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April 24, 2012

園長的話 – 潛力

在仁和運動會上跳箱的小男孩 – 林哲瑄; 圖: 蘋果日報 本週分享的事非「春季旅遊~頑皮之行」莫屬了。原本擔心天氣太熱,出遊孩子們會受不了的,沒想到我們的擔心神聽到了,星期二賜給我們一個多雲有雨的天氣,陰陰的沒下雨,涼爽舒適,很適合出遊,一整個早上的行程很順暢,孩子們在老師與同行家長的帶領下,參觀園裡的動物,欣賞頑皮家族、迷你豬和大象的表演,搭乘遊園車,玩頑皮樂園的旋轉木馬、坐海盜船、雲霄飛車等,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沒有一個喊累,體能超棒的,直到下午一點半左右雨才下,那時參觀的行程也快結束了,只是上車和下車回園時因雨較不方便。 旅遊,從時間的預定、車輛的租借、地點、報名、接洽、午餐、車輛的安排、班級的分配等行前作業流程,看似簡單其實是很繁複的,這其中要考慮的因素很多,而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的問題,尤其是車輛和旅遊地點的安全,若這兩項安全沒問題,其他都可以克服,當然有周密的計畫和應變的措施,行程才會順暢。 很多事就像旅遊一樣,事前需要做功課的,教育尤其是如此,教養孩子更需要用心、花時間去了解、計畫,才能夠幫助他們發展自己的潛能。 孩子的潛能往往超過我們的想像,或許家長很難想像,可愛的寶貝有一天會發光發熱,站上我們都無法想像的舞台;但這對仁和而言可一點都不稀奇,因為創園已經超過30年,這麼多年來我們歡送許多寶貝充滿笑容邁向未來,相信有很多寶貝現在都已經開創他們自己的天空。 上週日(4/15)家長若有看到蘋果日報關於台灣棒球選手林哲瑄登上美國職棒大聯盟報導的話,大概會對報導中哲瑄小時候在運動會跳箱的畫面感到非常熟悉,沒錯,哲瑄是仁和的校友,小時候的哲瑄運動神經就非常好,特別是跳箱非常厲害,不僅都可以跳過最高的跳箱,而且還常常要洪董事長用浮板再墊高跳箱的高度,向自己挑戰!雖然哲瑄目前還沒在大聯盟站穩腳跟,不過他的成就已經非常令我們驕傲,而且努力不懈的態度更是我們的榜樣。 哲瑄是特例嗎?絕對不是,其實大聯盟裡還有一位仁和的校友喔,那就是台灣第5位登上大聯盟的選手胡金龍。金龍跟哲瑄背景很相似,都是從仁和畢業後就讀崇學國小、南英商工進而受到大聯盟球探的挖掘登上大聯盟。 目前台灣棒球選手登上大聯盟的只有陳金鋒、曹錦輝 、王建民、郭泓志、胡金龍、倪福德、陳偉殷7個人,而加上哲瑄,就有兩位是仁和校友,這是我們全體師生的驕傲。 小朋友在6歲以前是整合身體協調並從中發展智能的重要階段,仁和在創辦人洪南海先生的理念之下,從創園之初就非常同時注重小朋友的智能與體能同時發展,不僅有許多體能活動、體能遊戲、體能器材,更有一般幼稚園少見操場和大蝴蝶體能遊樂場。 相信胡金龍和林哲瑄的爸媽當初一定沒有想到他們今天的成就;他們當初替他們的寶貝選擇了仁和,在仁和校園邁出走向夢想的第一步,家長們,如果你的寶貝對任何事物有興趣,請多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或許你的寶貝會是下一個職棒運動選手、企業老闆、各行各業的專家,誰敢說不可能呢! 「今日你以仁和為榮,他日仁和將以你為榮!」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培養孩子運動習慣

女兒收到大學學測成績之後,決定申請幾個她比較喜歡的科系。在準備的眾多資料當中,她覺得自傳的內容比較沒有把握,要我幫他檢查。在充滿「後現代」風格的自傳中,我看到一行粗體標題字:「因為他,我注意身體健康;因為他 ,我有不服輸、勇往直前的性格。」標題之下寫著:「農家子弟出生的爸爸,因為經歷過窮苦的日子,所以非常在乎飲食健康。 他不求名牌,不求奢華,但飲食絕對要好,運動一定要足。他不求我們將來成名於世,只求身體健康。」看了這段話知道到她懂得健康的重要,我心中異常欣慰。 我的確非常重視孩子的運動狀況,老大從小就很喜歡運動,可以說是五育均衡的學生。小學畢業典禮當天,校長問她未來的志願時,她豪不猶豫的說:「我未來想當奧運選手。」因為她曾經憑著興趣,參加台北市西區運動會,得了跳高銅牌。去年讀大學之後,第一次參加校慶運動會,就拿到女生組跳高冠軍,讓她高興好久。 老二從小喜歡看書,中英文都看,不論是歷史、地理、自然或文學都喜歡。一得空就是看書,而且看得津津有味;但是一說到要運動就懶洋洋的,即使勉強和大家一起出門,也只是很秀氣的動兩下。直到進入高中,參加班際排球比賽之後,才開始有足夠的運動量。但是看她為了練球早出晚歸,雙手練得青一塊、紫一塊,不免關心的說她幾句,她立刻反問:「你們不是要我多運動嗎?」因為女兒所言甚是,我也只好無言收場。 和兩個姐姐比較起來,老三喜歡運動可以說到了熱愛的程度,姊姊們常說她是過動兒。他在美國讀幼稚園的時候,就參加足球社團,回到台灣後繼續踢足球,一直到今年國三要考基測了,還是不忘情足球。因為踢足球踢出成就,連帶的對其他運動產生興趣,連耐力跑他都拿過冠軍,其他像桌球、羽毛球、籃球、網球……他都有興趣,而且表現不錯。有一次,他甚至說未來要讀體育系,後來才改口說運動只是要讓自己更健康。 許多家長擔心「運動」會佔去孩子讀書的時間,所以雖然贊成他們運動,但是並不鼓勵。事實上,運動可以讓人頭腦更清醒,讀書更有效率,洪蘭女士依據認知科學的相關研究結果,就支持運動有益讀書的說法。 當然運動不只是為了讀書,更重要的是為了身體健康。歷年來的健康檢查資料顯示,台灣在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同時,也產生「青年老化」的現象,現在已經陸續在年輕人身上出現,如高血壓、心臟病、肺炎等,而且年齡有向下延伸的趨勢。造成這個現象的因素很多,但是長期缺乏適度的運動是最關鍵的因素。 有良好運動習慣的孩子,學業成績不一定樣樣好,但是因為身體健康,在「比氣長而不是氣短」的人生,一切充滿無限的可能;沒有健康,不僅事業沒了、生活無趣,家人也失去歡笑。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就讓他們出門運動吧! 摘自國語日報文/林天祐(臺北教育大學校長)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