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August 13, 2011

園長的話 – 戶外教學參觀 高美館

「顁元!你們在玩什麼遊戲?是玩搶紙球啦!」坐在高美館前的迴廊,看著水晶家七八個男生用完餐後,興致勃勃的玩著紙球,好奇的我想了解他們在玩什麼遊戲。看得出道具是紙球,只是想,什麼遊戲讓他們玩得那麼起勁?經我這麼一問,好幾個小朋友也想加入,有人想當啦啦隊成員,弘偉說他要當裁判,就這樣他們又玩了起來,還欲罷不能。小男生~有用不完的體力和精力。 昨天的戶外教學參觀~高雄美術館和兒童美術館~孩子們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一趟非常愉快的知性之旅。高美館是一個展場,兒美館是可以讓小朋友體驗操作的地方,一個是靜態的,一個是動態的。十時,抵達高美館,因為事前有預約,有導覽人員帶領,一進館,工作人員就告知,入展場任何東西都不可以攜帶,只能看、不可摸、不可拍照,要先把身上所有的東西都放在置物櫃裡,深怕這群小蘿蔔頭一不小心破壞展場的作品,就連手機都得靜音。 我們分成三組,很配合的遵守規定,安靜的跟著導覽人員。展場展出~紙房子-一個人的小屋~導覽的阿姨原以為孩子聽不懂、不會欣賞,幾個介紹後,發現不是她想像的那樣,對小朋友開始有了不同的看法,也稱讚他們聽話、懂事又聰明,講得更起勁。阿姨說「展出的作品是由法國藝術家、建築師設計,由台灣三所大學的學生,依照設計圖做出來的…」,孩子們仔細的聆聽、用心的欣賞,似懂非懂的也能答對阿姨的問題,或記住她的話~,沒有用釘子釘的房子是用~「卡(ㄎㄚ)榫(ㄙㄨㄣ)」~,祈恩說的很大聲,記住「卡榫」兩個字,很棒呢!什麼意思?會比、會說、還會解釋,哈哈有注意聽呢! 一個半小時的參觀,欲罷不能,與送餐人員約好十一點半在高美館門口碰面,匆忙的走出展場,發現中小班小朋友已等著要用餐了,嗯嗯! 下午兒美館的參觀,一點半準時開門分配參觀的地點,花了十分鐘,再把東西都放在置物櫃、上個廁所,又花了十分鐘,規定的一百分鐘用掉了二十分鐘,剩下八十分,要參觀三個體驗館時間似乎不夠。其中一個館就是上午展場的延伸~紙房子-一個人的小屋,上午只能聽看,下午可以體驗,孩子好珍惜,鑽進鑽出的;還有奇幻野獸國,佈置成奇幻森林,裡面住著各式各樣的奇幻野獸,有的長相奇特,有的則溫訓可愛,有操作、還可以角色扮演;~觸覺探險地~透過情境佈置與設計,利用觸覺,幫助更了解生活的三度空間,不只是用眼睛看一幅畫,希望能夠發揮觸覺能力,摸索感知這個大千世界。 回家的路程,車上一片寂靜,孩子們很快的進入夢鄉,下車前才叫醒他們。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陪孩子成長是父母的責任

雙薪家庭對幼兒最大的影響,就是多數的孩子都被迫托育,無法全程由爸媽負責照顧。根據新北市保母協會的粗略估計,約有一成五的受託兒是二十四小時被托育。亦即,在台灣都會地區,有相當高比例的嬰幼兒是長年居住在原生家庭以外的地方。這種奇特的家庭型態對孩子的成長與教養會產生何種影響,頗值得關注。而如何扮演「假日父母」也是本月號要探討的主題之一。 雖然三歲定終身的說法失之於籠統,但研究顯示,孩子幼年期所受到的刺激和教導,確實會對其產生長遠的影響。從生理上觀察,腦部的重量在出生時約400公克,是成人腦容量的1/4;6個月大時則增加至1/2;1歲時再成長為2/3;2歲時即已達3/4;3歲時則進展至4/5。此外,腦科學也證實,腦神經傳導的速度與活力,決定了腦的效能;而腦神經網絡的複雜度則是由先天亦傳與後天環境的交互影響所決定。因此,既然刺激幼兒腦部發展的後天環境至關重要,爸爸媽媽們又怎能將此一重責託付他人呢? 再者,從感情上論,寶寶在娘胎時就已經開始發展聽覺,他會熟悉母親的聲音,並透過肌膚與觸覺,感覺到母親對他的撫摸。出生後,他會慢認得照顧者的臉龐,並對此人產生感情上的依附關係。而這種關係涉及了孩子成長之後是否有安全感,以及對人的信任感的發展。因此,在此階段頻頻替換照顧者,或將依附關係建立在父母以外的其他人身上,恐怕不是照顧幼兒最好的方法與選擇。所以,家長們千萬別以為嬰幼兒反正不懂事,或是長大之後對這個年紀所發生的事多半不復有記憶,而輕忽了孩子對爸爸媽媽的需要。特別是三歲以下的低年齡層幼兒,父母更應該要對孩子付出更多的關注。 我們想提醒家長們,如果因為工作需要而被迫托嬰,應儘量避免二十四小時托育,最好每天都能親自陪伴與照顧孩子一段時間。親子關係是日積月累慢慢營造起來的,如果辛苦工作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品質,那麼,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絕對是創造更良善的生活品質的關鍵。 文/摘自學前教育月刊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