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November 15, 2011

園長的話 – 遊戲激發潛能

「一 角、二角、三角形,四角、五角、六角半,七角、八角、手插腰,九角、十角,打電話,喂!喂!喂!你家的×××在不在?不在不在去上幼稚園,上什麼幼稚園,上仁和幼稚園。」當唸到仁和幼稚園時,孩子們就要準備出拳,這是最High的時刻,輸贏就在一瞬間,別小看他們,出拳時可是很慎重的,有的一拳就分勝負,有的卻分不出輸贏,一直平手,問贏的人舉手,大家可都舉手,特別是小小孩,超可愛的,還沒有輸贏的概念,歡喜著好。 小朋友很喜歡玩猜拳遊戲,尤其是一角二角;還有「南投戴斗」他們也很喜歡;小兔搬家、老鷹抓小雞、一二三木頭人、大風吹、胖子瘦子…,透過玩遊戲,可以增進幼兒與人互動的機會,提高學習的興趣。 在人類的幼兒時期,遊戲幾乎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兒童的動作、想像、思想、興趣及社會行為等身心活動,只有在遊戲中,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今日的教學多採用遊戲中學習的方式,以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兒童時期是充滿想像力與無限的創意。當他們專心投入遊戲時,潛能是會被激發的。 賣湯圓的遊戲也是孩子的最愛,好久沒和他們一起玩了,想想再過一個多月,冬至就到了,先來賣湯圓吧!~「賣湯圓,賣湯圓,大大的湯圓圓又圓,一個湯圓多少錢?」~「一塊錢」~,一個人代表一塊錢,二個人就是二塊錢,找到二個人就蹲下,以此類推。遊戲由一塊錢開始,「賣湯圓,賣湯圓,大大的湯圓圓又圓,一個湯圓多少錢?」小朋友問:「多少錢?」「一塊錢」;「賣湯圓,賣湯圓….」「二塊錢」→四塊錢→六塊錢→八塊錢→愈來愈困難,人數不對就會被淘汰,小朋友們專心的玩著,豎起耳朵注意收聽訊息,也認真的數著。最後剩下二組,因為肯定他們的認真與表現,贈送每人一個小娃娃吊飾。 透過賣湯圓,可以玩數學遊戲,從遊戲中了解小朋友對數與量的概念,和臨場的反應能力與人際互動,大班、中班、小班一起接受考驗,對小班而言挑戰很大,但可別輕視他們,有幾個小蘿蔔頭可是很有數概念;對大班來說,應該很容易才對,但有些不會主動去找人,站在原地等人來找他,有的跑來跑去,有的不太會玩,到最後就被淘汰;不過,從遊戲中,也發現了幾個具有領袖魅力的小朋友。 剛開始,班級老師都很緊張,介入遊戲中加以指導湊數,但Mandy請老師放手讓小朋友玩,只要在一旁觀察就好,從觀察中才能了解孩子的能力與優缺點。唯有了解,才能幫助他。 如何激發孩子數學的潛能,讓學「數學」變得更輕鬆有趣!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教養孩子是藝術

台灣現在生育率越來越低,問年輕人為什麼不生孩子,除了經濟的原因之外,有一個原因居然是不知該怎麼教孩子。 其實父母不必擔心,教養孩子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方法,因為每個孩子不一樣,但是它有共同的原則,就是孩子需要愛、需要安全感。父母只要適性的順其自然發展就可以了,生命自己會找出路。 柳宗元在「種樹郭橐(ㄊㄨㄛ)駝(ㄊㄨㄛ)傳」中說,郭橐駝樹種的好並非有什麼絕竅,他只是順其自然,不害其長而已。種樹時,根讓它舒展開來,多用舊土把根填緊,種好了就不要一直去動它。但是假如根未舒展就種下去,而且一直換土,早上來看一遍,晚上來看一遍,搖搖樹,看根的土緊不緊,掐掐葉子,看它長的好不好,這樣反而害了它。郭橐駝說他沒有什麼祕訣,只是不去害它而已。 好個「不去害它」,這正是教養孩子的祕訣。現在孩子生的少,父母愛之太殷,憂之太勤了,反而使孩子不能適性成長。 西諺有一句話: 「教養孩子是藝術,不是科學」。科學講究重複性,一個實驗你用這個方法得出這個結果,我用同樣方法也應得出這個結果,但是教養孩子不同,孩子有個別差異。 它是藝術,所以沒有一致性。就算是同卵雙胞胎成就都有不同,更何況是不同家庭的孩子,父母切記不可把孩子跟別人比較,只可與孩子自己比較,只要他今天比昨天進步了,就該誇獎他,也不可套別人的方法,別人的孩子打罵中狀元,你的孩子打罵會離家出走。孩子不同,就像橘子和蘋果,怎麼比呢? 從遊戲中觀察孩子的天性 那麼,父母怎麼知道孩子的天性和興趣在哪裡,以順其自然發展呢?父母需要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觀察他遊戲的情形。遊戲是孩子天性最流露的時候,一般來說,遊戲時孩子會玩他最拿手的項目:球玩得好的孩子會去玩球,老是接不到球、投不準的孩子會去玩別的東西,因為人都不喜歡挫折,孩子也是。做得好的,正回饋會使他特別喜歡去玩這個東西,久而久之,就變成他的專長了。所以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最拿手,人喜歡做自己拿手的事。 遊戲在孩子小的時候非常重要,應該盡量讓他玩,不必急著塞知識到他大腦中。學習是終身的,他有一生的時間去慢慢學他應該知道的知識,但是他必須在遊戲中學會出社會後所要用到的能力,如毅力、創造力、領袖魅力及人際關係。 瑞典和芬蘭的教育家都認為七歲進學之前,孩子只要盡情的遊戲就好,不必教寫字。他們不論冬夏晴雨都帶到戶外玩耍,他們說「只有不合適的衣著,沒有不合適的天氣」。這句話跟郭橐駝的話不謀而合,只要適其性、順其自然的成長,它就會「壽且孳、早實以蕃」了。 文/洪蘭教授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