日有好幾則社會新聞十分令人怵目驚心,包括為了搶皮包殺害老師、欺凌弱小向街友潑糞、酒醉開車肇事以及知名主持人的兒子吸毒等。 犯下這些錯的人小時候一定也是那麼的天真可愛,但什麼改變了他們?沒錯,就是環境,環境對人格成長影響的重要性,相信家長們都知道,但知易行難,選擇或者營造一個能幫助孩子正確成長的環境卻不是那麼容易。 現在的孩子比起以前物質享受豐富多了,有時候爸爸媽媽無意間的遷就,間接養成孩子唯我獨尊的個性,或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而無法和人溝通,之前舉辦康乃馨之夜時,現場就有好多小朋友的兄姐變成所謂的低頭族,雖然來參加熱鬧的活動,卻低頭玩著iphone智慧型手機,彷彿一切都和他無關,有的爸爸媽媽仍會提醒這些低頭的小朋友,多多注意外在的環境,有的小朋友則是整個活動都沉浸在智慧型手機的世界中… 其實要給孩子什麼環境,不是根據富裕與否,而是根據爸爸媽媽選擇如何教養小孩;根據媒體報導,那位對遊民潑糞的『高中生』其實都已經超齡,高中都念了好多年卻無法畢業,主導整個事件的那位『高中生』家境也很富裕,不過卻在母親節讓媽媽因為他的錯誤向社會低頭道歉。 一念之差,可能就會在幼兒時期的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父母必須建立孩子的好習慣、好規矩,給予他們正確的價值觀,認識我是誰。長大後才能回饋社會做個受歡迎的人。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麥克阿瑟為子祈禱文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指揮官麥克阿瑟將軍為他兒子的祈禱文。主啊!教導我兒子,在軟弱時,能夠堅強不屈;在懼怕時,能夠勇敢自持; 在誠實的失敗中,毫不氣餒;在光明的勝利中,仍保持謙遜溫和。 教導我兒子,篤實力行,而不從事空想;使他認識祢,同時也認識他自己; 這才是一切知識的開端。 我祈求您,不要將他引上逸樂之途,而將他置於困難及挑戰的磨鍊與刺激下;使他學著在風暴中站起來,而又由此學著同情那些跌倒的人。 求祢讓他有一顆純潔的心,一個高尚的目標;在學習指揮別人之前,先學會自制。 在邁向未來之時,而不遺忘過去。主啊!在他有了這些美德之後,我還要祈求祢,賜給他充分的幽默感,以免過於嚴肅。 賜給他謙虛,使他永遠記著;真正的智慧是坦率,真正的力量是溫和。然後作為父親的我,才敢輕聲的說:「我總算這輩子沒白活。」 阿門!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母親節的音樂饗宴

一場溫馨的音樂饗宴活動,五月十二日在仁和的園地裡展開,在母親節的前夕,孩子們以最真誠的心,盡他們最大的努力,以音樂搭配樂器、舞蹈、吹奏,呈現在家長的面前,獻給最親愛的媽媽作為母親節的禮物,表達對媽媽及家人的謝意與敬意。從開場的舞蹈班~舞動啦啦的表演,就吸引了家長們的目光,參與表演的小朋友是混齡大中小班都有,還有澤愷是男生,學舞的時間有一年、半年、一個月的,在蔡蔡老師多年專業舞蹈經驗的帶領下,以優美的肢體動作,舞出舞蹈的力與美與團隊的合作,孩子們的表現是值得稱讚的;諾貝爾家的鼓動溫情,鼓出活力、動出健康。 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鼓”式流傳最久遠的樂器,結合音色、力度與速度,用肢體的力量,透過鼓聲可以抒發情緒,解放壓力。小朋友們全神貫注的在表演當中;愛迪生家寶貝爲媽咪獻唱一首歌媽咪 I Love you,謝謝媽咪無微不至的照顧與陪伴,他們好認真的表演著。 舞台上的博鈞,臉上掛了兩行淚水,兩眼看著台下的阿麼,小聲的哭叫著「阿嬤~阿嬤~」模樣超可愛的,很吸睛!英文班的Tell Me ! What do you want to do ?藉由歌曲的輕快旋律加上豐富的肢體語言表達,孩子們沉浸在跳跳唱唱之中,將英文單字及句型深入腦中並表現出來,讓美語變的很有趣喔! 帶動唱~ More Than I Can Say,一首耳熟能詳的英文經典老歌,由青春、美麗、活潑、自信的Judy媽咪帶動現場,家長們沉浸在時光隧道中,連阿公都潦下去 剛出爐的第38屆小園長郭庭吟,代表小朋友向媽媽們致上感謝之意,祝福媽媽們永遠~青春美麗、平安喜樂~;史丹佛寶貝的熱情邦邦,以活潑動感的節奏與律動,敲奏出團隊的協調性,從合奏中培養合作的精神,對小班小朋友而言,真是不容易。 達文西家的魔法 Do Re Mi是一首柔和的曲子,他們頭戴著花圈,手指上套著紙彩帶,隨著樂曲的逐漸展升,利用鐵木琴敲奏出優美、輕柔的旋律,也因為左右手的敲奏,訓練左右手的協調,左右腦的開發,也可以培養孩子對音樂感受的基礎能力,孩子們個個專心的投入表演中,超棒的!狂野森林派對是一首非洲的樂曲,曲風野性、自然、節奏非常鮮明,配合節奏,舞動身體有著歡慶的感覺。 由康乃爾家和莫札特家,兩家合奏,真不容易,當天的表演真是令人刮目相看。笛聲傳愛由華盛頓家寶貝演出,他們在仁和三年、二年,奠定了音樂教育基礎,更上一層以笛子吹奏曲子,超厲害的。直笛,吹奏必須手、眼、口、心、肢體並用,讓孩子們輕鬆體驗吹奏的成就感,感受用學習音樂的樂趣。最後全體寶貝們以「媽媽的面和愛我們的家」這兩首歌,獻給在場的所有家長,表達他們心中的感謝之意,很多媽媽感動的眼眶泛紅。 還有超級母子女臉的選拔,不管是照片投票,或現場舉手表決,士鈜和媽媽得票都是最高的,因為…就像模子印出來一樣。 除了小朋友的表演,幼稚園也準備康乃馨花及禮物送給媽媽,還有親子彩繪愛的蛋糕,家長們享受與孩子互動的親密時間,珍惜與班級家長相處的機會。 仁和藉著五月的到來與教學活動,為孩子營造一個學習的情境,透過不同的活動,自然的流露出對父母的感恩之意,以具體行動學習說出、行出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不僅只在母親節,而是希望一年365天,每一天都是母親節,讓父母天天快樂,日日幸福,享受養兒育女的樂趣。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音樂教育對幼兒的重要性

美國費城坦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的音樂教授艾德溫.戈登(Edwin Gordon),是一位研究音樂學習理論的權威,他利用歌唱和訟詞來訓練幼兒的音調和節奏潛能,已經15年;而這些幼兒的年齡從剛出生幾星期到1、2歲的都有。而他所作的研究證實,寶寶在出生後,其音樂性向立刻達到高峰狀態,因為嬰幼兒具有豐富的基因和腦神經鍵,使他們能夠立刻學習音樂,而後天的環境就必須善加利用這個特殊的腦神經運轉功能,否則它就會逐漸消失。 每一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音樂性向與潛能,他必須在年幼時接受良好之正式與非正式的音樂教育,才能維持那份潛能。當一個幼兒到了9歲左右,音樂性向便已趨向穩定,並不是說過了這個年齡便無法學好音樂,而是學習速度與效果會有所差距。 美國國立精神健康學院生物心理部的博斯特博士便說明道:『有一些或大部分可用來發展音樂感官的神經鍵,可能會在未加以使用的情況下,轉移去支援其他感官或神經媒能,例如視覺或語言等,』因此寶寶愈早開始接觸音樂,學習潛能與效果會更好。 戈登還表示,幼兒階段是潛能開發一個最好的『機會窗口』,而近年來腦神經方面的研究也已經證明,幼兒從出生到3歲這段期間,腦細胞間的貫聯是最快速的,因此提早在幼兒時期接受音樂的刺激與訓練,可加強腦細胞間的貫聯。 學習音樂就從唱歌開始 聲音是人類自身所擁有之最直接、最重要的樂器之一,音樂環境中的歌唱活動可以豐富並且輔助語言能力的發展;對唱和回覆式的的歌曲可以用來練習口頭和接納式的語言,而歌唱同時也提供自我表達的機會,幫助幼童發展自我。 基本上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的音樂教育法,0-3歲的幼兒,由於協調性與肌肉發展末臻成熟,並不適合學習鋼琴之類難度較高的樂器,對於抽象的音符也無法理解,因此應先從歌唱與身體律動(如唱遊)的音樂教育開始,學習用耳聽、從嘴巴唱出,將音感內化,等寶寶大約4、5歲左右真正開始學習樂器之後,便能將已牢記在心的音感與後來學習到的音符聯結在一起,學起各種樂器都能更得心應手。 音樂教育的好處 l.促進腦力開發: 就好像語言的吸收能力和字彙表達技巧,可藉由音樂遊戲而增強,邏輯能力也因此而增進;邏輯能力是內在語言世界發展的一部份,也因此孩童才能夠在日後組織思想和解決問題。 美國極富盛名的腦神經教育學家狄克特博士(Dr.Dee Joy Coulter)並強調,將說話和唱歌結合節奏律動的的音樂課程,對幼兒提供了進一步腦力開發的機會,因此家長必須提供幼兒許多可以透過語言、歌唱和律動的機會。 由於人腦從出生後到3歲這段期間發各方面發展快速,提早讓幼兒接觸音樂,會是幼兒腦力發展程度的關鍵性因素。 2.融發劊造力: 當許多醫學研究紛紛證實學習音樂對大腦發展有益的同時,幼教專家也都以教學經驗印證這些研究結果,並強調音樂是歡樂的重要泉源,而這種歡樂也可以轉化為劃造力的表現。 有益的音樂教育須包括4種要素,亦即是必須親身參與歌唱、舞動(創造性動作)、聆聽及樂器演奏。讓寶寶在music making的過程中,不光是跟著老師制式學習,並能激發幼兒的無限想像力興創造力。 孩童會將音樂編入他們的遊戲,並在與其他幼童互動時,利用音樂來探索週遭環境。 3.多方面能力的增進: 由於音業是整個身體所表現出的律勳,因此對寶寶的動作發展、肌肉動作控制、協調性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好處。很少能有一種活動比音樂更能同時訓練肌肉動作的準確度、流暢性與協調性,例如在強調練習手臂與手掌等小肌肉動作的控制,以及呼吸和聲音等肌肉的控制上,透過音樂活動來學習的效果卓著。 此外,一個努力學習音樂的孩子,對其他各方面的學習也都顯得熱心,並在不斷的克服難關之中,建立自信。 4.增進親子交流: 音樂是讓父母和孩子有所交集,並增進彼此情感交流的一個強而有力的媒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精神學教授奧斯渥的研究便指出,嬰兒會對母親聲音中的音樂部份作出反應。例如唱歌給自己的寶寶聽,媽咪個人獨持的聲音中可以傳達一種亂訊息,讓寶寶得到心靈安撫與安全感,進而安靜的睡覺。 不只是媽咪,嬰幼兒期便長期沉浸在雙親充滿憐愛的歌聲中,可強化並穩定寶寶與雙親之間的感情連結;寶寶大一些以後,在陪著他一起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便是最佳親子時間,以聲音語言、肢體間的互動,增進親子交流,音樂是幼兒與雙親之間情感連結的重要臍帶,可帶給寶寶宛若雙親就在身邊的安全感,而共同分享音樂的經驗,更是人生中永遠的美好記憶。 5.增進自信與人際關係: 讓幼童體驗不同種類的音樂活動,可以幫助他們學習語言、獨立和掌握他們心中的『小小世界』的能力。2、3歲左右的幼兒,可藉由學會各種新技能而逐步建立自信;此階段由於自主能力漸增,人際關係的需求重點是在追求獨立和掌控。 孩子此時逐漸感受到他們小小身軀所帶來的侷限性,有益於積極學習各種新技能,一旦學會並產生控制感,可強化自身小小身驅的存在感,有助於融入週遭環境,增進人際關係。 而幼童在團體環境中學習音樂技巧時,同時也在學習或自我調適,集中心智及高度自我和群體意識等重要經驗。 6.是生命中一輩子的資產: 讓幼兒在年幼時就參與各種音樂活動,並接受適當的音樂教育,是對他們日後人生前途一項很好的投資,雖然大多數的人無法成為音樂家,但音樂卻能成為一輩子的朋友,不管是唱歌或欣賞音樂,都成為壓力排解與情緒抒發的最佳方法。 如何陪寶寶一起欣賞音樂 專心聆聽是音樂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技巧,一個無法專心聆聽的小孩,不但很難學好音樂,也可能產生語言學習上的障礙。家長在為寶寶選擇適合聆聽的音樂時,不必拘泥於某一範疇的音樂,試著讓寶寶聆聽各種風格型態的音樂或樂器演奏,不同的節奏和音層變化可以促進寶寶的聆聽能力,就好像多對寶寶作語言刺激便能在無形中加強他們的語言能力一樣。 但要提醒家長的是,應該避免讓音樂變成所謂的『背景音樂』。有些家長誤以為放一整天的古典音樂便能薰陶寶寶,其實是沒有必要亦不健康的,一個充滿過度刺激耳力的環境,只會讓寶寶學到如何將這些多餘的噪音摒除在腦外,而無法真正學到聆聽技巧。 理想的方式是家長陪著寶寶一起欣賞,或是一起唱一起律動,引導寶寶一起利用肢體或簡單的打擊樂器打拍子,進行多元刺激,效果會更優於丟寶寶一個人獨自聽音樂來得好。 團體學習優於個別學習 等寶寶大一些以後,團體活動裡的人際關係逐漸會成為學習的最佳驅動力,因此無論是參與任何一種團體的音樂課程或活動,對學齡前的幼兒來說,都是有益而愉快的經驗;因為團體學習可以提供他們向他人學習得的機會,並在些許的競爭氣氛中激發學習動機。 摘錄自媽咪寶貝月刊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安全從習慣做起

又傳重大車禍!從電視新聞報導中得知,星期一下午一點多,宜蘭雪山隧道驚傳火燒車事件,造成兩個人罹難,兩台車被燒成灰燼只剩下鋼骨,現場濃煙密布,還好困在隧道裡的人順利被疏散,未釀成更大的災難。事故發生的原因是一輛小客車爆胎,跟在後面的葛瑪蘭客運知道減速,但在客運後面的小自貨,因車體小不知前方發生何事,未能即時反應,而緊跟在小車後面的大客車,亦未能減速,又沒保持安全距離,就這樣衝撞前方自小貨,小貨車被兩台大客車前後包圍,速度加上重力,當然無法脫逃而成了夾心餅乾,起火燃燒。 這事件再次提醒開車人,在路上開車,尤其是高速公路,千萬不要開在大客車或大貨車的後面或前面,因它們的車體大又高,在大車後面看不到前面的路況,在大車前面擔心他們要超車,有壓迫感,所以一定要有避開這些大車的危機意識。整個事件因著在長達12.9公里的隧道內,有車爆胎,加上九十公里的速限(據說不可開太慢,否則會造成大塞車),同一車道有大車、小車,就這樣那個萬一就發生了。 最近車禍憑傳,尤其是酒醉駕車肇事,造成小二女孩因此變成孤兒的事件最是令人鼻酸。與孩子們討論,問他們為何會發生這些事情,「因為喝酒開車、開太快、不遵守規則…」孩子們都知道問題所在。再討論校園內可不可以開快車?(就是跑步啦)~不可以~,會跌倒或相撞,跌倒受傷了自己很痛,爸媽會捨不得,也會很辛苦的照顧;還有走路眼睛要看前面,不可左顧右盼,且前後要保持距離,以免因前面的人突然停下腳步而撞倒了,哇!太棒了都知道ㄟ,但,就是做不到。提醒孩子們,保護自己也要愛護別人。 這些好習慣若是能養成,並徹底遵守、執行,將成為他們帶得走的安全能力,如此事故發生的機率就很少了,這可是很重要的安全課題,畢竟是攸關身體與生命的問題,從小養成、從自身開始、從我家做起。 「愛我們的家」是近日校園最夯的一首歌,「每個人愛它,家就有光彩;每個人付出,家就不孤獨;每個人珍惜,家就有甜蜜;每個人寬恕,家就有幸福。讓愛天天住你家,讓愛天天住我家,不分日夜秋冬春夏,全心全意愛我們的家。」前段的旋律較感性,後段輕快活潑,孩子們很喜歡唱,特別是大班小女生,享受在歌詞的意境裡。 你家裡有什麼人?小朋友七嘴八舌的~爸爸、媽媽、阿公、阿媽、姊姊、小弟弟…~,愛不愛他們?愛~~~,有多愛?好多好多… 讓愛天天住在每個小朋友的家裡,讓每個人的家都是甜蜜的家庭,姊妹兄弟很和氣,父母都慈祥,雖然沒有大廳堂,冬天溫暖夏天涼…,願上帝的愛在每個人的心裡滋長,願我們都成為一個愛家、愛人的父母,願愛充滿在仁和的園地裡。明天上午的母親節慶祝會,小朋友們將以歌聲、樂器聲來表達對父母、家人的感謝之意,期待您的蒞臨,您的參加,會讓活動更生動、熱鬧!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幸福是一種選擇

我認識兩個人。甲,來自一個清貧家庭,母親中度智障,父親是事建築工人,不小心被倒塌的鷹架壓傷了腳壓,只能勉強以小食攤營生攤。家裡有五個孩子,他是長子,為了幫助父母減輕負擔,寒暑假申請學校的工讀工作寒,平日下課後,會帶著兩個弟弟到附近店家回收舊紙箱與鐵罐舊、鋁罐,換取一點錢。他不幸嗎?一點也不,從國中到大學,他半工半讀完成了學業他,他的精神與骨氣也激勵了弟弟妹妹他,他們也很爭氣爭氣,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我問他,這樣的日子苦不苦?「一天都過得充實而快樂。」他以堅定的口吻回答我他。 乙,初生富裕家庭,從小到大,生活大小事樣樣不用擔心事樣樣。讀的是貴族學校,每年寒暑假不是安排海外遊學,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頂級國外旅遊,學成後在家族的企業發展磨練以接續家業。應該是人人羨慕的幸運兒,他卻對我說他「我好不幸,沒有自己的選擇,什麼事都要聽從長輩的安排。」這兩個人中,到底誰能把握幸福?誰能夠得到幸福? 有些人可以從所有事中感到幸福事,也有人對所有事都感到不幸事,有福,是有平安:有福,是有感恩:有福,是感覺無缺:有福,是充滿真正的喜悅。有多的人,未必有福,而有福的人,也不必有多。 無論幸與不幸福幸,取決於當事人的心態:要向前看,往好的方向看。與其一個人煩惱,不如和快樂的人接觸更為有效。心情低落時,也可以藉由運動,走出戶外,看看天空,或吃一頓美食改變、擺脫低潮。無論哪一種情況,都是我們轉換情緒的契機。幸福,其實只是一種態度,當你有接受人生不完美的態度,就等於選擇了幸福。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心,憂傷的靈使骨枯乾靈。」箴言17:22 摘自中信月刊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愛護動物 從小做起

由台南市動物防疫保護處與台南市尊重動物生命協會合辦「101年動物保護教育宣導活動」列車,5月3日星期四下午開到仁和幼稚園,這是一場生命教育的課題,教導孩子們「愛護動物的生命,尊重動物的生存權利」。活動內容十分豐富,由動物保護宣導人員楊小姐擔任講師,分享動物保護實務經驗,並請有錢、有福狗明星參與表演。 講師的主題為「狗朋友」,從分享中了解出生三個月後的狗狗要注射狂犬病預防針;四個月後要植入晶片,避免走失後找不到主人,晶片就像人的健保卡、身分証一樣;七歲以下的小朋友不能溜狗;溜狗時要攜帶項圈、清便紙張或器具;不要隨便棄養家裡的寵物;若發現有流浪狗,可送到位在灣裡或善化的收容所;想養狗,不必花錢到寵物店買,可以到收容所去認養…等;並透過影片的分享,讓小朋友更了解愛護動物的重要;有錢、有福狗明星的表演最吸引小朋友了,在訓練牠們的主人帶領下彈琴、寫1.2.3、騎單車、跳高、跳舞,可愛逗趣的表演,贏得在場小朋友和老師們的喝采與掌聲,他們原是流浪狗,被收養後訓練教導成為狗明星,為大家帶來歡笑。 動物防疫保護處表示,有鑑於動物保護法自87年立法以來,已歷經多次修法及宣導,不論老師或小朋友們,對於動保法令已不再陌生,為落實動物保護理念,積極加強動保基礎教育,宣導犬貓不棄養,鼓勵以愛護動物的情懷,做個負責任的飼主,推廣結紮代替捕殺,以認養代替購買,期透過動物保護教育宣導,使孩子們了解目前國內動物保護法實施現況,更懂得珍惜動物生命及保護動物之觀念,期能讓小朋友們從小紮根,培養仁愛的人格,透過對動物的關懷,實踐保護動物愛護動物之觀念,讓動物真正成為人們貼心的好朋友,使美麗的府城成為友善動物的城市。 除了關心動物外,更要關心小朋友的健康。電視報導,今年腸病毒大流行,請家長一定要做好各項預防措施,徹底執行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特別是勤洗手-吃東西前、上廁所後、遊戲後,務必要用肥皂洗手,「濕、搓、沖、捧、擦」五步驟不可少,記得要搓二十下才可,不僅小朋友大人也要如此做,特別是抱小孩前、回家後。勤洗手是預防腸病毒最有效的方法,養成洗手的好習慣,注意個人衛生習慣,攜帶手帕,家裡環境的衛生及通風,玩具要經常清洗消毒、曝曬,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病毒才會遠離我們。 下星期日是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母親節,幼稚園在星期六,五月十二日上午9:00-11:00,舉辦慶祝活動,孩子們將以歌聲和樂器表演,表達對媽媽的謝意。除此之外還有超級母子、母女臉的競賽活動,媽媽們可要捧場,拍照來參加哦,期待!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孩子們充實的一天

生活像是一部每天都在上演的24小時連續劇。編劇也許是上帝,但導演卻是自己。有的人生活多姿多采,有人是平淡、沉悶;有的人生活有目標,有的人卻漫無目的,價值觀不同,想法也就不一樣。但一樣的是都要過生活,不管大人小孩,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而孩子們的一天該是最充實、最多采多姿、無憂無慮、最令人羨慕的了。特別是大夥兒聚在一起玩,即使已是汗流浹背,仍是人來瘋精力充沛的,享受著同儕互動的樂趣,從中建立關係。若不是音樂聲響起,是無法停止他們的活動。 孩子們有用不完的體力、精力和潛力,特別是潛力。本星期舉辦積木創作觀摩班際賽,班級各推派五名參加,星期一大班,星期二中小班。創作的主題-大班有指定題和自由創作題,指定題為有關「頑皮動物園裡的頑皮家族表演、大象表演和頑皮樂園的遊具」;中班是指定題,題目為「頑皮動物園裡的動物」;小班自由創作。 參加的小朋友拿著自備的積木,不慌不忙的依著所給的提示,全神貫注動手動腦,以積木為素材,創作出潛藏在他們腦中的畫像,與內化的經驗質,充滿了想像力,看著他們將裝在盒子裡的積木,一塊塊的組合著,不僅要具備手部小肌肉的靈活度,同時也要有建構力、創作力、組裝力,更要具備專心、耐心和沉著的心。 其中,有小朋友的創作與題目不符,經過提醒,有的立刻調整,但也有小朋友執意不改,告知「我媽媽說要排這樣」,剛好將盒子裡的積木使用完,哦哦!在家已經模擬好,也算好積木的數量。 經過孩子們的巧手,一個個作品開始有了雛形,大家都很認真、用心的玩出他們的創意。三十分的創作時間,孩子們均能掌握,也會為作品命名,好感動哦! 星期二、三大班小朋友拍攝畢業寫真集,在美髮造型師的巧手與服裝的搭配,只見小男生個個帥氣十足,小女生更像童話故事裡的小公主,每個人臉上都露出自信與燦爛的笑容。攝影師純熟的拍攝技巧,一面逗孩子,一面捕捉他們最美的鏡頭,展現他們的專業能力,特別是拍團體照,除了耐心還是耐心,不是這個抓養,就是那個摸頭、皺眉、低頭,合一還真難! 星期五是小園長、禮貌小天使投票日,本星期各候選人均卯足全力,為自己做行銷,在老師的帶領,班級小朋友的助選下敲鑼打鼓、熱鬧滾滾的一班班拜票,連辦公室、廚房都不放過。「拜託、拜託請投××號××小朋友一票;××號當選」。 這是一場公平、公正、公開的選舉,不論當選與否,都要以歡喜心來接受。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教育是讓每個人勇於發掘自己,而非用金錢去複製

2004年8月是澳洲的冬季,在墨爾本一個非常寧靜的夜晚,我坐在一所私立中學的表演廳,看一群7-9年級的中學生,正在熱烈的表演一齣舞台劇,故事內容述說一位小女孩的成長經歷和對於夢想的追逐。所有的故事內容、舞台表演方式、現場音樂演奏到燈光設計,都是由這群可愛的大小孩自導自演,其中編導的方式、音樂和演唱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水準。正處於青春期的他們,除了仍留有一些稚氣外,在舞台上所展現的台風是肯定且自信的,而台下的父母及大人們,更是以最熱情的掌聲,鼓勵他們的努力和才華。這裡的孩子沒有補習的壓力,每天除了上午8:30到下午3:30的課業學習外,孩子有許多的時間投入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或運動,藉此發掘個人的興趣。在開學的頭幾天,學校甚至安排全班同學必須先在野外共同生活幾天,一起學習炊食,接受野地各項訓練和體能活動,充分利用同學緊密的互動和學習,取代了彼此競爭的教育方式。 下午三點半過後,不難發現墨爾本隨處皆是的公園,正有一群剛下課的學子,奔跑在綠色的草地上,有模有樣的踢著美式足球或打網球,而他們的父母更是不慌不忙得坐在公園等著接送自己的孩子回家。看看錶,想想台灣的父母不也正要匆忙的將孩子從學校接送到另一個補習班上課,彷彿深怕自己的孩子浪費了一丁點時間在玩樂上,就會喪失了競爭力或排名落後。當然長期如此,孩子也會反彈,這時候父母有得忙著和孩子進行另一場談判,在恩威並行的溝通之下,結論往往是父母又得用另一個物質來交換孩子的成績表現。 二者相較之下,不難發現文化思想的差異性,天下父母對於教育孩子也有截然不同的價值觀。重點是,處在地求村的孩子們,在未來的10年、20年也必然會在地球的某個角落,共同創造新的生活,甚至同台競爭,然而所需要的實力豈止是現在的分數、成績單甚或一張文憑就能比高下,見真章了事。 身為台灣孩子的父母,處於高度競爭的社會,接受功利價值觀的洗禮,備受現實生活和職場競爭的考驗,帶著孩子隨波逐流,不敢脫軌演出,急於在填鴨複製的教育模式之下,希望投資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點,在意的不外乎是否跟得上別人或超越別人,卻輕易的忽略了孩子自己本身的獨特性、自發性。當父母花了很多的錢,塞滿了孩子所有的時間,買到的往往是孩子錯誤的態度。 經常有父母問我:是否該將孩子送到收費很高的貴族式學校就讀?相對的學習成效是否也會比較好?面對這些父母的疑惑,我總會憶及一段故事:有位媽媽每天在女兒上學前,都會為她精心裝扮,穿上價值上萬元的名牌洋裝,風風光光的像個超級小公主,孩子一整天穿著漂亮的衣服,什麼事也不敢做,因為媽媽千囑咐萬交代,衣服很貴不可以弄髒,小公主只好幽雅的看著她的好朋友高興的玩沙、溜滑梯…,當然小公主的可愛美麗和幽雅的確獲得不少的讚美,最高興的莫過於父母,但原屬於孩子純真快樂的童年,卻被一身的名牌給搞砸了。 女兒二歲多時,每天跟著我一起上下課,利用車上的時間,我會播放古典音樂和她一起欣賞。有一天我告訴女兒:「你聽!音樂裡頭在講故事」她好奇的聽了一會兒,狐疑的問我:「音樂裡面沒有人在說話?」於是我隨著音樂的旋律、節奏開始編著一篇篇的故事,這已成為我們母女兩車上的重要節目。當女兒中班時,某一天她突然主動告訴我音樂裡面的故事,隨著節奏、旋律認真的表達音樂的情境…就這樣一玩好幾年;有一天她的長笛老師對我說:「女兒非常享受音樂的學習,難能可貴的是她詮釋曲子的能力特別強」老師好奇的問我怎麼辦到的?爾後,女兒常常會有一些驚訝之舉,例如她在小學四年級暑假秘密寫了第一本小說,國一時也寫了一本英文小說,最重要的她是一個善解人意、喜歡學習、樂於助人並且非常快樂和積極的孩子,然而這些特質應該和她自幼透過音樂的傾聽和學習內心的表達有很直接的影響。 金錢和優值不是絕對的等號。孩子優秀的表現往往來自於親密的親子互動和優值真誠的陪伴。孩子若能真實的感受「學習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那麼人生必然豐厚。其實在科技一日千里的時空背景之下,我們是否該繼續迷信用金錢為孩子打造一個重重的殼,一步一步沈重的往上爬,還是該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心靈和豐富的生活經驗,自信而輕盈的飛翔…聰明辛苦的父母們,這個答案該不難選擇! 文/林美慧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