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rch 19, 2012

園長的話 – 小小樹苗培養「責任」與「照顧」

3月12日植樹節,也是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政府為何會將國父逝世紀念日定為植樹節呢?那是因為眼光深遠的 國父,早就發現造林的重要性,他曾特別指出:「造林是民生建設重要項目」。所以,政府為了感念國父締造民國的偉大功績,便定三月十二日為植樹節,每年一到這一天,全國各地及各縣市政府都會擴大舉行造林植樹運動,以實際行動來遵行 國父遺訓。藉由植樹節的到來,幼稚園準備樹苗贈送小朋友的活動也已行之多年了,今年贈送的是變葉木、七里香和桂花。往年都邀請創辦人來示範,教導小朋友種植的方法與技巧,今年則由Helen媽咪來擔任,春吟老師事先備好花苗、花盆、報紙、有機肥、鏟子。 活動於當天下午三點開始,由負責活動的Kitty媽咪和 Semmer媽咪說明植樹節的由來,再由網路觀看移植樹苗的方法,接著請Helen媽咪實際演練示範。Helen媽咪師承創辦人,將創辦人過去所傳授給我們的方法,告訴小朋友。首先拿起所準備的花盆,指著底部的洞告訴孩子們,這些洞是要讓水能夠流出來,如果加上報紙(資源利用)再放土,土才不會跟著水流出來。一面說明,一面示範,在底部內鋪上報紙,鋪好報紙後放入土加有機肥(有機肥和土的比例是1比5),將樹苗從培植盆內取出放入花盆裡,再以土將樹苗四周填滿、壓緊,移植步驟就算完成,接著需要澆水才能讓樹苗的根與土溶合,若直接澆水,土會溢出,所以連盆整個放入裝滿水的桶內,讓水慢慢的往上吸到整個花盆都被水滲透後取出,就大功告成了。土壤裡水和空氣各佔50%,太濕、太乾都不好。 接著頒發獎品給小小照顧達人~去年幼稚園贈送的樹苗仍然存在,且有拍照為證的~共十三位小朋友,孩子們接到獎品時的喜悅,笑容中充滿了自信,這就是學習的態度,也許那棵樹苗,都是父母在照顧,但家人的珍惜就是一種支持,一股力量,一份責任,是值得稱讚的。最後贈送每人一株樹苗。 從一株小小的樹苗,讓孩子學習「責任」與「照顧」的功課,以及生態、生命教育的意義,透過自己的體驗,才能有所感動,從栽種中窺探大自然的奧妙,與生命的養護以及對生命的尊重,體會父母照顧他們的辛苦。家長必須珍惜幼稚園的這份心意,千萬不要任憑樹苗枯死,一定要抽空引導小朋友,教他、陪著他一起觀察,養成責任心的重要。責任就像一粒小種子,期待它能在孩子心裡,開花結果。明年的植樹節,希望小朋友都能領到「小小照顧達人」獎。 下下星期六3月31日,幼稚園將舉辦一年一度慶祝兒童節親子運動會,請家長務必撥空和孩子一起來參加。藉著運動會,讓家長了解孩子的運動能力、團隊精神、學習狀況,提供親子互動的時間,增進家庭和學校的關係。透過運動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體,皮亞傑先生說:智慧的根源是來自幼兒期的感覺及運動發展,運動可給予末稍神經器官適當的刺激,促進腦中樞神經的活力,提高腦活動的水準,有助於兒童知能的發展,也就是創辦人常說的「運動感覺智能」。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功能關係著孩子的成長,是孩子學習、適應環境及情緒反應的根基,你的寶寶打好基礎了嗎? 【發展核心感覺系統】小安已經上大班了,在幼兒園裡總是碰碰撞撞,不是弄傷別人,就是自己撞到桌椅:在學校睡午覺和夜晚上床時都很難入睡:脾氣易怒,畫畫或玩玩具時常常因為反應不靈活、做不好而生氣。小安的行為讓老師和爸媽都傷透腦筋。 小安的行為並非無法改善。早在40多年前,美國職能治療師A.Jean Ayres博士就針對智能正常,也沒有腦傷或明顯神經系統問題,但在學習、行為或情緒上有問題的兒童,投入研究,建立了一套解釋神經系統與兒童學習、行為問題之關係的理論及治療原則,也就是所謂的感覺統合理論(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簡稱SI)與感覺統合治療。 【感覺統合是什麼?】Ayres博士認為,七歲以前的人腦一部感覺處理機,對外界事物的感受,主要是來自感覺印象。孩子在這段年紀裡,經常動個不停,忙著尋找感覺刺激,是他們的感覺運動發展期。如果能透過適當的活動,獲得感覺運動的經驗,對日後適應社會所需具備的能力,將有極大的幫助。 【感統基本定義】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神經功能,我們的神經系統組織,處理並詮釋來自環境的感覺訊息,或來自我們的身體的感覺訊息(包括內臟、皮膚、肌肉關節及內耳前庭接受器等),以便對環境和自我的動作或身體位置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做出適當的互動和學習。不論大人或小孩在清醒或睡眠狀態時,我們都會接收到腦波所傳遞出的訊息,讓我們感受到身體的狀況,進而處理身體所發出的訊息。感覺系統雖多,但就感覺統合理論而言,觸覺、前庭平衡覺及動覺是核心感覺系統。 【促進嬰幼兒感統發展入門法】適宜的玩具或遊戲,能幫助孩子發展。感覺統合專家高麗芷指出,玩具或遊戲可促使孩子觀察、探索、創造,發展更順利。至於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多數有觸覺依賴、觸覺遲鈍、觸覺防禦、聽知覺失調、視知覺失調、前調適功能不足、動作計畫困難等不同或多重的問題,透過玩具或針對障礙設計的遊戲,也能達到輔助改善的功能。 寶寶出生後,讓他接觸多元感覺刺激,使大腦獲得完整的啓發,對日後的發展有莫大幫助。父母可從五個感覺系統開始提供孩子適宜的玩具或遊戲。提升五感的玩具或遊戲 【觸覺 抱抱親親最基本】新生兒的腦部觸覺中樞尚未分化,所以無法分辬身體何被觸摸。父母經常擁抱、撫摸、按摩、親吻寶寶,或是寶寶自己主動碰觸玩具、摸索環境、吸吮及輕咬手指與腳指,將使感覺皮質區逐漸成熟,指尖辬識能力就靈敏了。 【聽覺 耳聽八方 奠定聽知筧與語言發展】嬰兒出生就具備一聽到聲音,頭就會轉向聲源的能力,將聽覺與視覺的訊息統合起來。當寶寶搞清楚聲響由何處發出,瞭解周遭人說話的意涵時,表示聽知覺正在增長。音樂玩具或遊戲有助聽覺發展。視覺 眼睛敏銳 學習更靈活 0~3歲是視力及視知覺發展的關鍵期。色彩鮮艷、不同造型的玩具,吸引孩子注視。滾動中或被拋擲在空中的球,都能燃起寶寶視覺追蹤的慾望,提供眼內睫狀肌靈活協調的機會,培養眼球的靈活,同時促進視力的發展。常將玩具拼合、組裝,也可增進視知覺。 【動覺 動手動腳 身手矯健】嬰幼兒正值動作發展的高峰期,寶寶雙手多多操作玩具及遊戲設備,可讓精細動作協調:腿部常常運動,可操練粗動作的技巧。反覆嘗試,動覺更敏銳,動作也覺得更快。 【前庭平衡覺 各種刺激 提升腦效能】嬰兒喜歡躺在搖籃或父母懷抱中安穩地入睡。清醒時,嬰兒酷愛騎木馬、溜滑梯、盪鞦韆、坐旋轉地球。緩和的前庭刺激,幫助寶寶情緒平靜:強烈的前庭刺激,幫助寶寶建立正常的肌肉張力,對體態的堅挺、學習時的專注都有助益。 文/摘自學前月刊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