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August 22, 2011

園長的話

戶外教學參觀可以學到很多書本上不知道的知識喔! 「看電視1小時,短命22分鐘」報上頭版的這幾個字,真夠驚悚! 詳閱裡面的內容,看電視一小時相當於抽兩根菸,即少活了二十二分鐘,那一天一小時,一個星期七小時,一個月就是210小時,折算是10天了,這代價實在是太高了,真的是不動不行,要活就要動。研究報告指出,每天運動十五分鐘,就有延壽之效,平均可延壽三年。 另一項研究報告說運動延壽適量不夠,盡量最好,每日運動一百分鐘最佳。 中國醫藥大學教授溫啟邦教授更說「適量運動的口號害了很多人」,他說人類自古就在尋找仙丹,如今證實運動就是仙丹,每位醫師都應該開給病人這項處方,以聚餐為主的社交方式也應改變~「請人吃飯,不如請人流汗。」運動愈多,死亡風險愈降,直到每日運動一百分鐘時效益最高。 現代人對健康養生都有很正確的觀念,不僅是運動,吃的方面也很重視,所以養生餐、有機蔬果店愈來愈多,打著有機兩個字,價錢就要貴上一倍,消費者的信心指數也較高,而健身工廠、室內游泳池、三溫暖也一間間的成立,希望因著進入這些場所,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而一般最常見的運動是走路、爬山,早晚都有很多民眾,在學校的運動場走路、跑步做運動,其實這種不花錢的運動,是最簡單、最容易執行,只要持續不斷、有恆心。 仁和的校園,每星期二、四、五一早來園,孩子們就活力四射,50分鐘的晨光時間,在老師們安排的體能闖關遊戲、跳箱,利用各式各樣的器材,引導孩子透過擺盪、翻滾、攀爬、彈跳、騎車、投籃、跳躍等多樣化的運動方式,提高身體的靈活度,協調力、大小肌肉、心肺、手臂肌力、平衡感等的訓練與發展;每週兩堂體能活動,以及課間、課後的戶外活動,對小朋友而言,這些活動是非常重要的。 仁和有空間、有場地、有器材,還有熱情和活力,更重要的是知道運動的重要性,所以雖然排器材、收器材很辛苦、很麻煩,但堅持做對的事,做對孩子最好、最有益的,因為運動是人類的生命,體能是運動的基礎,運動因體能提升而發展。 創業維艱,守成更不易,在邁入第三十八年的歲月,仁和仍一本初衷,堅持創辦人的理念~「福祿貝爾先生好園丁的精神,蒙特梭利蝸牛的精神,皮亞傑學說的物理遊戲、數概念理論,動作教育,多元的學習」~;發揮仁和的特色~「體能教育,自然科學啟蒙」~讓仁和的好寶寶,在他們的童年歲月,奠定好的根基~好體能,探索生命的興趣,啟發探究科學的興趣~。 星期四的戶外教學參觀~亞歷山大蝴蝶園~,是一趟非常棒的生態之旅,在園區主人卜派先生、秦老師及其他工作人員的帶領導覽下,參觀可愛動物區-餵食山羊與兔子、天竺鼠;貝殼館-欣賞不同的貝殼,用耳聽貝殼的聲音,在白沙堆裡尋找貝殼;標本館-觀賞不同種類的蝴蝶標本;蝴蝶園-好多蝴蝶自由自在的飛舞著,秦老師以生動活潑的語氣、動作、表情,介紹蝴蝶的一生,從蝴蝶媽媽產卵-毛毛蟲-蛹-成蟲~叫完全變態,小小孩也聽得懂呢,秦老師像磁鐵一樣,大人小孩都被她吸住了。 孩子們喜歡到戶外參觀,除了可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領域外,還可挑戰自我的體力與耐力。 再過一個星期8月26日星期五,四個星期的暑期班就要結束了,結束後利用8月29、30、31三天沒上課的時間,老師們將做開學前的準備工作,教室的大整理,清掃、消毒、擦拭、佈置,教學的準備,家長的聯絡等,一刻都不得閒。 水晶家的小朋友即將邁入另一個學習的階段,除了學習能力上的銜接,其他領域的銜接也是很重要的,希望家長們能夠挪出時間,陪伴他們做好準備的功課。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陪孩子適應小一生活

「我家寶貝終於上小學咯!」看著孩子穿上制服,背著書包走進校門,許多父母的心中一定憂喜參半。 上學如同爬階梯,而幼稚園到小一的這層階梯,要心小一到小二高出許多,是孩子由幼兒蛻變成兒童的一大轉捩點。信誼基金會針對教養問題做過調查,「人學適應」名列「十大教問題」之一,可見孩子上小學的適應問題值得關切。 在欣喜孩子即將步入學習新階段之際,父母的陪伴協助,是孩子能否順利適應小學生活的重要關鍵。以下提出幾個步驟,與家有小一新生的家長分享。 步驟一:大手牽小手,校園走一走 面對陌生環境,孩子容易產生憂慮、害怕的負面情緒。建議家長利用暑假,帶孩子到校園玩耍,練習聆聽上下課鐘聲,為孩子介紹最常使用的空間,例如:一年級的教室、哥哥姐姐的教室、教師辦公室、健康中心、廁所、遊樂場、放學接送的位置等。 每到一處,可以在孩子耳邊輕輕叮嚀,例如駐足在孩子未來的教室前,可以跟孩子說說「學校的爸爸、媽媽」會對他好,增強孩子對老師的正面情感;提醒孩子遇到因難,可以隨時去找老師;同時看看教室裡的擺設,要孩子猜猜自己會坐在哪個位子。 如果走到廁所,可以替導孩子正確的如廁方法:先關上門,把小腳擺在最適合的位置,然後才如廁;上完廁所要記得沖水,再把衣服穿整齊,並且養成洗手的好習慣。 遊樂場是孩子的天堂,家長可以陪孩子盪秋千、溜滑梯、玩翹翹板……,遊戲規則及注意事項都要在遊戲當下適時引導。在認識學校環境的運程中,每一個細節都應該在情境下仔細的練習一次,當孩子對環境多熟悉一分,不安與焦慮感就會減少一分。 步驟二:訂定作息表,調整生活步調 當孩子步入小學階段,就代表「規律」成為生活中的必須守則。家長的生活作息深深影響孩子的步調,親子可以共同訂定一份生活作息表。 首先,訂出每晚上床時間,引導孩子思考放學後到上床睡覺前,有哪些該完成的事項,如何安排才能做最有效的運用。作息時間表訂定後,試著做做看,不斷實驗修正,找出全家都能接受的模式與時間表。 全家養成規律的生活慣,孩子才能從容的時間,在家享用豐盛的早餐,為一天的學習儲備滿滿的精力。 步驟三:培養自理能力,有助融入學習 孩子步入小學後,很多事都要自己來,例如拉拉鍊、扣扣子、翻領子、綁鞋帶等基本能力要具備,尤具是紮衣服的動作,在家要多練習。還要教孩子整理書包,養成自我負責的習慣;並且學習在三十分鐘之內用完餐,養成餐後潔牙的習慣。 父母應該開始放手,把責任交給孩子,讓孩子試著做家事,例如:握地、洗抹布、擦桌椅等,從中學習做事能力,有助於快速融入學校生活。 步驟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為孩子購置學用品時,應力求安全實用,花稍的設計款式容易吸引孩子把玩,而無法專注學習。鉛筆是低年級孩子最佳的學習工具,但不健議使用自動鉛筆,因為自動鉛筆的筆心細,容易斷,損壞率高,會增加孩子寫字的困擾與挫折感;最好使用HB三角筆。 此外,為孩子布置一個屬於他自己的讀書空間,保持書桌的整齊清潔,孩子才能專心學習。在固定的時間、地點陪孩子做功課,並且適時整坐姿與握筆方式,能引導孩子寫出一手好字,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 步驟五:善用聯絡簿,溝通無障礙 教師是家長的教育合黟人,家長若能了解、配合學校與班級的教學活動,與教師密切聯繫,陪孩子一起成長學習,那麼孩子的學習之路將會越走越有信心。 親師溝通的管道除了每學期舉辦的親師座談會,透過班級網頁中各項活動訊息、學生作品、班級行事曆等,也是了解孩子在校學習狀況的方式。 此外,聯絡簿是更即時的溝通平臺,能透露孩子的生活學習情形,因此每天的簽名閱覽不可少。若問題較為複雜,無法三言兩語表達時,父母應主動與老師約時間見面或打電話溝通。父母若能扮演好孩子與老師之間的橋梁,不但能幫助孩子越過一道道成長關卡,更能增添孩子、師生之情。 「上小學」是喜悅又充滿希望的事,孩子的第一次學習之旅,需要家長的陪伴與支持;多些耐心與等待,給孩子多一點時間調適,孩子才能快樂的學習、成長。 文/摘自國語日報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