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anuary 21, 2012

園長的話 – 新春快樂

以歡喜心迎接農曆春節的到來,問小朋友:「什麼是春節?」孩子們似乎不太清楚,於是把「春節」兩字寫在白板上,見白板上還留有相關選舉的議題~三位總統候選人的號碼、姓名、投票的年齡、總統候選人資格與年齡,於是再次和他們分享選舉的事。問:「什麼時候選舉?」「一月十四日,上星期六」「投票結果,幾號當選總統?」「2號-馬英九」「是當選第幾屆的總統?」「第13屆」「是哪一國的總統?」「中華民國-台灣的總統」,不錯耶!好多小朋友都知道,分享討論中告訴小朋友,不可直呼馬英九三個字,要加上總統的尊稱;還有稱呼老師或長輩都一樣,一定要加上稱呼才有禮貌。 延伸這個議題,問:「20歲才能投票,小朋友還要等幾年才有投票權?大班現在是6歲,20減6~多少?」哈….哈,測試一下他們加減的能力,難度似乎很高,不過~仍有小朋友答對~14,耶!趁機告訴小朋友,今年五月仁和有小園長的選舉,參選資格~小園長-大班,副園長-中班,投票資格~大中小班都有,不用等到20歲,孩子們似乎很期待,從活動的過程,可以讓他們體驗選舉時應遵守的規則。 請小朋友拿出數位相機,把白板上的字拍攝起來,儲存在他們的小腦袋裡,再回到「春節」的話題。春節~農曆的過年,從「舊曆過年若欲到,家家戶戶大拼掃。厝邊頭尾人放炮,全家做伙食青操。」的囝仔歌,簡單的詞意道出春節的一些習俗,大拼掃~大掃除-除舊佈新,放炮~放鞭炮迎接年的到來,傳說是嚇跑年獸,食青操~團圓圍爐。過新年,口要說好聽的、吉祥的話,孩子們很認真的想著「甜甜蜜蜜、大吉大利、萬事如意、新年恭喜、好彩頭、龍年行大運、步步高升、平平安安…」過年有很多的習俗,隨著時代的進步與變遷,一些習俗已漸漸被淡忘,雖然如此,我們仍很用心的安排~星期四帶小朋友上街去拜年,星期五舉辦歡樂過春節活動。 教唱過年的歌曲~「小朋友過年真高興,穿上新衣和新鞋,從頭到腳打扮好,上街去拜年….」星期四上午,大夥兒穿上紅色的衣服、戴著金色鑲紅邊的瓜皮帽,樣貌很可愛,在老師們的帶領下,攜帶幼稚園準備的賀卡,到德安百貨公司去拜年。一進百貨公司的門,博溱的媽媽已備好糖果要迎接仁和的小朋友,郭媽媽發的開心,孩子們拿的高興,謝謝她的用心。 隨後,搭乘電梯直達14樓精彩火鍋店,店裡的客人雖未高朋滿座,但在Kady媽咪帶領的大中班舞龍舞獅助興下,把店內的氣氛炒得鬧熱滾滾、熱鬧無比,還有客人用手機錄影、拍照,孩子們口說吉祥話並贈送賀卡,也遇到小時就讀仁和的校友,最後店長贈送小朋友飲料一瓶;接著又到13樓的上閤屋,同樣的炒熱了現場的氣氛,有了這群孩子們的加持祝福,店長笑得合不攏嘴,送小朋友棉花糖一支。這經驗對孩子們來說,是很難得的。星期五歡樂過春節,有大中班的舞龍舞獅、各班的表演、年獸的故事、應景的食品與習俗、寫春聯、吃圍爐火鍋,還有贈送每位小朋友福袋一個。 這個年含前後的星期例假日共有九天(星期日除夕,星期一大年初一,星期四補除夕的假,星期五於2月4日補課),讓終年忙碌的工作者有個長假可休,身、心得以放鬆。 過年期間,不論是在家或外出旅遊,要特別注意交通與居家安全,作息正常,不宜大吃大喝,注意身體的健康。 年後30日星期一就恢復上課,31日星期二是學期最後一天,星期一、二會陸續將本學期的物品帶回家請家長留意。二月一日星期三新學期開學。 祝福大家 新春快樂、身體健康、順心如意、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好關係從好語言開始

我發現人與人之間良好的關係,都是從好的語言開始。以前,只要看到孩子做了我覺得不好的事情,我總是一劈頭就生氣的罵人。好幾次女兒都覺得受委屈,於是她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有些事情不想再和我多談。當我意識到女兒的疏離,與她溝通幾次之後,發現自己確實有幾次因為性子急而錯怪女兒。我開始修正自己的說話方式,不再一劈頭就指責孩子。面對孩子的行為,我學會先問清楚事情的經過和他們的想法,我發現女兒不再一回家就關在房間裡,會迫不及待的和我分享學校裡的事,親子關係因而有很大的轉變。 前幾天,兒子吃飯時說:「媽,我很討厭那些社大的人,他們在我們學校吃便當,竟然沒有做廚餘分類,就把所有的東西都丟在一起,湯湯水水的好惡心,我們打掃外掃區,花了好大的力氣才處理完。下次他們吃便當時,真想拿瀉藥放在他們的便當裡。」 如果是以前,我一定馬上阻止,並且進行一場道德訓話,但是現在我不再如此衝動,我好聲好氣的問兒子:「你很生氣對不對?你覺得放瀉藥對你有什麼好處?」兒子知道自己的想法不太好,所以不敢出聲。我便幫他說:「你會覺得報復了,很快樂,對不對?」他覺得被認同,努力的點點頭。 我再問他:「萬一他們拉肚子,查證了之後,發現是你放的瀉藥,會怎麼樣?」兒子不敢想像後果,反過來安慰我:「放心,我只是想想而已,不會真的去做啦!」我知道他是個聰明的孩子,便對他說:「我很高興你是個明辨是非的人,而且做事情之前都會先思考後果,我以你為榮。」 原本氣憤填膺的兒子經過思考之後,又聽到我讚美他明辨是非,會思考後果,自然放下了怒氣,並且表現出一副很懂事的樣子。這番對話,不僅提升了孩子是非對錯的觀念,讓兒子知道我信任他,讓他對自己產生更大的信心,也使我們親子關係更加緊密。 父母都希望和孩子保持密切和諧的親子關係,但是傳統觀念有時卻讓親子關係陷入危險而不自知。例如長輩常說:「不要在孩子的前面誇獎他,不然孩子會不好教。」有些父母認為給孩子太多的讚美,會讓孩子志得意滿,過於驕傲;有些父母甚至會有意無意的說:「這個孩子生來就是折磨我的『磨娘精』。這些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不被關愛,反抗的心理不自覺就產生了,親子關係因而緊張,在父母眼中,孩子更像個『磨娘精』了。 有個朋友遭逢婚變,含辛茹苦的把孩子拉拔長大,孩子都明白媽媽對他們的奉獻與關愛,但是她對孩子說:「我是為了讓你不要成為社會的敗類,才留下來的。」言語中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好的,也增加親子間的緊張與不信任。 我鼓勵她換個角度想,換個說法:「你們是我的寶貝,是老天爺送給我最棒的禮物。媽媽愛你們,捨不得離開你們,希望能陪伴你們長大,所以我決定留下來。」心中的美意如果沒有好的語言表達,往往無法讓人感受,若能透過美好的語言,就更能傳達心中的良善美意,建立甜蜜融洽的關係。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讓我們以美好的語言陪伴他們長大,從日常生活的對話中,給他們支持、信心和肯定。讓我們從美好的語言中,與孩子建立親密和和諧的關係,也讓每孩子潛移默化中,學會說出每一句話,都像舌燦蓮花般,充滿良善、正向與喜樂。 文/摘自國語日報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